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非仙不入天门,恍惚南柯一梦
  第232章 非仙不入天门,恍惚南柯一梦
  一笑出门去!
  千里落风!
  此去上洛,何止千里,得需经山河数万里,横渡数府,路漫漫其修远兮!
  张玉清与隐仙娘娘同行,并未施展乘云驾雾之法。
  而是慢悠悠前行。
  毕竟上洛、海外仙岛只是目的地。
  他更享受这般云游世外的过程,担风袖月。
  与山河相伴,与明月共赏。
  离开瀚岳,再横穿仙台,龙镶诸府后。
  张玉清与隐仙娘娘不再步行,而是选择水路,用银两添置了一艘轻舟,驾一叶扁舟,顺江河而下,跃万重青山而南下。
  扁舟空间尚可,载两人不拥不挤。
  隐仙娘娘待在船中央,哼着小曲,围炉滚着白鱼汤,鲜香浓郁,弥漫开来。
  张玉清则以法力推动轻舟,立身于船头上。
  听两岸猿啼,看青山浸染水面。
  “渡过这条白江,就到江南了。”张玉清莞尔一笑,转身看向在煮鱼肉火锅的隐仙娘娘。
  只要不是生长在隐仙湖的鱼虾。
  娘娘便没有负罪感。
  且初尝张玉清煮过的鱼肉火锅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了。
  当然,她不是迷恋味道,而是厨子手艺。
  所以,隐仙娘娘正在向一个厨娘方向蜕变。
  “你很期待江南?”隐仙娘娘脸颊上露出浅笑。
  “是啊!”
  “江南有什么?”
  “小桥流水,烟雨朦胧,以及风雪月!”
  “嗯?风…雪月…”隐仙娘娘明眸一瞪,话语顿了顿,白眼瞥来。
  活久了,看到了!
  尽管隐仙娘娘这尊神女极少现身人间,也懂得什么是风雪月。
  总之不是什么好东西。
  “那是文人骚客所向往的。”张玉清哑然失笑。
  “那你呢?”隐仙娘娘意味深长看来。
  “我自是粗鄙武夫啊!”张玉清不假思索吐声。
  不过他心中对江南期待满满。
  大雍三十三府,称得上江南的也就五府。
  而瀚岳地处大雍北境,尚武风盛行,民众性格粗犷。
  在北方待久了,张玉清自是向往江南风光。
  渡过这条白江,便是江南五府之一的泰安府!
  该府距离大雍帝京上洛也就两府距离。
  “武夫,来喝鱼汤!”
  隐仙娘娘对这回答还算满意,明眸轻纱,仰起雪白下巴。
  张玉清轻笑一声,走入船蓬。
  鱼汤自是鲜嫩美味。
  轻舟横渡,又是许久,来到下一个码头。
  却见这码头边锁着许多船舶、巨舸、以及商船,无船通行。
  张玉清好奇,让隐仙娘娘待在船蓬,下船询问了别的船家。
  “官人应不是本地人。”
  “这溪宁码头的前方十里之地,乃是当地有名的雾涧,这段时间正是雾气弥漫、封锁江河之际,伸手不见五指,便是老船夫也要迷失方位。”
  “只能等雾气渐消后,我们才方便通行。”中年船家欣然,娓娓解释。
  怪不得这么多船都停泊于此。
  连商船也不例外。
  “这雾涧的雾一般要多久才能散去?”张玉清再问。
  “短则数日,长则十天半月,并无规律。”船家摇头,又低声神秘兮兮言道,
  “而且,传言雾涧的浓雾非同寻常,乃是山精鬼魅所召来的。”
  “这…可有人亲眼见过?”张玉清好奇。
  先天水灵、雪灵他见过,其中还有一位现如今就相伴身边。
  对山精鬼魅自是多一份期待。
  “没人见过,但有人在雾中听到过山精鬼魅的蛊惑声。”
  船家摇头,但对此深感敬畏。
  也曾有武者深入过雾涧查探虚实,可都是无功而返。
  “这雾涧倒是稀奇。”
  张玉清温和淡然,与那船家拱手拜谢后,转身回到船上,并向隐仙娘娘述说此事。
  果不出他所料。
  在听闻雾涧中可能存在山精鬼魅时。
  隐仙娘娘轻眨眼眸,眼神间夹杂着期许之色,“道人,我们去找祂吧!”
  “好!”
  张玉清毫不犹豫应允。
  调动法力,驾驭轻舟继续前行。
  那方才还再三告诫的船家见状,摇摇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现在的年轻人啊!
  当真胆大。
  不多时!
  张玉清驾轻舟来到雾涧边缘。
  放眼望去,只见无边无际的灰白雾气出现在前方。
  浓郁的雾气似已凝成实质,宛如一座建在海面上的长城,一眼望不到尽头,不知延伸出几千几万里。
  仰头看去,更见得那雾气升腾,像是与穹天相接。
  既看不见青山,也不见江河。
  伸手不见五指不是虚言。
  “若不是雾灵山精所为,真乃奇景也。”
  张玉清身为练气士,自是坦然淡定,袖袍一卷,一片朦胧法光施下,将轻舟笼罩,隔绝外界的灰白浓雾。
  他以元神念头探出,延伸。
  诡异的是,这雾气不仅能阻视线,还能阻挡元神念头。
  绝非一般。
  随着轻舟缓缓流入雾涧,张玉清的元神也确实听到一些低语声,似小孩的嬉戏打闹,或咿呀的开门声。
  让人心神彷徨。
  “娘娘可有什么异常发现?”
  张玉清转而看向隐仙娘娘。
  神女立身船蓬上,水带飘舞,一抹灿灿的光芒覆映周身。
  她闭眸,转而眉梢眼角打开,浅笑道,“找到了!”
  “在哪?”
  “随我来!”
  隐仙娘娘伸手一指,江河水流流动,化作一道拱桥,贯穿雾涧,不知驾通何处!
  两人踏上拱桥,仿佛直上云天。
  忽而竟好似跨越了层层虚空,来到一片云雾弥漫的天地间。
  底下都是云雾铺就的地面。
  而眼前,则是一个个稚童的身影在云间玩闹嬉戏。
  张玉清心神紧凝,望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可不敢大意。
  任谁都能猜到这些稚童绝非寻常。
  可他以元神法眼观之,却辨不清这些稚童真身。
  似真似幻,难辨真假。
  “哥哥、姐姐,来玩啊!”
  “我要玩跷跷板!”
  “不、我要玩木头人。”
  “躲猫猫最好玩了。”
  那些稚童看到张玉清、隐仙娘娘后,竟毫不惧怕,拥上前来,或抱着他们的腿,或摇晃着手臂。
  天真童趣十足。
  两人对视一眼。
  可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出疑惑与迷茫。
  当真是怪事,堂堂一尊外景大修士与一尊天地正神,竟无法窥探此间虚实,看不出那些稚童真身。
  还有,这一片乾坤虚空比之洞天更为神秘。
  不知是哪?
  “姐姐,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们?”
  这时。一名玲珑可爱的女童扯着隐仙娘娘的衣裙一角,抬起头,流露出可怜兮兮的表情。
  看着就让人觉得心疼。
  “当然不是,姐姐陪你们玩!”
  隐仙娘娘不忍,俯下身轻抚女童的脑袋。
  随后竟真与这些稚童们一同嬉戏耍闹。
  娘娘还是过于心善!
  又有一個男孩拉着张玉清加入。
  张玉清可没那么容易心软,直接从袖间取出两个纸人,化作真身,将这些稚童打发。
  他则静立于旁,目视这些稚童的一举一动。
  这些稚童也不知本质到底是什么?
  非妖、非人、非灵、非怪!
  偏偏有血肉之躯,更能调动这片虚空间的云雾,将其变化作万物。
  跷跷板、房屋、风筝…
  由虚而生实,凭空造物。
  这般神通着实让人震惊。
  但好在,这些稚童并无恶意,自始自终都在与隐仙娘娘、还有张玉清变幻的两个纸人玩耍。
  也不知过了多久。
  忽而,这片虚空陡然浮现出一扇门户。
  那门户古朴而沧桑,呈现三门三柱三楼之状。
  门户不知是以何种材质所构造而成,古朴无比,流光内敛,凸显岁月沧桑气息。
  上面更是刻印着各种浮雕,栩栩如生,有上古先民狩猎、有先民取火、有诸多兽形、有各种宝瓶莲纹。
  在醒目处,则有浮雕刻文,文字不同于今。
  饶是张玉清曾在老居士身下学过古纪元的文字。
  也半字不识。
  只能说这些文字过于古老。
  “哥哥、姐姐再见!”
  “我们下次再来玩吧!”
  那些稚童不舍,但挥手别离,接连转身走入那门楼间。
  张玉清沉吟片刻举身向那门楼走去。
  可临近门楼时,却被一层朦胧的雾气所阻。
  上面歪歪扭扭的刻上几个大字:
  “非仙不入天门!”
  张玉清陡然瞪大眼,神色呆愣注视着这几个大字。
  非仙不入天门!
  天门?
  这莫非是…仙人羽化的天门?
  “娘的,就算被骗也值了。”
  “娘娘,快入天门。”
  张玉清咬牙,哪会就此放弃,他咬牙,拉上还在茫然的隐仙娘娘猛然向前一撞。
  可谁知这一撞直接落空。
  他真身穿过天门,却不见半点神异,只知自己在不断坠落,好似永无止境般。
  待醒来时!
  他与隐仙娘娘两人已经回到了船上。
  周围的景色也已然大变。
  不见两岸青山,只有一片广袤的平原。
  雾气也彻底荡然无存,两人泛江顺流而下。
  “我们好像回来了。”隐仙娘娘拍拍脑袋,回过神来。
  方才一幕对她们而言,仿佛只是一场梦似的。
  张玉清也叹气,搞不清楚现状。
  好在这片江河上还有其他船舶。
  经询问,两人彻底傻眼了。
  他们不知觉中,竟在那片虚空内待了三个月的时间。
  自四月初入雾涧!
  如今,已然七月正夏。
  三月时间对他们而言,只是一截嬉戏的时光。
  “非仙不入天门,恍惚南柯一梦。”
  张玉清有感而发。
  不过,这也正是云游的乐趣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