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大迁移
  第264章 大迁移
  不过,定价太过夸张也不行。
  顶尖的权贵就那么一点。
  如果买得起的人数量不够多,就比如让大部分民间避难所,连一个治疗名额都买不起。
  那也就失去了开放的意义。
  “把一个普通人在游戏内8小时的收入,作为衡量单位。”
  “固定兑换比例为一个工作日,等于1千克基本食物。”
  “作为最高等级延寿20年的医疗服务,可以定价为十亿个工作日,或者120万吨普通物资。”
  “其余按照病症种类和严重程度,相应降低一部分的价格。”
  “形成一条以此价格,向权贵富豪提供医疗服务。权贵富豪再用普通物资,向他们所在的避难所普通居民,收购游戏币的链条。”
  苏武仔细勾勒着这张以游戏为基础,延伸出去的利益网络。
  小心翼翼的对其中的设定,进行查漏补缺。
  开放游戏币兑换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要允许使用物资兑换同样的服务。
  后者存在的目的。
  其实是作为对游戏币价值的锚定。
  以官方的名义,向所有人宣告,一个工作日的游戏币,可以固定换算成多少其它物资。
  同时,如果使用物资兑换医疗服务的话,还要再额外增加20%的手续费和负责运输。
  以此凸显游戏币的便捷和重要。
  间接促使那些有需求的富豪,倾向于在当地向普通人收购游戏币。
  “除了高端的医疗以外。”
  “也可以出售网络服务,比如提供远程维修和设计指导,病情诊断,算力支持,情报交易等等。”
  “还有提供武装救援和复仇服务,允许兑换体积不大的贵重物品和药物等等。”
  “等到后续有了多余的运力。”
  “再把包括食物在内的各种普通物资,运往东洲各地,实现对游戏币价值的托底。”
  “另外,还可以和东南联盟的成员,或者其他当地的大型势力协商,从他们那里挑选代理人,代为销售各种用于回收游戏币的物资。”
  苏武尽可能的将一条条能够想到的兑换渠道都陈列出来。
  按照这些方式。
  苏武注定要支付大量的物资出去。
  换来的则是,在整个东洲获得最大数量群体的游戏玩家和游戏时长。
  同时,它也是一条隐性的,无差别对于所有弱势群体和失去工作的底层人,提供最低生存保障的福利。
  普通人只需要在游戏里工作8个小时,就能换取两斤食物。
  或许兑换出来的食物,可能很难吃。
  但至少维持生存却不会有什么问题。
  “差不多就这些吧。”
  将拟定好的计划,存储到人工智能的待执行日志列表。
  然后对其授权,允许开始进行准备之后。
  苏武轻轻松了口气。
  转过目光。
  重新切换到伊甸园卫星的控制后台。
  网络通讯只是伊甸园卫星的主要功能之一,却不是唯一功能。
  在后台上打开侦察模式。
  一张从太空俯瞰地球的动态图像,顿时铺满了整个屏幕。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
  是位于东洲下方那片海洋上,一团直径至少有2300公里的巨大气旋。
  “那里的海面,似乎还没有结冰。”
  视线在气旋上停留了片刻。
  苏武隐约看到气旋的中心,似乎偶尔有闪电出现。
  随后,借助卫星上的侦察组件。
  他又发现气旋下的海洋深处,还存在着剧烈的地质活动。
  每时每刻都持续释放着巨大的热量。
  同时,那里的海面也不平静。
  不时的就有数十上百米高的巨浪交替涌现。
  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
  哪怕一艘航母驶入进去,也只会有沉没的下场。
  “幸好发生在无人的区域。”
  “不然的话。”
  苏武有点不敢想象。
  以那种地质活跃强度。
  就算是如今的农家小院,也大概率抵挡不住。
  更不用说那些普通的避难所。
  一旦遭遇,恐怕除了搭乘直升机从空中逃离以外,没有任何幸存的可能。
  从气旋那里离开目光。
  苏武看向东洲陆地。
  相比于恐怖的海洋,陆地的气候似乎就温和许多。
  笼罩在那一片地带的云层有厚有薄。
  少许的地方,甚至接近于没有。
  能够让卫星直接清晰地看到,地表那折射着阳光的冰原。
  “总共有117条低温寒流。”
  “暴风雪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
  苏武的目光,在那些纵横交错的低温寒流上,逐一扫过。
  那些是促使人类,变成如今窘迫状况的主要因素。
  如果没有它们。
  纵使现在地表平均气温接近零下60度。
  也依然不会妨碍人类在地面重建家园。
  “以后有了伊甸园卫星的预警。”
  “在地表活动,就不需要再去担心低温寒流的突然袭击。”
  “而有了足够的反应时间。”
  “很多行动都可以更加大胆一点了。”
  这对于苏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
  就是可以趁着低温寒流错开的时间。
  使用普通的末世前的交通工具,大规模的运输物资和人口。
  虽然这个行动的窗口期可能很短。
  每次最多移动几十上百公里,就必须寻找一个临时容身的地方。
  但这并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
  从余安市到江河市那800多公里的路程上。
  平均每几十公里,就必定能找到至少一座在苏武控制下的避难所。
  以那些避难所作为中转节点。
  苏武完全可以大规模的将余安市那边的物资。
  跨越800公里的距离运抵农家小院。
  想到就做。
  苏武立刻就将相关的运输计划,交付给了人工智能。
  接着仅仅半秒过后。
  一份详细的行程列表,便出现在苏武的面前。
  “改造车辆和打包物资,都还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第一次大规模转移行动。”
  “就选择10小时27分钟后,那一期空档开始吧。”
  苏武定下了需要他做出的最关键的决定。
  下一刻。
  无数的指令,开始以农家小院为中心。
  发送到几乎所有有人居住的附属避难所之中。
  所谓的大规模转移行动,说是主要转移余安市周边附属避难所的物资和人口。
  实际上。
  在两地之间那800公里的沿途上。
  每一座附属避难所,都需要同步动员。
  里边的人口,也会在相近的时间内,陆陆续续的进行迁移。
  以方便腾出空间,让来自于余安市周边的大部队,能够在中途有足够的容身之处。
  而由此一来,导致的结果。
  便是最终有整整超过4000万人口,被苏武的人工智能调动起来。
  为10个小时后即将到来的大转移进行准备。
  苏武的互联网上。
  就此,在所有的论坛以及可供交流的地方,都开始充斥起相关的讨论。
  那巨大的热度。
  甚至都覆盖了那些借助伊甸园卫星,刚刚连入网络的新人的讨论声。
  让他们也不由自主的关注起这场声势浩大的迁移行动。
  余安市东部,80公里外。
  一座临近海边的大型避难所内。
  刺耳的铃声,响彻了整个避难所上下15层的每一个角落。
  刘宇迷迷糊糊的从睡梦中醒来。还没有来得及坐起身。
  便听到宿舍门砰的一声,被人粗暴的踹开。
  “都快起来,带上蓝牙耳机。”
  “准备干活了。”
  踹门而入的人喊了几声。
  看到宿舍里的人都已经起来。
  也不再继续催促,转身就干脆利落的离开。
  他只是听从人工智能的安排,过来把人喊醒而已。
  达到目的就行了。
  剩下的事情和他没关系。
  揉了揉眼睛。
  刘宇顺手把床头的耳机带上。
  随即脸上一怔。
  “这个时候搬家?”
  但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质疑。
  匆匆的洗漱过后。
  便在耳机中传来的声音的指挥下。
  融入了宿舍外忙碌的人群之中。
  检修仓库里积灰的汽车,加注汽油,做好防冻措施,加装防滑链。
  然后拆卸所有公共场合的设备,将其打包放好。
  等到一连串的事情忙完。
  已经是三个多小时后。
  这个时候。
  刘宇得到的最后一个任务,是收拾自己床上的被单和个人行李。
  准备在六七个小时后。
  随同大部队一起离开避难所,前往遥远的江河市。
  “刘宇,你这是要走了?”
  看到返回宿舍的刘宇,开始收拾被单。
  比他先一步回来的一名室友,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我被选中开一辆家用轿车去江河市。”
  “大概是不会再回来了吧。”
  刘宇犹豫了一下,有些迟疑的说道。
  江河市离这里足有800多公里。
  就凭家用轿车那种小身板,哪怕半途不出问题。
  等到了地点,估计也和报废相差不远。
  应该是没机会再把它开回来。
  “家用轿车。”
  “那你运气真差。”
  室友脸上有些同情。
  那种身娇体弱的车型,搞不好走半路上就得熄火。
  想想到时候,在外边零下五六十度的严寒中,爬到车底去维修。
  简直就是一个噩梦。
  “没办法。”
  “这又不是我能决定的。”
  刘宇神色有些无奈,不想再讨论这件事情。
  转而挑起另外一个话题。
  “你没被选中吗?”
  “没有。”
  “我们整个宿舍,估计就只有你一个人会离开。”
  “看网上的说法,这次是除了司机以外。”
  “基本运的都是物资。”
  “大部分人要等到后边第4趟,或者第5趟,才会开始随着车队转移。”
  提到这件事,室友神情也忍不住变得有些惴惴不安。
  刘宇只是先行一步而已。
  他们这些留下来的人,早晚也同样要踏上跋涉800多公里的道路,前往江河市。
  到时候,谁也无法确定沿途会遭遇到何种危险。
  但迁移这种大事。
  他们没有任何决定和拒绝的权利。
  只要还想继续活下去,就只有听从命令一个选择。
  “放宽心,至少要比我好点。”
  “等第一趟开完路。”
  “后边肯定会少很多麻烦,危险也更低。”
  发现了室友的不安,刘宇反过来安慰道。
  “希望是这样。”
  晚上11点20分。
  吃过最后一顿晚饭。
  刘宇坐上分配给自己的家用轿车。
  随着车队一起。
  缓缓从避难所出口驶出。
  真正来到了外界地表。
  刘宇发现。
  由于车内拥有暖气。
  从体感上来说,其实和待在避难所内没有太大的区别。
  甚至更加暖和。
  就是地面有些不太平整,经常让车辆上下颠簸。
  保持着十几公里每小时的平均速度。
  一路顺利的行驶了大约两三公里的路程。
  这个时候。
  天色开始变得更加阴沉起来。
  一粒粒的雪,伴随着猛烈卷起来的寒风。
  扑打在车窗上,发出簌簌的声响。
  让刘宇的视野变得模糊起来。
  “外面下雪了。”
  刘宇皱了一下眉,打开车上的雨刷。
  将扑打在车窗上的雪扫开。
  驾驶的态度更加谨慎。
  环境变得恶劣,就意味着车辆出现故障的可能更大。
  而一旦这个时候出现意外,那真的会要人命。
  好在一路相安无事。
  刘宇驾驶的这辆仅仅做了简单维护和防寒措施的家用轿车。
  表现的格外的坚挺,始终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晚上2点。
  从其他避难所出发的车辆,也开始和刘宇所在的车队汇合。
  更多的车辆聚集在一起,让沿途都似乎变得热闹起来。
  偶尔还能看到有携带着电磁步枪或者火箭弹发射巢的蜘蛛机器人。
  在路边巡逻。
  让刘宇的心中,凭白多增添了几分安全感。
  早上5:30。
  驾驶了一夜的刘宇,精神有些疲劳。
  这个时候。
  他又发现原本庞大的车队,不知不觉的缩小了许多。
  很多车辆,都驶入了岔道之中。
  而很快,他也在人工智能的指示下,从主车道上驶离,进入了一座偏僻的避难所里。
  “请携带好随身物品。”
  “下车前往a078号大巴车休息。”
  “本次预计将拥有12小时07分钟的休息时间。”
  “原驾驶车辆会由后续人员接班驾驶。”
  在避难所内停稳。
  刘宇很快又收到了新的提示。
  这一次,是提示他可以休息,并将他引导到了一辆拥有床铺的大巴车上。
  同时还有本地避难所的人,为他送上了一份刚刚做好,还有热气的食物。
  所有的安排,都严丝合缝。
  把刘宇方方面面的需求都考虑了进去。
  “这一趟迁移,好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
  吃着比之前避难所里更加丰盛和美味的早餐。
  刘宇忽然意识到,这种涉及到数千万人的大迁移,或许远比他自己一个人上路,要简单和安全太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