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实力打脸
  众人不解。
  连正在汇报的同学也停下来,打量着他怪异的样子。
  “咳咳!”旁边另一位副校长重重咳嗽了两声,提醒老伙计注意影响。
  有什么事值得兴奋成这样?
  个人形象都不顾了?
  谁知,这位亢奋的副校长直接拿起话筒,开口之前深呼吸好几次,才勉强稳住情绪——
  “刚刚得到官方消息,生命科学院某位同学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compass!”
  《science》杂志主要有三大栏目:science news(科学新闻)、science\\'s compass(科学指南)、research(研究成果)。
  副校长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一片倒抽气声。
  “天哪!我耳朵是不是出问题了?”
  “是我想的那个《science》吗?这这这……也太恐怖了吧?”
  “咱们学院的?谁?”
  “肯定是陈一师兄,他之前就发过一篇,再发一篇也不奇怪啊。”
  “不愧是我男神,陈一师兄——永远的神!”
  ……
  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了校长口中的“某位同学”就是陈一。
  就连徐素锦也下意识扬起下巴:这是她教出来的学生,她最得意的弟子!
  然而作为导师,她却忘了陈一今年根本没有发《science》的计划。
  如果有,那么她作为导师也应该是通讯作者才对。
  所以根本不可能存在学生悄悄发了一篇《science》而她却一无所知的情况。
  徐艺咬着唇,狠狠剜了陈一一眼。
  拖了两个星期才抠抠搜搜地给了她一篇sci,自己却偷偷发了《science》!
  简直过分。
  如果……如果这篇《science》是自己发的……
  光想想,徐艺都飘了。
  沈婉秋和江琦婷眼中也流露出不同程度的艳羡。
  卓耘反应过来,激动地看向陈一:“哥!是你对不对?!我就知道!”
  他嘿笑两声:“还说什么不发了,原来是奔着最好的去!哥,真有你的!俺爹说这叫闷声干大事!我、我一定好好向你学习!”
  陈一正准备说什么,突然——
  申浩站起来,开始带头鼓掌:“太好了!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还是学院乃至全校的荣誉!恭喜陈——”
  “是啊!”副校长连连点头,他姓胡,叫胡军。
  胡校长脸上欣喜溢于言表,接着申浩的话往下说:“让我们恭喜——苏雨眠同学!”
  嘎!
  全场瞬间死寂。
  申浩的手正张开,一时不知道该不该拍下去,就这么傻愣愣地僵住了。
  万籁俱寂中,有人小声说了句——
  “不、不是陈一吗?”
  就像一滴水溅进油锅里,哗一下,全炸开了。
  “谁是苏雨眠?”
  “她什么来头?怎么之前听都没听过?一出手就是《science》,要不要这么夸张——”
  “研一的,欧阳教授的学生。”
  “研一这批新生里,我只知道天才少女徐艺,这个苏雨眠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嗤——徐艺算哪门子天才少女?咱们生命科学院初代天才少女才是真的顶!高中时期就包揽国际奥林匹克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四项竞赛金牌,入校就拿到咱们学院历史上罕见的硕博连读名额,出道即巅峰……”
  “我听过!我听过!也是欧阳教授的学生,好像也姓苏……只是后来,她自己放弃了……”
  “也姓苏?不会就是苏雨眠吧?”
  “……”
  咕咚——
  何苗苗咽了咽口水,转头看向身旁的苏雨眠,仿佛第一次认识她。
  “雨、雨眠姐,咱们学院没有跟你重名的人嚯?”
  林书墨嘴角抽搐:“傻不傻?”
  何苗苗瞪眼:“你懂什么?我这叫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怕白高兴一场嘛……”
  苏雨眠从怔愣中回过神,不由失笑:“应该没有……吧?”
  “啊啊啊啊——那就是你发的,对不对?!”何苗苗像颗灵活的牛肉丸子一样弹起来,“omg!我的同学是大佬系列!我的队友是学神!雨眠姐,我下辈子都托付给你了,真的,呜呜……”
  林书墨:“……瞧你那点儿出息。”
  何苗苗轻哼:“你有出息,那你别跟我们一组。”
  林书墨:“……”
  他直接忽略,转头问苏雨眠:“什么时候投的《science》?”
  何苗苗立马竖起耳朵。
  苏雨眠:“开学之前。”
  “难怪……”
  可开学之前,哪来的课题,哪来的实验室,哪来的……通讯作者?
  胡校长站在台上,疯狂鼓掌:“下面请苏雨眠同学上台来跟大家说几句?分享分享经验?”
  “好——上台——上台——”
  现场掌声热烈。
  就连陈一也忍不住拍起手来。
  给卓耘看得一愣一愣的,“哥,你……”不失落吗?
  陈一终于不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了,他嘴角浅浅上扬:“优秀的人太多,天才也一抓一大把……”
  他顿了顿,“科研,本就不该一枝独秀。”
  百花齐放,才是繁荣。
  可惜总有人不懂这个道理——
  徐艺从最初的怔愣、不甘、埋怨,到听清“苏雨眠”三个字后的惊诧、错愕、难以置信,一张脸像调色盘一样,不要太好看。
  徐素锦更是笑容骤敛,眼神发冷。
  苏雨眠被半推着上台。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
  “学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研是一段注定艰辛的旅途,有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迷失了,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谢谢。”
  说完,她四十五度鞠躬,起身的时候笑着看向台下的徐素锦团队。
  这番话在点谁,不要太明显。
  徐素锦表情骤僵,眼中竟有一丝心虚闪过。
  陈一则目光沉沉,深邃如渊。
  这时,徐艺突然站起来——
  “胡校长,我有一个问题。”
  “这位同学,你说。”
  “我们开学不到两个月,苏雨眠同学不声不响地就发了篇《science》,这不是很奇怪吗?”
  要知道,一篇《science》的含金量远非一篇普通sci论文可比,自然难度也无法相提并论。
  不说其他,就说过稿率——
  《science》每周约发表20篇论文,由于版面限制,很多高水平论文甚至在没有得到同行评议之前就会被退回。
  每年,约莫有7000篇论文稿件投到《science》编辑部,但也只有15%左右能被录用。
  而其中70%来自m国,其余才来自欧洲和亚洲。
  虽然苏雨眠发的这篇只是compass,并非正儿八经的research,但过稿率基本大差不大。
  很多科学家发一篇《science》至少都需要一年时间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开题研讨、实验作证、结论分析等等。
  最后还可能被退稿。
  怎么她苏雨眠两个月就做成了别人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无法完成的事?
  除非……
  徐艺:“她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