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深明大义衍圣公
  第291章 深明大义衍圣公
  马寻有些沉迷医道了,在忙著做自己的实验,甚至是一门心思的去做这些事情。
  而对於『家传”的一些本事,马寻看似不太在意,可是刘姝寧和观音奴看的特別紧。
  这些学问都是马家的祖传学问,是传男不传女的,皇后都有私下抱怨呢,小时候都不知道家里还有一些学问。
  再者想想,马寻年少四处飘零,可是依然勤学家传学问,那是多努力。
  现在真的要是全都传出去,刘姝寧和观音奴想想都觉得心疼。
  胖嘟嘟的马祖佑好像一点都不担心自家的学问传出去,抓著书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隨手將他五哥求而不得的医书扔到一边。
  “爹。”指著镇纸,马祖佑伸手了,“宝。”
  马祖佑的自称很多,其中就包括“宝宝”,这么叫的人之中,马秀英、马寻姐弟两个最多。
  將镇纸递给胖儿子,而刘姝寧心疼的赶紧捡起来医书,还好儿子没有去撕扯。
  “夫君。”刘姝寧想起来一些事情,说道,“咱们成亲前后,您就在蒸馏。这些年也用了不少,只是也未曾看到您大用。”
  马寻隨口说道,“总是在改善技艺,以后说不定有大作用。”
  这也不是隨便说说的,对於蒸馏的技术,马寻一直都没有放弃。
  確实在汉朝时就有蒸馏,但是那会儿的蒸馏和现在还是有巨大区別。包括现在马寻的要求高,也不会一下子就满足他的需求。
  刘姝寧奇怪的问道,“现如今还不够?真要是蒸出来您要的东西,天下人也能受用。”
  马寻仔细想了想还是说道,“现如今就推行天下很难,粮食本来就不够。说句难听的,我真要是弄出来一些东西,估计也就是达官显贵能用。”
  这话说起来残酷,可是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他现在弄出来医疗酒精,大概率只会给一些达官显贵“做手术』用。以后要是再蒸馏出来大蒜素之类的,那依然只是权贵能用。
  巨大的消耗等,这根本就不是能让普罗大眾都跟著受益的技术。
  但是没办法啊,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有些高端的技术一开始就很难真正的普及。
  医院也有三甲,有些特效药等等就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能用得起,这就是现实。
  先弄出来再说,技术普及和发展等等那是以后再考虑的事情。从无到有,这个过程在马寻看来也是无比重要。
  刘姝寧和观音奴也没反驳,有些道理她们自然也心里明白。
  观音奴问道,“您蒸馏,不就是弄些所谓消毒的酒精吗?”
  马寻对於酒精的执念亲近人都知道,据说前些年徐王府不时传出酒味,不知道的还以为马寻是个大酒缸呢。
  “这就是你不懂了。”马寻得意洋洋的说道,“大蒜可是好东西,我先前没事查阅书籍,以前打仗的时候军中还常有带著大蒜的。”
  古埃及人曾经把大蒜视为神抵。在古罗马时代,大蒜是士兵、海员的普通食物,他们认为吃大蒜会使人变得聪明机智,果敢无比,身强体壮。
  我国古代军队的粮秣中,也包含有大量的大蒜,因为大蒜具有杀菌的功能,
  甚至据说解放战爭初期,军神也曾经让军队当中带著不少大蒜。
  抗生素的种类也有不少,马寻觉得阿司匹林就別想了,青霉素等等也不太现实,反倒是大蒜素值得尝试一番。
  而这些,自然也就意味著需要蒸馏。
  极大的代价去获取,有些人觉得不值。
  但是在马寻看来是值得的,先弄出来再说,有没有大用到时候再去评价,总好过需要的时候无能为力吧。
  既然马寻都这么说了,刘姝寧和观音奴也不再追问。
  这些涉及到医术的事情她们又不懂,那自然就是听从马寻的。再者说了,他就算是看似费了不小的代价,也没让家里缺钱缺粮。
  甚至很多的工作都是转移到了学院那边,是朝廷在为他的各种实验买单。
  妻妾都在陪著他说话,胖儿子咿咿呀呀的也能解闷,马寻看似是心情好了一点。
  不过该继续研究的还是继续研究,他现在近乎就是“闭关”了,很少出门。至於朝政之事,本身就不擅长,也確实不太感兴趣。
  李文忠带著李景隆来了,这反倒是奇怪的组合,“舅舅。”
  “舅爷爷。”李景隆乖巧,跪下先磕头,“好些天也不去看我,果真是有了儿子就不记得我这孙儿了。”
  看著眉清目秀的李景隆,马寻语重心长,“你啊,好好跟著你爹学兵法,没事去找你正经的舅爷爷去学学战策。驴儿我来教,你別教他兵法。”
  李景隆一头雾水,隨即不满说道,“舅爷爷,是魏国公和郑国公写了兵书要传给表叔?”
  这就是战神对於兵法的执念,对於朱元璋、李文忠带兵的能力深信不疑,可是也惦记看从徐达、常遇春等人那里再学些本事。
  李文忠笑著说道,“你舅爷爷最喜欢的是火器,他要惦记也就是惦记卫国公的带兵之法。”
  “卫国公也该从广西回来了。”李景隆抱著扑过来的马祖佑,笑著说道,“舅爷爷,
  到时候卫国公和您探討兵法的时候,务必带著我。”
  马寻好学,李景隆也非常好学,还有个朱橘也非常好学。
  马寻是医术、兵法都在补课,希望有所进步。所以外甥孙、外甥跟著他,好像也確实能有所进步,旁听也是进步。
  打发走两个孩子,马寻好奇问道,“你过来做什么?”
  “您这些天一直在府里,也不知道朝廷的事情。”李文忠笑著解释说道,“衍圣公即將回曲阜,答应了很多事情。”
  马寻感兴趣了,问道,“他能答应些什么?”
  “修孔庙之事自然不用多说,孔府现在也答应由朝廷委派官员去曲阜监督祭田田租等用处。”李文忠得意说道,“太子殿下令曲阜孔氏出钱出人,分赴各地州府兴建学校。”
  马寻顿时眼前一亮,孔氏一族虽然有不少地方做的不太好,可是有些事情还是比较出色。
  现在大力兴建基层教育,孔家要出一大堆人了,而且在各地州府兴建官学,曲阜孔氏也是要派人过去。
  各地州府也都是要建圣人庙的,曲阜的人过去自然就是天经地义了。
  马寻笑著开口,“这是好事,朝廷的负担小了不少不说,主要还是以后培养的读书人就是我大明的人。”
  读书人不够用,这是朱元璋一直以来的心病。
  读书人和他不是一条心,这更是皇帝一直在担忧的事情。
  不过马寻隨即有些好奇,“孔家人就这么答应了,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吃进去的想要他们吐出来,这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呢。孔氏族人要是深明大义,就不会先前跑来朝朝廷伸手要钱了。
  李文忠得意说道,“舅舅,您只怕是不知道朝廷现在还有大宗小宗之议吧?”
  看到马寻摇头,李文忠解释说道,“陛下按照您说的那样在衢州找了南宗之人,他们上书朝廷议论嫡庶、大宗小宗。”
  马寻好像理解了,“衍圣公现在是怕了,先前还只认修孔庙之事。现如今担心衍圣公世系再次回到嫡脉,只能答应朝廷的条件。”
  李文忠笑著点头,“要不说您的计策高明呢,北宗的这些人担心衍圣公世系回到南宗,朝廷开出的条件不敢不应。南宗的人为了夺回世系,许诺诸多条件。”
  现在就是孔圣后嗣在疯狂的开条件了,只要確保自身所在的一系能够承袭衍圣公的爵位,那么就要配合朝廷的一些政策了。
  修孔庙是他们该做的事情,祭田的供用如何分配一直都有安排,弘扬文教更是衍圣公该做的事情。
  在京中滯留的孔希学越发深明大义了,知道如何做好衍圣公该做的事情。
  因为他要是再不努力的表现自己,衍圣公的世袭就要被南宗的人夺回去了,那些人现在整天都在闹。
  以前的孔家人还仗著身份有恃无恐,向朝廷索要诸多好处。
  可是现在有了內部竞爭,一个个的都疯狂的在表现自己,因为都知道再不努力,荣华富贵就保不住了。
  更何况现在朝廷开出来的条件,本来就该是衍圣公该做的事情,只是相比起此前严苛了不少而已。
  “这么做好列是能保住身份。”马寻就乐著说道,“陛下这么做还是厉害,我想来想去,就不该给那些人太多好处,就该让他们知道怕。”
  李文忠附和说道,“確实如此,衍圣公这些天可没少出力。礼部一直都是在致力於恢復古礼,衍圣公说他能拿出些藏书。”
  马寻瞬间无语,这孔希学先前可不是这样啊,不是说典藏都被金兵烧了吗?
  李文忠隨即问道,“舅舅,您可有感兴趣的书,说不定衍圣公那边有藏书呢。”
  马寻就直接说道,“让太医院的人帮我擬一下,他们觉得缺的古籍等,那我肯定也缺。记得用我名义去索要,要不然那些人说不定藏私。”
  李文忠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马寻要医书和太医院的人要医书,那是两个概念。
  衍圣公忽然间深明大义了,这倒是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