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图谋建州
  第498章 图谋建州
  “我今日多杀几名敌军士卒,日后两军对垒,我军将士便能少遇到几名敌军士卒嘛,孝先何必这般死板。”
  斛律光嬉皮笑脸的开口为自己辩解。
  段韶却不为所动,依旧是皱着眉,“若是你与麾下士卒折损在此处,如何对得起丞相的信任?丞相让我等以弱冠之龄便能掌兵,何等的厚爱,你如此行事怎么对得起丞相的栽培?”
  “好好好。”
  斛律光收敛起脸上的笑容,“此番是我冒进,日后我再也不这般行事了,孝先你今日便放过我吧。”
  “下不为例。”
  “是是是。”
  斛律光连连保证,这才让段韶的眉头舒缓。
  高羽决定要对尔朱荣出击后。
  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令人发诏令前往河东,让杨忠可从草原征调兵马南下,尤其是特意叮嘱,多从阿那瓌跟土门的手中要人。
  眼下柔然人最为强盛,突厥次之。
  征调他们为自己征战,也算是变相的削弱他们的实力。
  不过高羽也并非是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征调草原兵南下当雇佣兵,自然要给好处,那便是征讨河东的战利品,允许他们分享,若是立下大功,还可以抵扣每年要进贡给高羽的牛羊、马匹数量。
  就近征兵也能减少损耗。
  同时……高羽也让在驻扎在大梁城的侯景,主动向西推进战线,并非是要将荥阳和虎牢关夺下。
  目的在于保护黄河航运的安全,他的真正目标是建州!
  除此之外。
  高羽也将自己脑海中有印象的‘二代们’全部都征调到自己身边。
  明明敕勒老公斛律金已经被调派到沃野镇去,目的也很明确。
  沃野镇刚好地处河套平原。
  正所谓,塞上江南,沃野千里,因此而得名!
  随着小冰河期慢慢的结束,降雨线的北移,河套平原这等膏腴之地,将成为真正的‘塞上江南’!
  提前让斛律金带人去经营,开垦耕地,若是能将沃野镇开发好。
  征讨河东大军的粮草便能直接从沃野镇提供,日后想要大军西进,一路向西,攻打西域,吐谷浑等地,沃野镇也能提供后勤支援。
  但高羽却让他将斛律光留下。
  并非是扣押下来当质子,而是斛律光作为‘北齐三杰’之一,其能力非凡,为了防止因为提前过上了优渥的生活而导致其成长轨迹发生偏离。
  高羽决定亲自来培养他们。
  毕竟……
  原本的时间里,高欢眼下还在跟好兄弟尔朱兆决战呢,接下来又是跟宇文泰对打,段韶、斛律光等长期跟在其军帐中效力,自然能够得到大量宝贵的实战经验。
  可眼下?
  高羽的局势可比历史上的高欢要好的多。
  眼下已经平定整个河北、山东、燕、幽等地,情况远没有那么艰难,很难确保这些‘二代’中的佼佼者真能如历史轨迹那般成为青史留名的人物。
  所以还是自己来培养最好。
  斛律光年长几岁,高洋的岁数并不大。
  但他们从小就不缺肉类这种优质蛋白,明明才十三十四的年纪,却已经一个个牛高马大,身强体壮。
  “走吧,天色渐晚,速速归营,以防生变。”
  段韶调转马头。
  斛律光则摇摇头,段韶在他看来沉稳过头了。
  这一个月的试探,建州的情况已经被刺探的差不多,尔朱荣将主要的兵力囤积高都、山阳一线,汲郡内的兵马并不算多。
  此前攻克朝歌后,意味着他们拿下了淇水,后方的粮草完全可以走黄河然后从淇水转运。
  不过是贺拔胜带着少部分兵力在这边与他们僵持。
  “也是,贺拔胜确实勇武非凡,想来……唯有丞相麾下‘二曹’方可与其一战?”
  “哼,待我至壮年,我亦可与其一战!”
  两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归营。
  进入军营后。
  段韶和斛律光二人欲要前往大帐内面见窦泰,禀告军情。
  他们这一路大军的主帅是窦泰。
  却正好迎面遇到高洋从大帐内走出。
  “侯尼于,今日我可是斩杀十名……不对,十二名敌军骑士!”
  斛律光忍不住炫耀了一番。
  高洋却冷笑一声,“这有何炫耀的?若不是阿兄带兵前去救你,你怕不是已成了贺拔胜刀下亡魂!”
  段韶是娄昭君姐姐的儿子,是高洋的表哥。
  段韶跟他的关系还好,不像高澄那么僵硬,所以高洋对段韶也十分的客气。
  “子进,明月,先禀报军情要紧,丞相也再三要求,军营之中,必须以汉语沟通,不得说鲜卑话。”
  北魏作为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建立的政权。
  对汉人相当防备。
  北魏是以武力夺取的天下,因此对军队十分重视,此前北魏军中是禁止说汉语的,上至将领,下至士卒,都只能用鲜卑话来沟通。
  目的就是防止地方的汉人世家、豪强跟军队勾连。
  毕竟北魏祖上的拓跋鲜卑,此前就是代郡附近汉人王朝的雇佣兵,他们可太清楚,若是让地方的世家、豪强跟军队勾连会发生什么。
  但高羽麾下的府兵基本都是汉人,当初只有少部分的鲜卑人跟着他前往山东之地。
  而高欢麾下有大量鲜卑人。
  为了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高羽只得强制下令,公共场合必须说汉语,就连厍狄干这个‘丈育’,都被高羽逼着学汉语和汉字。
  这样的行为肯定会招来鲜卑等少数族裔的不满。
  私底下他们也压根不会真正的执行。
  但高羽压根也没有指望他们,推出这样的政策,定然会有阵痛,但在将来却获益无穷。
  况且,眼下的他有足够的威望推行这样的政令。
  宜早不宜迟。
  他可不想自己像历史上的高欢那般。
  夹在鲜卑和汉人之间,左右为难,两边都没法得罪。
  只能对汉人说‘鲜卑是汝作客(佃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汝何为疾之?’,又转过头去对鲜卑说‘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而凌之?’。
  这种两头哄骗的方式来维持表面上的平衡。
  高欢是缺乏足够的威望。
  自己有足够的威望还这么憋屈,那这威望不白建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