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郓城真正的天
  第235章 郓城真正的天
  俗话说,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
  曹杰被白秀英这对狗男女的骚操作都给气笑了。
  山东这片地面上,何人敢拨弄梁山的虎须?
  小小一个郓城县令,还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时文彬任上,曹杰费那么多的金银,岂是打水漂的。时县令升了官,去山西汾州做了知州,可郓城自县丞往下,县尉、主簿、典史有品的官都被曹杰收买了。
  这四位九品芝麻官,一般来说都是本地豪强来担任,梁山的铁腕伸过来,他们没有反抗的余地。
  只能同流合污。
  此外还有教谕、巡检、驿丞,以及士曹、法曹、税曹、刑曹、牢头、捕快,这些吏员也都是曹杰的人。
  每月拿梁山俸禄的,年底还有分红。
  到处都是我梁山的人,你个流水的县令拿什么斗?
  赵县令那里刚刚和两个亲信赵都头商议完,下令捉拿宋玉莲一家,人马还未动,消息便已经传到了曹杰的耳朵里。
  “看来这位县令大人对我们很有些想法啊!”
  曹杰哪会在意这等小麻烦,随口道:“天凉了,让他也冷静冷静,那两个都头的位置便先拿回来吧!”
  “是!”
  至于怎么拿回都头的位置?
  当然是解决位置上的人了,虽然粗暴,但高效。
  想要让两个普通人悄无声息地暴毙,这太简单不过。
  大赵、小赵意气风发,点齐了人马,便向武大酒楼而来。
  可行不到百米远,那小赵屁股下的骏马腹部似乎被未知的东西击了一下,受袭吃痛之下,“唏聿聿”一声惊嘶,撒开四蹄就向前狂奔。
  下一秒,那小赵发出一声惊呼,直直从马背上坠落,以头抢地。
  同时,那惊马的后蹄重重踩踏在他身上。
  等众人惊慌地赶过去,就看到满地的血污,那小赵都头的脑袋开了好大的一个瓢,胸口也塌陷了下去。
  “阿弟!阿弟啊!你没事吧!”大赵都头就像没头苍蝇一样,慌不择路。
  “完了,怎出了这样的祸事,快叫郎中。”
  “我等还去抓那宋玉莲吗?”
  “先将小赵都头抬进医馆啊!”
  “……”
  一番折腾,小赵都头如愿合上了双目,微微起伏的破烂胸口也没了动静。
  死了!
  “都头,这如何是好?”
  “要不,先去完成县令大人的命令?等抓了人,再来为都头治丧。”
  大赵都头一点没发现异常,只能说,他的实力太弱了。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大人的交代不能耽搁,你伱你……将阿弟送回家中,我等去抓人……”
  出现这样的意外,大赵都头却是不敢再骑马了,和麾下衙役一同小跑着赶去武大酒楼抓人,可在路过一座桥时,此人却又是“意外”失足落了下去。
  又是一番折腾,等众人将他给打捞上岸,肚子里都灌满了水,瞳孔都涣散了。
  一连死了两个县都头,这还得了。
  县尉、典史、巡检、法曹、仵作齐至,很快,仵作给出了结论:一个落地摔了脑袋,又被践踏,死于惊马;一个落水时受了惊吓,全身抽搐中窒息而亡。
  铁证如山,死于意外。几个入手此案的官吏都签了字,至于宋玉莲一家三口,也被请进了县衙,牢头好生招待,可不敢有一点不客气。
  夜深人静,赵县令人菜瘾大,连番动用口舌,也没让白秀英得到满足。
  这时,院子外响起侍女的声音:“大人,师爷拜见。”
  赵县令抬起脑袋,湿漉漉的嘴唇沾着未知的奶油,气道:“什么事?”
  “师爷是有要事来报,十万火急。”
  “等着!”
  磨磨蹭蹭一番,赵县令踱着八字步走出了卧室。
  那师爷早已经急得火急火燎,一见到县令便拉着他道:“大人,出祸事了。”
  “师爷,这点城府都没有吗?稳重稳重……慢慢道来。”
  说着,便接过侍女呈上来的热茶,轻轻浅尝了一口,解了解腻。
  “大人,两位都头死了!”师爷的嗓子都快冒烟了。
  “什么?”
  赵县令猛地站起身,手里的热茶瞬间坠地,摔成了八瓣。
  “你说什么?谁死了?”县令抓着师爷的胸前衣服,表情惊恐问道。
  “两……两位都头,一个被惊马所踏,一个落水而亡,都死了!大人,这郓城的天我们惹不起啊!千万不能再招惹他们了啊!会死人的……会死人的……”
  县令不懂地方的治理,全凭师爷来施政。所以,这郓城的天究竟是谁的天,那伙人究竟有多强大,师爷一清二楚。
  甚至因为了解得更多,心中的恐惧便更大。
  他知道,自己的小命现在就悬在半空中,指不定也如那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赵都头,死得不明不白。
  “完了!完了!”
  赵县令打着哆嗦,嘴里喃喃道:“贱女人,贱女人……我就说不能惹他们啊!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师爷,你快想想办法,不然你我的小命都不保。”
  说话的嗓音都颤抖了起来,眼神更是恐惧。
  师爷还是有些能力的,勉强镇定下来:“大人莫慌,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我来之前打探了一二,这事全因为那白秀英而起,大人何不拿下这个女人,送去梁山请罪。”
  “哦对对对!”
  赵县令已经彻底慌了,两个本家都头,是他的依仗,现在死了个明明白白,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师爷身上:“你现在便拿了那贱女人,再取三千……不……一万两银子,可一定要将事办好了。”
  “大人,我知道该怎么去做。还望大人莫要再动其他心思了。”
  “我哪还敢。”
  “也不要有为两个都头报仇的心思。”
  “真的没有!”
  很快,县衙后院响起了白秀英凄惨的尖叫。
  曹杰一怒,郓城的天便黑了下去。
  天刚刚亮,宋玉莲一家三口便被一辆马车送往梁山。
  至于白秀英这个始作俑者,既然爱搬弄是非,又是勾栏出身,那便舍了这身皮肉,为郓城的勾栏事业出一份力。
  自今日起,也不知有多少人和县令成了同道中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