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基因编辑技术的首次应用和前景
  第209章 基因编辑技术的首次应用和前景
  相比国人什么都能吃的完美体质。
  外国人的身体,就像是还未进化完整一样。
  差不多是全民过敏体质。
  一块五仁月饼,里边的馅料,把顾俊新的好几个同事都放倒了,甚至住进了icu。
  这种仿佛是玩笑一样的事情,其实就是真实发生的事实。
  其实不仅是过敏体质,还有体味、浓密的毛发等等问题,都说明一个问题,进化的程度还是不够。
  想到这里,王孟德觉得,自己以后的关注点,可以往这些方面稍微偏一点。
  相信要是研究出一些成果,国外的人,绝对会抢着买。
  而且,里边的利润,不会比现在卖到火爆的几款药品差。
  接下来,两个人又去了实验室。
  王孟德也见到了用一块月饼放倒好几个同事的‘倒霉蛋’。
  顾俊新三十多岁,可能是刚回国多久,在他的身上,明显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质和习惯。
  一开始,见到王孟德这么年轻。
  他在心里还有些不踏实,毕竟这两年,这位在国际上的声誉可是非常的高。
  作为顶级研究所的一名技术骨干,免不了经常听到这个名字。
  等试探性的聊起一个话题之后。
  才打消了他的担忧,甚至,在心里还发出名不虚传的感慨。
  打起精神,顾俊新完全忘记了一会儿还要查看试验结果,两个人在实验室旁边,一连聊了两个多小时。
  最后,要不是刘树伟提醒二人,吃饭的时间到了,他们还会继续下去。
  回了回神,王孟德笑着说道:
  “老顾,你不愧是从国外顶级研究所回来的技术专家。”
  “哈哈哈,哪里哪里,王组长,还是你最厉害,不少的技术知识,我在国外都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
  没想到,这些你都精通,今天的聊天,我可是在你身上学到了不少。
  很多之前没想明白的地方,你寥寥几句话,就让我醐醍灌顶,瞬间有了思路。”
  顾俊新由衷的佩服道。
  他在国外也生活了十几年,已经习惯了直截了当、有啥说啥。
  回到国内这段时间,在疫苗研究小组,身边都是研究同一个方向的人。
  说实话,这些人里,勤奋和聪明并不输国外的人,但基础知识储备和对新技术的研究,就差远了。
  他感觉,自己完全是处在顶端一样的存在。
  直到今天,遇到了王孟德,才发现,原来国内也有天才。
  相比国外研究所里最厉害的专家或者教授,眼前这位年轻人丝毫不逊色。
  不对,是完全超出了。
  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看来回到国内,并不是一件坏事。
  想到这里,顾俊新又接着道:“王组长,咱们先去吃饭,等吃完饭再接着聊。”
  “老顾,王组长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忙,等下次有空了再聊吧。”
  一旁,刘树伟连忙劝说道。
  边说还边给他使眼色。
  “哈哈,没事没事,我下午也没什么要紧的时间,咱们吃完饭,接着聊。”
  王孟德哈哈大笑道。
  他对顾俊新非常的欣赏,不仅是基础扎实,技术好,还有就是对新技术的痴迷,跟国内的这些技术人员完全一样。
  “对了,我这两天,都会在这边,等你们的研究结果出来了,我再回研究院那边。”
  基因编辑技术可是跨时代的超前技术。
  虽然现在研究的只是最简单的应用,那也足够值得他几天时间等待的了。
  九月二十三日。
  星期六。
  距离中秋节还有一天。
  这一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一大早,数十个人,不顾双眼红肿、头发油腻的邋遢模样,都紧张的盯着实验室里。
  今天,是揭晓试验结果的时间。
  一年多的辛苦,几百个日夜的辛勤,成败在此一举。
  王孟德也在人群的最前面,他心情也非常的激动。
  没让他们久等,大概九点多的时候,实验室的门打开了,顾俊新和刘树伟两个人一脸兴奋的从里边走了出来。
  “我们成功了。”
  当他们说出这句话后,所有人都怔了一下,然后便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甚至,好几个年轻人,眼泪都不由自主的流了出来。
  太不容易了。
  这一年多一来,自从参与了研究这个项目,他们就顶着巨大的压力。
  拥有国内最好的设备,最顶尖的人才,却迟迟没有出成果。
  不少人,都听到了一些外界的嘈杂声。
  现在好了,他们赶在国庆之前,成果的研究出了基因编辑技术的首个应用成果——基因酵母乙肝疫苗。
  所谓基因酵母乙肝疫苗,就是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转移到酵母菌中。
  它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产量大的优点。
  从此以后,乙肝疫苗的生产,就摆脱了使用乙肝患者的血液这一限制,也避免了存在血液疾病交叉感染风险的风险。
  最关键的是,基因酵母可以大量的繁殖乙肝病毒抗原,乙肝疫苗的生产,将不再受产量的限制了。
  人群里,看着身后几十个人又蹦又跳,互相拥抱,一脸激动的场景。
  王孟德也欣慰的笑了起来。
  十来分钟后,等众人都逐渐的安静了下来,他才高声说道:
  “大家静一静,这段时间所有人都辛苦了。
  这样,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跟上级申请,看看能不能给每个人,奖励一些月饼或者其他的物资。”
  “王组长,要是能发两块月饼,那可是太好了。”
  “是呀,去年,我们家可是一家好几口人,才买到一块月饼,老人和孩子都才分了一小芽,我都没分到。”
  “可不是,我们家好一点,买到了两块月饼,不过家里孩子多,我都没尝出什么味道来。”
  众人听说王孟德要给他们申请月饼,顿时七嘴八舌的惊喜道。
  这三年来,市面上的月饼可是有钱都买不到多少。
  一家最多也就是买到一两块,一大家子分了尝一尝味道。
  回到他的办公室,作为疫苗研究小组的副组长,虽然王孟德不经常来这边办公。
  但办公室里的物品一应俱全,该有的东西都不缺。
  他拿起电话,快速的拨起了号码。
  等接通后,直接说道:“院长,是我。”
  “我现在在疫苗研究小组这边。
  对,实验结果出来了,初步看是成功了。
  我让他们按照上一次的试验步骤,又做了一次,实验结果也一样。”
  “是,是,我一定安排好。”“对了,院长,有个事情,想跟您汇报。
  就是马上过中秋节了,大家这段时间都非常的辛苦,您看能不能个你上级申请一下,给每个人发几块月饼。”
  王孟德快速的跟鲁院长汇报了实验结果情况。
  然后趁机又提出了申请。
  当然,他笃定上级肯定会同意,毕竟这次取得的成果太大了。
  果然,鲁院长想都没想,直接一口答应了下来:
  “王孟德同志,你现在就可以给大家说,下午我会亲自带着月饼过去,让大家明天都过个好节日。”
  疫苗研究小组,是中医研究院和京城市生物制品研究所一起,联合成立的。
  现在出了成绩,这可是有研究院一半的荣誉。
  而且,王孟德还是疫苗研究小组的副组长,专门负责提供一些建议和研究方向。
  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才研究出了基因酵母乙肝疫苗。
  作为一名领导,同时以前也是知名的大夫,他可是知道这项技术的含金量。
  所以,才敢大包大揽的直接说,下午带着月饼过来。
  下班后。
  回到四合院。
  王孟德抬着自行车的后座,小心的上了台阶。
  刚进前院,就遇到了阎埠贵,正在收拾钓鱼竿和鱼线。
  “二大爷,今天又去钓鱼了,收获咋样?”
  外边没有看到装鱼的水桶,他便好奇的问道。
  “孟德下班回来了呀。”
  阎埠贵抬了一下头,然后用手推了推滑落的眼镜框,笑着说道:“今天在护城河边钓了半天,收获了不少。
  我全部都卖到收购站了,这马上中秋,鱼的价格每斤还涨了一分钱呢。”
  听说是在护城河钓的鱼,王孟德了然。
  这几十年来,因为战乱的原因,京城护城河里的鱼,大家都不敢吃。
  不过最近两年困难时期,很多人也就不太在意了。
  毕竟都快要饿死了,谁还管这鱼吃什么长大的。
  当然,依然有一小部分人,对护城河里的鱼敬而远之。
  阎埠贵和王孟德就是其中之一。
  聊了几句,忽然,阎埠贵使劲的耸了耸鼻子,然后把目光放到了他的车把上:
  “孟德,你这纸包里,装的都是月饼么?”
  王孟德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用绳子捆着的油纸包。
  通过散发出来的若有若无的味道,阎埠贵断定,里边装的绝对是月饼。
  看着油纸包的大小,如果里边全部都是,那不得有六块。
  这么多的月饼,让他瞬间起了好奇心。
  要知道,今年的困难程度,比去年更甚,不管是副食品店,还是供销社里,月饼都是限量供应。
  他还没见过谁家能买到超过两块的呢。
  “呵呵,二大爷,这些都是月饼,是我单位发的奖励。”
  王孟德笑着解释道。
  今天下午,鲁院长和同样得到消息的京城市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一起,带着大量的月饼到了疫苗研究小组办公区。
  然后给参与研究基因编辑技术的团队,每个人发了六块月饼。
  自来红和自来白各两块,剩下的两块,就是非常著名的翻毛月饼了。
  “居然奖励了六块月饼!”
  阎埠贵一脸的羡慕道。
  这王孟德肯定又在单位研究出成果了。
  回到家里。
  看着他带回来的油纸包,四五个孩子,顿时就围了上来。
  他们都眼巴巴的看着,一副非常想要吃的样子。
  “今天不能吃,等明天过中秋节的时候,再给你们分了吃。”
  冉小梅一脸开心的说道。
  然后迅速的把桌子上的月饼拿起来,藏到了隐蔽的地方。
  见她态度坚决,几个孩子也不敢造次,只在心里期盼着,明天早点到来,吃上一块香喷喷的月饼。
  星期一。
  王孟德跟着鲁院长一起,从研究院来到了疫苗研究小组这边。
  今天,上级领导,将要过来听取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相关汇报工作。
  他是第一汇报人。
  会议室里。
  十几个人济济一堂,除了领导以外,还有五六个研究人员跟他一起参加这次会议。
  主持会议的领导,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之后,便直接进入了正题,由王孟德先进行汇报。
  “各位领导。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目前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
  基因编辑技术将会成为这场科技革命中最具前景的一项技术之一。
  这一技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但伴随着其出现而来的也会是一系列的问题。”
  “下边我先介绍一下基因编辑技术的利端。
  第一,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编辑人类的基因,从而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例如消渴症(尿病)、癌症和血液系统等等疾病。
  第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改良农业植物,使其更具抗逆性、更高产、更营养。”
  简单的介绍了两种利端之后。
  看到大家都一脸的兴奋,王孟德面色一正,然后接着说道:
  “俗话说,有利必有弊。
  虽然基因编辑技术是刚研究出来的新技术,但可能产生的弊端,也需要我们的注意。
  我目前能想到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如果基因编辑不准确,就可能导致潜在的致癌基因被激活,或者重要的健康基因被意外删除。
  此外,基因编辑也可能会引发免疫反应或炎症反应,导致新的健康问题。
  还有其他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下一步进行研究的时候,多多的注意。”
  等王孟德说完之后。
  会议室里一片的安静,所有人都在消化他说的内容。
  最终,这次会议,除了听取汇报以外,领导们也只是勉励了他们一番,并没有多说其他的东西。
  自那天开完会之后。
  其他人依旧忙碌的进行研究,而王孟德,则回到了中医研究院。
  国庆节假期结束后。
  这天,鲁院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里,给他说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王孟德同志,经过上级研究决定,从这个月起,你将享受特殊供应的待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