第七十三章 暗渡陈仓
  梁光眼神一眯,冷光闪烁。
  他呵呵笑道:“老弟,你不仅仅是去买粮食那般简单吧?”
  “想打通商路?把兵器生意做到大同去?”
  李易一惊,心想这家伙,不愧是老牌锦衣卫。
  嗅觉也太灵敏了。
  大同的守将可不是淮南王的人。
  难道,在梁光眼里,怕李易贩卖兵器资敌?
  “梁大人,老大哥,你呀!”
  李易故意报以苦笑,无可奈何地道。
  “你当我是疯子么?
  “之所以能在阳城地界买兵器,那都是你高抬贵手,给了我足够的信任!”
  “去大同买兵器?人家随便找个借口,我那些商队之人,一个也别想回来。”
  梁光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你明白其中厉害,就好!”
  李易凑近了些,故意笑道。
  “大人,您应该知道,我一把镰刀、一把锄头,就能卖一两银子,跟一把精铁矛头的用铁量差不多!”
  “您说,我犯得上打造兵器,冒着杀头的危险去乱卖么?”
  “精铁农具,可不犯法!”
  当然,这些农具被有心人收过去,再重新打造成兵器,就不关老子的事儿了!
  这也是大周律法的漏洞。
  尽管盐铁归朝廷专卖,但你能禁止民间的铁匠铺么?
  梁光终于放心了。
  大同守将杨伟烈,对当今皇上足够忠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庸才。
  他才不会耗那个功夫,把精铁农具变成刀剑呢!
  “行,这通行路条可以给你!顺便啊,拜托你一件事情!”
  “李易啊,老哥哥我知道你是个有大本事的人,就是太惫懒了!”
  “须得抽几鞭子,你小子才愿意走路,你呀,就是个倔驴脾气!!”
  “李将军判断,今年冬天,大同的情况,比咱们雄州还危险!”
  “那些老百姓是无辜的。可朝廷现在……唉,无能为力啊!”
  “你不是要修建蒙山堡,组建团练么?”
  “如果财力有点多余,就把那些流民青壮招募一些吧!”
  “反正你下辖的五村之地,其实地盘儿不小,抛荒的土地更多!”
  “能救一个,那就多救一个吧!”
  梁光恋恋不舍地,把刚刚收起的四百两银票又推了过去。
  “算哥哥我的一份心意!”
  李易仔细观察,发现一贯老奸巨猾的梁光,这回不似作伪。
  大周朝再是朝不保夕,内斗不止。
  可总有些心怀百姓之人存在。
  眼前的特务头子杀人无数,却对普通百姓甚是牵挂。
  他这番作为,倒是让李易刮目相看了!
  不过,李易还是把银票推了回去。
  “大人,您听我解释!下官骨子里就是个商人,救些百姓而已,算不得什么。”
  “反正劳力多了,我的工坊也可以扩大些!”
  “无非不过是多打制些农具,烧些水泥,玻璃器罢了!”
  “放心,咱们要是挺过了这场劫难,明年!”
  “明年还有一桩好买卖,希望跟梁大人一起发财呢!”
  梁光心头一动。
  李易之前的生意,利润也小不到哪里去。
  可一直跟他梁光,都是买卖关系!
  这小子突然抛出个合伙的主意来?
  反正,李易外表温顺,骨子里确很是桀骜。
  他绝对不是怕了自己这个上官。
  其实,团练百户,手里要是掌握着几百兵丁,也足以在阳城地界横着走了!
  边境之地,谁有兵,谁的腰杆子就硬。
  到时候,该死的赵致礼再想拿捏这小子,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看来,这门生意牵扯颇大,恐怕还胜过兵器买卖。
  臭小子,多半看上咱们锦衣卫这把保护伞了!
  “哈哈哈!”
  梁光大笑道:“成,借你吉言!”
  “先等咱们渡过这场劫难,再说吧!”
  李易办成了自己心想之事,满意地上了街。
  可惜,阳城的几家粮米铺子,都知道冬天是赚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控制着粮食进出。
  李易把小麦的价格开到一两二一担,几乎跟零售价持平了。
  好不容易才搜刮到一千五百担粮食,活猪活羊也买了不少。
  这哪儿够啊?
  必须赶紧想办法!
  李易押着大队牛车回了村,立刻召集几个领头的商议。
  “鼎叔,冯坤你见过,拿着这份通行文书,立刻组织商队前往大同!”
  “农具不够,就带现银,反正肚子饿了,银子也不能吃!”
  “大肆收购粮食,有多少买多少!”
  鼎叔道:“大同本来就是产粮区,关中的粮食也能运过来。”
  “那边的粮价,肯定比阳城要低!”
  “储存粮食,确实比银子放家里强!”
  “正好,有了梁光的首肯,咱们还能把家属一批批接过来!”
  “对了,百户,要不要收留移民青壮呢?”
  李易有些两难。
  人力对他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
  来年开荒种地,制盐炼钢,人当然是越多越好。
  可至少七八个月,地里没有产出,全靠买粮食果腹。
  他哪里支撑得起?
  能把于家这万把人养好了,顺利修建蒙山堡就万幸了!
  “今年咱们没能力招募流民!先照顾好自个儿吧!”
  万一有不开眼的大队辽人来袭,保住自家的小命最重要!
  李易敲敲桌子:“御寒的衣物,被褥都要添加!”
  “房子,水坝的建设要加快!”
  “我虽然向梁光要盔甲,可根本不指望他!”
  “水坝修好了,咱们就能利用水力器械。”
  “打铁、锻压盔甲都能节省好几倍的人力!”
  “如此一来,就能节约不少劳力。三千青壮起码能有多半儿可以参与训练!”
  于芷晴大喜:“那就不止训练五百士兵了?”
  李易摇摇头:“咱们现在盘子太小,可养不起那么多人!就算三千人都参与了训练,最终只能选出五百脱产军人来!”
  “其他人,平时做工,战时为兵!”
  “鼎叔,三天后你凑够一千套农具就出发!二叔,有了粮食,堡墙的修建一定要抓紧!”
  “时间不等人呐!”
  突然,有护卫队员跑到门口汇报。
  “百户大人,塌了!南边刚修的水泥墙塌了!”
  什么?
  原本时间就紧迫。
  还他娘出了事故?
  李易带着几个人匆匆往董房河边跑。
  “有没有伤亡?”
  那护卫小伙子赶紧道:“有七八个人摔下来了,应该……没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