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不敢相信的福利和一个大礼包
  第443章 不敢相信的福利和一个大礼包
  八月下旬。
  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又将要到来了。
  很多路远的学子,都满怀壮志的准备求学之路。
  桂省。
  钱同的老家。
  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已经算是附近几个公社最大的生产队之一。
  这一天。
  整个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聚集在钱氏祠堂中。
  “钱同,你给先祖们上个香。”
  钱族长摸了摸白的胡须,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他看了看面前身材瘦弱的年轻小伙子,然后说道。
  等钱同上了香,又进行了几个祭祖的流程之后。
  祠堂外边。
  钱族长又接着说道:
  “孩子,你能成为王孟德大夫的弟子,咱们钱氏家族都为你骄傲和高兴。
  去了京城之后,一定要听从王孟德大夫的话,好好学习,家里就不用操心了,自有其他族人帮衬着。
  对了,这是全族所有人家给你凑的一点钱和鸡蛋,留着你路上和到了京城销,鸡蛋给你补充营养。”
  说着,他就用粗糙的双手,把一迭码的整整齐齐的纸币塞到钱同的手里。
  另外,他的脚下,还有一个竹篮子,里边放着三十来个鸡蛋。
  当然,因为天气原因,再加上生怕一路上颠簸。
  这些鸡蛋,都是已经煮熟了的。
  “五爷爷,这些钱和鸡蛋我不能要。”
  钱同连忙退后两步,摆手推辞道:
  “我这次去京城上学,每个月都有补贴和粮票,以后吃住都是在学校和王孟德老师所在的医院里。
  根本用不到钱,那边也不缺吃的,所以这些您们留着吧。”
  他这话并不是客气。
  前几年在桂省中医学院上学时,不仅不要学费,国家还按月给补贴和粮票,他上大学基本上没有家里的钱。
  这一次考上研究生,以后的补贴会更多。
  “孩子,给你你就拿着,出门在外不像在家里这么方便,大城市要钱的地方太多了。
  你先拿着备用,如果用不到,你再带回来还给大家就行了。”
  族长五爷爷上前两步,不由分说,直接把钱给他塞到了手里。
  老钱家祖祖辈辈好几代,一直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终于出了一个大学生,而且以后还可以留在京城。
  这要是在古代,可是相当于举人的。
  最近他去公社开会,整个公社的生产队领导,都羡慕的不行,同时也对他非常的尊敬。
  钱同也是整个公社唯一的大学生。
  这让他在公社领导面前,也是底气十足。
  “那五爷爷,我就先拿着了,等我放寒假回来的时候,再还给大家。”
  钱同红着眼圈,努力的控制着情绪。
  他仔细的看着对面上百位饱含期待眼神的亲邻们,心中暗自下了一个决定。
  自己以后出息了,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钱家村由于处在山窝窝里,对外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再加上水田不多,大部分都是山林地。
  所以经济极度的落后。
  整个村里几十户人家,一共才凑了百十来块钱,三十多个鸡蛋。
  这已经是把整个生产队都给掏出去大半的家底了。
  8月31号。
  星期一。
  广安门医院的大门口。
  魏明站在那里,等待着几个师弟、师妹们。
  今天,是这几个人第一次来到这边。
  前两天。
  他跟着老师王孟德一起,在京城中医学院和中医研究院合办的院校那边,见到了八个师弟、师妹们。
  简单的了解了一下后,便定在了今天,正式过来跟着学习。
  “师兄,早上好。”
  蒋林穿着一件只有三块补丁、洗的干干净净的衣服,斜挎着一个军绿色的挎包,背上背着行李和生活用品,出现在了医院门口。
  “早啊,蒋师弟,你是第一个来的,我们在这边等一下其他人,等人齐了,再带大家进去。”
  魏明笑着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说道。
  他作为王孟德门下的大师兄,对于师弟师妹们,天然的就会产生爱护之心。
  不管这些人的天赋是不是超过了他,以后,都会是他天然的盟友。
  这个年代。
  虽然距离解放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但很多行业,依旧有着几十年前的规矩和潜规则。
  也只有再经过二三十年,有了大量学校和学院规模化的培养,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师徒关系,才稍微有了一些改变。
  过了一会儿。
  钱同等七个人,也陆陆续续的到了。
  魏明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手表上的时间,心中满意极了。
  本来约定好是八点左右集合的,而现在才不到七点半,这八个师弟、师妹就已经到了。
  人齐了之后,几人便在魏明的带领下,来到了王孟德的办公室里。
  “老师好。”
  蒋林等人看到王孟德正坐在椅子上处理文件,连忙排成一排问好。
  “都来了呀,今天上午你们都先安顿好,然后跟着魏明师兄熟悉熟悉中医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的环境。
  明天开始,正式跟着我身边学习,我不在的时候,就跟着几个师兄。”
  王孟德抬起头来,笑着说道。
  接着,他又转头看向大弟子:“魏明,先带着他们放好行李,然后熟悉一下周边。”
  “是,老师。”
  魏明急忙答应了下来,然后示意大家跟着他出去。
  出了广安门医院。
  去往家属院的路上,钱同忍不住用带有家乡特色的口音问道:
  “师兄,我们以后住在哪里呀?是职工宿舍还是学校的宿舍?”
  别看他个子瘦小,但力气却很大。
  背着一个大包裹,都快要把他‘埋’起来了。
  不过他走的却是非常的稳。
  “钱师弟,我们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家属院,里边住的都是单位的职工。
  还有一些空余的房间没有分配,正好就留着做学生的宿舍用。”
  魏明笑着解释道。
  十来分钟后,终于到了地方。
  六楼。
  魏明打开三个房门,然后开始分配起来。
  “你们正好八个人,两个师妹住在一个屋子里,其他人可以自由分配,三个人一间屋。”
  两个师妹欢呼一声,然后便率先挑选了一间,然后迫不及待的拎着行李走了进去。
  其他六个人,也很快选择了心仪的房间。
  恰好,蒋林和钱同以及另外一个人住在了一起。
  进了屋之后。
  众人都被屋里的布局给惊呆了。
  “师兄,咱们屋里居然还装了暖气呀?”
  蒋林一脸惊喜的问道。
  他是京城人,可是明白冬天的寒冷有多难受。
  家里不是很富裕,再加上这些年煤炭都需要凭票供应,所以冬天的夜晚,家里的炉火都不敢开的太大。
  最终只能靠着被和硬抗来度过漫长的冬季。
  “是的,冬天咱们家属院都是有暖气的,暖气还非常的足。”
  魏明自豪的说道。
  “太好了,以后冬天的日子就好过了。”
  蒋林高兴的说道。
  而旁边的钱同,关注点则是在厨房里了。
  “师兄,这边厨房可以做饭么?”
  “当然了,如果你们要做饭的话,到时候会有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过来统计,按月给你们送煤球过来。
  对了,老师吩咐过了,如果你们生活用品短缺的话,跟我说就行了,和我一起到后勤部门给你们领取。”
  魏明开口说道。
  作为学生,这几个人虽然有国家的补贴,但很多的生活用品,刚开始肯定没钱和票去买。
  所以王孟德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提前给魏明嘱咐过了。
  有需要就去后勤部门要,就当是给这些学生的福利了。
  不仅是这几个学生,单位里其他的学生,也是同样的待遇。
  听了大师兄的话,众人都满脸的感激。
  老师对他们太好了。
  百忙之中,居然还关心他们生活上事情。
  了半个多小时。
  把床铺铺好,生活用品收拾好之后,魏明便带着他们往回走。
  先去中医研究院转了一圈,又去广安门医院熟悉了一下环境,就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
  “这是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单位里用的餐券。
  一共一个月的数量,下个月就需要你们自己去窗口兑换了。”
  到了广安门医院食堂门口,魏明便从兜里掏出一把餐券,挨个分了一小沓。
  蒋林等人有心不要,但他不由分说的直接塞到了每个人的手里。
  进了员工餐厅,众人便闻到了浓郁的肉香味。
  “哈哈,你们有口福了,今天中午有红烧肉。”
  魏明领着大家来到打饭窗口,他垫着脚,伸头往里边看了一眼,然后笑着说道。
  说完就第一个把饭盒递了过去。
  角落里。
  钱同看着眼前装的满满的饭盒,以及手中拿着的三个二和面馒头,一脸的不敢相信。
  “师兄,这些饭菜,才要两毛钱?”
  他缓了缓神,然后问道。
  这可是大半盒的土豆炖红烧肉,而且大部分都是肥瘦分明的肉块,再加上主食,居然才收了两毛钱的餐券。
  他生怕是食堂里的工作人员收错了钱。
  “哈哈,就是这个价格,咱们食堂有补贴。
  对了,以后每周,最少有三四天是肉菜,猪肉、鱼、牛羊肉都有。”
  魏明看到几人惊讶的神色,便解释了几句:
  “还有,咱们食堂早上也有饭,早点过来吃完饭正好不耽误上班,至于晚上的话,就需要你们自己回去做饭了。”
  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听着师兄讲解。
  钱同感觉自己犹如在梦里一般。
  要不是嘴里的红烧肉太香了,他绝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刚开始看到食堂里的伙食,他还担心不已。
  要知道,他作为研究生,一个月国家补贴的钱也不是很多,要是食堂里经常有肉,他生怕伙食费不够。
  现在好了,得知食堂居然还有补贴,一顿丰盛的饭菜才只要两毛钱,顿时就放心了。
  而且,魏明师兄还说了。
  等到天气凉快了一些,中午还能多打一饭盒的菜回去当晚饭吃。
  这样一来,吃的特别好的情况下,一天的伙食费也不了几毛钱。
  他每个月的补贴,完全够,说不定到了年底放寒假的时候,还能攒下来一笔钱带回家。
  下午五点半左右。
  家属院这边,八个人看着屋子里摆放着的火炉子、蜂窝煤、脸盆、热水壶、锅碗瓢盆。
  甚至就连肥皂、毛巾、牙刷、牙粉等生活用品都一人一套。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红着眼圈,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福利待遇,太让人不敢相信了。
  魏明当然也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老师王孟德犹如父母一般,操着太多的心。
  主要是有良心的人,都会被感动。
  “好了,大家都洗把脸,收拾收拾,然后准备出发,一会儿老师还要给你们接风洗尘呢。
  正好你们的其他几个师兄、师姐,也一起认识认识。”
  魏明轻声的催促道。
  王孟德提前在附近的便民饭店里定了两桌菜。
  这一顿饭吃完,所有人都算是彻底的融入到了王孟德的身边。
  第二天。
  便是正式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了。
  首先,几个人就被分配了任务。
  因为之前上了几年本科,各个基础都还算是比较扎实。
  所以,王孟德直接就让有他们一边学习,一边跟着魏明等人身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普通病房里,还有好几个先天性高度近视的病患。
  每天都需要记录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服药情况。
  “蒋师弟,钱师弟,你们每个人负责一位患者,记录的要详细,不要有遗漏。”
  魏明仔细的交待着,然后又感慨的说道:
  “这是老师以后写论文时,需要用到的数据。
  还有,你们几个赶上好事情了,等过两个月,论文发表出去了,有你们高兴的。”
  “师兄,到底是什么好事情呀,能先给我们说说么?”
  这时,其中一个师妹,柔声问道。
  “那你们可不要外传呀!”
  魏明拧不过几个人的请求,便小声的说道:
  “我刚才听老师说起,这篇论文发表的时候,共同一作是咱们师爷和老师。
  二作是师叔、师姑以及我们几个,三作会是你们八个人。”
  一般论文上的作者数量并不是很多,很多期刊杂志都有人数的规定。
  但王孟德和其他人不一样。
  他写上多少人,那些期刊杂志都不敢给去掉,只能装作没看见,直接给刊登出来。
  “啊!?”
  几个人听到这话,顿时就愣住了。
  没想到刚开始,就到了这么一个大礼包。
  虽然论文的三作,很多单位评级等都不认可,但这可是国际顶级期刊上的三作。
  里边包含的价值,能让国内大部分人羡慕嫉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