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无人机巡飞弹
  第331章 无人机巡飞弹
  5月14日。
  在数以千万计的工人们彻夜不休的忙碌中。
  农家小院避难所地上4层,开始逐渐有了一个轮廓。
  而与此同时。
  因为大量的劳动力都向着地表倾斜。
  位于地底的工程队,挖掘进度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效率比往日降低了30%不止。
  “还有建筑材料,也开始有了匮乏的迹象。”
  地下一层,控制中心。
  借助一架飞行在城市级护盾内部的侦察无人机。
  苏武平静地看向下方。
  那还没有封顶的地上4层的围墙内部,一些已经隐隐显出雏形的功能区域。
  当前的农家小院避难所,外墙的标准厚度是3米。
  从地上4层开始。
  按照之前的建筑规格,等比例进行换算。
  种植层和饲养层,地下水泥板的隔层厚度要达到3米。
  居住区地下隔层则要达到6米。
  不过由于隔层中间相当多的地方,都还要铺设一些中空管道,又或者是绿化带使用的土壤等等。
  隔层实际消耗的水泥,基本上只相当于它的一半厚度。
  但即使如此。
  它们所消耗的水泥数量也极其惊人。
  只算外墙和地下隔层,加起来都要使用超过6300万吨的快速水泥。
  并且即便使用了这么多的建筑材料。
  苏武得到的,也只是一座空荡荡的地上4层空间。
  他还需要在内部建造一座规模堪比城市的种植园,才算真正完工。
  “通过回收江河市城市废墟,以及宽江流域一带避难所废墟。”
  “积攒下来的快速水泥材料。”
  “在过去,农家小院一路挖掘到地下14层,然后又在地表突击建造了三层150多米高的建筑以后。”
  “已经所剩不多。”
  “现在还要供应消耗更加严重的地上4层的建设。”
  “难免会出现库存紧张的情况。”
  翻阅了一下库存材料的支出情况。
  苏武发现,避难所普通物资仓库里的快速水泥主要原材料,从混凝土中分离出来的石灰石粉末。
  几乎正在以每个小时一个百分点的比例迅速下降。
  可以预见,如果没有新的收入的话。
  最多再过几天的时间。
  就再也没有这种廉价的建筑垃圾可以使用。
  只能动用宝贵的,从石灰石矿场采掘出来的纯净石灰石替代。
  但只靠矿场里的那点产量,面对如今避难所里的恐怖需求,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思索中。
  苏武又将视线投向了宽江流域的北方。
  如今最早从沿海青鸟避难所出发,运输镇海市物资的冰湖级运输舰集群。
  已经抵达了钢城。
  而最后一批派往青鸟避难所负责运输的冰湖级运输舰,则还在过去的路上。
  距离抵达青鸟避难所都还要好几天。
  全程下来。
  预计仍然需要一周多的时间。
  才能彻底把青鸟避难所那边,近亿吨来自于镇海市的普通物资,全部转移到钢城。
  “现在风暴差不多已经快要消散了。”
  “剩下的运输舰,没有必要再去经过钢城中转。”
  “可以直接返回农家小院。”
  伸手在全息地图上,稍微拨弄了一下。
  北方那条绵延1000多公里的运输线,随即被一截为两段。
  其中在距离钢城不到100公里的那一小段运输线上的队伍,继续朝着钢城前进。
  剩下的则开始调整方向,转而奔向农家小院。
  钢城作为超级工业城市。
  也是要消耗大量的普通资源,才能生产出苏武所需要的机器人,以及其它各种设备。
  将少量的镇海市物资运输过去。
  可以等到其做成成品后,再拉回农家小院。
  这一来一回,就不算是浪费运力。
  “那些之前抵达钢城的运输舰。”
  “可以在钢城卸下普通物资后,转而装满一批建筑垃圾,返回农家小院。”
  “稍微缓解一些建筑材料短缺的问题。”
  “然后,这两天新生产出来的4000艘冰湖级运输舰。”
  “可以往南,前往玉河市一带回收建筑垃圾。”
  就算现在,已经研制出了能够冲出大气层,进入太空中的七代战机和晨光级运输舰。
  冰湖级运输舰这种,拥有无与伦比的万吨级载重,制造成本又异常廉价的陆地运输工具。
  在苏武这里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也因此。
  他从未松懈过对其量产的步伐。
  仅仅两天的时间,就又生产4000艘出来。
  对于这一支新生的运输力量。
  苏武将它派往了南方紧邻江河市的玉河市。
  打算在那里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拆迁行动。
  将不管是地表城市废墟,还是地底避难所中,所有能够找到的混凝土。
  全部打碎后打包带走。
  而由于玉河市目前仍然受到官方的掌握,背后有着一座超级城市撑腰。
  针对它的行动。
  实际上也是等于苏武在继钢城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第2次主动大规模入侵官方势力。
  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决定着苏武未来面对东洲其他势力,态度是要稍微缓和一点,还是要强势一点。
  “有4000艘冰湖级运输舰,专门负责从隔壁回收建筑垃圾。”
  “想来,应该能大幅度地减轻建造压力。”
  放下和冰湖级运输舰相关的事情。
  苏武又看向其他的运输工具。
  目前他手中数量最多的青空级运输无人机。
  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新生的舰船。
  就算全部的4万架青空级运输机加起来,也比不上一艘晨光级运输舰的载重量。
  再加上它们属于固定翼滑翔起降。
  对于场地有较高的要求。
  认真说起来,基本已经不剩下什么价值。
  “这算是第1款被大规模淘汰的运输飞行器吧。”
  苏武有些惋惜。
  这些无人运输机在初期。
  给苏武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为他构建了一张,遍布整个东洲大部分地区的空中交通网络。
  并通过和其他避难所贸易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
  苏武的农家小院能发展到如今这个程度。
  有着它们的一份不可忽视的功劳。
  不过,虽然说是要退役。
  但也不是说就那么直接的彻底报废。
  这些无人机,将在完成它们各自最后一次的任务之后。
  陆续返回农家小院。
  进入地上2层的组装车间,进行拆卸和改装。
  最终化身为可将固定翼折迭起来,并拥有了第2套火箭发动机的无人机巡飞弹。
  所谓的无人机巡飞弹。
  有一个不太那么正式的名称,青春版智能联网型洲际导弹。
  青春版,就是指各个方面的性能,大幅度地落后于原版。
  智能联网则是代表它们可以相互之间组成一张网络,并自动适配合适的战术,对作战目标进行联合打击。
  而洲际导弹,属于对巡飞弹某些极端性能的赞誉。
  青空级运输无人机在改装巡飞弹成功后。
  航程将会从原本的1500公里,上升到3000公里。
  具有中等距离的跨洲际打击的能力。
  虽然说它的常规飞行速度,依然只有165公里每小时。
  想要真正跨越3000公里打击敌人,得持续不断地飞行将近20个小时。
  时间长到离谱。
  不过只要真正抵达目标附近,进入了末端打击程序。
  那加装在它身上的第2套火箭发动机。
  就会被瞬间唤醒和超载使用。
  然后从高空中,进入垂直打击状态的巡飞弹,速度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由原本的165公里每小时,攀升到700公里以上。
  无限接近亚音速火箭弹的飞行速度。
  极难被拦截。
  另外,4万架由青空级运输无人机改装成的巡飞弹。
  对于发射环境没有要求。
  随便使用任意简陋的发射架,甚至是直接空投,就能激活。
  发射难度极低。
  拥有了它们作为储备。
  苏武可以在东洲地图上,以农家小院为中心,直径6000公里范围内。
  随意指定一处地方,轻松地把它移为平地。
  如果不嫌麻烦的话。
  派遣晨光级运输舰,又或者六代和七代战机,专门去运输和投放巡飞弹。
  那苏武更是有能力轰炸全球任意一个地方。
  “也算是能够发挥余热。”
  “没有浪费当初那么多的制造成本。”
  青空级运输无人机之后。
  是和它几乎同时代的双翼直升机。
  这款直升机的性能在当初的科技水准下,完美得无法挑剔。
  无论是速度,载重,还是防御。
  都堪称最顶尖的存在。
  属于只有超级城市,才有资格拥有个位数数量的战略级装备。
  但到了现在。
  它20吨的载重,以及500公里每小时的飞行速度。
  却多少显得有些鸡肋。
  就算隶属于农家小院的75架双翼直升机,加起来忙碌一整天下来。
  很可能也不如一艘费半个小时时间,外出飞行一趟的晨光级运输舰。
  双方在运输效率上的差距,已经大到了几乎没有必要组队和互补的程度。
  “双翼直升机的造价太过昂贵,数量又太过稀少。”
  “没有必要再掺和如今的空中运输体系。”
  “不如彻底退出一线行列。”
  “转为专属的科研飞行器。”
  “去东洲各个偏远又危险的地区,进行考察和研究。”
  “探索灾难诞生的原因,还有未来可能移动的方向,以便能够提前预警。”
  这件事对于苏武来说迟早要做。
  末世一日不结束,他就有一日需要尽可能多地获得东洲各处的环境变化。
  而落后当代,但又性能还算凑合的双翼直升机。
  就成为了最好的侦察工具。
  “然后,六代战机依然还需要正常工作。”
  六代战机是苏武手中的科技,第1次全面接近世界最前沿时的成果结晶。
  它那超越音速5倍的巡航速度,以及40吨的运输能力。
  放到现在也依然相当可观。
  能负责一些不值得晨光运输舰专门跑一趟的边边角角的任务。
  不过它原本的活动范围,需要进行一次调整和收缩。
  六代战机的垂直起降功能。
  毕竟需要造价不菲的专用机场配合才能使用。
  而这种机场,包括固定和可移动两种款式在内。
  直到如今也没能超过10套。
  数量十分有限。
  视线在已然停产,规模最后定格在500架的六代战机上一掠而过。
  苏武继续看向从江河市,到萧江行省的线路上。
  正在重新驶向萧江行省的大批商队列车。
  这些商队列车,在七代战机和晨光级运输舰诞生以后。
  就彻底地失去了最大的作用。
  运输人口。
  仅剩的战斗和运输物资。
  也勉勉强强,只能说可以凑合着用。
  在这种情况下。
  商队列车事实上已经进入了正式的停产阶段。
  它的最终数量,将永远定格在612列。
  不过。
  考虑到目前冰湖级运输舰的数量,还没有真正地彻底碾压一切。
  晨光级运输舰短时间内也最多只会有5艘。
  高达600多支规模,一次性足以快速运输600多万吨物资的商队列车。
  仍然还能给苏武带来不小的收益。
  论重要性,要稍稍比六代战机更重要一点。
  “以后超级工厂的生产重心,”
  “就是七代战机,晨光级运输舰,还有冰湖级运输舰。”
  “然后,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出它们的运输效率。”
  “以近地轨道卫星组网的方式,构建出来的无线电力传输网络。”
  “也该是时候投入使用了。”
  不管是七代战机,还是晨光级运输舰和冰湖级运输舰。
  它们最主要的驱动能源就是电力。
  其中七代战机,作为偏向战斗的武器。
  自身携带的电量终归十分有限。
  单独战斗的话,最多只能激活不到一分钟的电磁防护力场,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防御手段。
  如果这个时候。
  能够通过卫星传输过来的无线电力进行充能。
  那不仅它的电磁防护力场,能成为不限时间的常驻防御。
  还能够再加载一套原本因为携带的电量有限,连激活都无法激活的能量护盾。
  战场生存能力,几乎立刻就能由此提升10倍以上。
  而晨光级运输舰,因为数量有限,暂且不提。
  冰湖级运输舰,按照目前每天2000艘的产量计算。
  用不了一两个月的时间。
  数量就能突破10万艘。
  如此庞大的规模,光是找地方充电,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而如果有了近地轨道无线电力传输网络。
  那么冰湖级运输舰在运输物资的途中。
  就可以一边赶路,一边随时随地地补充电力。
  达成近乎永动的表现。
  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附带的好处。
  在充沛的电力支持下。
  冰湖级运输舰也可以激发出电磁防护力场和能量护盾。
  还有可以携带小型化的光束主炮。
  大幅度的提升运输途中的安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