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大同造反
  第358章 大同造反
  大同镇城以北九十里。
  荒凉无边。
  军士们穿着单衣,在寒风中举着铁镐,把湮废的石料挖出来。
  城堡年久失修,许多地方已经风化,用手都可以捏成粉末,虽然活不重,但是很傲人。
  “张文锦都走了快一年,这五堡还要修?”
  有人看不过眼,来到魏毅身前抱怨道,希望将军能改变主意。
  魏毅无可奈何。
  钱都分掉了,张文锦走不走,这五个堡垒都得继续修。
  反而因为张文锦走了,五个堡垒才更要修,万一新来的上官捅了出来,张文锦拍拍屁股走了,他们这些留下的吃不了兜着走。
  “都快坚持一年,再坚持坚持。”
  魏毅和气道。
  “将军,我们这一年没吃过一顿饱饭,干活也没拿过一分钱,已经熬不下去了。”带头的哨官绝望的看着魏毅。
  魏毅无言以对。
  城堡要修。
  虽然胡患已经小了许多,但是修城堡的五十万两银子已经给了,朝廷给了银子,大同的堡垒就得修好。
  “上头的意思,五处的堡垒修个是那么回事也行。”魏毅提醒道。
  “唉。”
  那哨官已经不知如何开口。
  哪怕修个表面光,也要去山里头伐木头,还要烧瓦。
  从山里头把木头搬运出来,想要偷懒都不行。
  “别修了。”
  那哨官提议道。
  “不修不行。”魏毅摇了摇头,“这不是我能拿主意的,你应该知道,我也尽了力。”
  哨官无力的说道:“一年不如一年,还不如以前冯帅在的时候。”
  “是啊。”
  魏毅没有否认。
  冯庸虽然贪婪,把大同军镇视为自己的产业,可也正是如此,多少会体恤几分下面的军士。
  后来张文锦来了,拍拍屁股就走,没把大同当人,能捞多少是多少。
  现在他走了。
  上头要安排自己的人来代替。
  大家有样学样,都想趁着还在位的时候,能捞尽捞,至于下面过得怎么样,谁也顾不上,谁要是手慢了,捞得就比别人少。
  “头啊,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魏毅无言以对。
  他也只能把自己的家丁看顾好,至于更下面的军士,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给予同情。
  不久。
  “怎么回事?”
  赵焘巡视到内五堡,也就是红寺堡、驴圈堡、窑山堡、水头堡、沙河堡。
  见到此处士兵懈怠,没有人在干活,命人把此地负责的哨官抓来。
  “兄弟们饿着肚子,快要饿死了,实在是干不动,还请大人高抬贵手,给兄弟们一条活路吧。”那哨官跪在地上,艰难的抬起头。
  “岂有此理。”
  赵焘大怒,他可不理会下面的抱怨,下面抱怨多了去了,关他屁事,反倒是五堡出了问题,才会牵连他的前程。
  “上头严令,你敢耽误工期,严重目无军纪,来啊。”赵焘大手一挥,“给我重罚,以儆效尤。”
  冯庸走了,张文锦也走了。
  赵焘还想继续干一任,打定了主意好好表现。
  眼前的哨官敢耽误自己的大事,赵焘深恨不已,绝不留情。
  哨官被杖责一百。
  整个人有出气无进气,仿佛死人似的,而赵焘还下令示众各堡,杀鸡儆猴。
  一名小吏敲着铜锣。
  几名看守推着板车,板车是上是被示众的哨官。
  大同有七十二座堡垒。
  大同西军境内有十几个,永兴军的地盘最多,不下四十个,其次是天成军的地盘。
  示众了几日。
  仍然在永兴军的地盘。
  “兄弟,你这辈子真不值当。”
  一名哨官带着自己的人,不顾几名看守的威胁,当众把绳子放下,摸了摸那哨官的鼻息,早已经死透。
  “我认得他。”
  带着人马的哨官感慨道,“曾经一战杀了五名胡人,对手下兄弟们也极好,不曾想没死在敌人手里,却死在了守护的官府手里。”
  “你是谁,想干什么?”
  小吏见机不妙,躲在几名看守身后,满脸惊惧。
  “我叫郭鉴,是永兴军的一名哨官而已,至于我要干什么。”那名哨官笑了笑,然后看了眼自己的兄弟们,这些军士一言不发。
  越来越多军士靠前。
  那哨官明显威望不低,大家都看着他。
  “我要杀人。”
  “杀赵焘,裂其尸。”
  哨官说完,抽出腰间刀具,不等他动作,他身后的士兵们一拥而上,当场砍死了那小吏,其余几名看守吓得跪在地上连连讨饶。
  “我也不为难你们。”
  那哨官喝止了手下,命人让开道路,放了几名看守,回头才聚集人马。
  一呼百应。
  第二日。
  郭鉴带着马队截杀赵焘,信守承诺裂其尸。
  当天。
  “好。”
  “郭兄弟反了,那我也反。”
  得知消息后,有个叫做柳忠的武官大笑,毫不犹豫带着人马去投奔郭鉴。
  “哗啦。”
  云川城。
  一队士兵推开阻拦的人,不客气的冲入柴房。
  汤平脸上带着血痂,安静的躺在草垛里。
  听到外头的动静,动也不动,仿佛懒得搭理似的。
  “看来你一点也不怕啊。”
  刘通笑着走进来。
  “有你在左云城,我怕个什么。”
  汤平这才睁开眼,随后又不禁感叹,“现在我才明白,总镇为何把你留在左云。”
  刘通不光自个有本事,在左云还亲自带着两千兵马。
  所以只要他在左云,自己就不会有事,哪怕周文也奈何不了自己。
  周文手里至今也才几百人,还不够刘通打的。
  “周文为何要如此对你。”
  刘通好奇道。
  “不知道是谁走漏消息,周文知道我骗了他。”汤平起身,刘通看了几眼,心里松了口气,看来汤平没有大碍,幸亏自己来的及时。
  “你怀疑谁?”
  “不知道。”
  汤平没有乱说,虽然猜疑赵雍,可事关重大。
  刘通也不愿意多谈。
  “周文没怎么样你吧。”
  “他不敢真对我怎么样。”
  刘通点了点头,现在的确如此,“周文去了团山口,看样子要亲自接手你的人马。”
  汤平的三千人马,如果被周文接收,他手里还有几百人,真有可能让他办成,除非汤平能控制得住自己的人马,就看汤平的威望了。
  如果周文成功,手里就有近四千人,是自己的一倍。
  而且周文是总兵,名正言顺。
  刘通赶紧提醒汤平。
  汤平笑骂道:“我可没有总镇的自信,赶紧送我会团山口。”
  刘通有些迟疑。
  “怎么?”
  “万一闹得不可收拾,你我就没有后路了。”
  “怕个逑。”
  “难道周文就不怕,他都敢豁出去,你我还能不如他?走一步看一步吧,大不了闹起来,看谁压得住谁。”汤平不以为然。
  以前还是哨官的时候都敢豁出去,只不过那时将军不同意。
  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汤平更加不怕。
  “好吧。”
  刘通不再迟疑,带上自己的人马奔赴团山口。
  ——
  “王信最近在干什么?”
  文华殿。
  皇帝脸色苍白,异常的憔悴,眼神无光,有些紧张兮兮,时不时看向宫门外。
  忠顺亲王以年节进宫的机会才见到皇帝。
  还有皇帝的恩师刘儒。
  刘儒陪在文华殿,忠顺亲王却不能随意进宫,三言两语间,刘儒提起了一人,眼下只有想到此人。
  忠顺亲王皱起眉头。
  因为王子腾的原因,他倒是不好接近王信。
  仿佛看出忠顺亲王的犹豫,刘儒开口:“王子腾靠不住,他要是靠得住,这些年也不至于此,现在而言,王信还有点希望。”
  “他现在无权无势,还不如王子腾。”忠顺亲王反驳道。
  诚如王子腾所言,王信的一切建立在张吉甫之上,虽然都是王信建立的军队,但实际上张吉甫说拿走就拿走,早就注定了的事实,否则张吉甫也不会支持王信,更不会给王信机会。
  这样的机会,别说王子腾看不上,忠顺亲王也觉得不可思议。
  辛苦到头给别人做嫁衣,世间还有这样的人。
  “至少他手里还有两千兵,而且”刘儒想了想林如海的书信,犹豫道:“王信在军士中威望很高,不是一封调令就能解除的。”
  忠顺亲王不以为然。
  刘儒这帮书生总自以为是,自认为算尽人心,真有这么大本事,有何至于此呢。
  而且自己费劲了功夫,万一真的成功,保住了侄儿的皇位,难道还分功给刘儒?刘儒是侄儿的恩师,多年的情谊,很容易影响自己。
  于情于理,忠顺亲王都不太接受刘儒的建议。
  刘儒只能叹气。
  太上皇盯的死,皇帝一步也不能动。
  自己也是如此。
  忠顺亲王也被盯着,但是忠顺亲王背后有亲王郡王宗室勋贵支持,加上前义忠亲王之事的影响,太上皇不好轻动,忠顺亲王也没有做出阁的事,很多事的确需要依赖于他。
  只是忠顺亲王私心太重。
  甚至打压了贾政一番,贾政和林如海也是支持皇帝的,虽然并不是直截了当。
  “噔噔噔。”
  外头传来脚步声。
  皇帝吓了一跳,面如土色,瑟瑟发抖。
  刘儒安抚:“皇上勿惊。”
  忠顺亲王下意识望过去,倒是好奇谁急着进来,不太认为是太上皇要处置皇帝。
  夏守忠跑了进来。
  “大同造反了。”
  “万岁爷,大同反了。”
  “谁反了?”忠顺亲王哑然道。
  “都反了。”夏守忠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跑来,大喘气道:“永兴军反了,大同西军也反了。”
  “到底怎么回事。”
  “还不清楚,天成军送来的军情,奴婢听到了风声,赶紧来告诉万岁爷。”
  刘儒坐了回去。
  面色复杂。
  林如海收到京城的书信,面色古怪。
  “林公也没有算错。”
  贾雨村笑道。
  “还是错了。”
  林如海摇了摇头,笑道,“我原来指望是山东,没想到是大同,果然人算不如天算。”
  “道理差不多,只是王信有机会吗?”
  贾雨村好奇道。
  林如海要归京了,也是时候回京,再不回去,皇帝那边就彻底没有机会,虽然不知道如何挽救,贾雨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相信林如海。
  林如海把书信放回怀里。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总之,无论如何,我都要回京了。”
  皇帝现在最急。
  自己现在回京,才能成为皇帝的依靠,获得最大的回报,早回去,皇帝身边没有自己的位置,晚回去,只怕结局已定,同样没有自己的事情。
  而且还需要布置。
  最大的意外是王信,这颗棋子已经不算是棋子,开始发挥关键作用。
  “那在下提前祝林公一路顺风了。”
  贾雨村笑着拱手。
  从落魄去职的知县,到如今金陵兵部尚书,换做十年前,做梦也不敢想,现在四大家势力虽然分裂,但是自己的这一路,看上去势头发展如虹。
  林如海要是在京城站稳脚跟,宫里头有贵妃,军队里有王信,地方上有吴文华和自己这些大员,后起之秀还有陆仲恒等接替,算是彻底成型了。
  贾雨村笑的合不拢嘴,巴不得自己所处的势力越强大越好。
  林如海望向亭外的江面。
  自己的计划原本没有王信,充满了变数,如今多了一个王信,计划变得夯实,一步一个脚印,更加的厚实,可王信并不是简单的武夫。
  贾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信,的确是一步妙棋。
  王信能更好的融入,双方的利益也达成了一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结盟方式。
  只是。
  万一以后意见相左,王信能不能让步呢?
  还得想法控制一下王信。
  这可不简单啊。
  虽然许久不见王信,但是想起扬中岛,这么多年过去,许多老兵依然把王信视若神明,对自家子弟们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很多后生。
  自己虽然也出手,但是林老爷的恩情,明显没有大过将军的恩情。
  这小子到底怎么做的。
  林如海有些看不懂。
  原来他也觉得自己看人不错,曾经就看中了贾雨村。
  可是相处多年下来,特别是贾雨村为了讨好荣国府大房,竟然想要两边示好,主动下手把石家子弟逼死,弄到了贾赦记挂的那些名扇送给贾赦。
  林如海依然觉得贾雨村并不是一个值的相信的人,但也不敢肯定。
  自己曾经深信贾雨村的人品啊。
  所以王信是怎么做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