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再创新高
  第140章 再创新高
  一靠近市场,车就多了起来。
  等到了市场门口后,坐在陈家志一侧的易龙就看到一群人向他们走了过来。
  “不要挤,不要挤,先到档口。”
  “让一让!”
  只听舅舅一句一句的大喊着,三轮车这才进入了市场。
  货车、三轮车、面包车、自行车、板车和人流交织在一起,还有卖各种吃的~
  但他们这辆车旁的人仿佛更多,太热闹了。
  原来深夜也有这么热闹的地方,原来卖菜是这样的。
  易龙心里倒没有胆怯,只是确实不熟,人又多,下了车后他便站在一旁看着,看大人们是如何卖菜的。
  他爸爸和李明坤、郭满仓两个叔叔也都跟了进来,但都在听舅舅指挥。
  四个人很快就忙了起来。
  舅舅负责算账收钱,爸爸和两个叔叔则称重、装菜,偶尔还得把菜给人装车上,看着好像也不难呐,他怎么可能是来添堵的,便偶尔也开始搭把手。
  也没人教他,偶尔还会训斥他两句。
  无人在意易龙的想法。
  忙起来时,陈家志也会变得很没耐心,因为稍有差错,就很影响效率。
  连着送走了老吴和陈泽,和尚又站到了他面前。
  徐和问道:“你还有芥兰啊?”
  “对,明天有芥兰苗,长度15~18公分,需要多少?”
  “再加30斤芥兰吧。”
  付了今天的395元后,徐和才有些惊讶的走了。
  不仅菜多了,菜的种类也在增加,交了押金后,还能连塑料筐一起带走,怎么感觉买菜更方便了些呢。
  有同样想法的不止他。
  一辆面包车行驶在空旷的大街上,开车的陈泽也在回想,似乎又更顺畅了一些,买菜更快了。
  他每天专程跑一趟,自然也想一次性多买两种菜。
  而现在陈菜农开始兑现承诺了,芥菜、芥兰都开始上市。
  现在他去56号档口,称重都省了,直接固定几筐菜给他,简单省事,质量有保障,更不会少称。
  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出菜稳定,种类逐渐丰富,买菜程序也在一点一点简化,买菜体验很舒适。
  这让他很自得,干采购也不难嘛!
  陈老板真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忙起来不知时间流逝,很快就出了汗,陈家志不断写着和计算每一个单子。
  徐和、陈泽认为他简化了程序,其实他觉得还不够。
  比如塑料筐标准大小不一,何况还有竹筐,如果能做到菜筐统一、重量统一,才算是省事。
  更何况后面还有蔬菜分级…
  不过当下目标是做到重量统一,也差不多该去定制专属塑料筐了。
  “陈老板,市里要限价了,你这菜价也该降了!”
  “对对对,价格太高了,我们生意也不好做!”
  “暂时不降价哈,嫌贵了你们可以换地方。”
  “嘘~”
  “就没见过你这样卖菜的。”
  “卖这么贵,谁敢长期照顾你生意啊!”
  “你也没天天来啊!”
  卖到后面,接连有做零售的客户反馈市场管理局要限制批零差价。
  陈家志也想起昨天中午似乎隐约听到了相关新闻,但他仍然不为所动。
  限制批零价格关他什么事。
  他又不做零售。
  何况客户里做零售的占比还不到一半,他也正愁每天早上围过来的人太多了,正好提纯客户。
  在批发市场上,一般做零售的最喜欢抢菜,为此吵架干仗的例子很是不少。
  说起来,市里限制菜价也是这零售商引起的。
  陈家志普通菜心批发价是3.2元/斤,市场里也有3元/斤的零星货源。
  但零售价达到4元/斤,30%的差价,呃……好像也不算太高。
  然而,这种事能怪谁呢?
  总不能怪菜农吧。
  随着菜卖到最后,陈家志也意识到菜价想稳住很难了。
  不过他是菜农,不是二道贩子,没有批零价差,政府的限制有漏洞可钻。
  也许能多挺一挺。
  至少今天还是昨天的价格,一车菜很顺利的快速清空。
  “小龙,找你舅舅拿钱,去买几瓶冰冻饮料回来。”
  才坐下休息,易定干便指挥上了易龙,陈家志也不多言,笑着从包里拿出一张10元的钞票。
  易龙愣了愣:“要不了这么多吧,舅舅。”
  “多的算你的工资,你晚上也帮着干了活,还不错。”
  “要得。”
  “在我们进来的那个门口就有小卖部,还记得路不?”
  “我找得到。”
  易龙笑了一声,便迈着欢快的步伐跑了出去,这个年纪,正是想挣钱的时候。
  他两儿子这么大时,也是天天嚷嚷着要帮他干活挣工资,仿佛用自己劳动挣钱是很有成就的一件事。
  就看能坚持多久了。
  陈家志摸出烟,给三人都发了一支。
  “易龙这小伙还行,胆子大,易哥,以后就让他跟着我来市场吧,也能搭把手。”
  “那薛军呢?”
  “多一个人也不影响。”
  想着易龙刚才那欢快的笑容,易定干犹豫两秒,还是点了点头。
  市场里依然很热闹,对面55号档口番茄和圆椒没了,但又来了一车紫茄,生意也很不错。
  现在这时候,有菜就是了不起。
  吞云吐雾了一阵,陈家志才问道:“老李老郭,你们地里的菜还多吗?”
  “唉,不多了。”
  “我估计还有两天就没菜了。”
  “怎么打算的?”
  两人继续抽烟,没有说话。
  陈家志又说:“种三四亩地两口子辛苦干一年能存下来多少钱,一万有吗?”
  两人摇头。
  “五千块呢?”
  继续摇头。
  “三千呢?应该差不多了吧。”
  两人这才勉强点了点头,很勉强,两人都只有三四亩地,要按年初的情况,一年肯定挣不到三千,还比不上在公司当菜工挣七块八一天的工资。
  但这两三个月情况好多了,靠着一点小拱棚出了点空心菜和菜心,也攒下了钱,现在虽然要推倒重来,但比很多人都好得多。
  然而,陈家志又指了指自己,比了一根手指,表情平静。
  “我,一天,能卖多少钱就不用我再说了吧?”
  两人闷声抽烟,有点纳闷,这是想显摆了?
  在陈家志另一旁的易定干说道:“还是要说一说,你不说也不知道你今天卖了多少钱。”
  “……”
  陈家志好不容易酝酿的情绪又破功了。
  李明坤和郭满仓两人也真当他是想显摆。
  “对,家志,今天卖了多少?菜那么多,得有六七千了吧?”
  三人又都看着他,对他的收入比对自己的还感兴趣。
  陈家志无奈的叹了口气,又说:“永锋和黄娟两口子,上个月也从我这里领走了一千多的工资。”
  “敖家两兄弟家里也是。”
  “这个月我做得也还不错,会再给他们多发点钱,如果按这个势头,一年下来,他们的收入会比你们高出不少。”
  三人这才听明白了他的意思,随即又继续闷头抽烟,没接话,陈家志也没继续把话说透,他也想掌握主动权。
  三人的想法他也能猜到,现在他地不多,三人就算来帮他也是从工人干起。
  易定干在之前的公司当小主管时,也管了几十亩地呢。
  而现在来帮他,一人只有几亩地,也得从早到晚的干活,那和自己单干有区别吗?
  自己种菜还更自由,不受管束,卖的钱也都是自己的,抓住一次行情,也许就翻身了。
  现在日子也能过,所以三人不急,也可能暂时接受不了身份的转变。
  陈家志有点无可奈何。
  其实他也不用急。
  一是地少,二是他现在有敖德海、戚永锋、敖德良,三人的表现也不差。
  尤其是敖德海,很有灵性。
  但他太了解散户了,如果让李明坤和郭满仓两人摸索下去,说不清哪天就开窍了。
  那样即使将来他能给出比单干更高的收入,三人也可能继续当散户。
  无他,散户一生爱自由。
  他上辈子就是散户,干得越久,就越不想被人管,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所以他才趁这次台风受灾,接连试探李明坤和郭满仓。
  看样子,两人又选择了继续挺下去。
  是看他这段时间收入高,所以也想再搏一搏吗?
  应该是吧,两人包括易定干也都还有本钱。
  又抽了一分钟闷烟,易龙拿着汽水回来了,一人发了一瓶,玻璃瓶的亚洲沙示。
  “小龙,你怎么买这个汽水啊?”
  “老板说这个解暑,然后我就买了,怎么了,舅舅,老板骗我了吗?”易龙一脸纯真的问。
  “你喝了就知道了。”
  “味道有点特别。”
  “一股风油精味。”
  几人都笑了笑,一人一句,易龙听了后有点忐忑,拧开瓶盖喝了一口后,吐出两个字。
  “难喝!”
  “哈哈哈……”
  “这是什么饮料啊!”
  “其实就是中草药。”
  虽说味道有点不习惯,但都还是小口小口的喝着,歇了一会儿,结清了三人的菜钱后,身上的汗水都干透了,也没去买菜,直接打道回府。
  期间即使算账时,也没人再问他收入。
  易龙也只是安静的听着,时不时皱眉喝一口汽水。
  弄得陈家志还有点怪怪的,怎么没人问,他反倒还想主动对外说了呢。
  但也压下了这份冲动,只在心里默默盘算。
  黑娃儿900斤菜3150元;
  进市场销售了1135斤菜,比昨天多128斤菜,卖了3688元。
  合计6838元。
  又创了新高,大幅刷新了纪录,但他估计后面几天这将是常态。
  官方要限制批零价差,对市场价格肯定会有影响,陈家志自然要尽可能多收菜。
  黑娃儿要去地里拿菜,对国内批发市场情况更加睁眼瞎,也许还有提价空间。
  两者都只会让收入一天比一天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