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李世民进化了!
  第229章 李世民进化了!
  新年才开始,天子就连下多道诏书。
  内容是一道比一道刺激。
  本来就热闹喜庆的长安,变得更加热闹喧嚣起来。
  但还没等大家消化下去,太极宫再次发出一道诏令。
  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无不震惊瞠目的。
  “大唐皇帝令:大唐帝国银行,司职货币兑换,新增储蓄、借贷等职能,为我朝经济要部……。”
  “剥离民部,独立设署,升格正三品官署,直属天子……。”
  “大唐帝国银行行长,吴王李恪。”
  “朝廷捉钱令史转入帝国银行……。”
  “令行即始!”
  这道诏令,简直是比前面几道,还要令人震撼。
  一个本该归属于民部的下属职司,竟然摇身一变,成为等同六部的正三品官署。
  这简直是让人刷新认知。
  一道诏令,让一个新诞生的官府,直接跟六部坐在一桌。
  这不是打破常例是什么?
  大唐虽然定下天启四句为所有大唐人的使命,矢志于探索开拓。
  但也没让皇帝陛下你这么探索创新啊。
  这不单设立一个官署那么简单,是把民部本该有的权力给分离出去,减小民部的影响力。
  往后民部的地位,还能比兵部,工部,刑部重要吗?
  怕是平起平坐的资格都没有了吧。
  百官议论声很大,但三省六部的主官们,却没有发声。
  早在年前,这事就已经确定了。
  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亲王担着的差事,岂能小的?
  陛下一手要抓民部,一手又要抓钱。
  这分明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谁也不敢违逆着陛下的心思来。
  原先是民部尚书长孙无忌去尚书省了,现任尚书刘洎,才刚提拔上来的。
  民部就没有人为此说话的。
  刘洎权柄削弱,哪怕心头有怨言,敢在这个时候跟李世民炸刺的?
  屁股都还没坐稳呢,完全是想多了。
  可以说,这是最好分民部权力的时候。
  李世民本就说一不二,有反对的声音也能压下去。
  谁让李承乾之前就把整个大唐的基调给定下了,全大唐都认为自己有开拓、探索、创新的使命呢?
  圣天子践行这一使命基调,完全没有错。
  ……
  太极宫。
  两仪殿。
  李世民正在与房玄龄谈话。
  内容是太子。
  “陛下让苏亶任侍中,掌吏部,是不是有点过于破格了。”
  房玄龄说道。
  “太子提的嘛。”李世民很是轻松的回道。
  “那陛下就答应了?”
  房玄龄很是惊奇。
  其他什么,他都不太在意。
  独独这一条,他是绞尽脑汁也没有想通,陛下到底为何对太子如此放纵的。
  “因为太子是对的吗?”
  房玄龄再次说道:“吏部由苏亶破格掌着,于志宁也是太子的老师。”
  “陛下,如今对太子放权,史无前例。”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笑道:“你是觉得太子会势大,从而会引起我的猜忌吗?”
  房玄龄沉吟片刻,点头道:“是!”
  他害怕陛下猜忌太子,从而再演化当年之事。
  如今朝中的天,是两宫。
  但是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大家虽然压力不小,国事却是朝着向好向大发展。
  他不想让这等大好的局面,因为陛下的故意放纵,最终又给猜忌上了。
  毕竟天威难测,伴君如伴虎。
  谁也不知道,上一刻天子还和气一团,下一刻就雷霆震怒。
  天子与太子间的争斗,远比臣子们之间的争斗要残酷可怕的多。
  臣子之间还有天子作为缓冲转圜的余地。
  天子可以拉偏架,也可以施恩。
  可一旦天子与太子之间不合,谁来拉偏架?
  那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官员下马。
  如今太子身边围拢的人太多太多了。
  不管太子如何势大,在天子面前,都不够看的,所以,只能是太子落败。
  太子一倒,那倒的人,可就多了去。
  朝野上下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进去。
  那样的争斗,会让大唐元气大伤的。
  所以,房玄龄不是说太子坏话,挑拨父子关系。
  他是想提醒李世民,不要再玩火了。
  你一味的放纵可以,但要做好太子更强势的准备。
  见到太子强势,你又不高兴,折腾朝堂,陷入内耗中。
  那你又何必答应太子呢?
  李世民不由轻笑一声,“玄龄啊。”
  “我若是不知道你为人,还以为你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
  “这话落到太子的耳朵里,怕是要对你有意见了。”
  房玄龄摇头,“太子仁德,知大义,识大体。”
  “他知道臣的意思。”
  闻言,李世民仰头大笑,“你今日又让我高看一眼了。”
  “陛下谬赞了。”
  李世民面色突然一冷,微微俯身,压迫房玄龄而去,房玄龄低头不与之对视。
  “我在武德九年,就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房玄龄盯着地板,一言不发,等着陛下继续说。“当时,我的一切都是高祖皇帝给的。”
  “不管是官职,还是爵位。”
  “都是高祖皇帝自己给我。”
  李世民道:“我从来没说过,也没有提过,我想要什么。”
  “他都一股脑的塞给了我,也不管是不是我想要的。”
  “你知道我想要什么吗?”
  房玄龄道:“不知!”
  “我要皇位!”
  李世民语调拔高道:“我该要皇位的,我该跟高祖皇帝说,我要皇位,其他什么的,我都不稀罕。”
  “但我没有说。”
  “都是被动接受,是高祖皇帝硬逼着我走上那条路的。”
  “你说,如果,如果当时一切都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没有接受那些施舍的东西,提出来要当皇帝,会不会不一样?”
  “玄武门之变就不会存在了?”
  房玄龄默然,道:“不可能的。”
  前面还有李建成这个嫡长子,怎么可能你说要就给你?
  “万一呢?”
  “没有万一!”
  房玄龄断然道。
  “对,没有万一。”
  李世民收回身子,依靠在凭几上,自顾自的说道:“所以,现在太子开口要,我就给他。”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太子是经过我的同意,我要是不同意,他就不行。”
  “我可以给他,也照样能收回。”
  “我是大唐皇帝,他是太子,更是我的懂事嫡长子。”
  “房玄龄,你懂了吗?”
  房玄龄心头震动,他听明白了。
  “陛下圣明!”
  他惟有俯首,道:“伏惟陛下作威作福!”
  “对,就是这句话,太子说的。”
  李世民大声道:“我是天子,是大唐皇帝,天下一切都是我的。”
  “朝中臣子,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他支持谁,又是谁的棋子。”
  “苏亶是太子的岳丈又如何?于志宁是太子的老师又如何?”
  “他们照样还是我的臣子!”
  房玄龄觉得自己误判了李世民。
  他发现陛下与以前不一样了,似乎更加雄伟。
  “臣有罪!”
  “你没罪。”
  李世民不无自得的说道:“你是还把我视为以前的李世民。”
  “我告诉你,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才是真正的,无可争议的天下共主,九五之尊的大唐皇帝!”
  “我李世民是百姓口中的圣天子!”
  他也不知道自己从何开始,自己的气魄与自信,越发的强大。
  或许是太子一系列的行为。
  又或者是大朝议定下的《大唐圣天子思想》。
  反正在某一个时刻,他李世民观念与认知,帝王心态等,都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升华。
  房玄龄呆住了,愣愣的望着李世民。
  他在李世民的身上,仿佛看到真正符合圣天子的气概。
  ……
  东宫。
  李承乾要是知道自己一顿猛如虎的操作,把李世民的思想给狠狠的改造了一番。
  真把李世民往圣天子的方向带了。
  而且还隐隐具备圣天子该有的气质。
  不知道该是哭呢还是笑呢。
  “殿下,冯智戴来了。”
  “让他进来吧。”
  “是!”
  很快,岭南土皇帝冯盎之子,冯智戴低头,趋步上前,高举双手,喊道:“臣冯智戴参见太子殿下,恭问太子殿下安康!”
  说这话的时候,他心头是惴惴不安的。
  因为他不是一次两次的,来东宫求见。
  但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拒之不见。
  太子根本不鸟他。
  知道太子在朝中的威望与声势后,他就没有一天晚上睡着觉。
  尤其是大朝议之后,见识到朝廷的强横。
  八千多万的税赋。
  不需要多了,只需要十分之一,就能把岭南给犁了。
  他就每日前来东宫请求觐见的。
  冯智戴什么人都见了,就连陛下也见过。
  独独没有见到太子,他怎么想都无法心安。
  好在今日,终于是得以见到太子。
  “孤安!”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起来吧。”
  “多谢殿下恩典。”
  冯智戴低头,连抬头都不敢。
  “朝中各道州主官,皆是接诏来长安,独独你父,却没有亲自前来,让你一个小辈来参见大朝议。”
  李承乾慢悠悠的说道:“倒是显得你父很是特别啊。”
  “殿下,实不相瞒,我父年老多病,实在是无法长途跋涉,他有心也无力。”
  “我父对圣天子,对太子殿下……。”
  一上来,就受到责问,冯智戴心头慌的一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