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拓展境外市场
  第610章 拓展境外市场
  在嬉闹与温情之中,一家三口从西部转至东部。
  与其说是出差,不如说是度蜜月。
  周浩然甚至不是以创始人、大股东的身份参与跟几家投资机构的会谈,而是以顾问的方式。
  整个过程比较顺利。
  价高者得。
  这是商业市场里的基本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红杉资本的一个投资经理叫斯托克顿,是一个纯种的美国白人,竟然能说一口很流利的中文。
  周浩然问他,是不是来华留学过。
  他说没有。
  他太太是华裔。
  他太太是高材生,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英文很流利,也在华尔街工作。可他太太的父母也接到了美国,住在一起。
  老两口只会汉语。
  为了跟两位长辈交流,他这才学起了中文。
  全靠自学。
  平时没事了,就是观看美国中文电视台,去观看一些中文内容,一边学习中国文化一边学习语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家中就一台电视机,两位长辈平时只能看中文节目。
  周浩然一听就很感兴趣,“美国中文电视台?”
  斯托克顿道:“对,一家地方性的频道。”
  “办得怎么样?”
  “不太好,跟其他语种的电视台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能让他们做的更好,我甚至帮他们拉到了一笔150万美元的融资。”
  “你认识?”
  周浩然眼睛一亮。
  斯托克顿笑道:“认识啊,这是华人办的电视台,就在纽约……你要见见吗?”
  “行啊,说不定我能提供一些帮助。”
  周浩然就很感兴趣。
  这所谓的美国中文台……
  一看就不怎么样!
  美国有媒体自由,谁都可以去办电视台,以至于美国的电视台少说也有成百上千个。
  不过,这家电视台披着“美国中文”的字样。
  就很有噱头。
  就像一个奖项披着“联合国”的外衣,就会很有权威很有轰动性一样。
  周浩然现在是红星台的领导了。
  分管境外业务!
  这本就是他的工作职责。
  如果红星台能够跟美国中文台达成战略性的合作,从而形成国产影视内容给美国人观看的文化输出,那这就很有政治意义了。
  因为在此之前,红星台受过批评。
  也是当初善文栋差点下台的主因之一,改革太激进的一个最大理由,就是红星台在过去十几年里,进口、译制的太多美剧。
  比如《根》《成长的烦恼》《金钱·疯狂·谋杀》《大饭店》《天使爱心》《热点新闻》《夜莺热线》等美国的影视剧,可谓是脍炙人口。
  教育影响了一批海港人。
  甚至,红星卫视还推出了一个“海外影视”的板块。
  从去年开始,被彻底叫停。
  “海外影视”栏目被关掉,整个译制组都被裁掉了。
  取而代之的都是国产剧,以及部分港台剧。
  没办法,美国文化太有感染力和煽动性,影响太过深入人心,九十年代的移民潮让太多的国内精英都纷纷跑去了美国……其中就以海港为最甚。
  这种现象要遏制。
  要限制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了解。
  周浩然出手,把引进改为出口,把一些优质的国内影视作品在美国的电视台里播放,去影响一批美国人……这样的改革调整,才能让红星台成为国内电视台的改革标兵。
  当天下午,周浩然就跟斯托克顿先生一起,去到了美国中文台那边。
  就跟他此前猜测的一样。
  这是个很不起眼的私人小电视台,采用的是有线接入的方式。
  一共就26个员工。
  每年还不到300万美元,年利润不足20万美元。
  只是一个小公司。
  但是没关系,这是一家美国的电视台,这就足够了。目前国内只有皇冠台在海外有业务,有影视内容的对外播出,却完全没有收益,每年反而要几百万美元养着。
  红星台作为一家地方台,能在美国有内容输出。
  不仅不用财政的一分钱,甚至还能有部分的版权收入。
  这可比皇冠台厉害多了!
  当周浩然表达了意向,说他可以帮助美国中文台跟红星台联系,推进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红星台的优质内容,可以在美国中文台播出。
  对方当即就表示同意。
  愿意合作!
  “不过……”美国中文台的总裁叫利马斯·唐,中文是粤语腔,“周先生,你也看到了,我们台的实力有限,如果要引进红星台的影视作品,可能给不出太多的版权费。”
  周浩然全权负责境外业务,他可以独断,笑着说:“没关系,可以替代。”
  “替代?”
  利马斯·唐就很好奇。
  周浩然道:“你刚才说,美国中文台,报道的内容,主要都是美国华人在美的生活现状。还有一些当地华人的采访、街坊和新闻事件。”
  “对,都是比较廉价的节目。”
  利马斯·唐就有些尴尬,他经费有限,可没法投资拍影视剧。
  周浩然笑道:“这就够了,可以这样,双方做资源交换。红星台出一些优质的影视内容、综艺栏目,你们这边提供一些美国的新闻素材。在一些特殊事件的时候,你们还需要派人担任红星台的临时特约记者,代表红星台在美国做一些采访联络和后勤保障。”
  “那就太好了!”
  利马斯·唐眼睛一亮,当即听懂了周先生的意思。
  他是想推动美国中文台,成为红星台的一支海外延伸力量啊。说白了,就是美国中文台,有机会抱上红星台这样一家超级大型电视台的大腿了。
  周浩然决定道:“既然认可,那你们就准备下。派一支谈判团队,去一趟海港,当面跟红星台丰富合作条款,达成合作!”
  ……
  晚上,三人住在中央公园附近的丽思卡尔顿酒店。
  又是一段三人相处的美好时光。
  漂亮女人有很多。
  像这样的极品尤物,可不多。
  更别说同时是姐妹两个。
  泡澡的时候,唐时宜来了电话。
  “好消息。”唐时宜在电话里听到了盛家姐妹嬉闹的声音,就长话短说,“飞图唱片,正式签约了,总价4000万港币。”
  “好,接下来就整合下内地的唱片业,把《城市歌单》给做起来,以后尽量多用自家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手,肥水不流外人田。”
  周浩然玩的是产业生态协同。
  这才能在创意、成本、规模等方面,战胜一切《城市歌单》的跟风者。
  不说别的。
  其他的类似《同一首歌》,请一个大歌星要30万。《城市歌单》只需要15万,只这一项的成本支出,就足以把《同一首歌》耗死。
  想要在竞争中胜出,其实就是两种策略。
  一种是更好。
  一种是更卷。
  很显然,后者才是更好的竞争策略,因为更容易实现。
  唐时宜轻声道:“《城市歌单》现在做的挺好,已经做完10期了。过去几个月因为发洪水,进展有所停滞。不过效果已经出来了,收益最高的一期,超过了1500万。”
  “这么多?”
  周浩然有些吃惊。
  唐时宜详细的说明:“其中地方文旅部门,就给了750万的经费。还有地方企业的赞助,出了200多万。做成栏目后,栏目的插播广告,有400多万。还有其他电视台的重播费,也有100多万。最后落在唐人影视上的利润,超过了400万。”
  一期节目就赚了400万。
  一年三四十期。
  这得多少钱?
  周浩然问:“不是说免费给其他电视台播放嘛,怎么还有100多万的重播费?”
  唐时宜抿嘴道:“有的电视台,不愿意捆绑我们的内定插播广告,他们希望对栏目内容进行剪辑,就没有选择免费版,而是付费采购。一共是4家卫视台。”
  “免费台有多少?”
  “52家,其中7家是卫星台。”
  “还是免费策略普及度高!”
  周浩然推行的免费播《城市歌单》的策略,可以说是让这档新的音乐综艺栏目,迅速的成为了现象级,在国内许许多多的电视台里都有播出。
  播出的渠道多了。
  对地方当局和地方企业的吸引力就大大增加。
  他们就更愿意付高价请《城市歌单》过去,给他们的城市开歌单了。
  周浩然笑道:“现在又多了一家。”
  “嗯?”
  唐时宜没听说。
  周浩然道:“美国中文电视台。”
  “美国台。”唐时宜有些吃惊,“做到海外去了?”
  周浩然很得意的说:“今天刚谈的,还没确定,不过八九不离十,没跑了!以后在策划、宣传《城市歌单》的时候,可以增加这样的卖点。《城市歌单》可以把一座城市,推广向海外华人,让更多的海外华人看一看,祖国的今天有多么的繁荣昌盛。”
  “哎呦……”
  唐时宜不太懂政治,可一下也听出来了这个概念里流出来的强有力的政绩意义。
  周浩然道:“《城市歌单》可以为歌手们提供一个国际化展现的大舞台,不仅仅可以在国内有很大的知名度,还可以运作到境外。下一步,《城市歌单》会和亚视合作,由亚视来在港府地区独播。这一期的转播费,你看定价多少合适?”
  “我去问问,说不定……”唐时宜一下就觉得,赚钱变得这么容易了,“《城市歌单》和亚视的合作,每年说不定可以为唐人影视带来上千万港币的收入。”
  “至少!总比电视剧值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