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荒唐闹剧
  第298章 荒唐闹剧
  南京城。
  古朴的宫殿深处,一股庄严而肃穆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石桥上,苔藓斑驳,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弄堂间,一缕斜阳透过曲折长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
  此刻,在这充满古色古香的宫廷里,一场关乎天下局势的密谋正在上演。
  “昔商王继统,书写历史;始皇一统,奠定乾坤。
  今王爷德才兼备,威震天下,民心所向,天命所归。
  恳请王爷顺应天意,承大统,登九五,以安万民!”
  劝进开场,群臣立即响应。
  别的时候可以反对,现在这种场合,那是万万不能落于人后。
  无数官员,甚至还在懊恼自己反应迟钝,错过了拥立首功。
  作为主人公的傅皓轩,此刻心情很是复杂。
  一路走到现在,经历了无数风雨,才有了今天的基业。
  占据南京,虎啸天下,看似天命所归,可他手中的地盘不够一省之地。
  白莲圣国名存实亡,全靠昔日的情分,维系着招牌。
  加冕称帝,固然能够振奋人心,同样也会和另外两王决裂。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现在的白莲圣国三王,都有各自的地盘,根本不会臣服于人。
  最关键的是一旦迈出这一步,他就是天下头号反贼,将迎来大虞朝的全力打压。
  不过眼下的局面,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从占据南京开始,他就陷入了乱世争雄的漩涡中。
  “诸位爱卿,不要害孤!”
  “圣皇虽然故去,但圣皇依旧留有血脉,理应继承大统。
  传本王的命令,全力寻找圣皇之子……”
  傅皓轩当即拒绝道。
  三辞三让,这是老传统了。
  今天才第一次劝进,肯定不能直接答应。
  寻找圣皇之子,拥立为帝,那就是一个托词。
  真要是那么忠心,当初就该派兵接应。
  若是有援兵,白莲圣皇也不会借道贵州。
  第一次劝进失败,群臣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纠结。
  劝进这种事情需要耐心,傅皓轩没有惩戒任何人,就足以说明他的心意。
  “王爷,南京已定,接下来到了战略路线选择的时候。
  方今天下大乱,外有北虏猖獗,内有各路义军崛起。
  势力最强的依旧是大虞朝,占据着天下最多的地盘,将是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对手。
  眼下我们占据着大半个南直隶,外加湖广和浙江的两个府,想要夺取天下,这还远远不够。
  江西和浙江大部分地区,都是西王的地盘,图之不合道义。
  西边的湖广,久经战火,已然疲敝,不复天下粮仓。
  为今之计,我们唯有渡江横扫两淮,北伐中原,方能鼎定天下!”
  左丞相钭瑞宇率先抛出了进军战略。
  倘若白莲圣国没有分裂,那么夺取南京的他们,将是逐鹿天下的最有利竞争者。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三王各自为政,分散了白莲圣国的实力。
  光他们这一支义军占据南京,其实也就外表光鲜,内里还是危险重重。
  倘若不能尽快打出去,等大虞反应过来,他们就要以一隅之地对抗天下。
  “其他爱卿,可有不同见解?”
  傅皓轩关心的问道。
  “陛下,左丞相言之有理,北伐是我们的最佳出路。
  不过在北伐之前,我们必须先稳定后方。
  臣建议派出使臣游说东王和西王,建立三王同盟,共同推进反虞大业。
  在推翻大虞的统治之前,其他矛盾争议,都可以暂时搁置。”
  长史杨敬仁当即回答道。
  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的战略选择空间有限。
  没法拿出更好的战略,那就只能在现有战略上,加以优化完善。
  不管怎么说,作为南王的近臣,他都要积极表现一下。
  ……
  济南城外,鬼方大营。
  “守军迟迟没有动静,怕是有什么阴谋。”
  乌力盖神色凝重的说道。
  草原上的弱肉强食继承制,决定了每一家大势力的掌权者,都不是傻子。
  打不赢鞑靼,那是发展路线的问题。
  纯粹的草原游牧生活方式,不适合发展生产力,进入热武器时代必定落入下风。
  论起弓马骑射,他们丝毫不比鞑靼弱。
  双方的差距,主要在火器运用,以及军队的训练上。
  鞑靼是渔猎民族,举兵反虞之后,吸收了大量的边军加入。
  在军队训练上,吸收了大虞边军的经验,军中拥有大量的火器。
  靠着劫掠来的工匠,加上走私贸易,具备了维系一支火器部队的条件。
  这些是鬼方不具备的。
  迁徙式放牧的生活模式,决定了他们不具备发展军工业的能力。
  “乌力盖,你的胆子太小了。
  敌人都没有出城,就算是有阴谋,又能把我们怎么样?
  鞑靼人忌惮城中守军,那是因为敌人的战斗力强。
  可我们的族人是天生骑兵,打不过敌人,还能跑不过他们吗!
  敌军没有出城寻求决战,想来也是意识到这一点。
  知道追不上我们,索性就留在城中,等待我们自行撤离。
  就算虞朝军队想要出战,城中的文官,也会让他们打消这个念头。
  这一路上,我见得多了。
  虞朝官员都是一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蠢货!
  有功夫操心这些,不如安排人出去多抢几家土财主,也好回去过几天舒心日子。”
  巴沙尔不屑的说道。
  南下劫掠太过顺利,虞朝官员的各种奇葩操作,震碎了他们的三观。
  如果不是有这些官员瞎折腾,他们想要打进长城都不容易,更别说一路抢到山东。
  “巴沙尔,话不能这么说。
  乌力盖的担心,不无道理。
  能够令呼格吉勒那匹夫忌惮,城中的守军绝对非比寻常。
  乌古斯那老奸巨猾的家伙,第一时间去抢牵制辽东镇的任务,也能够说明问题。
  鞑靼军队有多强,我们是见识过的。
  在草原上,一直都流传着鞑靼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这还是第一次被人打破。
  甭管敌人是否存在阴谋,提高警惕准没错。
  当然,劫掠还是要继续的。
  隔壁的青州府、莱州府,联军都没有光顾过,可不能这么放弃。”
  一旁的乌日木族长笑着说道。
  自古利益动人心。
  好不容易才南下劫掠一次,不多抢点儿战利品回去,都对不起自己。
  前面的战利品固然丰厚,但那些东西还要二次分配。
  最后落到他们手中还有多少,一时半会儿谁也说不清。
  作为最后撤离的部队,现在可没有鞑靼人在旁边盯着。
  额外劫掠的战利品,除了他们自己,谁也不知道。
  “你这相当于没说!
  敌军不出城,我们再怎么准备都没用。
  呼格吉勒留下来的仆从军,早就士气全无。
  指望他们攻城,纯粹是在给敌人送战绩。
  初步统计这些日子,为了攻克济南,最少有四万仆从军战死。
  依我看进攻济南是假,呼格吉勒借刀杀人,趁机消除不稳定因素才是目的。
  可惜了那帮虞朝人,居然幻想着投奔鞑靼,就会有好日子过。
  不想想人家一共才多少丁口,一下子增加了十几万降兵,如果不及时处理掉,搞不好就要被反客为主了。”
  巴沙尔的嘲讽,引起了众人哄堂大笑。
  叛徒,在任何地方都不受待见。
  前些年,他们败在鞑靼一族手中,虞朝降兵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以至于鬼方人,对这些人没有丝毫好感。
  最关键的是大家都给鞑靼当小弟,双方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
  虞朝降兵表现的越优秀,对他们的地位冲击就越大。
  ……
  京师。
  “舞阳侯上报了作战计划,准备留下北虏的断后部队,诸位爱卿可有想法?”
  永宁帝期待的问道。
  这次北虏入寇,大虞把里子面子都丢了一个干净。
  前面的济南大捷,是唯一能够拿出手的遮羞布,但这块布的面积太小。
  想要挽回一些颜面,后续还要取得更大的战绩才行。
  偏偏朝中百官内斗不休,至今都没有能够拿出一套可行的反击方案来。
  询问前线将领,一个个开口就是哭穷。
  偏偏朝廷财政亏空的厉害,户部拿不出钱粮,他这皇帝也变不出钱粮来。
  一直等到现在,终于有勤王大军主动提出反击作战计划。
  尽管这仅仅是一份构想,那也是好的开始。
  “陛下,舞阳侯所部至今被围困在济南城中,如果想要发起反击,那就让他们先打破围困吧!
  调动各路勤王大军,共同围歼敌人的断后部队,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光协调各部关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最关键的是户部没钱,给不出开拔费,下面的部队未必会执行军令。”
  兵部尚书万宇轩率先反对道。
  虞朝军队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很难进行整合。
  如果不赶紧打消皇帝的念头,到了计划实施之时出纰漏,他这个兵部尚书就要背黑锅了。
  “户部,难道一笔应急的款子,都拿不出来么?”
  永宁帝不甘心的问道。
  当藩王的时候,他以为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就能缔造盛世。
  登基之后,永宁帝才发现大虞朝面临的所有问题,全都是没钱给闹的。
  先帝朝时朝廷财政收入高,遇上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及时解决,
  声势浩大的两淮世家叛乱,弹指间灰飞烟灭。
  到了他掌权之后,朝廷财政收入锐减,无力及时扑灭叛乱。
  以至于白莲教叛乱,从广西一隅之地,逐步蔓延到了南方多省之地。
  叛军的势力范围越大,朝廷的财政收入就越少,能够投入平叛的军费也越少。
  为了应对糟糕的局势,他不得不给地方官府放权。
  放权之后,地方衙门截留了财政收入用于平叛,导致中央财政收入进一步减少。
  发展到了现在,大虞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陛下,应急的款子,早就用光了。
  自北虏入寇以来,官员们的俸禄,一共才发了一个月。
  不光下面的官兵苦,朝中的官员一样不好过。
  一些寒门子弟,都要靠典当家中财物,才能够度日。
  ……”
  户部尚书庞承杰当即叫苦道。
  持续的战争,耗光了大虞朝的积累。
  锐减的财政收入,让户部这个天下皆知的肥衙门,也被动过起了苦日子。
  没钱就是没钱,换谁在位置上,也没法变出钱来。
  意识到展示清廉的时候到了,都不用沟通,官员们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哭穷表演。
  一时间满朝文武,全部都是清官,让想要募捐的永宁帝,直接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要不然向商人借贷一笔款子,先把这个月的俸禄发了,不能让诸位爱卿饿着。”
  永宁帝的提议,惊呆了群臣。
  大家只是演演戏,皇帝居然当了真。
  大虞朝官员俸禄虽然低,但架不住福利好。
  按照优免政策,京官一品免田一万亩,以下递减。
  哪怕京中八品小官,也有免田两千七百亩。
  理论上只是免除徭役,可在具体执行中,谁敢收他们的税啊!
  清官也逃脱不了人情世故,免田肯定是要用完的,有的是亲朋乡邻挂靠。
  拿走土地的三成收益,都要被大家称赞仁义。
  倒不是大虞税赋重,主要是地方上喜欢层层加码。
  徭役更是要人命的活,不想被折腾,那就要钱打点。
  地方上每年征收的税款,要服的徭役,全部都不能少。
  综合来看,还是挂靠最划算。
  免税田加上衙门的冰炭孝敬收入,远超俸禄的十倍。
  官员只要不穷奢极欲,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陛下,万万不可如此!
  我等苦一点没事,朝廷的体面,绝对不能丢!”
  万俊辉急忙反对道。
  京中的商贾,稍微有点儿实力,背后都是他们这些官员勋贵们撑起来的。
  向商贾借钱,和向他们借钱,没有本质区别。
  以大虞朝目前的状况,还钱就是做梦。
  何况作为首辅,他也是要面子的。
  倘若发生了朝廷向商贾借钱发俸禄的事,天下读书人能够把他给骂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官员的俸禄,要向商人低头借贷,这让大家情何以堪。
  ……
  济南城。
  “提督大人,探马传回消息,敌军异动搞清楚了。
  那帮鬼方人不甘心一直在这里耗着,昨日分兵出去劫掠。
  从方向上判断,大概率是冲着青州府去的。”
  武大个上前汇报道。
  相较于其他人,他的仕途几乎没怎么发展,一直跟着李牧充当亲兵队长。
  “哦!
  把消息转告给山东巡抚衙门,让他们通知青州方面做好准备,希望能够来得及。”
  李牧面无表情的说道。
  通知地方衙门,只是遵守官场规矩。
  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山东地方衙门,无力阻止敌军劫掠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