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赔本买卖也得做啊
  第185章 赔本买卖也得做啊
  翌日。
  “宽姐,日后我这位小师妹的事就劳烦你多多费心。”
  皇冠酒店的酒廊内,沈良举杯道。
  “我敬你一杯。”
  “沈导客气了。”
  邱丽宽爽朗一笑:“应该是我敬你才对,eason最近在拍电影,等他忙完了,一定要好好聚聚。”
  “好,一定。”
  沈良跟着邱丽宽一样,一饮而尽。
  一旁,小黄同学的嘴角都快咧到耳后根了。
  师哥虽然偶尔霸道了一点,粗暴了一点,但办起事来,还是非常非常靠谱的。
  人脉也十分广阔。
  哼!
  有宽姐撑腰,那个叫魏达申的经纪人再敢吓唬她,她就告状!
  接着。
  小黄同学又往沈良身边靠紧了一些,就差挂在沈良身上。
  她可不傻。
  必须要让宽姐知道她和沈良的关系。
  免得被轻视了。
  沈良和邱丽宽说话时,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小黄。
  就她那点小心思能瞒得过沈良?
  早在见面之前,沈良就跟邱丽宽私下打过招呼。
  邱丽宽只会保证小黄同学不被欺负。
  更多?
  别想啦。
  就她那样小作精的脾气,不限制一点,指定会作妖。
  晚上十点,赶在闭关之前,沈良借着酒店的车把邱丽宽送到了罗湖口岸。
  她明天上午还有事,要连夜赶回香江。
  “师哥,谢谢你!”
  上车之后,小黄同学无视前方的司机,直接偷吻了沈良。
  是夜。
  小黄同学非常主动。
  之前不愿意干的,做的,都愿意干了,做了,指哪打哪,乖的不行。
  “师哥,你多么么。”
  事后,小黄同学靠在沈良怀里,主动抓着他的手。
  “都说能么么哒。”
  “假的。”
  说归说,沈良的动作还是很实诚。
  “真想大,只能塞硅胶。”
  “我才不要呢。”
  小黄同学以为沈良想让她变大,连忙道。
  “那样太吓人了。”
  “你那么紧张做什么?”沈良低头瞧了她一眼:“我又没让你去做。”
  “哪有。”
  小黄同学找补道:“我是觉得手术太吓人,不过,师哥要是想的话,我……我也可以的。”
  “想多了。”
  沈良揪了一下。
  “还是原装的好。”
  对整容,沈良并不鄙视,每个人都有追求变美的权力,但身边的人,还是算了。
  顶多做做医美项目。
  真塞个球进去?
  保不齐哪天来个坠马,然后便是‘一时失手,一双马蹄,一嘢踩爆世纪波’。
  “师哥,你真好。”
  小黄同学双臂环住沈良,这一刻,她的话倒是发自内心。
  “知道就好。”
  接着,两人洗了一个共浴,闹腾一阵,双双入睡。
  第二天,小黄同学醒的很早。
  眼见沈良还在休息,她自己先忙活了起来。
  约莫两个小时后,小黄同学容光焕发,心情美丽的过了罗湖关口。
  而沈良。
  自然是直飞燕京。
  “沈导。”
  飞机落地,陶坤主动接过行李。
  他现在已经慢慢从一线制片人转型为行政岗位,如今,他的头衔是深光影视执行副总裁。
  总览制片部门,以及公司的部分外联事务。
  跟他平行的还有阙晓泽。
  阙晓泽是制片部门副总监,公司内部序列在陶坤之下。
  而另外一个制片人江波,目前主管公司的营销工作,负责发行、宣传事务。
  除了他们三个,沈良还从央视挖来了马威,这位也是北电管理系毕业,95级的。
  当然。
  全在北电找人,那也不行。
  用人之道,贵在平衡。
  前不久,沈良把采访过他的一位记者挖了过来。
  那个记者叫张文博,北师大中文系毕业。
  令他一战成名的是2011年《失恋33天》的营销事件。
  《失恋33天》能成为票房黑马,营销要占一大半的功劳。
  后来的《捉妖记》、《搜索》、《北爱》(剧版)、《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等影片的营销都是张文博团队做的。
  沈良上辈子跟对方合作过,在营销方面,张文博是个人才。
  嗅觉很敏锐。
  虽然现在还有点稚嫩,但等他成长起来,江波正好让位。
  沈良未来给江波的安排是管理院线公司。
  毕竟,江波和阙晓泽都是中影发行公司出来的,管理院线,合适的很。
  不多时,沈良来到公司。
  “沈导。”
  “沈总。”
  “……”
  面对公司员工的招呼,沈良面露笑容,不时点头。
  说实话,很多面孔,他都不认识。
  影视公司跟一般企业不太一样,没什么坐班制度,留在公司的基本都是行政人员。
  好几个新面孔,沈良都叫不出名字。
  来到办公室,打印好歌词、乐谱,沈良又给老张,还有小柯打了一个电话。
  小黄同学发专辑的事提醒了沈良。
  天合经纪旗下的艺人,也该发一两张专辑啊。
  有歌曲傍身,才能更好的‘捞金’。
  老张和小柯就是沈良选中的制作人,后者也是红星生产社的早期签约歌手。
  《神雕侠侣》的内地主题曲《归去来》,《将爱》主题曲《等你爱我》,萧哑萱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老狼的《想把我唱给你听》、周笔唱《谁动了我的琴弦》,以及奥运主题曲《燕京欢迎你》等等歌曲,全是小柯写的。
  不过。
  沈良跟他俩约的是不同时间。
  虽然他们早期是一家公司,但关系不是特别好,因为风格、理念,包括三观都不太一样。
  “小柯老师,欢迎,欢迎。”
  接到小柯后,沈良一路把他引到了小会议室。
  寒暄片刻,他便直入主题,将那两首歌推到小柯面前。
  “小柯老师,这是准备好的两首歌。”
  “《小幸运》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我希望您能围绕这首歌给高媛媛做一张专辑。”
  “后面这首《爱的自……供养》是范彬彬新专辑的主打歌。”
  差一点。
  沈良差一点说秃了瓢。
  玛德。
  ‘爱的自杀,再问供养’的梗太魔性。
  闻言,小柯微微点头,而后跟着轻轻哼了一遍。
  半晌。
  小柯提议道。
  “《小幸运》更偏少女一点,用‘回忆青春’作为专辑主题,沈导觉得怎么样?”
  “可以,很合适。”沈良点头道:“稍微偏轻熟女风,也符合高媛媛的形象。”
  商量了一会细节,小柯又捡起那份《爱的供养》。
  很难想象,这两首歌竟然出自同一人之手。
  “以这一首打造专辑的话,或许可以走一走华夏风路线,配乐更偏民乐、古风。”
  “英雄所见略同。”
  沈良呵呵一笑,三言两语就定下了小范同学新专辑的基调。
  反正他又没指望捧出什么天后。
  发狙的目的是更好的捞金。
  至于会不会浪费?
  浪费什么?
  虚空致敬来的,哪里浪费了?
  能给他赚钱的歌,都是好歌!
  薅他娘的!
  两个小时后,小柯带着两份合同,以及一沓资料离开了深光影视。
  接下来一段时间,他要闭关创作了。
  八十万的单子,很大很大了。
  80万是两张专辑的所有费用,包括制作人费用,以及两张专辑二十首歌的创作、编曲、监制等等费用。
  不过,专辑录制费用并不在其内。
  像棚时费、乐手费用、缩混、灌录等费用,那是额外的钱。
  如果把这些钱全部算上,单张专辑的制作费用保守估计也要60-70万左右。
  就这,还没算宣发、mv拍摄费用。
  前前后后的费用全算上,一张专辑的制作成本轻松破百万。
  当下,正版磁带的售价大约10块,cd价格在20元左右,扣掉灌录、包装、渠道分成、歌手分成等等成本。
  每卖出一盒磁带只能赚个块把钱,cd的话利润高点,能赚3-4块钱。
  成本120万,至少要卖出3-40万张cd才能回本。
  3-40万张cd是什么概念?
  火遍两岸三地,如日中天的小天王周杰纶,去年发行的《叶惠美》,宝岛地区的销量只有33.5万。
  内地的话,稍高一点,虽然号称销量破百万,但内地专辑销量注水是惯例。
  沈良专门找老张打听过,《叶惠美》的内地销量也就50-60万张的样子,其中,盒带占比大概有5-6成。
  红如周杰纶都这样,更别说其他人。
  盒带+cd实销能有个2-30万,随随便便跻身一线歌手。
  注意,是实销!
  不是出货!
  出货量≠销量。
  放眼全球,不论是mj,还是披头士,或者华语歌坛的周杰纶、孙妍梓、四大天王,都免不了音像渠道退货。
  什么80%、90%,甚至99%的退货率,也不是没有。
  一般而言,退货的损失全是唱片公司承担。
  所以。
  沈良给范小胖、高媛媛、乔镇宇他们发专辑,那是纯纯的赔钱买卖。
  哪怕有热歌打底,也一样。
  想回本?
  只能靠商演!
  彩铃?
  想啥呢?
  彩铃确实赚钱,但钱未必能到唱片公司手里,更难到歌手手里。
  一首歌的彩铃收益,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先抽20%,100块抽完剩下80块,这80块sp公司(内容提供商)再抽个6-70%。
  留给唱片公司的只有2-30块。
  并且,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
  实操层面,sp公司黑钱、篡改数据,那是屡见不鲜,即使不黑钱,唱片公司也未必能拿到那么多分成。
  因为运营商、sp公司主推的歌,大部分都是买断歌曲。
  不卖?
  你有权不卖,我也有权不推!
  你不卖,有的是人卖!
  运营商、平台才是老大。
  彩铃业务真正赚钱的是移动、联通,是sp运营公司,留给唱片公司的只有一点点汤汤水水。
  到了歌手那里,只剩下一些边角料。
  这也是很多歌曲明明很热,质量明明也不错,却登不上彩铃热门歌曲榜的缘由。
  什么音乐审美不行?
  狗屁!
  那些热门金曲很多都是大型唱片公司推出来的作品。
  人环球、华纳、索尼也有脾气。
  买断?
  没门!
  有本事别推!
  移动:爷就不推!
  联通:俺也一样!
  sp:我听大哥们的!
  因此,沈良根本没指望过彩铃挣大钱,即使歌曲大热,买断费用也就几十万。
  这个价格不是沈良胡编。
  即将登陆纳斯达克的sp供应商华友世纪,年初就给沈良报过价。
  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彩铃,它能赴美上市,靠的就是高速增长的彩铃营收。
  华友世纪之前的报价是300万打包《那些年》、《我用什么把你留住》、《岁月神偷》、《慢慢喜欢你》四首歌的彩铃版权。
  不过,沈良没同意。
  价格太低了。
  爷不卖!
  “沈大导演。”
  片刻后,出现在会议室门口的张垭东,笑眯眯的打趣道。
  “两张专辑,18首歌+2首编曲,你这回是搞大动作啊?”
  “给你找活,还嬉皮笑脸。”
  沈良笑骂道:“搞快点,咱们把章程给定了。”
  “得,您有钱,您是大爷。”
  张垭东笑嘻嘻的坐到沈良旁边,然后抓起桌上的两首歌。
  “街?”
  “习惯两个人?”
  扫了几眼,张垭东无语道。
  “你这风格变化也太大了吧?”
  “当然大了。”
  沈良随口道:“《街》是邓朝唱的,《习惯两个人》是乔镇宇的歌,他俩路线都不一样,风格能一样吗?”
  《街》是独立乐队南船北马的单曲,沈良在livehouse听过,还专门买过专辑。
  后面那首是言城旭10年发行的歌,流行一时。
  “唔。”
  良久,张垭东叹了口气。
  “沈大导演,你这回的活,太吉尔棘手了。”
  “棘什么手,唱功不行,当个录音棚战士就是。”
  沈良哈哈一笑。
  “我跟小柯说了,写给范彬彬的那首歌,她如果唱不上去,那就修,修成电音都成。”
  “摊上你这么个朋友,真是倒了大霉。”
  张垭东收起a4纸。
  “这活我接了,钱看着给。”
  “那就120万吧。”
  作为王霏的御用制作人,张垭东的市场价要比小柯高一点,一张专辑60万,那都是友情价。
  正常报价一张专辑的监制+创作+收歌,怎么也得7-80万往上。
  “别120万了,100万吧,整装。”
  “行,那就一百。”
  沈良没跟他多掰扯,20万的事,有什么好拉拉扯扯的。
  都吉尔哥们。
  “不过,我事先说明,我得8月以后才有空。”
  张垭东毛估估一算。
  “这两张专辑发行怎么也得明年了。”
  “没问题,我又不着急,急的是邓朝和乔镇宇。”
  “他们催我才不管。”
  张垭东不以为意道。
  “先把唱功练一练再录,效果更好。”
  “明白。”
  沈良比划了一个o的手势。
  “声乐老师,马上安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