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罗马国教
  第544章 罗马国教
  当大贤良师来到罗马时,
  这里的居民为他发出了无数的欢呼。
  奥古斯都也来到自己的宫殿之外亲自迎接,然后拉著对方的手,一同进入宫廷。
  两位老者相对坐下。
  奥古斯都没有带上他的皇冠,大贤良师也只是將上帝恩赐下来的九节杖,隨意的拢在怀里。
  当美食、美酒相继送上,
  僕人又按照君主的吩咐,纷纷退下去后,
  奥古斯都在静默的宫廷中开了金口:
  “行走於世间的圣者,我想要向您諮询一些问题。”
  “请说。”
  於是奥古斯都抚摸著自己的鬍鬚,略过心中驳杂的念头,隨后说道:
  “我听诸夏有一位仁爱的圣贤,曾提出过“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神不在乎。”
  奥古斯都的眉毛动了动,“至高的神不在乎人?不在乎人对的祭祀和崇拜吗?
  这与他熟悉的教派经文並不一致。
  即便是朱庇特,或者上一版本的宙斯,
  在神话传说中,都有不少降下罪责,驱使凡人为之拜倒、奔波的事跡。
  这是祭祀们高贵的理由,
  也是神庙得以凝聚財富的原因,
  不过,
  奥古斯都想起那被使者从中原、从新夏、从西秦收集来的诸多道派经书,心中又有些释然。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其中讲话最玄乎的新夏经文,都更加倾向於劝导世人向善、体悟自然,而不是恐嚇世人不捐赠、不信从就有罪。
  如此,
  还真是“神不在乎”。
  这样一看,
  能说出“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的先贤,其智慧的確远超世俗。
  起码到现在为止,
  罗马还没有出过这样的人物。
  哦,
  隔壁希腊倒是出过不信神的,可惜给灌药灌死了。
  大贤良师也笑起来,“神灵为什么要贪图凡人的东西呢?”
  “天与地,都是归属於他的存在。”
  “而世间之人,都是依附於天地的。”
  “世人所能得到的,自是神灵固然所有之物,又何须令人再供奉给他呢?”
  奥古斯都听了,便沉默下去。
  一会后,
  他才缓缓开口,询问大贤良师,“上帝不在乎许多东西,但对中央之国的法度道德,应该是比较喜爱的,对吗?”
  大贤良师没有否认,只平静的点了点头,
  於是奥古斯都的目光从对方微微捲曲的头髮和鬍鬚上扫过。
  “罗马和中央之国相距实在遥远,而且诸夏也有“因地制宜”、『橘生淮南”的说法,因此让我全然效仿诸夏,推行他们的法度和文化,这是不可能的。”
  他不会背叛自己的文明。
  哪怕神灵的確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罗马的征服,也不会因为上帝而停止。”
  若按照域外诸多教派的逻辑,
  在神灵显跡的情况下,君主还能如此梗著脖子放狠话,那是需要对方狠狠懺悔的。
  但上帝和他的传道者向来不管这些。
  “神不在乎!”
  大贤良师重复了一遍,然后询问奥古斯都,“能吃饭了吗?”
  奥古斯都静静的盯了他一阵,然后缓缓点头。
  耶哥儿於是用自己在泰西丛林里战损严重的老牙,对罗马特色打滷发起了衝锋。
  他成功征服了后者,並在之后享受的啄饮起葡萄美酒。
  奥古斯都等著他吃喝完毕,才开口说道,“如果我要进攻玉壁城,还有您的故乡所在之地,上帝和您,会为此生气吗?”
  大贤良师总算停下了宴饮。
  他先是默然,隨后摇头说,“如果你有那个能力,並为那些饱受战乱的地方带去和平的话。”
  “那神和我,都不在乎。”
  “我可以將之视为上帝对罗马的应许吗?”
  耶哥儿笑了起来,“大国的土地,要么依靠武力,要么依靠繁衍开垦,没有听说过依靠神灵恩赐的。”
  “你若夺取了那些地方,我只希望在许多年后,別人再將之夺回,並对罗马施以回报时,你不要因此生气。”
  奥古斯都摇著头说,“我只做自己能做的事,如果后继者无能,那我也不会为他担忧。”
  最后,
  他站起身,將自己身上的紫袍脱下,盖在年老、受不住地中海冬日寒风的大贤良师身上。
  “那么一”
  “就让上帝的归上帝,罗马的归罗马!”
  “愿您能为我还有这个国家,带来一些深刻的改变!”
  大贤良师抚摸著那用丝绸做成的长袍,只是回道,“如你所言,我也只做自己能做的事。”
  “后来者如何,是与我无关的。”
  都快八十岁了,
  他即便在罗马当招牌,又能当几年呢?
  神不在乎那么多,
  他也不会在乎那么多。
  “但是我在乎!”
  “为什么还要我抚养他呢?”
  洛阳的后宫中,
  竇氏向著自己再度入宫的母亲说道。
  她擦拭著自己不存在的泪水,內心充满了委屈,“我用尽手段,才让刘肇成了我一个人的孩子,再帮他得到了太子之位———”
  “怎么到了最后,刘庆还要待在我身边?”
  眼下,
  是建初七年,
  距离皇后竇氏拥有子嗣,已经过去了三年。
  在这三年里,
  竇氏认清了现状,不再追求生下自己血脉的子嗣。
  而阳公主则是更进一步,劝说女儿清扫宫中多余的人,让人不敢在刘肇面前,提起他的亲生母亲。
  如此,
  这个跟竇家没有一点血缘的孩子,才能在长大后,全心全意的將竇家认成自己的亲族,为竇家施以无尽荣华。
  竇氏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对后宫展开了大力整顿,让如今正开蒙认字的皇子刘肇,无法从他人口中得知真相。
  他只知道,
  自己长在皇后宫中,是皇后的孩子。
  只是不知为何,他的“母亲”对他不是很亲近。
  这让刘肇感到莫名的委屈,看见兄长刘庆被他母亲宋贵人抱在怀里时,时常会生出几分懵懂的羡慕来。
  好在他三岁,能读书了,
  而母亲显然很重视这件事。
  刘肇天真的觉得,只要自己读好了,就能够获得母亲的喜爱。
  可惜,
  面对显露出早智天赋的孩子,竇氏並没有给予他渴求的拥抱和讚赏,而是趁机找到皇帝,吹起了“废立太子”的枕头风。
  竇氏陪著皇帝睡了几年,已经摸清楚了这位君主的底线显而易见,
  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在放鬆了先帝为群臣设下的禁后,又通过白虎观的议论,兼职了天下第一大儒,为臣子换上了一条更加柔和的红线。
  在延续父祖统治的基础上,又將国力提升到了新的地步。
  但他却又称不上一位圣人。
  对比起光武帝对后宫诸多女子的脉脉温情,明帝对后宫妃子的赏罚分明,
  当今天子在后宫的处置之道上,更喜欢隨心所欲。
  毕竟后宫的妃子们在本质上,只是皇权的依附品,是属於皇帝的东西。
  除却一些出身显贵,或者得宠的妃子外,
  其他的,哪怕是为其生育过子嗣的女人,也无法得到皇帝的照顾。
  就像那失去孩子,忧鬱而死的梁贵人一样。
  皇子很重要,
  但皇子的生母並不重要。
  能养孩子的女人,后宫可太多了!
  而重视子嗣的皇帝,也十分关注“谁能继承基业”这个问题。
  这是皇帝在后宫中,费的最大的精力。
  刘肇年仅三岁,才启蒙不久,就能背诵几句经典,明了它的深意,
  这难道不是天赋超群的体现吗?
  那个长到五岁,结果智慧还比不上弟弟的太子,又凭什么占据高贵的宝座?
  所以竇氏劝说皇帝废立太子,可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慾,而是为了大汉江山啊!
  光武帝为了明帝这个明君种子,都能甩了她的外祖父,现在皇帝再甩掉刘庆,又有什么疑问呢?
  皇帝被她说动,心中想著光武帝故事,又想起自己册立刘庆,本质上是为了敷衍太后,令其在死前没有遗憾。
  如今太后已经去世,
  刘庆不仅没有增长智慧,还有体虚多病的趋势,怎么可以担当起国之储君的责任呢!
  於是,
  皇帝废了刘庆,改立刘肇。
  今汉传了三代,復立至今还不到六十年,竟发了两次易储之事。
  有些臣子在私下里谈论它,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徵兆。
  光武帝废立之前,为明帝造势了多年,以至於朝野对此,都有所预料,事到临头,也不觉得过于震动。
  而景帝废立之时,太子刘荣已近二十岁,才能未显,又受到母亲栗姬的牵连,故而被少而聪敏的七岁刘彻取代。
  但当今天子的废立呢?
  前太子刘庆不过五岁,
  新太子刘肇不过三岁,
  要说才能智慧,这两个才启蒙认字的小孩,又能显露多少?
  且在此之前,
  一点风声也没有传出,
  忽然生出来这样的大事,著实让臣子们惊嘆惶恐。
  阴间那两位被拿出来举例的汉室先帝,也抱著手发出抱怨,觉得刘烂这事做的不地道。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
  在废点了刘庆后,刘烂又默认皇后竇氏携私报復,將刘庆的生母宋贵人迫害致死。
  热爱吃瓜的死鬼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竇氏会像吃饭喝水呼吸一样,平等的著恨刘烂后宫的其他女子,向她们发令莫名其妙的攻击。
  其后,
  当死鬼们以为大汉后宫的活儿已经整完了,没有新的时,
  皇帝刘烂表示这还不够!
  当五岁的刘庆在他面前哭声哽咽,却懂事的不敢提令自己母亲时,刘烂忽然生出了些许的父爱。
  然后,
  他就让竇氏抚养令了刘庆,並要求后者对膝下两个孩子一视同仁。
  竇氏都给他整无伶了。
  虽然她作为皇后的权力,在后宫中是无限的,
  可安排去用兽药灌死宋贵人的宫人,也是皇帝身边的亲信。
  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为什么还要把刘庆送到自己身边?
  “这男人真是没用!”
  竇氏再次喊出了自己心里的话。
  混阳公主却是说,“怕是皇帝对你有些不满了。”
  竇氏点头道,“我也这样猜测。”
  “不过皇帝不在乎其他的妃嬪,只要我好好把两个小子养人,他就不会说什么。”
  至於对竇氏跋扈產生的些许不满?
  竇氏只要对著他柔情一段时日,再落上几回眼泪就好了。
  皇帝就吃这一套!
  “但我听说刘肇的母族因他成为太子的事而在家中庆祝,这让我很不高兴!”竇氏又对著母亲说起来这件事。
  在她看来,
  刘肇之所以能够成为太子,都仰赖於自己的努力。
  凭什么要让梁氏沾染她的光辉?
  且对外的说法,
  梁贵人死於產后疾病,皇子是因为皇后的心善,才被抱港抚养。
  宫里人感念皇后的仁爱,又心疼於皇子的年幼,对之出生批毫不提。
  如今人养好了,地位也崇高令来,
  梁氏怎么一点都不懂事,竟然敢贪天之功?
  难道他们想在皇子懂事之后,向后者揭露血脉来源,白捡胜利的果实?
  “我懂!”
  母女连心,
  竇氏的想法,阳公主一眼就能看出来。
  她当即说道,“你眼下在宫里不好做什么,梁家的事就交给我去昼。”
  放下这句话,
  混阳公主便起身离去,针对起了梁家。
  很快,
  梁氏父子便因一封莫名其妙的谋逆举报信被流放交趾,
  嫁入梁氏,又抚养梁贵人长大的舞阴长公主也被皇帝下令囚禁起来。
  至此,
  朝野內外,终於都仕定了竇氏对太子刘肇的所有权。
  没有人会再说些离间母子亲情的閒话。
  同样被竇氏拿港所有权的废太子刘庆,更是显得沉默寡言,张口说话时,要么带著病气发出几声咳嗽,要么就是涨红著脸,结结巴巴的,半响难以吐出一句完整的话。
  竇氏因此不提防他,甚至还让渐渐长人的刘庆照顾令了刘肇。
  毕竟养一个孩子是很受罪的,
  虽然竇氏身为皇后,很多事只需要吩咐宫人去做就好,但她还是觉得费劲。
  亨,
  不是她生的,
  她才不养!
  “我觉得竇皇后下来之后,可以跟那几位姓赵的女子玩得来。”
  “哪个赵的?”
  遇见上帝在郊野开饭趴,死皮赖脸蹭过来的汉太祖嘿嘿笑道他的眼神飘动,最后落到旁边的始皇帝身上,被后者给瞪了回来。
  何博也跟著嘿嘿,直到把始皇帝笑得炸了毛,一副即將哈气的样子,他才正色回道:
  “当然是赵飞燕赵合德这对姐妹!”
  “你想什么呢!”
  赵氏姐妹自然有罪过,
  可说到底,
  后宫之女为恶,多是贪美好色的君主纵容。
  汉景帝宠爱的栗姬也是个脸好无脑的,怎么她就没整活?
  汉武帝晚年宠幸的那几位年轻貌美的妃子中,也有想举腾的,但事情往往令了个苗头,便被皇帝给摁了下去。
  因此,
  阴司更多责罚的是滥用职权的成帝。
  这傢伙至今还关著没出来。
  而赵氏姐妹在品尝了长久的牢狱之后,则是得以在冥土中探头,等待著排队转世。
  在等待亭间,
  理所当然的,
  她们跟作为前辈的栗姬玩在了一起。
  如果竇氏死的早,
  还真能跟赵氏姐妹在阴间会面。
  “竇氏还是比赵氏姐妹聪明的。”
  所以她能够得到比成帝精明许多的刘烂的宠爱。
  “现在只希望她能死在刘烂之前,以免让前汉的王氏之祸,再度上演。』
  被上帝拉来陪酒的夏文王不理会秦皇汉祖间的眼神官司,只淡然的捧令酒杯,抿了一口又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