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短暂的好莱坞之旅amp《赤壁》初稿
  第271章 短暂的好莱坞之旅&《赤壁》初稿
  【华夏导演沈良携金熊影片《寄生虫》登陆好莱坞,派拉蒙押注亚洲市场新浪潮】——《好莱坞报道者》
  【从金棕榈到金熊,再到好莱坞,超级导演登陆北美,《寄生虫》首映好评如潮】——《纽约时报》
  【格劳曼剧院星光夜:汤姆克鲁斯现身支持沈良,《寄生虫》首映礼暗藏新片《艺术家》线索】——《综艺》
  【《寄生虫》首映礼引发东西方电影对话,金熊光环能否征服挑剔的观众?】——《variety》
  【沈良留印格劳曼剧院,创最年轻导演记录,《寄生虫》或打响奥斯卡公关战】——《indiewire》
  【再添辉煌战绩,好莱坞尤物斯嘉丽·约翰逊征服东方天才导演沈良,《寄生虫》首映礼贴身陪同】——《e! news》
  【……】
  虽然报道热火朝天,但沈良不是很关心,或者说,没工夫关心。
  晚上要指点斯嘉丽的演技。
  白天更忙。
  那些小角色都交由制片人选角,不过,一些重要的幕后人员需要他亲自出面。
  比如今天上午见的这位。
  好莱坞大神级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
  四十余次奥斯卡提名,五座奥斯卡最佳配乐,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的配乐,或多或少都听过一点。
  只因。
  战绩太过辉煌,经典配乐一箩筐。
  《大白鲨》、《星球大战》、《超人》、《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夺宝奇兵》、《小鬼当家》、《拯救大兵瑞恩》、《哈利波特与密室》……
  等等,都是出自他之手。
  《艺术家》作为一部默片,影片本身是没有声音的,配乐是重中之重。
  音乐几乎不能停。
  不仅不能停,配乐之间的衔接也要一气呵成,还要有上个世纪2-30年代的风格。
  “稍等,我先看一看剧本。”
  咖啡厅内,约翰·威廉姆斯打了一声招呼,然后便翻起了剧本。
  这个年代竟然还有人要拍默片。
  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接下《艺术家》的配乐工作。
  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活动。
  如果不是很有趣,他真没兴趣接电影配乐,毕竟,他今年已经七十四了。
  哪有那么多精力。
  良久,约翰·威廉姆斯缓缓合上剧本。
  “剧本很精彩,有上个世纪默片的风味,关于配乐,你有什么想法吗?”
  “稍微有一点点。”
  紧接着,沈良翻开另外一份剧本,一边对着剧本,一边描述着他要的感觉。
  “开头第一幕是影中影,剧院大屏幕里的电影是一部惊悚片,我需要激烈恐怖的氛围。”
  “恐怖?那就用低音域,ok吗?”
  “ok,后面小狗出现,影中影里的主人公解除危险,配乐要欢快。”
  “……”
  “这里,谢幕要轻快,和前面那段交响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像《小酒馆乐队》那样?”
  “可以,要带一点点爵士味。”
  “……”
  “踢踏舞要喜气洋洋,还要一些兴奋高涨的感觉,跟演员的舞蹈动作相搭配。”
  “……”
  从上午一直聊到下午,两人午饭也是在咖啡馆解决,到了下午,约翰·威廉姆斯脑子里已经有了大致的编配思路。
  最后,他总结道。
  “沈,你要的是复古,热情悠扬,戏谑喜气,带着点严谨,又不失活泼的风格,对吧?”
  “对。”
  沈良点了点头:“交响乐和爵士乐交相呼应,该严肃的地方严肃,该活泼欢快的地方要足够欢快。”
  “我明白了,大概什么时候要?”
  “越快越好。”
  沈良直言道:“如果能在开拍之前完成配乐,那再好不过。”
  “唔,电影什么时候开拍?”
  “11月底,或者12月初,预计1月杀青。”
  “看来我的假期计划泡汤了。”
  约翰·威廉姆斯乐呵呵一笑。
  “本来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不过,默片配乐确实很有趣,很有挑战性,我尽量在12月完成初稿。”
  “如果有需要,后续再调整,可以吗?”
  “当然,麻烦你了。”
  沈良没想到对方答应的这么爽快,从去年到今年,这位老爷子其实挺忙的。
  斯皮尔伯格一连发了三份工作,《世界大战》、《慕尼黑》、《艺伎回忆录》的配乐,都是约翰·威廉姆斯完成的。
  就在半个月前,约翰刚刚结束《艺伎回忆录》的配乐。
  “不客气。”
  约翰·威廉姆斯笑着摇了摇头,拿钱办事,那不是应该的?
  翌日。
  派拉蒙正式跟约翰·威廉姆斯签订委托创作合同。
  作为好莱坞顶级作曲家,约翰的收费可不便宜。
  300万美刀+10%电影原声带的分成。
  比女主角斯嘉丽、男主角格雷戈·金尼尔的片酬还要贵。
  接下来几天,沈良又陆续敲定美术设计、服装设计、艺术指导三个重要岗位。
  投资3000万美金的文艺片,幕后这一块必须拉满。
  美术设计:托马斯·桑德斯,代表作《勇敢的心》、《碟中谍2》、《拯救大兵瑞恩》。
  艺术指导:约翰·迈尔,《芝加哥》、《x战警》、《艺伎回忆录》,第75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
  服装设计师:柯林·阿特伍德,03年凭借歌舞片《芝加哥》,斩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
  《芝加哥》的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2-30年代,风格跟《艺术家》高度契合。
  “沈,你真的不多留几天?”
  回国前一夜,罗伯·摩尔挽留道。
  “周五《寄生虫》就会大规模开画,如果你多留几天,票房可能会更高一点。”
  和大多数文艺片类似,《寄生虫》走的也是先点映,再大规模上映的路线。
  上周五、周六、周日三天,《寄生虫》以360万美元的票房跻身周票房第八。
  这个成绩,很亮眼!
  80家电影院,三天360万票房,单馆单天票房1.5万美金,比《卧虎藏龙》、《功夫》、《英雄》的表现都要好。
  能有这个成绩,一大半是因为沈良亲自站台宣发。
  另外。
  《寄生虫》也不是《小偷家族》那种偏沉闷性质的纯文艺片。
  “罗伯,我也想留下,但我的团队一天五个电话,再不回去,他们要来美利坚亲自绑我回去了。”
  call电最多的是程洁。
  再不回去,这丫的人都要虚了。
  粗剪完,这厮天天去逛什么泡泡浴,都一把年纪了,也不听劝,那玩意天天去,有意思吗?
  除了《普拉达》的剪辑,《赤壁》初稿也要他回去定夺。
  “那,好吧。”
  沈良的情况,罗伯摩尔也清楚,他只是随口一说。
  “期待你下来再来。”
  “不会太久的。”
  沈良呵呵一笑:“最迟12月,我肯定会赶过来。”
  对于下一次好莱坞之旅,沈良心底削微有点期待,斯嘉丽准备的惊喜,也不知道是什么。
  难道她想通了?
  ……
  次日。
  沈良挥一挥衣袖,轻装上阵,直飞东京。
  落地后,他直接去了一家泡泡浴门店。
  一个电话打出去,没过多久,程洁打着哈欠出来了。
  “我靠,你真踏马不怕马上风啊?”
  看着程洁满脸疲色,哈欠连天的样子,沈良笑骂道。
  “真踏马风了,我回去跟嫂子怎么交代?”
  “安啦。”
  程洁笑着道:“我自己的身体,自己心里有数,走,咱们回现象所。”
  “……”
  沈良翻了个白眼,你有个屁的数。
  因为程洁虚的吓人,当天晚上沈良都没敢拉着他熬夜,而是一个人独自熬夜剪片子。
  一剪就是一夜,隔天睡了一会他又杀到温泉酒店。
  “各位老师,早上好啊。”
  “早。”
  卢苇也是一副哈欠连天的样子,看样子睡醒没多久。
  “还是你们年轻人能熬夜。”
  盛和煜捧着茶杯,笑眯眯地走了进来。
  “呵呵,盛老哥,我听张离说,你以前也是一位熬夜选手啊。”
  说话间,刘河平也走了进来。
  少顷。
  几位编剧又齐聚一堂,从卢苇手里接过剧本初稿,沈良先低头翻阅起来。
  序。
  (特写)一柄锈蚀斑斑、残缺不全的汉代古剑,垂直于画面中央,宛如重溯时光般,慢慢还原成原貌。
  古剑还原过程中,全黑的背景变成晨曦初现的天幕。
  晨光自剑身之后飞起,光线渐变为金色。
  古剑不紧不慢向下滑落,冷然无声,划破长空。
  光越来越强,镜头缓缓地摇落在晨光中的宫殿之上。
  开头特写依然没变,但接下来的剧情变了。
  遵照沈良的意见,卢苇写的拜相戏,一刀咔嚓,全删了。
  改成了汉献帝、文武大臣等待曹操上殿的戏。
  一面是略显焦躁的等待,一面是曹操不缓不急地更衣。
  然后。
  曹操如萧何故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根据《三国志》记载,这是曹操建安17年(212)享受到的待遇,而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
  沈良把它提前了。
  移除恢弘的拜相戏,以人臣巅峰待遇从侧面烘托曹操的地位。
  上殿后,曹操奏发兵之情,孔融与曹操激辩。
  曹操轻蔑待之。
  画面一转,便是盛大的军祭。
  这一段几乎照搬了梁信写的场面,身穿金盔金甲,手持金槊,坐下骑着菊宝马的曹操立于帅旗前方。
  帅旗左右是庞大的军阵。
  身后是一座祭台,祭案中央除了一具造型古朴的香炉、五牲等祭品,还有披头散发的孔融。
  祭台之上的主祭人手持诏书,大声的念着孔融的罪责。
  “盖闻先王制礼,以纲常维天下,圣朝制法,以刑典正乾坤。
  朕承汉祚,兢兢守成,岂容奸佞蠹坏纪纲?
  太中大夫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本当承先圣之德,辅弼王室,然其行乖逆,罪逾丘山,着令鞠审,罪证昭然。”
  “依律,当斩!”
  孔融斩首后,曹操嘴角浮现出一丝庄严的笑容,同时,他缓缓举起金槊,过顶之际。
  千鼓同擂,千号齐鸣!
  盛大的军祭,开始!
  接着是大军南下的行军画面,震耳欲聋的车轮声、马蹄声中,出现画外音。
  “东汉末,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四十余万大军南下,所向披靡!”
  “荆州刘表家族,不战而降!”
  再一转,镜头来到清晨的新野城外,曹操麾下的骑兵如虎入狼群,势不可挡。
  刘备新野步卒顷刻间淹没在骑兵的冲锋之中。
  兵败如山倒。
  追击过程中,大地被践踏得如千疮百孔,烈日下的曹军,俨然没有清晨时期的骁勇。
  汗水与尘土交织,将士的脸上、甲胄上、军马,乃至曹操的驷车上都蒙着一层征伐的尘土。
  人马皆倦。
  时时有马倒下,偶尔也有中暑的军卒从马身上栽下来,有人挣扎而起,有人再也起不来。
  征南将军曹仁一身尘土,大汗淋漓的催马来到驷车旁。
  他是来汇报的。
  引出刘备向长坂坡奔逃的信息。
  “追!”
  一声令下,曹仁脸淌大汗,强睁着眼,想说什么,但又不敢说,最终只是张了张嘴。
  军令如山!
  即便身处酷暑,大军依旧紧追刘备残部。
  ‘陪我睡觉’的那一段,沈良选择了保留,这一段信息量很足。
  既点出酷暑、瘟疫、水土不服困扰着曹军,也给曹操立起一个lsp的人设。
  行军途中,不忘御女。
  这个侍女的角色得挑那种年纪不大,却长着一副御姐相貌的演员。
  秦蓝?
  一个人名猛地从沈良的脑海中跳出来。
  此时的秦蓝还是典型的琼瑶女郎,古典美人,面容中除了淡淡的苦相,还有一种贤妻良母的感觉。
  在她之前,这个赛道属于蒋琴琴。
  不过。
  此时的蒋琴琴已经年满三十,不够嫩。
  等等。
  沈良差点忘了。
  天合经纪旗下还有一个人妻感更强的艺人。
  童莉娅。
  也不知道现在的童莉娅能不能以少女的年龄演出人妻的味道?
  不行的话,先给她讲讲戏。
  要是她悟性不够,沈良只能亲自上马,出手改造改造。
  这个侍儿的角色,戏份其实不少。
  值得调教。
  当然。
  娅娅要是不愿意,那就算了,沈良也不是那种强人所难的人。
  你情我愿,大家都没什么负担,这多好。
  继续看。
  刘备溃逃的画面出场。
  跟曹操大军相比,这边的场面还要更混乱一点,随行队伍中多了数万的百姓。
  也有乘车、骑马的汉室宗亲。
  更少不了大量推车、挑担的贩夫走卒。
  人之贵贱,在逃难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