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怎么能凭空污人清白
  能在这里碰到高中老师,郑飞很高兴。
  周围的人听到两人的话,这才知道两人居然还是师生关系。
  “这魏富琳的小舅子居然和郑师傅还是师生呢,真让人想不到。”
  “谁说不是呢,做个大席都能碰到老师。”
  “还是地方小,在那里都能碰到认识的人。”
  “这下好了,有白云弟弟这层关系,郑师傅做菜肯定更加用心了。”
  周围的人说的话都很小声,郑飞两人除了能听到她们说话的声音,但是听不清楚他们说的是什么。
  “等你做好饭,咱们两人到时候喝点。”
  “一定,白老师。”
  因为知道郑飞在忙,白志远和郑飞说了几句话,然后就出去了。
  白志远来到外面,正好看到大姐骑着三轮电动车从远处过来。
  魏富琳和魏丁已经迎了过去。
  “大姐,你来的这么早。”
  白荷莲看到弟弟,笑着说道:“你怎么来的这么早。”
  白志远走过去帮忙推着车子,说道:“在家也没事,就想着早点过来。”
  “姐,怎么就你一个人过来?”
  白荷莲腿脚不是很好,走的很慢。
  “嗨,他们这几天都忙的不得了,根本就没有时间,我就自己过来了。”
  “小韵在堂屋呢?”
  “对,她跟我姐在堂屋看孩子去了,你去吧,我把车子给你放好。”
  白志远推着车子说道。
  白荷莲点点头,对拿着斗子的魏丁说道:“小丁,你慢点拿啊,斗子的边有点松了。”
  听到这话,魏丁赶紧抱紧了斗子。
  “斗子”是他们这里的一個物品。
  用藤条编制而成,圆筒形,最上面有一个手臂粗的弯曲把手。
  这个把手就是为了方便人抓着,或者夸在手臂上。
  斗子不是很大,大概有三十多厘米高,二十多厘米宽。
  斗子装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这却是农村一个重要的工具之一。
  不用的时候就把它放在一边,用的时候就在找出来给生了孩子的人送鸡蛋。
  以前农村条件不好,大家走亲戚就是夸个斗子或者篮子,斗子里面放着东西,上面在盖着一个头巾。
  现在条件好了,走亲戚都是买几箱礼品,斗子基本上都不怎么用了。
  但是,有一个时候是一定要用的。
  那就是生孩子办满月这天。
  这个时候,斗子里面放着鸡蛋,鸡蛋上面还会放着几包红糖。
  所以,这个斗子虽然不常用,但是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
  就是没有的人家,在亲戚朋友生孩子满月的时候也会去别人家借一个用。
  “舅,那位郑师傅你认识啊?”
  把斗子放在东屋,魏丁来到外面找白志远说话。
  “是啊,他以前是我的学生,我刚才听你说起他的名字就猜测是他。”
  能在这里碰到自己的学生,白志远还是很高兴的。
  他不是高兴在这里碰到他,而是高兴郑飞毕业以后过的很不错。
  在和郑飞说话时候,他也听到了周围人说的话。
  在知道郑飞就是别人说的郑师傅后,白志远心里就很惊讶。
  他没有想到,这个在学校沉默寡言的学生毕业几年后居然会在家里闯出这么大的名气。
  “啥,郑师傅还是你学生呢?”
  魏富琳停好车走过来,正好听到白志远的话。
  白志远点点头,往人群方向看了一眼。
  笑着说道:“是啊姐夫。”
  魏富琳实在是没有想到郑师傅居然是小舅子的学生。
  “你这个学生不得了啊。”
  魏富琳感慨的说道。
  听到这话,白志远笑的很开心。
  好的问道:“姐夫,你给我说说我这个学生的事情呗。”
  他只知道郑飞做大席很好吃,别的还真的不清楚。
  毕竟,他没有在家待过,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县城的家中。
  “这可有的说了,趁着现在亲戚没来,我给你好好说说。”
  ……
  “哎呦,郑师傅,你这刀工是怎么学的啊。好不好学啊。”
  郑飞擦拭了一下菜刀,对说话的中年男子说道:“这位大哥,这刀工其实也没有什么技巧,主要就是熟能生巧,多练习就行了。”
  说话的大哥听到郑飞这么说,点了点头。
  看那表情,他好像相信郑飞说的话。
  郑飞说的没错,刀工这东西,主要就是熟能生巧,当然,也多少有一些技巧。
  要是有天赋,练习一两年就可以练出来,要是没有天赋,那只能每天都练习。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有些人练习刀工,只需要水磨功夫,而有的人,则需要一点小小的帮助。
  但是对郑飞来说,以上这些都不需要。
  毕竟,他是个挂壁。
  对有挂的人来说,刀工,只需要完成一个小小的任务就能学会。
  正在切菜的范海好奇的看了男子一眼,看到他脸上的表情,强忍着笑意。
  “哎,你说那个人不会真的信了吧?”
  王明天头也不抬,手上菜刀唰唰唰的切着菜。
  “小飞说的也没错,孰能生巧吗。”
  范海嘿嘿一笑,小声的说道:“说的是没错,可是小飞没有给他说要练习多久才能把刀工学出来。”
  “这就是别人的事情了。”
  “毕竟,小飞又不知道别人的天赋是怎么样子的。要是愚钝的人,说不定一辈子都学不会刀工。”
  范海点点头,很是认同。
  “也是。”
  “郑师傅,今天要做多少桌啊?”
  “四十桌。”
  “哎呦,四十桌啊,老魏还真下血本了啊。”
  “毕竟是长孙,当然要好好的办一场。”
  “就是,我记得你家孙子满月的时候好像是办了五十桌吧?”
  “三嫂子,你还记得这个事情呢。”
  “多稀罕,我只是年纪大了,又不是老年痴呆了。”
  人多了却是有些不好,动不动就有人问你问题。
  你要是不回答吧,问话的人心里还不舒服,给人的印象也不好,说不定以后家里办事不找他。
  要是回答吧,问问题的人还挺多,搞的他挺烦。
  看到锅炉中的水上的差不多了,郑飞检查了一下插口,范海两人说道:“三哥天哥,把蒸笼放上去吧。”
  因为这是蒸笼专用的锅炉,需要很多的水,从刚才开始往锅炉里面注水,到现在才注到指定位置。
  蒸笼在家就已经摆放好,每层放着什么两人都知道。
  来到车旁,范海把蒸笼上的盖子拿下来。
  蒸笼一共有十四层,每两层都是相同的菜。
  也就是说,今天大菜一共有七道。
  “这味道真香啊,凉了都有这么香的味道,这要是热的还不得把人给馋坏了。”
  “这肘子真不小,看样子还是后敦呢。”
  “可不是,肘子只有猪后退才好吃,前腿又小又瘦,做不好就塞牙。不像后腿,肥瘦相间,特别的香。”
  “现在用后腿做肘子的大席师傅是越来越少了。”
  “别说大席师傅了,就前两天,我在饭店买了一个肘子。那肘子,小的不行,又小又瘦,一看就是猪前腿。”
  周围的人看到蒸笼最上层的肘子,讨论声瞬间多了起来。
  那糖红色的肘子皮,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诱人。
  把围观的小孩子都快馋哭了。
  郑飞离人群很近,就这一会,他就已经听到好几个人在咽口水了。
  要不是人多,他都要笑出来了。
  就是这样,他还是低着头,拿着菜刀切菜,偷偷的笑,努力不让周围的人捞出来。
  把最上面的几层蒸笼放在一边,两人先把最下面的蒸笼放在锅炉上。
  两人放蒸笼的时候,郑飞也没有闲着,在一旁看着,看看蒸笼放的整不整齐。
  要是放的不整齐,等会水热的时候,蒸汽会跑出来。
  “咋样,这样行不行?”
  两人往左边转了转蒸笼,王明天问道。
  郑飞看了一下,发现和锅炉的线对齐了。
  “这会行了。”
  除了最下面一层的蒸笼比较麻烦之外,再往上放会很方便。
  在两人去车上抬蒸笼的时候,周围的人看到蒸笼中的菜又说了起来。
  “这扣肉放在最下面不会烂了吗?”
  “你懂个屁,你不看看,这肉还是生的吗?再说了,这扣肉就是烂点才好吃。”
  “现在这扣肉还是生的,等到了吃饭的时候,这扣肉就已经熟透了,到时候,说不定筷子都夹不起来。”
  “你们可别说了,在说我儿子口水都流出来了。”
  说着,孩子的奶奶还用手擦了擦孩子的嘴角。
  周围的人看到,哈哈的笑了起来。
  “孩子,别馋了,给你奶奶说,中午就别在家吃饭了,在你富琳大爷家吃。”
  “就是,听话,你大爷今天可是摆了四十桌,中午就在这吃。”
  孩子只有三岁,还有些怕生,这么多人给他说话,害怕的趴在奶奶的腿上。
  看到孩子害怕躲了起来,几人也不说了,又把目光看向了王明天两人。
  两人把两层蒸笼放上,这一次是粉蒸排骨。
  这道菜也是生的,昨天晚上他们离开之前做好的。
  这道菜在大席中很少有人做,就郑飞这里面吃的大席来看,没有一个大席师傅做粉蒸排骨这道菜。
  就是在酒店吃的酒席也是如此。
  他在大席上见过最多的就是红烧排骨和排骨玉米汤。
  原本郑飞是想做蒜蓉排骨的,可是一想到魏富琳说他儿媳妇那里的人口味比较清淡,他就把蒜蓉换成粉蒸了。
  除了这个,他还准备做一道糖醋里脊。
  这道菜可是他最近几次大席上的常客。
  每次大席散了,吃席的客人都会过来专门给他说这道菜特别好吃,很少吃。
  也是,他们这里的大席菜来来去去就是那几道菜,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这是他们厨艺的原因。
  但是,他不一样,他会的多啊。
  不说在学校学习的那些菜。
  他还每天都在网上看别人做的菜。
  看到好的菜品他都会记下来,到现在,他记菜的笔记本上都已经记下了三十多道菜了。
  这些菜天南海北的都有,有些菜郑飞在家的时候尝试做过,味道特别的好。
  要不是材料不常见,郑飞都决定把这些菜放在大席中上了,
  毕竟,来来回回就那些菜,众人都吃的够够的了。
  你想想,从小时候记事的时候吃的大席菜到长大以后吃的大席菜还是差不多,你能有吃下去的欲望吗?
  要是有新的菜品就不同了,别人一看上桌的是很少吃的菜,或者是没有见过的菜,那肯定很好奇。
  要是味道在好吃,好家伙,不说他做的菜好还会说谁呢。
  这是为什么,吃过他做的大席的人都会说他做的菜好。
  除了味道好之外,也有很多新奇菜的原因。
  在众人的议论下,三人终于把蒸笼放好了。
  十四层蒸笼是什么概念,比魏富琳家的院墙还要高出去不少。
  “这么说,我这个学生现在在十里八村很出名了?”
  听完魏富琳的话,白志远一脸惊讶的说道。
  魏富琳看了一眼远处,发现没有亲戚过来,说道:“可不是,要不然我怎么可能找他啊。你想啊,郑庄离这里这么远呢。”
  白志远点点头。
  也是,虽然都是一个县,可是魏集和郑庄中间隔着那么远呢,更不用说,魏集这里还有很多家酒店,要是郑飞做的菜不好吃,没有名气,姐夫也不会找他。
  看来他这个学生比他想的还要厉害啊。
  不错不错,没有白浪费光阴。
  “爸,舅,我三姨来了。”
  正当白志远愣神的时候,一旁的魏丁忽然看到远处路口拐进来一辆三轮电动车。
  看到骑车的人,这不是他三姨吗。
  三人看去,看到来人,连忙走了过去。
  白桂荣看到三人,胖胖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弟弟,你来的这么早啊。”
  白桂荣看到弟弟来的这么早,多少有些惊讶。
  白志远笑着走过来,说道:“我也是刚来没多久,姐,我大姐也刚来。”
  “哎呦,大姐来这么早啊,我还以为我是第一个来的呢。”
  “对了,孩子在堂屋是吧?”
  “对对对,都在堂屋呢。”
  “那行,我过去看看孩子去。”
  等到白桂荣进去,白志远帮忙把车上的东西往下拿。
  魏富琳看了一下,发现他三姨拿的东西还不少。
  除了一个“斗子”还有一袋鹅蛋。
  这鹅蛋可是好东西,还挺贵,一枚十块钱。
  一旁的白志远也看到了这兜鹅蛋,笑着对魏丁说道:“你三姨不愧是养鹅的,每次走亲戚就少不了拿鹅蛋。”
  魏丁嘿嘿笑了笑,他也不知道说什么。
  在堂屋的三人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
  还没有等白桂荣走到堂屋门口,白云和大姐白荷莲就走了出来。
  白云看到三姐,高兴的不得了。
  连忙走过来抓着她的胳膊。
  “姐,你来的这么早啊。”
  白何莲笑着说道:“在家也没有啥事,我想着早点过来说说话。”
  白桂荣点点头。
  也是,她大姐夫去世十多年了,这些年除了看看孩子,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住在老院子里面。
  两个儿子住在另外的地方,离得也不远,时常也去看看她。
  “来,让我看看孩子长的啥样,我还没有看过呢。”
  “三姨,你来了。”
  看到三姨进来,周惠媛连忙叫了一声。
  “哎,你坐着,戴好帽子。别凉了。”
  “让莪看看孩子,哎呦,这脸蛋,白白胖胖的,长的真好看。”
  白白胖胖的小脸,看的白桂荣是满脸笑容。
  “来,惠媛,这钱你拿着。”
  这孩子满月钱都是说好的,每个人都是八百块钱。
  周惠媛把钱收起来,她准备过了今天就把钱给婆婆。
  毕竟这些钱以后谁家生孩子了还要给回去。
  看完孩子,因为孩子正在睡觉,三人就决定去客厅说说话。
  外面。
  郑飞已经开始让李凤霞开始烧锅。
  现在温度开始上升,郑飞准备先把鱼给炸出来。
  本次昨天炸的,谁知道几人忙的不行,居然忘记了。
  他只好在这里做了。
  幸好只有这一个鱼要炸,不会用多少时间。
  看到郑飞拿着菜刀把鱼肚子中的黑膜挂掉,人群中有人问道:“郑师傅,这个黑膜为什么要刮掉啊?”
  郑飞说道:“刮这个黑膜会让鱼不那么腥,味道会好很多。”
  “原来是这样啊,我说怎么那么多人买鱼回去还要把这个黑膜给刮掉。”
  一共四十条鱼,用系统奖励的菜刀很快就弄好了。
  用手试了一下油温,郑飞让李凤霞多加点碳。
  随着油温升高,再加上碳的温度,离得近的人往后退了退。
  别人滚油蹦到身上了。
  蹦到身上就是一个泡,几天下不去。
  “小飞这些盘子都刷好了,还有别的事吗?”
  高秀莲走过来问道。
  郑飞看了一下,发现没有什么活要干。
  “嫂子,你们休息会吧,现在没有啥事。”
  高秀莲陇了一下头发,说道:“那行,要是有事就叫我啊。”
  “哎,好嘞。”
  “你高秀莲嫂子干活就是麻利,不光快,还做的好,我都羡慕。”
  李凤霞羡慕的说道。
  郑飞笑了笑,试了一下油温。
  “婶子,你干活也厉害啊,你们俩差不多。”
  李凤霞摇了摇头,说道:“我也想啊。”
  感觉到油温差不多了,郑飞把整条鱼放下去。
  随着次啦一声响。
  很快,一股香味就从油锅中冒了出来。
  “哈哈哈,你居然流口水了。”
  “你瞎说什么呢,你怎么能凭空污人清白。”
  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郑飞好奇的扭头看过去。
  他也想看看,是谁流口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