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新生活运动,吓得百官失色!
  第119章 新生活运动,吓得百官失色!
  毛澄这么说后。
  朱厚熜淡淡一笑。
  在他看来。
  这些礼部和礼科的官员是真的跟着谈金敲木鱼太多了。
  所以迷了心智。
  要不然。
  这些礼部和礼科的官员,也不会为了自己部门的好处,不惜要朝廷藏污纳垢。
  当然。
  他相信毛澄倒是不至于如此找理由反对,当是在故意表演礼部官员看,也故意给自己反驳的破绽。
  因为他这个礼部尚书,也得看礼部这个衙门的态度,还得在乎天子的目的。
  虽然,朱厚熜的确没打算真的要在这个时候过度针对天下僧道尼,过度影响礼部和地方各衙门在管僧道尼方面的财源,以及影响天下大户通过寺庙放贷取利的财路。
  毕竟改革这事得一件一件来。
  现在最重要的是,建立新的法定货币制度。
  很多事都得先缓缓。
  一些改革想法。
  朱厚熜现在即便提出来,做一做,也只是为了迷惑反对者。
  实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目的。
  更是一种谈判。
  先提出一种更不易接受的新政,让反对者不得不折中接受相对容易接受的新政。
  总之。
  朱厚熜知道,这为政是需要利用人性施展一些手段的。
  所以,他越是没打算,反而故意表现的越是激进。
  朱厚熜也就直接说道:“掩耳盗铃的故事想必诸卿都知道,朕也不必细说,朕只希望你们不要做掩耳盗铃之人。”
  “天下人也不是傻子!”
  “元辅有句话说的没错,世人多以僧道尼为谑!”
  “再不整治,朕可不希望将来,世人还以清贵的礼部为谑,说礼部的官也改信佛不信儒了!”
  朱厚熜说着就问着毛澄:“大宗伯,你说是不是?”
  毛澄果断配合地匍匐在地:“臣有罪,竟发昏聩之言!陛下说的是,这的确有掩耳盗铃之嫌,如此,即便能欺骗世人,也难以欺天。”
  “臣请陛下对臣罢职治罪!”
  年关将近。
  朱厚熜可不好在这个时候罢黜尚书,徒增议论。
  另外。
  他也觉得毛澄虽然跟自己不是一条心,但好在知道怕自己。
  如今天下,多是护礼派,换一个文官上来顶替他的位置,不一定有毛澄这么识趣。
  这么想后。
  朱厚熜也就摆手说:“罢了!你是积有资望的老臣,又有迎立之功,朕怎好以小过罢黜,这次就既往不咎,下次务必想清楚后再答。”
  毛澄也就称是谢恩。
  见毛澄乞罢不得,礼部右侍郎汪俊等不由得浮现出失望之色。
  朱厚熜这里则看着众朝臣继续说道:“说到这里,朕就因为想到,眼下就要过年,明年又是嘉靖元年,应该要有新气象!要除旧风气,迎接新风气!”
  “所以,朕意下诏天下,以明年是嘉靖元年,要有新朝新气象为由,让天下臣民,都要开展一场新生活运动,革除那些陈旧的陋习!”
  “意在让天下人明确自己是什么身份,就要做什么身份该做的事。”
  “故而!”
  “要在诏旨中要求,让各省抚按明年都要开展一场新生活运动,像桂萼在京师所为一样。”
  朱厚熜说到这里就问着诸臣:“诸卿以为如何?”
  众朝臣听后大都惊恐不已。
  他们没想到皇帝陛下还要把这个既折磨僧尼道士又断天下官员财路的新政,向全天下推广。
  众朝臣自然是不愿意的。
  因为天下很多寺庙都是天下官宦人家的私产,甚至和尚尼姑这些都是他们家的私人,是为他们敛财的手套。
  御史刘衮就出列奏道:“陛下不可!设抚按官本就有扰民之嫌,只是为燮理地方和监理地方,处置民变灾变,而不得不设,如今骤然开展这样的运动,只会给他们增加扰民机会,如此会令天下大不安的。”
  “陛下,臣附议,素来地方不同京师,京师到底天子脚下,官吏不敢任性胡来,一旦让天下各地也这样做,只会让官吏借着新生活运动的名义克削百姓啊!”
  “故请陛下三思!”
  礼部右侍郎汪俊也跟着说道。
  “请陛下三思!”
  众朝臣几乎都在这时出列陈奏起来。
  朱厚熜心里暗笑。
  接着。
  朱厚熜又说道:“巡抚皆由廷推,巡按亦由都察院严选,想来当皆为清介之臣,朕自当信任他们能做好!”
  “你们难道觉得他们不值得信任?”
  “如果他们不值得信任,那你们这些廷臣还值得朕信任吗?!”
  朱厚熜继续拉扯。吏部尚书石珤不得不也在这时说:“陛下,抚按固然值得信任,但底下胥吏不值得信任。”
  “抚按有便宜处置之权,对不职胥吏严办就是。”
  朱厚熜说到这里,群臣越发着急了,不少纷纷仰头互相看,希望谁有办法,赶紧劝皇帝放弃这个想法。
  首辅梁储则出来说:“陛下,过严也的确不利稳定人心,尤其是地方,僧尼道士需要为朝廷稳住人心,一旦过严,恐他们不安而反使邪教滋生,京师严管一下,以为天下表率即可,以臣愚见,的确不宜在全天下这样做,毕竟陛下初登大位,革新之余,也要求稳。”
  朱厚熜听后颔首:“但嘉靖新朝总要有个新朝的样子。”
  “陛下说的是!”
  “总要让天下人知道陛下改元后,是锐意图治的。”
  “以臣愚见,还是建立嘉靖朝新钱法,更宜让天下知道陛下图治之心,进而更加相信国朝会在新的一朝欣欣向荣。”
  “毕竟天下缺钱已久,以致于币制混乱,若能重塑钱法,既能利民,也能利商。”
  “如此,天下人必额手称庆。”
  梁储回道。
  朱厚熜说着看向众朝臣:“诸卿以为如何?”
  众朝臣沉默了。
  重塑钱法币制,固然利天下。
  但是。
  这也等于让天下豪族把货币权又交还给朝廷。
  不利于天下豪族控制天下。
  要知道。
  自从宝钞这个唯一法定货币因为滥发而彻底崩了以后,大明朝廷就因为自身财力,早就在实际上把货币权转让给了天下豪族。
  让这些豪族可以通过对白银和布、粮食的掌控,而实现对天下百姓的剥削。
  尤其是白银。
  现在天下官僚都在有意无意间,用白银替代实物税,甚至还拿徭役折银。
  这也就意味着,白银正在逐渐成为事实上的主流货币。
  而白银大多控制在豪族手里,他们也就成了大明的“央行”,可以决定一个地区流通多少白银,乃至全国流通多少白银,进而可以控制物价,乃至整个帝国的命运。
  所以,让天下豪族交出货币权,等于让他们让权让利于朝廷。
  好在。
  现在只是嘉靖即位之初。
  大航海运动还没开始多久。
  西方海盗也才刚到大明沿海广东一带。
  白银也还没大量进入。
  许多豪族手里的银子也还有限,对大明金融的控制力也还没那么强。
  朝中官僚大部分也还没有被背后大财团控制,即便他们家族本身也经商,但因为兼并情况还未严重到万历后期的地步,野心也就都还没那么大,都还没有那么抵触朝廷重塑钱法。
  要不然。
  历史上嘉靖前期也不会还是出现过一次铸造官钱运动。
  所以,他们只是沉默,只是开始思考,而不是立即找理由反对。
  朱厚熜这时则继续说道:“不在顺天府试行新钱法,进而将来推广天下,就推行新生活运动!”
  “陛下!”
  “臣认为元辅所言乃是谋国之言!”
  “重塑钱法,比新生活运动,更易得天下人支持!”
  吏部尚书石珤忙在这时言道。
  户部尚书孙交也跟着说:“臣也赞同,国朝钱法混乱,若不尽早重塑,将来必为天下之害,使豪强可在大肆兼并后,控制朝廷!”
  工部尚书赵璜也说:“钱法不振,小民多有不便,往往用钱时不得不仰赖大户,故臣认为,重塑钱法的确比新生活运动,更利小民,更显陛下推新政是为疏解小民之困,而更能彰显陛下仁德!”
  朱厚熜点头。
  众朝臣见此松了一口气,暗想只要不整新生活运动就好。
  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让官吏们可以借整僧尼,夺大户之利,对他们而言都是更糟糕的事。
  毕竟重塑钱法,还不算阻断大户们通过寺庙放贷取利,但后者就等于让抚按官可以通过整治僧尼而阻止大户们放贷取利了。
  朱厚熜道:“既如此,你们各衙门明年是否还需要朕给你们借内帑补亏空,你们各衙门是否有节余,支持朝廷把抄没与整顿盐政所得银两用于铸钱?”
  “陛下,吏部今年有节余的,大约还有开纳事例银六十余万两,大约够明年开销。”
  吏部尚书石珤说道。
  “陛下,户部今年亦有节余,毕竟盐利大增,虽诸项开支大增,但刚也刚好够明年开销。”
  户部尚书孙交也跟着所得。
  兵部左侍郎杨廷仪也说:“陛下,兵部也还有屯田子粒银二百万两节余,恰好够明年开销!”
  而工部尚书也跟着说:“工部今年竹木抽银也还要有一百二十多万两节余,虽不足够应付明年工程,但省着点,还是刚好够明年开销的。”
  礼部尚书毛澄也说:“礼部这边,僧侣、道士的度牒纳银还有五十多万两,足够明年赏赐来朝使团之费的,剩余的也恰好可以支应其他开销,倒是不需要额外再借内帑补助。”
  刑部尚书林俊也言道:“刑部还有赃罚节余一百来万两,省着点,也能满足明年开销,也不需要内帑补助。”
  太仆寺卿刘春说:“太仆寺买马银也还有节余一百六十万两。”
  一时间,各部门都不再说自己有亏空,皆表示不需要皇帝拨款补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