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137滑轨与载弹托板,顺昌机器厂,改
  第138章 137滑轨与载弹托板,顺昌机器厂,改造完成进行空投测试
  针对f.220的改造开始。
  三个新增投弹口设计安装在原来的机枪室。
  因为是f.220是夜间轰炸机,弄回国又对外宣传是运输机,因此航空机枪这种摆设性质的武器装备,早就被拆除掉。
  空着的机枪室,位于飞机的头尾两端,正好用于改造成投弹口。
  至于如何投弹。
  方文有自己的构想。
  他要在机舱内设计一个滑轨系统。
  投弹的时候,将炸弹从弹药架平移到滑轨上,然后人力推动到三个不同的投弹口。
  炸弹运到投弹口,拉动投弹开关,一整板的凝固汽油弹将会倾泻而下。
  如此反复,就能快速完成投弹操作。
  因此,第一个改造,得将f.220三个机枪室的底部切割开,安装机械式投弹拦板。
  第二个改造,是在机舱内以弹药舱为中心,安装三个方位的滑轨,以及滑轨上的炸弹(空投物资)运送车。
  这两个改造光是三位外籍机械师还不够。
  他们制作不出方文想要的机械式投弹拦板以及人力滑轨设备,但可以完成飞机底部切割和设备安装工作。
  为此,方文需要另找门路制作这两种设备。
  这次可不像修理青云号那样简单,铜匠是解决不了这种机械设备问题的,得找更专业的人士帮忙。
  找谁呢?
  上海本地就有最早一批私人创办的机械厂,是这年代国人机械科技领域的先驱者。
  方文不方便去,但派人去找这些机械厂订购。
  随即便让刘掌柜跑一趟。
  sh市老城厢以北,有条河道,名叫苏州河,汇入黄浦江中。
  河道两岸,渡口密布,也有很多营生。
  刘掌柜在赵九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白利南路的成家渡一带。
  赵九左右张望,出声道:“你说的顺昌机器厂应该就在这一块,早前名叫顺昌石粉厂,专门生产研磨石粉的机器。后来马家旧人换新人,将石粉厂改成机器厂,专门为人定制各种机器。”
  刘掌柜回道:“能不能生产总经理要的东西,去了才知道。”
  两人在街上行走一阵后,看到一栋三层楼的建筑。
  门口挂着顺昌机器厂的招牌。
  他们走了过去,一楼的接待人员满脸笑容问道。
  “二位是想要买机器,还是订机器?”
  “订机器,时间有点紧,也不知道你家能做出来不。”刘掌柜回道。
  “这个得问我们厂长。请两位跟我上楼。”
  两人上到二楼,被带到设计室。
  设计室内,有几人正在绘制图纸,旁边还摆放着一个书架,里面是一些图书、图纸、模型,外面写着“上海机器样本图书馆”几个字。
  一看就是醉心于机械设计的。
  接待人员在其中一位耳边低语。
  他停下工作,走过来交谈。
  “二位好,我是顺昌的厂长,你们有什么要求可以对我说,能不能做我会告知你们。”
  刘掌柜点头,拿出图纸。
  图纸是波音机械师画的,虽然做不出真东西,但在绘图上还是很专业。
  马厂长认真看了后,点头道:“滑轨车简单,按上面的规格是0.7米宽距,轨道用普通熟铁制造即可,滑轨车也是随之配套。这个东西有现成的,湖州长兴煤矿找我们定做了一批矿下滑轨,一直没有取货,你们要的话,可以按照设计规格改制一下,就能使用。”
  说到这里,他拿起另一张图纸,指出其中问题。
  “你们设计的机械结构有点问题,如果是手动开启的话,这种设计很容易卡住。我觉得可以改造下,并增加回位装置。”
  刘掌柜看向设计室的电话机:“马厂长,这个设计师我东家想出来的,能不能打个电话,让我东家和你谈。”
  “没问题。”
  在马厂长同意后,刘掌柜拨通泰山航空总经理室电话。
  此时的方文正在机库和三位机械师忙碌着,电火闪烁。
  和一年前不同,现在的电焊技术升级了。
  由金属极电弧焊变成了使用焊丝和焊剂的埋弧焊技术。
  这种新技术,是3年前美国那边才发明的,通过利用焊剂保护熔池,极大地提高了焊接效率。
  波音公司也是在去年开始更换这种技术,被两个机械师带到了中华。
  嘈杂的焊接声中,有人在喊话。
  “总经理,你的电话。”
  是春草。
  方文将电焊交给霍华德,起身离开飞机。
  他一路小跑离开机场,穿过街道来到自己办公室。
  拿起电话机。
  “喂。”
  话筒里传来刘掌柜的声音。
  “总经理,顺昌机器厂的马厂长对你的设计有些建议,你们可以探讨下。”
  “哦。你让马厂长接电话。”
  片刻后,话筒内换了一个声音。
  “你好,我看了你的图纸,滑轨没有问题,我们有现成的产品,所谓改造下就可以使用。就是另一个机械式托盘。按你设计的思路,我觉得可以做一些改变,那样就不会出现卡住的情况。”
  机械式投弹拦板只是方文的初步构思,他并非机械设计专业人员,既然对方提出修改建议,他当然是同意的。
  但,既然可以改,就改更全面点。
  他说出心中想法。
  “马厂长,我的这个设备,想要拥有两种功能,一种是投放大物件,一种是投放小物件。大物件用这种设计没问题,小物件你能不能提供一点建议?”
  “我需要知道你说的小物件有多小,怎么个投放方式?”
  “直径3厘米左右的椭圆形物体,我想要一次性尽可能多的投放出去。”
  “一次性投放大量的话,我觉得可以设计成机械卡扣方式,在投放托盘上面增加一个卡扣面板,面板上安装几排直径3厘米的卡洞,通过手动开启,完成一次性投放。”
  方文想象着,那玩意应该就像未来装鸡蛋的纸壳一样,一次性可以装几十个凝固汽油炸弹,只要拉动卡扣装置,一次性就能投放大量凝固汽油弹。
  这样话,那自己的凝固汽油弹不如直接安装在投弹板上,每次从弹药舱通过滑轨运送投弹板到投弹口,然后直接安装投弹板,就能完全省略了炸弹投放前的繁琐安装步骤。
  这个想法,让他兴致大增,与马厂长讨论起来。
  飞机投弹系统改造进展迅速。
  滑轨和滑轨车在两天后就从城里运来。
  三位外籍机械师通过电焊将这些部件焊接在飞机里。
  而投弹口的改造也和最初有了些不同。
  投弹口有两层结构,最下面是保护托板,防止上方物品意外掉落。
  在投放物资时,将物资放在保护托板上,然后拉动开启拉杆即可。
  物资投放后3秒,保护托板会自动回位,可以保证飞机内投弹员的安全。
  还有一层结构是凝固汽油弹的载弹托板安装卡槽。
  将载弹托板安装在卡槽上,卡槽上的勾连装置会与载弹托板上的卡扣装置连接。
  那时候,再拉动开启拉杆,不光会打开最下面的保护托板,也会开启载弹托板的卡扣,将载弹托板上的6*6凝固汽油弹一次性投放出去。
  因为湘西工厂还没建成,暂时还没有标准的凝固汽油弹样本用于载弹托板的制作。
  方文只能以锡酒壶的规格做了10个载弹托板试用。
  同时让人购买了一批锡酒壶,填上泥土备用。
  而另一边,邝明珠采买的生活物资也全部到位,差不多有3吨重。
  全部是便于空投,即便出现些许撞击也不会有问题的织品,食物、日用品,驱赶蚊虫的药物等。
  这些东西,可不是从天上直接丢下去就行的,必须安装空投降落伞。
  为了测试f.220空投效果,方文准备了一批带降落伞的物资,还有10板模拟航空凝固汽油弹开始了空投检测。
  空投地点选在老地方嘉兴,时间是在夜里,正好用来测试夜间空投的效果。
  飞机上,是按照正式夜间战略轰炸的人员配置安排的。
  主驾驶方文,副驾驶潘家峰。
  投弹员六名:炸弹装卸运输员3名,三个航空凝固汽油炸弹投弹口配备三位投弹员。
  这样效率最高。
  分别是:霍华德、刘掌柜、潘家峰、邵思慎,威廉、还有邝明珠。
  因为部分人员不在,这次的投放测试连妻子都上阵了。
  甚至手脚不便的邵思慎和副驾驶潘家峰都得参加。
  为此,地面检测员这一职责只能让在嘉兴的父亲代劳。
  深夜12点。
  机场跑道灯光亮起。
  f.220从机库中驶出,一阵加速后飞向高空。
  面对微弱星光的夜空,潘家峰不禁紧张。
  “师父,没有你,我恐怕就迷航了,说不得飞到海上去还不知道。夜晚飞行,真的是太危险了。”
  方文想着未来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出声宽慰道:“等战争结束,科技昌明,夜间飞行的问题会被解决的。”
  “是吗。战争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呢?”潘家峰向往着,却又不敢相信那种美好能够实现,毕竟中华已经乱了几十年,现在日本人更是火上浇油。
  随后两人便不在言语,认真驾驶飞机。
  而机舱内五位,正在紧张的准备着。
  上海机场到嘉兴郊外没多远,一会便到了。
  嘉兴郊外,那处实验过凝固汽油弹投放的荒地。
  方老爷带着人再次过来了。
  这次他没带两个儿子,而是一批信得过的米行老人。
  他们像上次一样,在荒地划出一个长200米,宽100米的区域,在边缘插上火把。
  方老爷看了下怀表,确定时间后下令。
  “点火。”
  处于机械感知状态的方文,驾驭着f.220这个庞然大物在天空盘旋。
  随着不断吸收神秘能量,机械感知也在不断增强。
  从一开是双翼机的吃力,到驾驶伯劳号完成空中战术动作,再到现在驾驶战略轰炸机。
  他在不断进步着。
  现如今,化作庞大夜枭的他,展翅盘旋,俯视大地。
  地上的长方形火光尽收眼底。
  他控制f.220接近,不断调整角度。
  同时下达指令。
  “所有投弹人员准备,等候指令。”
  潘家峰应声而起,快步离开驾驶室,来到机舱。
  他和威廉、霍华德身强力壮,充当滑轨装载运输员。
  邝明珠、邵思慎、刘掌柜充当投弹员。
  为了安全,三位投弹员身上还捆着安全绳,防止出现意外。
  他和威廉、霍华德装好第一批物资,随时准备着。
  过了一阵,方文下达指令。
  “投弹准备。”
  三位立刻推动滑轨上的物资,运往三个投弹口卸货,随后又跑回装载下一批物资等待。
  邝明珠、邵思慎、刘掌柜将物资放在安全托板上,等待着。
  “投放。”
  在方文的命令下,邝明珠、邵思慎、刘掌柜三人拉动拉杆,安全托板打开。
  带着降落伞的物资落向地面,在半空中打开降落伞。
  同时,狂风从投弹口涌入,吹得三位投弹员后退。
  但这情况很快就结束,安全托板回归原位。
  第一批空投结束,需要等待飞机下一次抵达投放点,继续。
  在方文的指令下,一批又一批物资周而复始的开始投放,完成了这次的空投物资实验。
  还有空投炸弹的实验没有开始。
  在同样的步骤下,潘家峰、威廉、霍华德每人运送了三个载弹托板到投弹口。
  邝明珠、邵思慎、刘掌柜小心将载弹托板插入卡槽。
  随后,在方文的投弹指令下,他们拉动开启拉杆。
  载弹托板上的模拟炸弹倾泻而下。
  如此循环3次,也完成了投弹测试。
  现在可以返航了,结果要明天才能知道。
  天空不再掉落东西,方老爷和米行的人从窝棚中走出来。
  方老爷吩咐道:“去查查看,都掉在哪了?记着先不要动,就记下掉落的位置,是在圈里面,还是在外面,大概距离多远。”
  伙计和掌柜们纷纷散开,打着火把开始搜查。
  他们不但要找到地方,还有统计数目。
  大的那些带着降落伞的物资倒是好找,麻烦的是那些锡酒壶。
  夜间空投结束后,一直到了第二天下午,嘉兴那边才派人过来。
  那人被带到了总经理办公室,向方文报告情况。
  “三少爷,昨晚空投的东西都找到了,我们画了张图,都标记在上面,你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