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金棕榈的牌面
  第121章 金棕榈的牌面
  沈良回国了!
  《东方时空》制片人陈蜢第一时间收到北电校方传来的消息。
  然后,他立刻召集《东方之子》的制片团队,准备将采访沈良的事提上日程。
  千禧年左右《东方时空》有多牛?
  央视王牌栏目《焦点访谈》、《朝闻天下》、《华夏音乐电视》、《面对面》、《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等节目都是一母同胞。
  前身全源自于《东方时空》。
  白彦松、景一丹、小崔、水君益、张全灵等等名嘴,也都是从《东方时空》走出去的。
  这个栏目,堪称央妈的黄埔军校。
  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收视率那也是非常牛掰。
  既然《东方时空》都要上了,上面关于《小偷家族》的定调,当然也下来了。
  虽然题材稍微有点敏感,但考虑到其获奖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沈良青年学生导演的身份。
  上面最终选择支持。
  下个月,电影局和北电会联合组织一次专题座谈会,肯定影片的现实主义价值。
  什么庆功宴、发布会。
  那是没有的。
  庆什么功?
  发什么会?
  报纸、广播、电视都上了,《东方之子》、座谈会也在安排了。
  关注电影的人都知道国内多了一个金棕榈,而且还是北电在校生拿的。
  这还不够?
  大张旗鼓的办,反而拉低格调。
  关起门来,自己人办一场,那就够了。
  至于上映的问题,也讨论的七七八八。
  可以上。
  只要不大规模宣传,原则上支持。
  不过,江文和龚丽的那段jq戏,得删除一部分。
  中间去掉,留头留尾。
  其他的?
  一刀不剪!
  包括联防队登门,以及最后的审讯戏,都一刀不剪。
  什么牌面,都没这个实在!
  但。
  沈良还是反思了一下。
  一座金棕榈,终究不太够份量。
  那段jq戏拍的时候,本可以拍的再深入一点,他当初停顿的那下,就是想让两个人继续拍下去。
  不过。
  最终他还是喊了停。
  不挑战审核底线。
  然而。
  学校传回来的消息,还是建议删除。
  建议两个字,很特色。
  我只是建议,你有权不听。
  唔。
  不听的结果嘛。
  “沈导,欢迎回来。”
  首都机场,陶坤笑眯眯地从沈良手上接过了行李箱。
  什么?
  看起来像拎包小弟?
  别人想拎,还没那个机会!
  沈良在国外这段时间,跟了《法官妈妈》、《小偷家族》、《调音师》、《那些年》四个组的制片人陶坤,成了很多人眼里的香饽饽。
  是的。
  《那些年》筹备的消息也传了出去。
  陶坤和胡雪扬都开始提前物色演员备选名单了,圈内人能不知道吗?
  宰相门前七品官。
  陶坤一看就有沈良‘御用’制片人的苗头,这时候不联系,什么时候联系?
  不过,陶坤有一点好处。
  心里有数。
  飘归飘,衣收了,炮弹全还了回去。
  想从他这里得到什么?
  抱歉。
  我就是一个干活的,做不了主。
  顶多传个话。
  不一会儿,两人上了一辆黑色普桑,这车是陶坤自己买的。
  二手车,五万来块钱。
  车况一般,比较旧,陶坤买它就是看重破。
  怎么糟蹋都不心疼。
  “说说吧,都有哪些人联系你了。”
  一上车,沈良就聊起了正事。
  学校放出的那个消息,其实是配合沈良,早在一周前,那个消息就进入了一些投资人、制片方的耳里。
  “很多。”
  陶坤一边开车,一边道。
  “哥伦比亚、紫禁城、上影、博纳、华艺兄弟都来了,还有像金英马、星美传媒一些公司,也联系过我。”
  “不过,紫禁城和上影那边知道题材,他们有点犹豫。”
  “嗯。”
  沈良微微点头,这一点,早在预料之中。
  “哥伦比亚那边怎么说?”
  “他们想约你面谈,时间由我们定。”
  说着,陶坤卡了一下壳。
  “他们那个亚洲地区的董事叫芭芭拉什么的,会从香江过来。”
  “博纳呢?”
  “于东说他能拉来200万美刀。”
  陶坤和于东都是90级管理系的毕业生,上学那会,两人其实不太熟,但有同学这层关系,总归要更亲近一点。
  “博纳不是刚接了杨子琼的《天脉传奇》?”
  听到这个数字,沈良有点意外。
  “我记得他签的是保底发行吧?于东哪来那么多的钱?”
  “咳咳。”
  陶坤直言道。
  “于东跟我交了个底,那钱三分之一是他自己的,剩下三分之二是社会资金,煤老板的钱。”
  “他私下还跟我说了一件事,要是能上车,除了《那些年》,他可以再签两部保底发行协议。”
  “玩这么大?”
  听到这里,沈良有点佩服于东的魄力。
  电影发行和电视剧交易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电视剧,只需要搞定电视台一家,让电视台满意,就能卖出高价。
  而电影,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观众,是一张票一张票堆起来的票房。
  风险性、不确定性更大。
  保底发行约等于给制片方兜底,像《天脉传奇》,于东给的保底收益是400万,算上300万左右的宣发、拷贝成本。
  七百万扔出去,能不能赚钱,完全不确定。
  这笔买卖,博纳想要赚钱,《天脉传奇》的票房必须要高于2000万。
  2000万,放在2002年,已经是很高的票房了。
  去年年度票房第七的《蜀山传》,票房堪堪过2000万。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虽然跟于东是同学,但陶坤分得清谁是大小王。
  “我估计他是想效法华艺兄弟、新画面,提前跟您绑定。”
  “那就把他算上吧。”
  沈良沉吟片刻道。
  “什么保底协议就算了,我拍的电影,用不着保底。”
  钱是男人的胆!
  股票账户躺着的一千万美金,未来怎么也能翻个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有那笔钱在,沈良拍电影,纯粹是为了兴趣。
  是亏是赚?
  爷不在意!
  有了底气,选投资人的时候,他想带谁玩,就带谁玩。
  就当是给公管系一个面子,也卖陶坤一个面子。
  “好,那我回头跟他说。”
  闻言,陶坤脸上多了几分笑意。
  虽然决定是沈良做的,但于东怎么也得卖他的情面。
  某种意义上,他也在于东面前显贵了一把。
  在老同学面前显贵,那感觉,很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