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物理课(3k)
  第434章 物理课(3k)
  暮春时节,鶯飞草长。
  相比於那开在地下城的分校区,清华的老校区確实相比於两百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校园里那些挺过了大低谷,清一色两百年古树。
  绿化环境確实变得很好了。
  暮春的风裹著柳絮,打著旋儿飘落在路上,柳絮习惯性的去寻找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的慢性鼻炎患者,但还没等柳絮物色好目標,被眼疾手快的扫地机器人精准捕捉。
  “哼,蚁而已。”扫地机器人轻哼一声。
  柳絮被它塞进了自己的垃圾储藏桶里,高温等离子团在內舱生成,所有的柳絮都被瞬间炼化。
  这支酷似瓦力的扫地机器人眼里闪著冷酷无情的光,有它在,任何杨絮柳絮,大於0.5pm的灰尘都休想飘进楼道。
  它,就是最棒的扫地机器人。
  垃圾之下我无敌,垃圾之上一换一。
  听闻银河系中有传说中的硅基帝国,也不知道比之自己又如何?
  扫地机器人负手而立,一派高硅风范。
  莫名其妙的特写结束之后,几个学生抱著课本快步走了过去,一脚踢飞了那个挡路的扫地机器人,急匆匆直奔教室。
  “我真服了,以前上大学就要早八,好不容易博士毕业后,都在研究所参加工作两年了,一觉醒来现在又得回来上早八,我都三十来岁的人了,还要上大学。”
  “李哥,谁让知识贬值了呢,咱们的博士毕业论文现在最多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一个档次,重新学就重新学吧。”另一个学生无奈一笑。
  这些年轻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大学生们风风火火的跑过公园,带起一阵阵迅疾的风。
  “等等,请问——你们是丁教授的学生吗?”
  一个清亮的声音传了过来。
  刚刚那个吐槽一把年纪还要重新上大学的年轻男人转头,看见了那个高挑纤细的身影,她的个头很高,差不多有一米九左右,这种突兀的身高让这位学生猜到了来人的身份。
  “是你是太空军的人?”
  他习惯性把天上的人称之为太空军。
  “嗯,我是前亚洲舰队的,来交流学习,我叫西子,专门来听丁教授的课。”西子落落大方的自我介绍。
  这是她第二次来地球了,第一次还是在末日之战结束的时候,由於从未在地球上长期生活过,舰队国际的人经常有些不太適应如此广的大地和天空,西子也是,在地球上她几乎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
  毕竟太空上从不使用东南西北作为方位。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还好,到处都有屏幕可以充当指路导航,但在清华大学—或者说在整个地表北京市,屏幕数量都少的可怜,这个清华大学的老校区更是宛如古代景区似的,一个可以諮询的屏幕都没有。
  西子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去习惯性的敲击墙面了,但这些砖石砌成的老墙只会沉默的嘲笑她。
  不得已,她只能找几个学生问问了。
  “叫我李然就好,我们確实要去上丁教授的课,你跟著我们就行。”李然对西子说。
  “好。”
  西子跟在李然后面,她注意到了李然身后那半旧的帆布包,手里还著个咬了一半的豆沙包,因此猜出了他公元人的身份—公元人和现代人真的很好分辨,西子混在人群中,默默计算著清华大学里面公元人和现代人的比例。
  公元人几乎占了一半。
  不愧是公元人密度最高的城市。
  在穿过一处绿化园的时候,西子停下脚步,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古槐。这树得三个人才能合抱,枝干斜斜地伸到旁边的红砖墙头,新抽的槐叶是嫩绿色,衬著墙上“物理系”三个烫金大字这字也是老的,边角有些磨损,阳光照在上面,倒像是给字镀了层暖光。
  “好大的树,我第一次见。”西子感慨。
  “五四运动时候种的,快三百年了,当然大。”李然把包子囱图吞进去,“这里到处都是三百年的东西,看图书馆后面的那栋楼吗?门牌上写著『1911』,也三百多年了,现在还用来放实验器材呢。”
  “感觉好奇怪像是走进了古代一样。”西子东看看西瞧瞧。
  “你的古代,我们的近代。”李然有些感慨。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阶梯教室门口,门是木製的,包著铜皮门环,上面的绿锈蹭在手上,带著点涩涩的质感。
  “进去就是,你自己找个地方坐吧—可能不太好找,丁仪老师的课比较抢手,不过你是来地球交流,应该有交流生的位置,我去坐我朋友旁边了。”
  “感谢感谢,我自己找位置就可以。”西子连连道谢。
  等她推开门时,里面人早就已经坐了满了,甚至连后面都已经站了不少人,房间內飘著一颗六维展开的的智子,已经做好了直播丁仪课程的准备。
  西子的个头很高,乾脆站在了最后面,掏出了她的专门买的纸质笔记本。
  一最近这五年,人类一直在消化三体世界回传的技术,技术爆炸的很快,为了基层官兵不被淘汰,太阳系航队联席会发起了“太空军人再学习』的號召,鼓励年轻、前景广阔的优秀太空军人前往地球再学习。
  地球作为各国最高学府所在地,教育资源碾压其他各行星政府,因此也迎来了大量的年轻的太空军军人。这些年轻的太空军军人以交换生的身份走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学中。
  西子就是其中之一,她主动放弃了那些拉丁语系的顶尖大学,来到了清华。
  其中基础物理学,正是这些交换生要重点学习的內容之一。
  丁仪正坐在讲台边的旧椅子上,手里拿著个不锈钢保温杯,余光也发现了西子,看著这位“救命恩人”出现在教室的最后面,这个老头微微有些惊讶。
  不过惊讶也只是一瞬间,先上课要紧。
  丁仪拿著保温杯,看著阶梯教室里少数也的三百號学生微笑的说:
  “真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时隔两百年还能在大学里教物理。”
  这个冷笑话,让台下的学生们轰然笑了出来。
  “丁老师,要是您都教不了我们物理,那我们就只能改行修仙去了。”前排有学生说“可惜罗清教授、罗辑博士、传感器先生不开课,但凡他们三个有人开课,我们可就真的要冷落您了。”
  “就是,您要是教不了我们,我们就只能去找小苔蘚上网课了。”
  学生们的话让班里的气氛更加火热,丁仪也笑了起来,他示意班级里安静,开始了今天的授课內容。
  “过去的一学期,咱们已经把排险者给的宇宙大一统理论讲的差不多了,今天来讲一讲飘在物理大厦上的两朵乌云。”
  “两朵乌云?『以太”假说与麦可逊-莫雷实验结果相矛盾是一朵,玻尔兹曼能量均分定理与气体比热容实验数据的衝突是另外一朵这两朵经典力学的乌云还飘著呢?
  有公元人学生震惊不已。
  有现代人学生说:“不对呀,这两朵乌云不是分別催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理论,这是古代物理学走向近代物理学的標誌性事件,而这两个理论,都已经被囊括在了『宇宙大一统”理论中,现在的物理学大厦,哪里还有乌云?”
  “有的。”丁仪打断了下面的討论。
  面对学生们的疑惑,丁仪平静的说。
  “儘管排险者传感器先生坚定不移的相信大一统理论囊括了宇宙中所有的规律与现象,但仍然无法將两个衍生的理论囊括其中,这也是我,最近与你们熟悉的杨老所探討出来的,一个最新的成果。”
  “哪个杨老?咱们物院有姓杨的老教授?”
  丁仪喝了口茶,看了一眼正在直播的智子,淡淡的说。
  “《基础物理学》翻到第62页,就是那个標题上的杨老。”
  两三百名学生,以及至少十万道在线观看人数同时翻出了课本/电子书,找到了所谓的“杨老。”
  整个教室里的学生们的表情都瞬间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咱这位杨老,还真是长寿哈。”有个学生用乾涩的声音说。
  “杨老早年跟著罗清打过拳,身体硬朗的很,和清华园里的罗辑博士是邻居,我也因此常常与他探索的前沿物理,得出了这两朵乌云的结论,但你们不要去打扰他。”
  学生们如同小鸡啄米一般点点头。
  粉笔是百色的,在黑板上划过的声音有点涩,丁仪转过身去写下“宇称不守恆”和“量子不確定性”这两行字,笔画算不上工整,末了还在“不守恆”、“不確定”这六个字下面画了道横线。
  “这就是那两朵乌云了。”
  他转过身,把粉笔放在黑板槽里,“这两个东西,放在现在算不上前沿,本科生也熟悉的很,但確確实实是目前得到证实的两朵乌云。”
  教室里静了静,后排的一个男生举手:“丁教授,我记得量子力学是经典力学的乌云,在真理祭坛事件后,这朵乌云不是已经证实被囊括在『宇宙大一统”理论当中了吗?
  为什么又冒出来了”
  丁仪点点头:“量子力学、相对论这两个衝突的近代物理学確实被囊括在了弦论里,而弦论確实是大一统公式的表层现象之一。”
  “但。”丁仪微微加重语气“量子力学是量子力学,量子不確定性是量子不確定性,这看起来是理论包含著现象,实际操作上其实是两码事。”
  丁仪幽幽的说道:“这一点,我从05年哦,我说的不是205年,是公元2005年折腾宏聚变和球状闪电的时候就察觉到了,只不过现在才抓住了一点模糊的感觉,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在正式讲课之前,和无数喜欢讲课讲到劈叉的中学老师一样,丁仪讲起了一段过去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