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危机
  第323章 危机
  但凡有点法子,谁会愿意当灾民。
  哪怕有一丝的选择,谁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带着一家老小来到大漠讨生活。
  反正留在关内当灾民,大概率会饿死,毕竟灾情延续了好些年,始终不见缓和的迹象,很多人已经不抱希望。
  既然如此。
  浪费了岂不是可惜。
  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做耗材的话,哪怕用十个牧民换一个胡人很值。也就不难理解胡立勇的想法,以及张文锦的犹豫。
  几千年了。
  对待老百姓一直是如此。
  从来没有把老百姓当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看待。
  虽然在宋朝时期,已经有了财赋取民有制,用民有时的先进思想观念,可官老爷们面临棘手问题,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往往还是选择苦一苦百姓。
  大帐内。
  大同总督巡抚张文锦,天成军总兵胡立勇,永兴军左路总兵冯蒙游击将军魏毅,.永兴军右路参将江万化,参将李齐.
  张文锦坐在上首。
  天成军与西军将领,以胡立勇和王信为首,在右边依次排开。
  左边最靠近张文锦的位置是左路总兵,然后是右路总兵,随后各将依次排开。
  大帐内大将不下二十人。
  帐篷外。
  将校不下百人。
  周边军士戒备森严。
  还有张文锦身侧的文书,书吏,以及几名文官,如观察使翟文。老熟人陶升,还有曾经的主簿赵焘,他们当下没有资格在帐内。
  王信来大同几年,今日也是大同军镇大将聚集最齐的一次。
  人齐不代表心齐。
  王信清楚,很多人误会自己。
  胡立勇之所以如此态度,不也是认为自己要保牧民,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么。
  把关外牧民看做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王信毫不示弱的迎向胡立勇的目光,胡立勇反而愣了愣。
  众人脸色微妙。
  有人看戏,有人担忧,有人跃跃欲试,有人平静。
  张文锦犹豫不决。
  王信打仗厉害,接下来还要依靠王信,但是胡立勇说的也没错,而且难道真用宝贵的精兵去保护牧民,万一给了胡人可乘之机怎么办。
  心里对此事更偏向胡立勇的说法,见到王信这般态度,张文锦不好直言开口。
  武将皆着甲。
  王信迈步走出,来到人群之间,先向张文锦拱了拱手,然后看小在场的同僚们。
  文官中的翟文眼里有些担忧,王信如果强出头,反而不美。
  刚才冯蒙出声对抗胡立勇,不是因为冯蒙支持王信,而是双方不和,以自己对冯蒙的了解,此人绝不会认同王信的话。
  所以王信如果态度强硬,最后只能孤掌难鸣铩羽而归。
  “我本是一布衣,始举盐道林老爷看重,委任扬州抗倭之事,原本想混个官身罢了,四季吃喝不愁。”
  “呵呵。”
  “哈哈。”
  王信说话真诚,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的,却没人会当众说出来。
  李齐和江万化都是参将,在周围笑声中,两人悄悄对视了一眼,觉得这王参将果然会来事,同为参将,要说嫉妒,多少是有些的。
  张文锦皱起眉头,不满王信之言。
  胡立勇嘴角鄙视,到底年轻了些,想说什么就是什么,这话要是捅到朝廷上,哪怕王信不是这个意思,影响也不会好。
  王信不在乎众人的看法。
  也从来不会隐瞒自己的想法。
  只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并且让别人看自己是怎么做的,才能把认可自己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保家卫国。
  不能欺凌百姓。
  一个个的理念只有认同的人,才能真正的去做到。
  王信相信,一定有人认同自己的。
  一一扫过众人,仿佛在确认什么似的,笑声渐渐小了,众人神色古怪的看向王信。
  王信一脸的坚定。
  “后来。”
  “我带兵四处抗倭,所见之处惨不忍睹,毫无人性。身为军人,面对百姓的哀嚎,如何能不动于衷?于是我想尽办法灭倭。
  抗倭就是为了保民。
  同样的道理。
  灭胡是为了什么?
  与我看来,灭胡也是为了保民。
  用尽一切手段灭胡,目的是保民,可按照胡总兵的意思,先把百姓让给胡人去杀,指望手无寸铁的百姓去对付胡人,我们军人冷眼旁观。
  如此冷血,不把百姓当做自家同胞的想法,恕在下无法苟同。”
  王信毫不客气的说完。
  “放肆!”
  听到王信当众指责自己,胡立勇气的脸红通红,当即大声呵斥。
  现场乱了起来。
  外头的将校们听到里面的动静,纷纷望了过去。
  中军大帐很大,两边的帘子被拉开,虽然看得到里面,但是看不是很清楚,只听得到声音。
  “好像是胡总兵?”
  “胡总兵和谁发火呢?”
  窃窃私语声。
  “肃静!”
  一名书吏走了出来,对着外头说了一声,众将校才安静了下来。
  “都住口。”
  张文锦拍了案几,起身呵道。
  王信和胡立勇都不再争论,谁也不愿意得罪张文锦。
  张文锦越发头疼。
  打仗还未开始,手下两员大将竟闹气不和,而且都是自己手下重要的大将。
  “商议战事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怎么能混淆在一起。”张文锦苦心相劝,又严肃道:“大战在即,本应团结一心,再有相争,本部台必然严惩不贷!”
  “喏。”
  “喏。”
  众人纷纷应喏。
  张文锦在大同已经有些年头,占领大同的时间也不短,虽然不如曾经的冯庸,但是也有他的优势,朝廷上关系很深,因此倒也威望不低。
  王信还要指望张文锦扛起灭胡大旗,很多事还要依靠此人,必然不敢得罪。
  胡立勇同样也有原因。
  胡立勇主动退了回去,王信没有,依然留在原地。
  张文锦不满的看向王信。
  王信脸色平和,并没有要在此事闹下去的意思,张文锦脸色变了些,没有刚才的难看。
  不过王信要是在旧事上继续针对,张文锦必然会压下王信。
  实际上,众人的态度,王信没有意外。
  来之前的时候,已经盘算过,针对现在这种局势,只有西军主动承担。
  现在云集了五六万大军在此地,而欧彦虎大部还没有回来,王信打算把自己的精锐派出大半出去。
  王信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张文锦不可置信。
  胡立勇看傻子似的看向王信,此人是真傻还是假傻。
  精兵多么宝贵,藏都藏不及,他竟然要这般浪费,冯蒙、李奇、江万化等人也看不懂王信,无法理解此人的想法,只觉得此举太过不可思议。
  张文锦出声追问:“王将军确定?”
  王信点了点头。
  张文锦摇了摇头,不想同意王信的做法。
  王信叹了口气,诚实介绍自己的想法。
  “古人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可见兵事的重要性,超出许多大事。而我带兵不只是练人,更要练心。”
  “练心?”
  哪怕是胡立勇,也不会轻易否认王信带兵打仗的本事。
  见此人竟然谈论他带兵的心得,虽不明其意,可谁也不敢疏忽,都打算认真的记下,无论此人说的真话还是假话先琢磨一番。
  王信点了点头。
  “人人怕死,没人不怕死,何况战场上惨烈非凡,只要是人都会胆寒,光靠平日的操练和威压,虽然能督促士兵保持军纪,可只要战况但凡不利,很容易引起崩溃。
  所以我喜欢练心,让士兵们知道为什么要打仗,明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做足了准备,哪怕到了战场上,哪怕心中畏惧,依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样的军队,才能打胜仗,百战百胜。
  想要做到这点,需要为将者公平公正公开,否则为将者自私自利,下面的士兵凭什么相信,又怎么会愿意付出呢。
  我平日里善待士兵,同时又严令不许欺凌百姓,需要保护百姓,保家卫国,孝顺善良,这样的环境中,无论士兵们原来是什么样的人,多少会受到感化。
  那么这样的士兵,与普通的士兵,诸位觉得哪种士兵更能在战场上岿然不动?”
  大帐内陷入安静。
  人人都在琢磨王信带兵的法子。
  只是越琢磨,越多人无法理解,因为这办法听上去容易,实际上极难办到。
  钱粮缺一不可。
  至少要让士兵吃饱饭,能养活一家人,还有解决后顾之忧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还有更多的需求,而且人心难测。
  从上到下一条心,打造出王信所言的环境,光将校们一条心都何其难,将校们都无法以身作则,如何说服下面的士兵们。
  难。
  太难了。
  根本不可能。
  许多人摇了摇头,可王信带出的军队的确与众不同,这也是事实,于是更多的人探究,王信是不是藏了一些东西没说出来。
  不过也正常。
  谁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轻易教给别人。
  魏毅眼睛明亮,他不知道如何办到,但是王将军的确办到了,带领这样的军队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奈何自己不是西军。
  “为了保护牧民去对付胡人,的确会给军队带来伤亡。”王信没有否定,但是坚定的看向张文锦,“大同西军本身就是从这样的战争中磨砺出来的。”
  王信又看了众人一眼。
  乱世一点也不美好。
  王信更想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之中。
  如果这些将领都能爱兵如子,对百姓和善,何愁不能世道太平呢。
  王信毫不吝啬,把自己的带兵心得当众告知,“越战只会越强,而不是抠抠搜搜,最后军队变成了兵油子。”
  最后两军明显是指胡立勇。
  胡立勇火一下子窜了起来,不等他发火,王信又说道:“兵是将之威,将是兵之胆。为将者自私自利,士兵安能有胆,士兵怯弱,为将者何处得威?
  我王信从布衣到今日之参将,靠的就是士兵们给我立的威,而不是所谓的人情往来,更不是利益得失,只是自己本身的价值。”
  张文锦看到了不一样的王信。
  许多不明白的事豁然开朗,为何张吉甫重用王信,为何王信特立独行,凭什么他能我行我素。
  因为他有价值。
  他值啊。
  这何尝不是一种为官之道呢。
  可惜,自己明白的晚了太多,否则倒是可以学一学。
  张文锦露出笑容。
  既然如此,王信坚持,按照他的说法,并不会影响西军的战斗力,张文锦也不想做个恶人,于是同意了王信的建议。
  没有人反对,反正是大同西军出马。
  “他为了自个的利益,当然舍得出兵。”胡立勇还是不相信王信,只认为王信太过伪善。
  “聚众昌是他搞出来的,他占的股份比谁都多,还有牛心山一带的成片作坊,哪一家背后不是他,你们真信了他的鬼话,那才是白活了一把年纪。”
  胡立勇鄙视道。
  此时。
  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随着大同西军与胡人的交锋越来越激烈,次数也越来越多,许多人不再相信胡立勇,的确改变了一些看法。
  甚至有人带领自己的人马主动出手帮助西军。
  如魏毅。
  带着自己的一千兵马帮了西军两回。
  “没想到周军这般厉害。”
  苏赫带着退下来的两千人马,差点被逼入库布齐沙漠。
  此时。
  “何塞还有里鄂刺他们失去了消息,我们还要不要等他们?”
  有人问道。
  不大的绿洲,周围全是沙丘。
  继续深入的话,很可能会迷路,他们不敢走下去,只敢躲入沙漠的边缘,避开周军的搜捕。
  “再等一天。”
  苏赫说道。
  他们总兵力高达近万骑。
  分成了各部。
  自己亲自带领两千骑,其余人以千户带队,刚开始横扫草原,不光获得了补给,还杀了许多的牧民,没想到很快有周军杀来。
  这伙周军人数不多,才两千余人。
  不过比自己分出去的千人队多一倍,而且非常厉害,已经陆续打崩了自己两队人马。
  “想办法把人都召集起来。”
  苏赫眯起眼睛,露出了冷笑。
  周军的确人多,不过他看出来了,周军同样不团结。
  只要吃掉这伙周军,会省掉许多麻烦。
  以这伙周军的精锐,想起可汗介绍周军的情况,苏赫十分肯定,必然能让周军大伤元气。
  大板升的肥沃,苏赫已经看见。
  如果可汗能收复此地,的确能如可汗的承诺,三年后重新一统大漠。
  尔特墩露出满口黄牙。
  大首领有了主意,从来没有失败过,除非人数差距大,如可汗打败大首领,可汗当时手中几万人马,十倍于大首领。
  大首领嗅觉敏锐,选择了归顺。
  不但没有受损,反而获得可汗的信任,以至于今日的地位。
  现在大首领手里近万人马,就算那伙周军是铁人也得死。
  想起周人的女子,尔特墩浑身燥热。
  这才是女人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