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不务正业
  李易当然有好办法,他现在有几十万斤黄铜。
  单单铸造最原始的臼炮。
  比如明朝的虎尊炮。
  最远能打到三百多步,五百米开外。
  铁皮开花弹,也难不倒李易。
  不过就是暗藏的引线,预留长短而已。
  木炭不缺。
  北山洞窟里就有高纯度的硝石。
  差的就是硫磺,才收购了六百来斤。
  火药的最佳配比,就是硝75:木炭15:硫磺10。
  按理说,李易可以一次性制作出六千斤火药来。
  还是最好的颗粒火药。
  打几场仗,是完全够用了。
  但,他有些担心。
  这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
  后果有多可怕?
  难以预测。
  主要是,李易目前的翅膀,还不够硬。
  某方面来说。
  他还不足以应付大周朝廷。
  至于辽人,谁管他们去死?
  干就完了!
  可李易思前想后。
  还是找不出,足以克制重型投石机的武器。
  北宋的三弓床弩?
  那玩意射程确实惊人。
  甚至比火药推进的虎尊炮,还有远得多。
  弩箭跟长枪没有区别。
  真真是一发入魂。
  能把好几个敌人串成糖葫芦。
  但三弓床弩很复杂。
  不说自己,短时间能不能仿制出来?
  三弓床弩的发射,费时费力,频率还远远比不上虎尊炮呢!
  对付辽人的步兵或者骑兵,那玩意确实堪称战场利器。
  可要摧毁对方的重型投石机?
  单支重箭破坏力不够。
  上火箭?
  投石机都是粗壮的圆木结构,短时间很难引燃。
  别人也不是傻子。
  难道不会防火么?
  这个时代,投石机就是无解的恐怖武器。
  大周和辽国,只能你来我往的互扔,跟打排球一样。
  至于死了多少人?
  谁也没功夫去心疼。
  蒙山堡,体量太小了。
  两万多人,四千兵。
  李易一个都舍不得死伤。
  当然,战争就免不得伤亡。
  总不能无谓的去送死吧?
  娘的,不管了。
  先造几门再说。
  别人会不会来索要?
  老子不给,你咬我?
  就算保不住,真流传出去了。
  你别逼急了我。
  小心老子直接上红衣大炮!
  射程、威力全方位碾压你。
  说干就干。
  李易从老兵中抽出五十人,紧急成立了火器研究团队。
  这玩意是跨时代武器,在怎么保密,都不为过。
  火药配置不难。
  安全性,反而是重中之重。
  为此,李易专门在落雁谷靠近铁山的地方。
  选了一套孤零零的水泥平房。
  这里原本是矿工们,为了中途休息,或者避雨而修建的临时建筑。
  火药工坊,必须远离人烟。
  还得立刻开始修筑围墙。
  三班人马,日夜守卫。
  铜炮铸造,自然在李家大院的工坊里进行。
  因为落雁谷更靠近铁矿。
  炼铁,打造兵器都转移过去了。
  烧制水泥,灰尘对身体有害。
  四叔的水泥窑越修越大,只能去落雁谷重新选址。
  这工坊里,新建的两个中型炉,还没运转两个月呢。
  就不怎么点火了,彻底沦为实验室装备。
  黄铜的熔点,远远低于铁。
  所以这个炼铁炉,只是用来融化铜水,绰绰有余。
  因为没打算多铸。
  铁模暂时不用考虑。
  李易采用的,是传统的泥模铸炮法,操作简单。
  首批,只是铸造了两门炮。
  第三天就出来了。
  光是内壁打磨,又花了整整一天。
  为了保险,李易铸造的虎尊炮。
  规格比历史记载更大。
  长度三米(三尺),口径一百毫米,三寸炮。
  铁弹一个十斤。
  很快就浇筑了十几个,打磨也容易。
  散射的小铁弹一两一个。
  这东西,根本不需要打磨。
  反而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开花弹还得慢慢研究。
  危险性高,不能急于求成。
  至于药包,则需要测试。
  李易让人用丝绸包了半斤、一斤和一斤半三种药包。
  这一天,大小军官,百户都被叫来了。
  落雁谷施展不开,没有合适的靶场。
  李易让人在荒草滩内找到一处干结的盐碱地。
  提前做了布置。
  一行人骑马出了蒙山堡。
  浩浩荡荡。
  于芷晴这些天选兵,练兵,累得够呛。
  她边走边瞅着驮马背上的炮筒子,秀眉皱成了一团。
  “夫君,折腾好几天,你这甩手掌柜,当得很惬意啊?”
  “你就打算?靠这玩意对付投石机?没睡醒吧你?”
  这就是知识的代沟啊,亲!
  “别急嘛,好不好用?总得试过再下结论,对不?”
  李易笑眯眯地道:“你夫君我,亲手设计制造的东西,什么时候不靠谱过?”
  于芷晴翻了一个好看的白眼,撇撇小嘴。
  “不尽然吧?”
  “你让老周弄的什么拖网,据说一网确实捞了不少于,结果……”
  “咔嚓,网破了,一条鱼也没抓着!”
  这是我的错误么?
  能网着鱼。
  就算成功了七八成了好吧?
  没看咱制作的虎尊炮,还不得慢慢测试么?
  “哎哎,说你呢周子柏,你别网鼎叔背后躲!”
  “拖网是咋回事儿?老实交代!”
  周子柏只得放慢马速,老老实实的认错。
  “大人,你规定网线,最少要筷子粗细,就是五股麻绳搓一起的程度!”
  “兄弟们觉得太浪费,那得捞多大的鱼啊?”
  “所以,大家一致用了两股麻绳一搓,谁知道……”
  李易恨不得踹他几脚。
  大哥,
  那一网下去,兜住的是几百上千斤鱼好吧?
  这时代的人没啥太好的捕鱼手段。
  童家河里的大鱼,不要太多。
  “阳奉阴违啊你?”
  “都给老子听好了,以后,谁也不许自作主张!”
  “看看周子柏,原打算节约点荨麻。结果呢,好心办坏事,几张网报废,一两百斤的材料都浪费了!”
  “一切行动听指挥,都明白了?”
  “就算长官的决定是错的,你也必须执行!”
  “回头自然会有人处罚他!”
  周子柏羞愧至极,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经验主义害死人!
  他哪里知道?
  拖网那么神奇呢?
  鼎叔见状,连忙乐呵呵地缓解尴尬的气氛。
  “第一次嘛,吸取教训就好了。”
  “你们都记住了。其他的好说,凡是大人研究的新东西,你们,千万别质疑。”
  “因为你们没有谁,懂得比他多!”
  “要不然,哪来咱们今天的蒙山堡?”
  “不过,大人呐,老头我有个疑问。”
  李易爽快地一挥手。
  “但讲无妨!”
  于文鼎笑的有几分古怪。
  “老头的意思是说啊,以后呢,万一在你不擅长的方面,你的命令,是错误的呢?”
  “谁来惩罚你?”
  李易的脸皮也够厚的,毫不犹豫就指了指于芷晴。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