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1章 老张,燥一把啊
  第2301章 老张,燥一把啊
  第二组上场。
  “第1组的直接晋级选手和我们预料的差不多,两个巨头级別的选手双双进入决赛。”
  “赵昊焕布雷克,轻鬆取得胜利。”
  “他们这个级別已经超过了,其余级別太多了,如果不是同级別的选手。”
  “很难对他们造成实际意义的威胁。”
  “9.80+,在这场比赛里面,逆风都只能去爭取小q。”
  “现代百米的竞爭何其激烈啊。”
  “是的,我认为他们把现代的百米带上了一个新高度。”李韜赞同的点头。
  “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难看懂,打开十秒,都已经无法保证进入决赛,现在甚至是9秒90,你能不能打开,可能才是答案。”
  “甚至……”
  “这可能都还不够。”
  “好了,第2组的选手已经上场了,我们可以看见这一组由我国选手张培猛。”
  “张培猛今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9.85以內的成绩很不错,但是在莫斯科这里没有地势,也没有风速,甚至是副作用……”
  “这就看他能不能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比出自己的好成绩了。”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如果他不能跑出9秒90以內,甚至他要是跑不出9秒85左右的成绩,那他可能就直接被淘汰了。”
  “这真是残酷的一年啊。”
  李韜感嘆道。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他不能拿下加特林,恐怕难度都会很大,今天的状態这么好,真是希望他能够进入决赛啊。”
  的確。
  张培猛晋级的困难很大。
  当他看到自己这一组的名单。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就基本上確定自己不可能爭取一个大q。
  谁叫现在是巨头的时代。
  已经是6个巨头了。
  你说这怎么比?
  那么。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爭取小q。
  这方面他几乎是和劳逸的团队同时达成了共识。
  毕竟別的组也有9.80+这个级別的选手。
  自己不能心存侥倖。
  而且劳逸在这一场也跑出了9.86。
  逆风的情况下跑出这个成绩,这其实也是给了张培猛相当的压力。
  当然他一直都在和劳逸竞爭。
  劳逸给他的压力,那就是动力。
  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
  甚至看到劳逸跑出这个成绩,他更是內心不甘。
  非得在这一场证明自己不可。
  张培猛这个人很奇怪,当他完全没有压力没有竞爭力的时候,他很容易变得懒散,甚至是精神鬆弛。
  这也是为什么苏神过来就让他沉淀。
  甚至不少人压过他的时候,他也不闻不问。
  原因就是……
  这样才是最適合他的成长方式。
  而且他內心相当的骄傲。
  绝对不会明確自己一输再输,一个劲的排位往后掉。
  那么劳逸跑出了这个成绩,就等於是给他的內心平白加了一把油。
  平白加了一把火。
  绝对不能输给劳逸。
  劳逸都28了,这放在以前都是退役的年纪了,没几年就要30。
  自己比他小好几岁呢。
  怎么能比不过他呢?
  张培猛上场前。
  现在是他的团队领队的湖凯本来想安慰几句。
  让他上场不要多想。
  看到自己这个小师弟的眼神。
  他就知道自己根本不用说。
  他。
  已经准备好了。
  培猛。
  让我看看你的实力吧。
  看看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吧。
  我真的很期待啊。
  电视机里。
  李青这个曾经带著张培猛和湖凯的老教练,现在也在电视机面前泡好了一壶茶。
  观看著这场比赛。
  第一组还好。
  第二组的时候。
  他半起身。
  把椅子往前挪动了几步。
  让自己的脸能更加贴近电视平面。
  ……
  “好了,这一组的比赛名单打在了大屏幕上,大家可以看到依旧是星光熠熠。”
  杨剑看著导播切过来的画面跟著说道:
  “巨头级的选手有两个一个博尔特一个盖伊,这两个人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是铁定晋级,除非受伤,不然的话没有人可以干掉他们。”
  “那这一组的情况其实和上一组有一些类似。”
  “这些运动员其实一上场就是过来爭……”
  “爭小q。”
  “说真的,李指导,我都觉得有些离谱。”
  “怎么会出现这么离谱的事情呢,在我当年接触解说行业的时候,根本就不敢想,这个比赛刚开始的时候,运动员就只能衝著小q去了。”
  “这放在以前谁敢想啊。”
  “那肯定是不敢想。”
  李韜点头:“尤其是放在我们那个时代的时候,百米的竞爭是很激烈的,可能就是零点零几秒,大家都要为进入决赛,竭尽全力。”
  “即便你是卡尔.刘易斯。”
  “你也不能说你一定就稳了。”
  “那现在不同了,超级天才不断的诞生,不断的井喷,你要是没点能力,根本就別想守住位置。”
  “除了博尔特和盖伊之外,剩下6名选手分別是张培猛,阿什米德,麦可.罗杰斯,克里斯托夫·勒梅特里,杰森·罗杰斯,加文·斯梅利。”
  “这里面pb超十秒的选手有张培萌,阿什米德,麦可.罗杰斯,勒梅特里,另外一个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的罗杰斯他的最好成绩也达到了10.01。”
  “最弱的可能只有来自于枫叶国的加文·斯梅利,他的个人pp应该是只有10秒12,抱歉说错了,是10秒14。”
  “也就是说这一组真正有竞爭力的只有前面4个,也就是张培萌,阿什米德,罗杰斯,以及勒梅特里。”
  “莫斯科基本上没有什么风,希望大家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成绩。”
  “这一枪更像是硬实力的作战了,万一这一枪的逆风比较高,那可就真是吃了大亏,毕竟如果不能拿到前两名,那么对比小q的时候是不会管每一组的分数是多少。”
  “这一点必须考虑进去。”
  “歷史上就有这样的倒霉蛋,明明硬实力发挥得更好,但是因为这一组的风速不佳,只能被淘汰,无缘决赛。”
  “希望张培萌能够拿到小组第三,这样才有机会去爭夺小q。”
  说完,张培猛已经开始了热身。
  他试跑了几下,感觉还真不错。
  虽然雨势已经更大了些。
  但这並不影响什么。
  別的不说,脚下这双鞋在雨天的粘脚性,真是不错。
  以前他还觉得这么多钱来搞运动科研来投入实验室,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毕竟比赛还是运动员在比。
  还是人在角力。
  但现在再来看从伦敦到莫斯科,尤其是自己水平越来越高了之后,你敢说这些科技没有起到正向作用吗?
  尤其是钉鞋和比赛服。
  这种感觉真是完全不一样。
  尤其是看到旁边的运动员都在嘀嘀咕咕抱怨雨天有些脚掌不灵活。
  自己说实话……什么感觉都没有。
  这是因为苏神为了针对今年的莫斯科雨战。
  推出了今年的世锦赛针对战鞋。
  抓地与防滑黑科技,採取新研究出来的动態钉阵调节系统。
  动態钉阵调节系统是针对短跑钉鞋在复杂场地,尤其是雨天湿滑环境,中抓地力適配问题研发的智能自適应技术。
  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鞋钉根部的智能结构,根据跑道表面的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实时微量调整鞋钉长度,根据脚掌的压力不同,实现不同程度的微调。
  实现“湿滑时增长增强抓地力、乾燥时缩短减少阻力”的动態平衡,最终帮助运动员在多变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蹬地效率和步频节奏。
  在100米短跑中,该系统的价值尤为突出。
  因为100米全程仅需45-50步。
  每一步的抓地力差异都可能影响0.01秒级的成绩。
  而雨天跑道的湿度不均。
  如积水区域与半干区域交替。
  更会放大这种差异。
  动態钉阵调节系统通过“实时適配”机制,將每步的抓地力波动控制在±5%以內,显著降低了环境干扰对成绩的影响。
  它的核心工作原理是——
  系统的核心感知源是“温度-湿度关联模型”。
  雨天时,雨水会导致塑胶跑道表面温度降低5-8c,比如莫斯科雨天平均气温10-15c,跑道表面温度可下降5c,同时湿度升至85%以上。
  动態钉阵调节系统利用这一物理特性,將“温度变化”作为触发信號——当传感器检测到跑道表面温度低於12c时,判定为“湿滑环境”,启动鞋钉增长程序,当温度回升至15c以上乾燥或半干状態,则触发鞋钉缩短程序。
  这种“温度触发”设计相比直接检测湿度更具优势:湿度传感器易受雨水直接浸泡影响精度,而温度变化是雨天环境的稳定特徵,且镍鈦合金对温度的响应速度远快於湿度传感器,更贴合100米短跑的高速需求。
  比如十年后耐克的核心產品zoom maxfly系列,就是典型“自適应爪钉系统”。
  前掌6颗主钉均搭载该技术,湿地抓地力较传统固定钉提升47%。
  只不过苏神这个科技感更足。
  更加超前。
  当然这种定製鞋的寿命也更短,如果说耐克的那一双在跑道上最佳发挥寿命有120个小时,那这一些就只有100小时不到甚至更低。
  但是没关係。
  二沙岛嘛。
  有苏神在几双鞋子算是什么?给运动员的特供版本是完全不同的,点钱完全不是问题。
  到时候能够取得好成绩赚回来的赞助以及拨款都远远不止这个数。
  再配合双密度防滑鞋底矩阵。
  前掌採用硬度85a的dsp,也就是分散压力颗粒橡胶,每个颗粒呈三稜锥结构。
  雨天接触面积自动扩大20%。
  后掌搭配60a cpu耐磨橡胶。
  通过蜂巢状纹路快速排水。
  非对称双向锯齿纹,45°斜向交叉。
  横向纹路负责制动。
  纵向纹路增强推进力。
  湿地摩擦係数达0.85。
  再加上黑科技之一,纹路间隙填充纳米级疏水涂层,聚四氟乙烯微粒,减少雨水附著,使得跑动中排水速度提升3倍。
  比如张培猛试跑出去这一下。
  他的脚下鞋钉的伸缩,就是依赖於“镍鈦合金记忆效应”。
  镍鈦合金是一种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智能材料,在低温下会呈现“马氏体相”,质地柔软且可被外力塑形。
  当温度升高时,会自动恢復到“奥氏体相”的原始形状,硬度提升30%以上。
  配合动態钉阵调节系统將镍鈦合金製成鞋钉根部的“弹性驱动杆”。
  乾燥状態:合金处於奥氏体相,驱动杆收缩,鞋钉长度保持5-7mm,减少嵌入阻力,適合高速衝刺。
  雨天湿滑状態:合金转变为马氏体相,驱动杆在脚部蹬地的压力下伸展,鞋钉长度自动增加30%。
  更深地扎入跑道塑胶层,形成更强的“机械锁定”。
  过渡状態:合金处於两相混合態,鞋钉长度隨温度梯度线性调节,確保抓地力平滑过渡。
  此外,鞋钉尖端的三稜锥结构会放大这种调节效果。
  长度增加后,尖端压强提升,扎入跑道的深度比等比例增长更显著。
  抓地力提升幅度可达40%以上。
  再加上驱动杆材质——採用9:1比例的镍鈦合金。
  鞋钉主体——航空级高强度钢,尖端经过氮化处理,抗弯折强度>800mpa,確保在深扎跑道时不会变形或断裂。
  密封结构——驱动杆与鞋钉主体的连接处採用氟橡胶密封圈,配合纳米级防水涂层,防止雨水渗入调节机构,渗水率<0.01ml/24h。
  就问问你。
  拿什么和苏神这边的人拼?
  也难怪张培猛感觉。
  这跑起来和晴天几乎上没有任何脚感上的区別。
  这也太神奇了。
  虽然说钉鞋本身就是有防滑防水的效果。
  但是作为顶级的运动员,跑多了的情况下还是能感觉出来细致的不同。
  这一双鞋子。
  张培萌简直感觉已经有点无视天气的意思。
  想著只要不是大暴雨。
  那估计都是如履平地。
  而且就算是大暴雨。
  人家受影响肯定也会比自己大。
  难怪苏神都说。
  未来的任何竞技体育其实都是背后运动科研实力的比拼。
  事实上,整个人类运动的进步本身也伴隨著运动科学的进步。
  就像是钉鞋这个东西,100年前和现在能比吗?
  50年前和现在能比吗?
  90年代和现在能比吗?
  甚至10年前和现在能比吗?
  再配合调节速度,从“触发信號”到“鞋钉达到目標长度”仅需0.1秒。
  远快於100米短跑的步频间隔。
  优秀运动员步频约5步/秒,每步间隔0.2秒。
  以確保单步內即可完成调节。
  就这一点,现在整个世界都没有人做得到。
  耐克连这个方向都没有进入呢。
  调节误差控制在±0.3mm以內。
  避免因长度波动导致的蹬地发力不均衡。
  这依赖於雷射切割的合金驱动杆。
  和精密装配工艺。
  同一只鞋的8颗鞋钉调节时差<0.02秒。
  確保全掌抓地力均匀分布。
  防止因单钉延迟导致的脚部受力偏移。
  你现在不管是耐克还是阿迪达斯,跑鞋方面能和苏神这边比吗?
  说实话,就算是10年后。
  他们的高科技跑鞋也比不上现在苏神提供的这一双。
  原因很简单。
  因为苏神这里提供的是几十年后的科技理念。
  有些做不了的没办法,现在能做的那就儘量一步步做。
  你和他们比简直是妄想。
  虽然说直接提升跑动速度,这个有些玄学。
  苏神不说耐克那种选选动不动就提升百分之几的愚蠢说法。
  但是对於运动员的稳定性。
  在各种环境下能够让运动员发挥自身的水平。
  让他跑得更舒服。
  这还是能够做到的。
  再加上最近才攻克的新技术——单颗轻量化布局。
  单颗带调节机构的鞋钉重量仅3.2g。
  全掌8钉总增重3.2g,远低於“增加抓地力需付出的重量代价”閾值。
  驱动杆表面上还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摩擦係数低至0.02,即使有微量泥沙进入,也能通过蹬地动作的震动自行排出,避免调节卡滯。
  这比耐克十年后的耐克zoom maxfly系列。
  明显要强出一个档次,甚至是两个档次。
  有了这些科技作为保证。
  苏神可以这么说。
  整个种家参加田径比赛的运动员。
  他的装备舒適度,科技含量,以及状態稳定度。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擬。
  那么他创造出这么好,这么优越的装备条件。
  就是为了让我国运动员在竞爭的时候能够保持哪怕是读0.01%的优势。
  多哪怕是0.01%的稳定性。
  剩下的。
  就交给运动员自己了。
  条件他已经创造。
  运动员自己能跑出什么样的水平来?
  他也拭目以待。
  就比如半决赛这一场。
  苏神在候场区直盯盯的看著屏幕。
  老鲍都很疑惑。
  苏神这么在意博尔特吗?
  博尔特半决赛一般也不会发力啊。
  他当然不知道。
  苏神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在意博尔特
  他也知道博尔特决赛不可能发力。
  他在这里在意的。
  反而是张培猛。
  正在勒梅特里身边。
  曾经因为一线之差。
  无缘世锦赛决赛的张培猛。
  这里是他原本时间线的高光时刻。
  那我现在就看看。
  在这个时间线上。
  在自己创造了更好更优越的条件下。
  在自己从更早的时间线上就开始科学开发和培养的情况下。
  张培猛。
  自己曾经的老对手。
  到底能够散发出怎么样的能量光芒吧。
  別说。
  他也很期待呢。
  老张。
  別让我失望啊。
  燥一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