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有进有出
  “所以,你打算把桦宜的股分都卖了?”
  听到张远的话后,华哥也没像外人似得试探,而是直接问道。
  “的确有。”张远点头答道,但面带忧色:“这件事保密哦。”
  “一定的。”华哥也点头。
  张远知道这位不会乱说。
  而且人家也不会贪他这点钱。
  “好卖吗?”华哥顿了顿后,又说道。
  张远思考了一阵。
  “好不好卖,得看什么时候。”
  “如果是集中出货的时期,就不好卖了。”
  桦宜这边有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那就是王家哥俩对自己公司的态度。
  他们是既想捞钱,又不想失去控制权。
  所以他们自己会卖,却不太想让其他持股人无限制的卖。
  又想赚钱,又怕被夺权。
  不像有些公司,上市就是为了捞一票跑路。
  当时张远对赌拿这些股份也是有条件的。
  他没有投票权,也没有参与任何公司决策的权力,
  想要交易也得到王家哥俩的同意。
  所以他找陈老板帮自己做抵押,是偷偷摸摸干的。
  不过他和冯晓刚,黄小明等“明星股东”也有所不同。
  他不是以个人名义持股,而是用自己拥有电视剧拍摄牌照的那家公司持股的。
  所以他没有个人股东两年的“限售期”。
  但这么多股份想卖,也得向深交所报备。
  否则人人都乱搞,股市不就乱了……当然,现在已经够乱的了。
  再加上王家哥俩肯定不希望他手中的股份出现在市场上。
  因为他们也要出货捞钱。
  而物以稀为贵,如果只有哥俩自己放货,就更好和卖家谈价格。
  别人再插一脚,不就给买家有了“货比三家”的机会。
  尤其如果张远以超低价卖出,还会拉低他们的出手价。
  这还只是卖端的问题和牵绊。
  还有投资人这方的。
  大投资机构很多。
  红杉,软银,贝恩,小摩……
  这些公司随手就能拿出几千万美金入股公司。
  但他们大多只会选择没上市的公司,喝“头汤”。
  这事和找女朋友一样,你会去夜店找,还是大学找。
  毕竟头汤最浓,利润最高。
  但桦宜已经上市了,投资回报最多几倍,不会达到几十倍。
  这帮心比脸黑的公司,很少钱买上市公司的股份。
  很少,就是也会。
  这就是另一个问题所在。
  他们要买,也只会买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股份。
  现在外国机构都非常看好华夏互联网产业,全都在猛投。
  因为搜狐,网易,新浪,企鹅这些例子,已经证明了华夏互联网公司的增值潜力。
  可桦宜只是一家影视娱乐公司,人家未必能看得上你。
  所以张远在两端都有困难。
  并非是外人吵吵的那般,坐拥七个亿的财产。
  桦宜不是他说了算,王家哥俩甚至还想用这些股份来限制他的言行。
  哪有那么容易的。
  张远和华哥解释了一番,对方眯眼想了下,也觉得不好搞。
  “要不我帮你去东南亚问一下,有没有感兴趣的老板?”说着,华哥看了眼自己老婆。
  “多谢。”张远抱拳:“不过还是想让我自己试试吧。”
  “如果实在不行,就得拜托二位了。”
  他也没有假惺惺的让对方帮忙,同时骑驴找马。
  “那你照顾好自己。”刘德桦估摸着,他既然已经知道问题在哪儿,就不赖。
  怕的就是无头苍蝇。
  又聊了会儿,他便起身告辞。
  离开时还特意坐了一辆香江这边很常见的本田轿车出门,到公共停车场再转商务车。
  为了躲狗仔,就是这么麻烦。
  次日便回到了帝都。
  才躺尸半天,曾佳便找上门来,让他赶紧补之前没空参加的商务活动。
  不少代言都有打包商务,他一直忙着没空去,已经欠了十多场。
  “呦,换新车啦。”
  张远看到门外停了辆新款的雷克萨斯。
  好像除了老广外,女性客户特别喜欢这牌子。
  老美那边也是,中年妇女,尤其是事业型女性,都爱开这牌子的车。
  “哎。”曾佳喜气洋洋的回道。
  她可以拿到张远3%的收益分成。
  张远现在拍戏赚的其实还好,很多时候都是在免费客串。
  但因为《画皮》的大火,《风声》也不赖。
  再加上跑了趟岛国的关系,现在他的商业价值相当高。
  不光价格涨了,从头到脚。
  从润唇膏,到袜子,全都有品牌代言。
  张远觉得,他现在只要躺下,就是《大腕》中的泰勒。
  恨不得左右俩眼都带不同的墨镜。
  而曾佳刚好又是比较“财迷”的经纪人,尤其擅长“开发”艺人。
  曾趁着张远在《十月围城》剧组剃了光头,赶紧帮他接了个男士假发的广告……
  当玩挣了300多万。
  还在接了感冒灵之类的药品广告。
  由此延伸,有一天她拿着一份资料来,说私人医院想找他做广告,给的特别多。
  3年1500万。
  张远心说还有这好事呢?
  不光有钱拿,和私立医院有联系,看病都方便点。
  打开资料一瞧,男科医院,专治不孕不育,难以人道……
  曾佳:你别问要不要脸,你就说赚不赚钱吧。
  张远是把文件撕碎了,装在菜场送的条纹塑料袋里还给她的。
  道理是没错。
  人不能为了钱不要脸。
  但不要脸就能赚更多钱……
  张远觉得自己可能境界还是没到。
  红色袜,灰色秋衣的广告也就罢了。
  不孕不育实在有点受不了。
  可就算他保有“底线”,但钱依旧没少赚。
  片酬的话,只有《建国大业》给的几万块,《十月围城》给的一百多万。
  《风声》也就两百多。
  最多就是《特种部队》给的100万美金。
  拢共都没超过2000万。
  但代言,商务都快8000万了!
  曾佳就是靠着这个换的车。
  好容易兜里有点钱,张远忙完了之后,能享受一阵数钱的快乐。
  可“讨债”的很快就上门了。
  郑小龙给他来电后,又上家来找了他一趟。
  他和老婆王小平倒是挺客气,说《甄嬛传》那边剧本,前期立项,调研搞得差不多了。
  现在要开始选角,置景,准备道具。
  《甄嬛传》的小说采取了架空设计,虚构背景。
  好处很明显,能避免历史争议。
  但流连紫这么干,主要是为了抄袭方便……
  架空后就能避开不少和原著雷同的地方,怎么说都行。
  但郑小龙和王小平俩人商量后,觉得不行。
  必须要“落地”。
  因为落地后,影视剧的道具,人物服饰等东西才好做,因为有参考。
  架空的话,你得全部从头设计,不光麻烦,还容易为人诟病。
  另一个需要“落地”的缘由,就是这夫妻俩给电视剧设计的核心理念。
  原著就是一本古风女频小说,主线是宫斗爱情。
  其实那年头很多作品和小说,都大幅度参考了港剧《金枝欲孽》的内容。
  《甄嬛传》也一样。
  但郑小龙觉得不行。
  单纯的爱情片,没有深度。
  所以他的核心理念,是拍封建反封建,拍皇权反皇权。
  为什么《甄嬛传》可以流传多年,无论什么时候看都不会落伍。
  因为故事的底层逻辑没有落伍。
  郑小龙本身是大院出身,红的很。
  提起封建王朝,尤其是满清,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黑暗腐朽,压抑人性。
  这个思想基调定好后,内容就不会跑偏。
  其实一开始流连紫想把故事放在唐宪宗年间。
  郑小龙还是挺尊重她这位原作者的,听了她的意见。
  可因为“魔改历史”,剧本没过审。
  这才选择了清朝时期。
  而特意选雍正朝做背景,正是因为雍正这人“不作”。
  相较于前后两朝,雍正这人也不下江南,也不搞千叟宴,不浮夸,不好大喜功。
  相对来说,比较低调。
  死的又早,后宫的史料较少。
  内容少,魔改就方便,没人会说你瞎改。
  在白纸上才好创作。
  雍正朝除了一部《雍正王朝》非常出名外,影视作品也较少。
  不像前后两位,都快被拍烂了。
  并且雍正这人的民间形象比较“阴暗”,尤其是血滴子这个兵种被扣在了他的头上。
  所以表现帝王无情,封建社会吃人,他是比较合适的。
  从设计之初,郑小龙夫妻俩就体现出了顶级导演和顶级编剧的优秀素质。
  严谨,正确。
  既然是顶级的,那开价也低不了。
  “郑导,咱们先不说别的。”张远笑呵呵的敬了对方一杯。
  “您这位导演已经定下,所以咱们得先谈一下您和王老师的片酬。”
  这事一直没谈,郑小龙也不着急。
  因为他的戏,不愁没人投钱。
  上赶着扔钱的都有。
  不过这部戏与他之前的作品都不同,成本要高很多。
  他也喝了杯,没有任何不好意思的样子,直接开口。
  “我的想法是打包或者分成。”
  “要不就是20万一集,要不就是5万一集,外加作品的版权收益的20%。”
  “现在我们的剧本有80集。”
  “看你怎么想了。”
  “我同意20万一集的方案,分三期给你,播出结清。”
  这两位没想到他那么果断。
  一般投资人其实都会选择分成的,因为这样前期成本能低不少。
  张远知道这片子的潜力有多大,自然不愿“出让”利益。
  “可以,但剪辑权我得要。”郑小龙不想让人干扰自己的作品。
  霸道,但是人家有这资格。
  “没问题,可以写到合同里。”
  郑小龙本就是冲着他“爽快”的名号来的。
  外加张远够诚意,真等了他好几年。
  否则那么年轻的投资人,他怕风险大还未必愿意合作呢。
  郑导想了想后,又提了一杯。
  “咱们这戏,成本可不小,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听到张远愿意给“全款”片酬后,郑小龙打了预防针。
  “道具,场景我都要高规格的。”
  “演员也差不了,所以片酬不会低。”
  “我明白,听您的。”
  “戏交给你解决,钱的事我来解决。”
  “您放心把预算报表交给我,确认没问题后,我会尽快给您回复。”
  张远说罢,又补了一句。
  “您不用担心,吓不到我的。”
  他无比自信的说道。
  “我现在估计……”郑导握拳托腮,沉默了一会儿后开口:“置景和服装,大致要2000万左右。”
  “因为我打算全部自建,不用现成的。”
  “这样一来,就能完全贴合人物和作品。”
  “我同意,应该以作品为主。”张远依旧爽快。
  郑小龙看了眼自己老婆,俩人面带喜色。
  这事本是最难的,他们怕张远“抠”。
  但没想到轻易就通过了,只是一句话的话。
  便想着,人家能年纪轻轻就有成就,果真是有道理的。
  “其实有人找我,说愿意赞助一笔钱。”
  “一大笔钱!”郑导重复道。
  可见这笔钱不小。
  “但前提是要让他的朋友演主角。”
  郑导是不同意这种行为的。
  但对方来头很大,并且他也不能瞒着张远不说。
  否则日后知道了,会有矛盾的。
  “我猜,所谓的朋友,是女朋友吧。”张远笑着说到。
  “呵呵呵……”夫妻俩都笑了。
  都是业内人,一说就懂,便会心一笑。
  “不管对方来头多大!”
  “不光对方给多少钱!”
  “只要您觉得不合适,咱们就不要!”
  笑完后,张远便斩钉截铁的回道。
  郑小龙发现他目光陡然严肃,便清楚对方没在开玩笑。
  瞬间觉得老腰都直了!
  底气十足!
  他也不明白,自己一把岁数了,为何会在一位比自己儿子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身上获得底气。
  但就是有。
  “我去沟通,您不要为这些杂事费心,专心作品就好。”
  “至于搭建场景,也由我和横店那边做前期沟通。”
  “谈完了,您再监工就成。”
  “不过对置景的规模,我有个建议。”张远若有所思的点了点桌子。
  郑小龙眯起眼睛。
  不要赞助,但要砍场景规模?
  果然不能只想好事,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哎,也行!
  郑导在心中谈了口气。
  主演选角还是比场景更重要。
  主演用关系户片子直接完蛋。
  场景稍微差一点点,还能用拍摄手法弥补。
  “行,我回去想想,哪儿能缩减规模的。”
  “为何要缩减?”张远听罢,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你不对置景规模有意见吗?”
  “是啊。”张远歪着脑袋。
  “我想说,既然都做了,不如做的更大更好。”
  “大不了多点钱。”
  郑小龙:……
  见过抠的。
  没见过主动要求加钱的。
  煤老板有要求加钱的,但得睡女演员。
  他这边无欲无求,还帮忙平事,还要加钱?
  老子出道这么多年,这种要求我这辈子都没见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