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赤壁》选角
  第292章 《赤壁》选角
  【沈良颁奖,周讯金像奖封后,华艺兄弟大摆庆功宴】
  【金像奖女星着装成亮点,范彬彬造型最抢眼】
  【深光影视再出击!联手新派武侠大师徐恪,十亿计划再升级!】
  【《头文字d》喜获四大奖,沈良现身庆功宴】
  【周杰纶获最佳新演员奖,否认金像奖内定】
  【港媒爆料:深光影视或赴港上市】
  【……】
  金像奖结束次日,相关新闻霸占各大网站的文娱版块。
  那个赴港上市的消息是沈良专门放出去的。
  让子弹飞一会。
  先看看外界的反应。
  如果有机会在香江上市,沈良也不排斥,因为深光影视想在内地上市,属实太难。
  短期内几乎不可能。
  深交所、上交所成立之初,上市的主力军基本都是国企。
  这背后跟90年代的国企改制息息相关。
  截至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一共1300多家,其中,民营公司只占362家。
  这三百多家民营企业中只有120家是直接上市,剩下65%的民营企业都是买壳上市。
  并且,民营上市公司都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医疗、科技等行业。
  影视行业的公司,一个都没有。
  哪怕深光影视是国内民营影视一哥,是影史票房第一的制片方,年年盈利都能达到主板上市标准。
  那也不行。
  在大势面前,沈良一个导演算个der。
  至于沈良为什么执着于上市,当然是为了融资。
  未来几年,全国各地的地产都会迎来一波上涨,不多搞点钱,深光影视哪有钱投资院线。
  电影制作也是个无底洞。
  单单这两项,钱再多也能被吸干。
  沈良不可能把美股账户里的钱全投进公司,那些钱是他的养老保险。
  再者说,开公司哪有全用自己钱的?
  投资人的钱,贷款,不香吗?
  最香的当然是股市的钱。
  股市是融资成本最低的渠道。
  最后。
  启动股份制改造也能增加公司员工的凝聚力。
  画什么饼,谈什么情,那都不如真金白银实在,有期权、股权,才有奋斗的动力。
  有没有期权、股权的员工,主观能动性是两回事。
  它们是掉在员工面前的萝卜,也是稳住他们的大饼。
  所以。
  这市,得上啊。
  不仅得上,还要快上。
  越早越好。
  回到燕京,沈良立刻召集《赤壁之战》主创,就在他即将启动取景考察之际,韩三坪的电话来了。
  然后,他跑了一趟中影。
  “师弟,恭喜啊。”
  沈良刚下车,笑眯眯的蒋德福就走了过来。
  “深光又出了两部爆款。”
  “师哥,我得纠正你一下。”
  沈良笑着道:“一部,只能算一部。”
  过去这一个月,又有两部深光影视参与投资的电视剧开播。
  一部是《神雕侠侣》,不出意外,金庸剧基本没有扑街的可能,哪怕口碑不好,收视率也不会差。
  《神雕》在全国地方台播出后,骂声很多。
  特别是男主角杨过的选角,骂的尤其多,对比之下,吐槽小龙女的人都少了很多。
  而另外一部上映的是《士兵突击》。
  新版的《士兵突击》选角跟原版差不多,主要变动有两个。
  一个是成才的扮演者变成了周怡围,另外一个是吴哲的角色换成了陈思成。
  许三多、袁朗、史今等钢七连角色都没变。
  这部剧虽然走的也是地方台首播的路线,但不同于前世的无人问津。
  深光影视几个字打出去,有的是地方台愿意买,即使军旅题材不是很热,即使男一号王保强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
  那也不愁播。
  燕京、庐州、羊城、申海、岛城等十家地方台,先后播出了《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刚开播的时候,不愠不火,直到播出近半,网络上面的讨论越来越多。
  然后,收视率稳步攀升,播至大结局,庐州、燕京、岛城三地的收视率陆续破十。
  “好,一部就一部。”
  蒋德福呵呵一笑。
  “一部也很了不起。”
  “勉勉强强混口饭吃吧。”
  “你这话要是被别人听到,指定要揍你。”
  蒋德福笑道:“太膈应人了,你要是只能混口饭,其他人不得吃糠喝稀啊?”
  接着,两人一路说说笑笑的来到董事长办公室。
  “师哥,早。”
  “早啊。”
  韩三坪朗声一笑:“你小子,这次又放了一颗大卫星啊。”
  “啊?”
  沈良装傻充愣。
  “还啊,要去香江上市,这还不够大?”
  韩三坪带着戏谑的口吻说道。
  “你别跟我说,你不知道这事啊。”
  “师哥法眼无双。”
  沈良没有避讳,直言道。
  “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只是那么一想,这次去香江,董老板和杨老板提起这事。”
  “我估摸着,可能是他们身边哪个人不消息漏了出去。”
  “不老实。”
  此时,蒋德福已经不在办公室,韩三坪坦言道。
  “你给我说实话,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缺钱呐。”
  沈良原地哭穷。
  “师哥,你想想,今明两年,深光影视有多少项目要上,前面的十亿计划没落定,又是一部投资破亿的《剑雨》。”
  “然后呢,我也想给院线市场添砖加瓦,多支援支援影视市场。”
  “哪哪都要钱。”
  听到这话,韩三坪罕见的沉默了一会。
  虽然他知道沈良有点装的意思,深光影视拍电影怎么会缺投资?
  但仔细一想,也是实话。
  民营影视公司融资确实比较难。
  “你啊,下次有想法先打个招呼。”
  半晌,韩三坪坦言道。
  “昨天下午,王佬打电话问起这事,我是一头雾水。”
  “呃,师哥说的是?”
  “还能是谁,当然是从你们庐州调上来的那位。”
  90年代,王不长从西江调去徽省。
  第一站是庐州的老大。
  直到前年,从徽省调动至中影上级机构。
  所以,他对沈良这位从庐州走出来的大导演,一直比较关注。
  “师哥,我的错。”
  沈良解释道:“以后有事,我一定提前说,主要吧,这次很突然,我之前确实想过上市,但没想过去香江。”
  “毕竟,准生证有点难,直到董老板说了。”
  “嗯。”
  韩三坪点头道。
  “他的路子确实广。”
  “不过,关起门来,作为师哥,我得提醒你两句,这里面水太深,你把握不住,别扯太多。”
  “我懂。”
  沈良见状也说了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师哥,真要走,肯定也是单纯的交易,您说的对,咱这小肩膀,哪扛得住那么重的事。”
  “你小子确实机灵。”
  韩三坪呵呵一笑,行云流水的给茶盏里倒了一杯茶。
  “不过,红筹的事,局里未必没有路子,王局说了,回头牵头开个会研究一下民营影视公司融资难的问题。”
  “啊?”
  这话真是出乎了沈良的意料,毕竟,他跟王局没什么私交。
  只是在公开场合见过几面,聊过几句。
  “你小子就偷着乐吧。”
  韩三坪笑道:“不过,有一说一,鸡蛋也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董老板那边,你也试试。”
  “好勒。”
  沈良嘿嘿一笑:“师哥说的准没错,我听您的。”
  接着,韩三坪又给沈良仔细分析了一下上市的难点、痛点。
  这一块,他熟。
  中影之前筹备上市,他是亲自参与的。
  “反正,这事你也别太着急,慢慢来,哪怕赴港上市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嗯。”
  沈良重重点头。
  “好了,不说这了。”
  韩三坪见状话锋一转。
  “《赤壁之战》的筹备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正要跟师哥汇报。”
  沈良如实道:“下周一,我准备和霍老师他们一块实地走访,先把取景地定下。”
  “走访期间,燕京这边,陶坤会协调《赤壁之战》的选角工作。”
  “嗯。”
  韩三坪点了点头。
  “曹操定下江文了,是吧?”
  “对,上影、保利华亿、哥伦比亚、cj集团都对这个选角没什么异议。”
  “其他角色呢?周瑜、诸葛亮、刘备、孙权、赵云之类的主要角色,你有意向人选没有?”
  “有道是有,但要看试镜结果。”
  “说说,我帮你参谋参谋。”
  “好。”
  都是自家人,沈良没有藏着掖着。
  “赵云的话,我比较属意的人选有四个。”
  “哪四个?”
  “周易的杨俊毅、余波,慈文的聂元,以及深光的武樾。”
  听到这四个人,韩三坪不住点头。
  都是小有名气的电视演员,杨俊毅、余波、武樾也都有真功夫,聂元虽然功夫不硬,但古装小生赛道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隋唐英雄传里的罗成,令人印象深刻。
  “周瑜和诸葛亮呢?”
  “没想好。”
  沈良沉吟片刻道:“我准备把形象合适的演员都试一遍,谁效果好,就选谁。”
  “准备什么时候启动?”
  “月底吧,赶在《普拉达》上映前,先把名单确定,跑完宣传,开始试镜。”
  “嗯。”
  韩三坪犹豫片刻道。
  “选角方面,有可能的话,适当地照顾一下港台演员。”
  “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