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郭启林在天津的人缘
  “你说嘛,在这儿弄相声街道哇?可太好啦,支持,一定支持一定支持。”
  当郭启林要在附近开相声街道的消息传开。
  处于街道的商贩以及各路人全部喜悦起来。
  因为在这里开对他们有利。
  可以赚大钱。
  想象不到到时候的人流量能有多大。
  说不定干两天直接超过一个月的工资或者销售。
  “确定是郭启林他们那么吗?”
  “确定啊。”
  “在哪呢,我去瞅瞅。”
  论人缘,郭启林一样差不了,歌曲、电影全部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等他们一拨人赶过来时,立刻确定了真是他。
  立刻围拢一圈。
  不仅围拢,有的商贩直接把自己卖的东西带过来,非要郭启林尝尝不可。
  至于店面有员工看着。
  弄得郭启林手足无措,一群人拿着东西,他是不能接收的。
  因为接收一个,其余的绝对一发不可收拾。
  立刻道。
  “伯伯(baibai)婶婶们,好意我心领啦。现在我们在忙,一会儿咱们再聊聊天,但希望你们不要打扰现场的布置,有可能下个月相声街道就能运行。”
  话语出来,围着的人都记住了话。
  人再多也不打扰他们。
  更何况现场有领导和人员,会控制人群的靠拢。
  而郭启林知道情况维持不了太久,竭尽所能加速,要不然一传十十传百,这里先要不得。
  “赶紧,赶紧。”
  催促一声,汇林社众人忙碌起来。
  说是忙碌,也忙不了什么。
  就是和一些人沟通租借房子当后台什么的,还有测量街道数据,包括位置选择。
  这一些加在一起说容易又不容易,足足弄个了一两个小时才彻底落实。
  等落实完毕,郭启林一回头看,真是不得了。
  刚才几十个人,这会儿三四百了。
  见到这么多人,他干脆不走,打算互动互动,因为街道一但成立,他们才是自己最大的帮手之一。
  直接走过去说话。
  “这里要成立相声街道,希望大伙儿多帮忙,我一个年轻人得靠你们才能成功。里面有太多困难了。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一些上了年纪的是真喜欢大林拍摄的《高山下环》以及《搪山大地震》。
  其中大地震出来那一刻,他们心中对郭启林这位年轻导演有着莫大的爱,因为拍得太好了,把当年的绝望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尽管他们在天津没有见过,可当时全国新闻哄动,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不了解,有的还直接去帮过忙,正因为帮过,就更加佩服拍电影的郭启林了。
  所以面对他的话,一个个热血沸腾。
  “你放心,那帮老bk的找不到这里麻烦,干嘛呢这是,相声街道为相声好哇,他们捣乱我就敢揍。”
  “谢谢您嘞,但最好不要动武,咱们是法子社会了。”
  “对,法治社会了。”
  “嘛就揍人,到时候我们在这一躺,他们就得哆嗦,我今年七十了,看他们赶不赶靠近。”
  “哈哈哈~”
  越聊越开心,也越聊群众缘越好。
  弄得在最后面不露脸的石付宽心情爽朗。
  看来是自己多想了。
  孩子的解决办法太多了。
  就是联合好附近的老百姓,便足够让相声街道安稳几分。
  足够说明,自己的思想是跟不上孩子的思想了。
  之前竟然还一个劲不想让他弄。
  “迁儿,大林干得好哇,知道怎么面面俱到。”
  师父想的事情,于迁看在眼中,“大林最大的优势就是人缘,不仅娱乐圈有,这里更有。”
  “是,他的作品有些是太好了。我看我也爱。”
  “就现场的这些位,哪一个不是呢?”
  于迁同样为自己徒弟骄傲。
  上了年纪的喜欢郭启林电影,中年人、年轻人这喜欢歌曲电视剧,
  多方面发展并没有错,直接俘获了全年龄的粉丝。
  甚至来说一首《童年》,一些小学生都爱唱。
  时间不大。
  在街道做完了事情之后,郭启林等人必须要离开,街道不是一天能弄好的。
  需要等着明天继续派人过来安排。
  不过他不用来了,手底下有的是不错的能人。
  而在走之前,漕运京都觉得自己大林是越走越厉害了。
  相声方面,天津小剧场可能因为抢生意不待见。
  架不住国民度太大了。
  老百姓们没有一个不喜欢,他不相信就这些演员还能跟老百姓对着干?
  “看来,这一次的相声街道没什么太大问题。”
  这是郭启林身边所有人的一个想法。
  接下来就是宣传。
  宣传郭启林往里面投入了不少资金,更请了不少媒体。
  到了第二天,一批又一批媒体过来说明此事,很快网络上也到处在传了。
  【郭启林天津相声街道即将举办。】
  【当地百姓十分支持相声街道,采访皆是好评】
  【震惊!郭启林竟然在曲艺之乡开相声街道,这是打脸了谁?】
  【相声街道是否存在抢生意?天津相声演员蠢蠢欲动】
  消息、话题以及网络反馈在仅仅一天便开始爆棚。
  有人看好,有人反对。
  不认为能行。
  毕竟天津开相声街道,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抢生意了。
  一抢生意,那些相声演员还不跟吃了枪药一般?
  果不其然,没宣传一两天。
  相声演员直播吐槽相声街道的动静越来越多。
  他们没那么客气,直接骂人。
  这些骂人的只是一些小剧场相声演员,感受到危机不得不出来站队。
  不过不止一些小社团,小剧场。
  饶是天津最出名以及快发展成旅游必来低的名流茶馆,也多了不少声音。
  名流茶馆是开放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传统民俗特征的民间演艺茶馆。
  匾额还是相声泰斗马先生亲笔题写。
  正因为如此,当初十分热闹,来过不少的名家。
  可惜经过时间,已经没有了多少老先生,没了老先生,名气自然而然下降。
  即便下降,也依旧是天津最出名最火爆的一个地方。
  甚至节假日还会有外地人过来游玩。
  只是相声街道一开,它们未必不会受到冲击,一受到冲击,他们如此大名气的茶馆怎么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