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无声的电波
  天气进入了夏季。
  雨水渐渐丰沛,小满时节,麦穗充盈。
  有农人在田里抽出蒿草,成捆的扔到一旁沟垄间。
  蓝田的农家田地尚存,只不过已经不是主要的农学基地。
  现在栽培的更多是专供大营的日常所用。
  负责管理的人也从农家弟子变成了伙房士卒。
  大军南下,仍有一万士卒存留在蓝田。
  作为大秦的常年驻军之地,各寨皆有各自供给的田地,屯兵垦田。
  天际间有阴云浮动,隐约有雷霆闪动。
  “来了来了!这次看看干扰情况如何?”
  高耸的铝制天线耸立在空地之上,一条灰黑的线缆从上面顺着木杆而下。
  顺着院子里固定的支架,延伸到院子里一间特殊的房屋中。
  这里密密麻麻的遍布着铜丝网。
  一个巨大的木板上,固定着纤细的铜丝。
  各种金属与非金属构件组合成一个特殊的阵列。
  上面有玻璃制成的灯泡固定在上面。
  此时正有一个闪着稳定的光芒,表明电路已经连通。
  “备用三极管没有几支了,这次再不成功,项目要再搁置一段时间。”
  “真空的三极并不好造,玻璃工坊那边正在想其他的方式。”
  议论声在室内响起,他们讨论着最近等这座小院里状况。
  无线通讯的原理他们已经研究透彻,甚至短距离的通讯已经成功。
  但让这种通讯成为常态,成为一种远距离的交流手段,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其他的不论,但是组成通讯的所有构件,都是费尽所有人心力手搓出来的。
  轰隆隆~
  临近雷声打断了所有人的闲谈。
  “准备,接通电源。”
  墨甲下达了命令。
  然后便有不断的通报声音传来。
  “电源接通!”
  “电压稳定,准备发送验证信号!”
  几个负责操作巨大电路阵列,来自院外小溪带动的电流顺着电缆,流入这特制的电路板上。
  “发送!”
  墨甲神情专注,看着明暗不定的指示灯,清晰的下达了指令。
  滴~滴~
  两个短促的电鸣声音从电喇叭响起。
  代表着电波已经发出。
  场中一片寂静,都看向那个巨大的青铜结构的漏斗形状的东西。
  “开启接收装置。”
  “全频段接收开启。”
  喇叭顿时传来一声沙沙的声响。
  滋滋啦啦的声音不断传来。
  轰隆隆~
  雷声越来愈近,喇叭中传来的声音更加的巨大。
  室内一片寂静,等待有规律的信号传来。
  负责记录的人员打开了编码对照的册子,随时准备记录。
  “滋~滴~滴滴~~滴……滋……”
  轰隆隆……
  雷声已经很近。
  墨甲长叹一声,“终止通讯,电流截断!”
  操作人员没有太多的迟疑,直接终止了电源。
  “撤下天线!快!”
  有几个健壮士卒快速的将那架设在院中的木杆抽出。
  这些里的东西太过珍贵,每一件损失下来都是笔不小的数目。
  “接收信息失败!”
  “持续信号很不稳定!”
  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如人意。
  “还好,这次并没有二极和三极管损失。”
  墨甲没有丝毫气馁表情,对于这种结果其实他已经没了感觉。
  刚开始时的那段时间,哪天不爆几个珍贵的灯泡。
  “信号的稳定性还是不够,电流无法定量是个问题。”
  “还有接收天线,咱们这个天线太小,电波范围扩大,只用一个肯定不能得到准确的信号。”
  讨论后续的议题很快在院中进行。
  雨声则在院外传来。
  那些站在院外的士卒快速的整理好放下来的天线。
  有一个年轻的人朝这里面看了一眼,问一旁的老卒道:“咱们这是在干嘛?看那些工学弟子脸上严肃的样子,比上战场还要严肃。”
  那老卒拍了这小子一巴掌,“你小子不懂,他们已经在战场上了,这些人的对手……”
  老卒没有说话,而是指了指头顶。
  ……
  国都的玻璃工房内。
  墨甲拿着一个拇指大小的玻璃二极管。
  “这是最新的工艺,我敢保证里面绝对没有空气。”
  一旁的一位中年人看着墨甲手中的小灯泡,一脸自信。
  墨甲却摇了摇头,“这次不用再生产这种设备。”
  墨甲抽出一张图纸,以及自己做出的一个样品。
  “用橡胶代替玻璃,这次不做真空,直接做实心。”
  那中年人喉咙微动,看着那图纸露出为难神色。
  自己一个吹玻璃瓶的人,现在整天跟这所谓的电路打交道。
  不是他不愿意做,实在是搞不懂这些莫名其妙的要求是因为什么。
  “我尽力一试,这次给多少时间?”
  墨甲竖起了一根手指头。
  “一个月,其他地方的设备都好说,就卡在你这里,一个月时间,我要十对这种三极管。”
  中年人认命般点了点头,“若用橡胶作实心的我倒还有一些把握!”
  墨甲笑了笑, 拍了拍这人的肩膀,“有劳了!”
  “都是为大秦未来,我心中有数!”
  从热气弥漫的玻璃工室走出来,墨甲才缓了一口气。
  他在尽力靠近那张图纸所描述的东西。
  但基础的单元却仍旧处在不稳定状态之中。
  一个还没有指甲盖大小的东西,却需要工匠近一个月的时间去制作。
  而且制作出来的还不一定合格。
  他回味着刚刚那位玻璃工匠的一句话。
  自嘲笑了一声,“你只是个吹玻璃瓶的工匠,我还只是个跟木制品打交道的木匠呢。”
  这项看似玩具似的东西让大秦国都的百家之人头疼了很久。
  因为它涉及的行业太多太多,以现在的各项工业配合,勉勉强强能够将这东西运转,甚至参与进来的人都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东西将会给大秦,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
  青翠的麦苗改变了颜色。
  象征着丰收的景象在大地上蔓延。
  夏收的季节已经到了。
  蓝田是一阵忙碌的景象,田里的小麦要称重后才能入库。
  有农学的学生在一旁详细记录。
  “怎么样,今年又破记录了吧!”
  “这要多亏士卒们勤劳,各项都做的不错,今年那穗最大的麦子已经上交了,想必陛下定然很高兴。”
  不远处的河岸边,一个组成弧形的木柱立了起来。
  更大的天线阵列出现在这里。
  “这是又要测试了吧!”
  “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