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第411章 正善与偏善
第411章 正善与偏善
什么意思?我怎么偏善了?
夏阳目瞪口呆。
我不过说句话而已,你怎么说我是偏善了?“我这……”
夏阳感觉自己无语极了。
然而对此,宫羽却以极为认真的语气再次强调了一遍,“我说,你是偏善1
“我怎么偏善了?”
夏阳再也忍不住,直接问出声来。
他怀疑这宫羽再携私愤报复,你好好说话就好好说话,怎么突然,突然这么说我?
同他一样疑惑的,还有周围的学生。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突然有一股莫名的直觉,宫羽刚刚那句话是骂人的。
但是具体为什么会如此,他们其实也不知道,只是有这股直觉罢了。
这时,就见宫羽将手中的折扇一合,拍打在了左手上。
“老师,夏阳,还有诸位,不知道诸位可曾听说过小好人?”
“小好人?不曾听过1
“我也没听过!好人就好人吧,怎么叫人家小好人,这总感觉怪怪的1
“我也感觉,这称呼简直太奇怪了1
见众人如此说,夏阳的脸色顿时一下子变得通红,因为他,似乎也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这时,就见宫羽道:“不错!确实没有小好人一说!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如果有人这么叫我,那我肯定以为对方在骂我,再内涵我1
说到此处,就见宫羽环视一周,淡定开口:
“同样,正善和偏善,其中的偏善,其实就有骂人的意思在内。”
“这明显不是骂人的1夏阳急道。“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划分1
“很普通的划分?那么请问夏兄,假如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不来感激你,反而说你这是偏善,是不对的,你应该追求不求回报的正善,那么,你还会不会继续帮他?”
“当然会!只要他有需要,而我也看见了,那我就会帮他1
“夏兄品行高远,宫某佩服!佩服1
宫羽拱了拱手,随后却道:“但宫某不会!或者说,天下的大部分老百姓都不会!敢问夏兄可同意这个说法?”
“这,这……”
夏阳无言以对。
因为就按照宫羽所说,他的那个偏善真的和小好人差不多,近乎骂人的话语了。
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其他人继续跟进,继续帮助,这明显不现实。
这时,就见宫羽再次开口:
“而且夏兄不觉得你的这个划分有引导大家不给回报的嫌疑吗?”
“此话何解?”
“大家假设一下,假设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得到了某个人的帮助,那么他会不会处于某种私心而不想给对方报酬?
至于理由,夏兄也早就给他想好了,帮助的那人是偏善1
“那也可能真的是真心帮忙的1
“对,确实有!但你怎么分辨?或者说,就算你把分辨的证据给他了,他还是不认,硬要说那人是偏善,夏兄又能如何?”
此话一出,夏阳屏住呼吸想了许久,却始终无言以对。
“所以,将善分为正善偏善,或者阳善阴善,都有引导人们不给回报的嫌疑。
而对于行善不求回报的后果,宫某之前已经说过了,就不必再说了,大家都懂1
对于这一点,夏阳也没法反驳,只是他突然想到一事,便道:“那咱们平时也有大善小善只说,怎么没这个后果?”
对啊,日常生活中他们其实也给善良分了类,怎么就好好的,根本没有之前所说的那个后果。
这时,姬明瑶突然发声:
“这个明瑶或许可以解答,咱们寻常所说的大善指的是那种为国为民,挽救苍生的大事。
而小善呢,指的是那种平常的好事,这是和大事小事所对应的。
根本就没有说谁行的善不是善,是假善之类的。
再有,日常生活中咱们也很少听到小善一次,都说的善事,或者谁谁谁善良。
如果对方帮助的人确实太多,也做的是大事,那么就会在前方加上一个大字,比如大善人,行大善。
这和‘好人和大好人’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夏兄以为如何?”
“公主所言有理1
夏阳恭恭敬敬的拱手一礼,又道:“但我还是觉得,应该有一个分类。总不能不管行善之人的目的吧,万一他要是心怀歹意,那么可是会酿成大祸的1
“如何会酿成大祸?还请夏兄明言1
“反正就是有!比如万一某个人想着颠覆人类,但是却首先给了我们一点好处,把我们蒙在了鼓里,让我们为他尽心尽力,那我们岂不是助纣为虐?”
“这确实有可能!但是,夏兄怎么判断他一定有着坏的想法?宫某很是好奇1
“反正就是能看出来1
夏阳哪里知道,反正他就是觉得不放心。
他就是觉得那种为国为民的大好人是不会存在的,对方一定有着某种特别的阴谋。
这时,就见一直沉默的孟怀突然站起身来,“我也觉得应该有一个分类,不然咱们日常生活中怎么会有真善和为了利益的假善之分?”
听到这话,夏阳如同看到了救星,也急忙搭腔,“确实如此!咱们平时不都说谁谁谁是真心善,为了大家不图回报;还有谁谁谁是为了什么才这样的。
这不都有嘛1
“这……”宫羽也不知道该怎么辩解,“反正我还是认为,不应该这么分!咱们只要看别人是不是帮了咱们就行!就是不看心里的想法!只看结果!
古人不是常说: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1
“那古人还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呢,这不还是大部分情况是没用的1
“呃!关键是心也看不到啊!谁能知道另一个人的心里是想的什么?这根本就看不出来好不好!你们别被书上的那些什么察觉人心给骗的,那些都是假的1
“就算这是假的,但是不是还有句话叫做:观其言、察其行、知其底,方识其人嘛!咱们是看不见,但是可以从他的日常表现来判断出。
判断出来了之后,咱们不就可以区分了!
更何况,不是还有句话叫做:做好人好事那就是给自己积阴德,种善因!
这些总会在某些时候来给自己回报的1
“那你刚说你不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现在怎么又信了?”
“我不信的只是当世报,这不还有来世嘛1
“那来世转世成动物,转世成鸡鸭猪牛,那怎么报?把他们吃了?让他们尽快轮回下一世?”
“这,宫兄你简直胡搅蛮缠!地府有轮回的,怎么可能让善人转世为畜生1
宫羽闻言,将目光转向台上的夫子,问道:
“敢问老师,地府轮回之时,可真有善恶之分?”
听到此话,学生们也都把目光集中了过来。
因为他们可都知道,他们的这位老师是一位修仙者,而且还是天地间顶尖的强者,只是为了体验生活,才来到他们这里,给他们教书。 此时涉及到天地间最深处的隐秘,善恶轮回,便只能请教他们这位老师了。
对此,夫子却道:“有!也没有1
有,也没有?
众人闻言,默默无言。
这是什么情况?为何既有,又没有?
夫子道:“天地初始,轮回之所只是自然轮回,无辩善恶!
然世间有大能,悟的轮回真意,执掌轮回,则可按自身心意任意改换标准。
可是善恶有报,可以使善恶反报,也可以是无辩善恶!
现如今的这位轮回天尊已经执掌轮回三千七百余年,一直遵循的是天地循环之道,即无辩善恶1
“这……多谢老师指点1
众位学子默默无言。
他们以为像轮回这等重要场所,一定是至公至正的,但是没想到居然全看执掌轮回的天尊的意思。
既然是看天尊的意思,那么之前他们所说的那套积阴德的方法显然就行不通了。
毕竟如果是‘无辩善恶遵循天道循环’的天尊,那么很显然这一套根本就没用。
而如果是‘善恶反报’的天尊,那么行善积德反而还会有害处。
这完全就是打破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期望啊!
意识到这些,孟怀颤颤巍巍的拱手道:“敢问老师,世间可否有大法可以辩人心1
“无!至少在真君以下,没有1
“多谢老师指点1
“你刚刚说的‘观其言、察其行、知其底,方识其人’,这点说的很好!不能辨别人心,那么可以从其他地方推断出来,这确实不错!这也是我们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至于宫羽,你说只看结果,而不用看其心里,这也不错!既然不能辨别人心,那直接不看就是!
确实不错1
“多谢老师夸奖!学生献丑了1
“学生受教了1
“接下来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明瑶,你来说说吧1
“是,老师!
老师,学生以为,既然行善,那就应该行大善。
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只有国家强大了,国家富有了,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才能安安心心的读书、生活,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子孙满堂,尽享荣华富贵!
如果都是私心作祟,那么必然国运衰竭,人民受辱,此乃大恶也1
说着,姬明瑶还瞥了一眼刚刚侃侃而谈的宫羽。
宫羽见此,差点没站稳。
他好后悔,他怎么给忘了,这里边可还有两位皇家子弟呢,万一他那一套被皇上给听了去,那指不定会治他一个祸国殃民之罪。
毕竟,他那个只看结果不看初心的说法,确实有违朝廷的宗旨,或者说有违朝廷的言行。
这时,就见台上的夫子轻轻点了点头。
“说的确实不错!国富民强,只有国富,才能民强!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国家得富有到什么程度,民众才能开始享福?或者说,国家得富有到什么程度,才能轮得到普通平民?
明瑶,你心里有这个想法吗?”
姬明瑶闻言,深深一礼,“还请老师见谅,明瑶学识浅薄,未有思考1
见此,夫子把目光看向了另外一位皇家子弟。
“明淳,你呢1
“啊?我?还请老师见谅,学生也没有1
夫子闻言,脸上不喜不悲,点起了下一位学生的名字
“宫羽,你呢?”
“学生也不知1
宫羽跟着回答道。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回答,也根本不会有!
人家两位皇家子弟都说没有,他哪里敢有!
再说了,这么大的问题,他就算是想回答,也根本没那个资格啊!
“生福,你呢?你感觉该到什么时候?你家是经商的,你对这个应该有所思考才对1
钱生福闻言,脸都快绿了。
他就是一个小小的商户之子,传说中的纨绔子弟,他能有什么思考。
不过这是夫子所问,不能不答。
想了半晌后,他只能道:“回老师话,学生觉得,应该在每家每户都能分上三百三十两银子的时候。
学生听闻,普通之家只需要三十三两就能生存一年,如果有十倍的积蓄,那么应该就能保证每个人酒足饭饱了。”
“三百三十两?明瑶,现在普通之家每年所创造的价值在多少?”
“应当在一百两左右1
“也就是还差三分之二?”
对此,夫子没有做评价,而是继续问道:“孟怀,你感觉如何?”
“禀告老师,学生觉得,肯定会有国富民强的这一天,只是我们现在看不到而已。”
“沈木1
“学生认为,不必拘泥于三百三十两这个界限,只需要一百两也行1
对此,姬明瑶、姬明淳姐弟两直接没出声。
这个问题他们又下不了决定。所以说了也是白说。
“夏阳1
“学生只要三十三两就行1
好吧,标准越来越低了。
“孔真,你呢?”
“学生也觉得不必拘泥于三十三两还是三百三十两,重要的是大家都要各司其职,共同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这个努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生实践的过程,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美好岁月。
至于结果,那其实根本不重要!
或者说,到了那时,到底有多少两银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1
听到这话,台上的夫子呵呵一笑,“你倒是两边都不想得罪1
孔真闻言,嘿嘿一笑。
大家都是同门师兄弟,确实不应该闹得太僵。
至于国富民强?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就很好!很好很好!
(本章完)
什么意思?我怎么偏善了?
夏阳目瞪口呆。
我不过说句话而已,你怎么说我是偏善了?“我这……”
夏阳感觉自己无语极了。
然而对此,宫羽却以极为认真的语气再次强调了一遍,“我说,你是偏善1
“我怎么偏善了?”
夏阳再也忍不住,直接问出声来。
他怀疑这宫羽再携私愤报复,你好好说话就好好说话,怎么突然,突然这么说我?
同他一样疑惑的,还有周围的学生。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突然有一股莫名的直觉,宫羽刚刚那句话是骂人的。
但是具体为什么会如此,他们其实也不知道,只是有这股直觉罢了。
这时,就见宫羽将手中的折扇一合,拍打在了左手上。
“老师,夏阳,还有诸位,不知道诸位可曾听说过小好人?”
“小好人?不曾听过1
“我也没听过!好人就好人吧,怎么叫人家小好人,这总感觉怪怪的1
“我也感觉,这称呼简直太奇怪了1
见众人如此说,夏阳的脸色顿时一下子变得通红,因为他,似乎也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这时,就见宫羽道:“不错!确实没有小好人一说!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如果有人这么叫我,那我肯定以为对方在骂我,再内涵我1
说到此处,就见宫羽环视一周,淡定开口:
“同样,正善和偏善,其中的偏善,其实就有骂人的意思在内。”
“这明显不是骂人的1夏阳急道。“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划分1
“很普通的划分?那么请问夏兄,假如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不来感激你,反而说你这是偏善,是不对的,你应该追求不求回报的正善,那么,你还会不会继续帮他?”
“当然会!只要他有需要,而我也看见了,那我就会帮他1
“夏兄品行高远,宫某佩服!佩服1
宫羽拱了拱手,随后却道:“但宫某不会!或者说,天下的大部分老百姓都不会!敢问夏兄可同意这个说法?”
“这,这……”
夏阳无言以对。
因为就按照宫羽所说,他的那个偏善真的和小好人差不多,近乎骂人的话语了。
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其他人继续跟进,继续帮助,这明显不现实。
这时,就见宫羽再次开口:
“而且夏兄不觉得你的这个划分有引导大家不给回报的嫌疑吗?”
“此话何解?”
“大家假设一下,假设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得到了某个人的帮助,那么他会不会处于某种私心而不想给对方报酬?
至于理由,夏兄也早就给他想好了,帮助的那人是偏善1
“那也可能真的是真心帮忙的1
“对,确实有!但你怎么分辨?或者说,就算你把分辨的证据给他了,他还是不认,硬要说那人是偏善,夏兄又能如何?”
此话一出,夏阳屏住呼吸想了许久,却始终无言以对。
“所以,将善分为正善偏善,或者阳善阴善,都有引导人们不给回报的嫌疑。
而对于行善不求回报的后果,宫某之前已经说过了,就不必再说了,大家都懂1
对于这一点,夏阳也没法反驳,只是他突然想到一事,便道:“那咱们平时也有大善小善只说,怎么没这个后果?”
对啊,日常生活中他们其实也给善良分了类,怎么就好好的,根本没有之前所说的那个后果。
这时,姬明瑶突然发声:
“这个明瑶或许可以解答,咱们寻常所说的大善指的是那种为国为民,挽救苍生的大事。
而小善呢,指的是那种平常的好事,这是和大事小事所对应的。
根本就没有说谁行的善不是善,是假善之类的。
再有,日常生活中咱们也很少听到小善一次,都说的善事,或者谁谁谁善良。
如果对方帮助的人确实太多,也做的是大事,那么就会在前方加上一个大字,比如大善人,行大善。
这和‘好人和大好人’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夏兄以为如何?”
“公主所言有理1
夏阳恭恭敬敬的拱手一礼,又道:“但我还是觉得,应该有一个分类。总不能不管行善之人的目的吧,万一他要是心怀歹意,那么可是会酿成大祸的1
“如何会酿成大祸?还请夏兄明言1
“反正就是有!比如万一某个人想着颠覆人类,但是却首先给了我们一点好处,把我们蒙在了鼓里,让我们为他尽心尽力,那我们岂不是助纣为虐?”
“这确实有可能!但是,夏兄怎么判断他一定有着坏的想法?宫某很是好奇1
“反正就是能看出来1
夏阳哪里知道,反正他就是觉得不放心。
他就是觉得那种为国为民的大好人是不会存在的,对方一定有着某种特别的阴谋。
这时,就见一直沉默的孟怀突然站起身来,“我也觉得应该有一个分类,不然咱们日常生活中怎么会有真善和为了利益的假善之分?”
听到这话,夏阳如同看到了救星,也急忙搭腔,“确实如此!咱们平时不都说谁谁谁是真心善,为了大家不图回报;还有谁谁谁是为了什么才这样的。
这不都有嘛1
“这……”宫羽也不知道该怎么辩解,“反正我还是认为,不应该这么分!咱们只要看别人是不是帮了咱们就行!就是不看心里的想法!只看结果!
古人不是常说: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1
“那古人还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呢,这不还是大部分情况是没用的1
“呃!关键是心也看不到啊!谁能知道另一个人的心里是想的什么?这根本就看不出来好不好!你们别被书上的那些什么察觉人心给骗的,那些都是假的1
“就算这是假的,但是不是还有句话叫做:观其言、察其行、知其底,方识其人嘛!咱们是看不见,但是可以从他的日常表现来判断出。
判断出来了之后,咱们不就可以区分了!
更何况,不是还有句话叫做:做好人好事那就是给自己积阴德,种善因!
这些总会在某些时候来给自己回报的1
“那你刚说你不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现在怎么又信了?”
“我不信的只是当世报,这不还有来世嘛1
“那来世转世成动物,转世成鸡鸭猪牛,那怎么报?把他们吃了?让他们尽快轮回下一世?”
“这,宫兄你简直胡搅蛮缠!地府有轮回的,怎么可能让善人转世为畜生1
宫羽闻言,将目光转向台上的夫子,问道:
“敢问老师,地府轮回之时,可真有善恶之分?”
听到此话,学生们也都把目光集中了过来。
因为他们可都知道,他们的这位老师是一位修仙者,而且还是天地间顶尖的强者,只是为了体验生活,才来到他们这里,给他们教书。 此时涉及到天地间最深处的隐秘,善恶轮回,便只能请教他们这位老师了。
对此,夫子却道:“有!也没有1
有,也没有?
众人闻言,默默无言。
这是什么情况?为何既有,又没有?
夫子道:“天地初始,轮回之所只是自然轮回,无辩善恶!
然世间有大能,悟的轮回真意,执掌轮回,则可按自身心意任意改换标准。
可是善恶有报,可以使善恶反报,也可以是无辩善恶!
现如今的这位轮回天尊已经执掌轮回三千七百余年,一直遵循的是天地循环之道,即无辩善恶1
“这……多谢老师指点1
众位学子默默无言。
他们以为像轮回这等重要场所,一定是至公至正的,但是没想到居然全看执掌轮回的天尊的意思。
既然是看天尊的意思,那么之前他们所说的那套积阴德的方法显然就行不通了。
毕竟如果是‘无辩善恶遵循天道循环’的天尊,那么很显然这一套根本就没用。
而如果是‘善恶反报’的天尊,那么行善积德反而还会有害处。
这完全就是打破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期望啊!
意识到这些,孟怀颤颤巍巍的拱手道:“敢问老师,世间可否有大法可以辩人心1
“无!至少在真君以下,没有1
“多谢老师指点1
“你刚刚说的‘观其言、察其行、知其底,方识其人’,这点说的很好!不能辨别人心,那么可以从其他地方推断出来,这确实不错!这也是我们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至于宫羽,你说只看结果,而不用看其心里,这也不错!既然不能辨别人心,那直接不看就是!
确实不错1
“多谢老师夸奖!学生献丑了1
“学生受教了1
“接下来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明瑶,你来说说吧1
“是,老师!
老师,学生以为,既然行善,那就应该行大善。
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只有国家强大了,国家富有了,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才能安安心心的读书、生活,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子孙满堂,尽享荣华富贵!
如果都是私心作祟,那么必然国运衰竭,人民受辱,此乃大恶也1
说着,姬明瑶还瞥了一眼刚刚侃侃而谈的宫羽。
宫羽见此,差点没站稳。
他好后悔,他怎么给忘了,这里边可还有两位皇家子弟呢,万一他那一套被皇上给听了去,那指不定会治他一个祸国殃民之罪。
毕竟,他那个只看结果不看初心的说法,确实有违朝廷的宗旨,或者说有违朝廷的言行。
这时,就见台上的夫子轻轻点了点头。
“说的确实不错!国富民强,只有国富,才能民强!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国家得富有到什么程度,民众才能开始享福?或者说,国家得富有到什么程度,才能轮得到普通平民?
明瑶,你心里有这个想法吗?”
姬明瑶闻言,深深一礼,“还请老师见谅,明瑶学识浅薄,未有思考1
见此,夫子把目光看向了另外一位皇家子弟。
“明淳,你呢1
“啊?我?还请老师见谅,学生也没有1
夫子闻言,脸上不喜不悲,点起了下一位学生的名字
“宫羽,你呢?”
“学生也不知1
宫羽跟着回答道。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回答,也根本不会有!
人家两位皇家子弟都说没有,他哪里敢有!
再说了,这么大的问题,他就算是想回答,也根本没那个资格啊!
“生福,你呢?你感觉该到什么时候?你家是经商的,你对这个应该有所思考才对1
钱生福闻言,脸都快绿了。
他就是一个小小的商户之子,传说中的纨绔子弟,他能有什么思考。
不过这是夫子所问,不能不答。
想了半晌后,他只能道:“回老师话,学生觉得,应该在每家每户都能分上三百三十两银子的时候。
学生听闻,普通之家只需要三十三两就能生存一年,如果有十倍的积蓄,那么应该就能保证每个人酒足饭饱了。”
“三百三十两?明瑶,现在普通之家每年所创造的价值在多少?”
“应当在一百两左右1
“也就是还差三分之二?”
对此,夫子没有做评价,而是继续问道:“孟怀,你感觉如何?”
“禀告老师,学生觉得,肯定会有国富民强的这一天,只是我们现在看不到而已。”
“沈木1
“学生认为,不必拘泥于三百三十两这个界限,只需要一百两也行1
对此,姬明瑶、姬明淳姐弟两直接没出声。
这个问题他们又下不了决定。所以说了也是白说。
“夏阳1
“学生只要三十三两就行1
好吧,标准越来越低了。
“孔真,你呢?”
“学生也觉得不必拘泥于三十三两还是三百三十两,重要的是大家都要各司其职,共同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这个努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生实践的过程,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美好岁月。
至于结果,那其实根本不重要!
或者说,到了那时,到底有多少两银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1
听到这话,台上的夫子呵呵一笑,“你倒是两边都不想得罪1
孔真闻言,嘿嘿一笑。
大家都是同门师兄弟,确实不应该闹得太僵。
至于国富民强?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就很好!很好很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