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种西红柿!
  李泰摇摇头,“我做的这些其实换个人也是可以的,小郎君提供的思路。”
  “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请教小郎君,他总能给出解决办法和思路。”
  李世民点点头,“他確实不一样,青雀你做的很好。”
  同样的话,之前在烧琉璃的炉子旁边,李恪也是这样说的。
  萧然不管具体的事情,但是遇到技术性的问题,只能去找萧然。
  萧然也总有办法思路,这些是其他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不管是煤矿,印刷术,还是烧琉璃,核心人只有一个,就是萧然。
  其他人都可以替代,就萧然不行!
  之前是李世民看重萧然,现在其他人也发现了萧然的与眾不同。
  这些改变可以说,都是萧然带来的。
  李世民和李恪看的时候,程处默和秦怀道找了过来。
  叫两人去吃饭。
  看到两个人行礼,李世民摆摆手,“不用如此,这里都是一样的”
  “是!”
  在栲栳村才更容易见到李世民长孙皇后,这是之前的程处默和秦怀道想都不敢想的。
  偏偏就是如此。
  走到院子里面,就嗅到饭菜的香味了。
  吃过很多次了,还是很惊艷。
  “阿爷七饭饭~”小公主早就等不急了,跑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抱起小公主,“兕子是不是饿了?”
  “嗯吶嗯吶~”小公主揉了揉小肚子,“想七又又~”
  “哈哈哈,哈哈哈,吃肉肉。”李世民心里琢磨著,得多送些肉来。
  虽然说萧然这里不缺,萧然也不会少肉吃,但为了小公主也得多准备些。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回来了,家里很热闹。
  之前还在家的张锦年也跑过来了。
  张锦年很想和两个小公主玩,但两个小丫头不太愿意,相比起来更喜欢三娘些。
  但是因为张锦禾在这里,张锦年也就顺理成章的可以留下一起玩。
  相比起之前的菜,今天的多了很多鱼。
  清蒸的,红烧的,还有鲤鱼燉豆腐,这些菜都有特殊回忆。
  饭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没有待多久,得到药这些了,可以早点回去。
  李渊和萧皇后都不用,留在这里就刚刚好。
  跟著一起留下的还有张婕妤和萧鈺。
  想吃到不一样的猪肉,萧然找人去长安城买了些小猪崽来。
  看到猪的时候,其他人不解。
  “小郎君,这是何意?”李丽质指了指。
  “养猪,以后吃肉啊!”萧然把猪崽赶进猪圈里面。
  豫章公主,李恪李泰几人也听到了。
  几人眼中都是不理解。
  相比起来,萧然更喜欢猪肉,觉得这个没有羊肉的膻味。
  萧然也没有说太多。
  其他人对猪有偏见,但是萧然没有。
  萧然挺喜欢的。
  这是萧然自己家里,其他人也不能说什么。
  转念一想,李丽质还有点小期待。
  萧然搞出来的肯定不能难吃。
  萧然和张二丫说了一下怎么养。
  家里的剩菜剩饭,其实不多。
  有几个饭量很不错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剩菜。
  更多餵点洗碗水这些,其他的还有不怎么好的粟米。
  现在已经是初春了,还有嫩草这些。
  其实餵粟米有点奢侈。
  萧然都有点过意不去,不是餵不起,总觉得这样不得劲。
  很多普通人都是吃粟米的,萧然拿这个餵不太好。
  以后张二丫又多了一个活。
  地里的农活萧然说了,不需要张二丫操心,打理家里的琐事就可以。
  对此,张二丫倒是挺乐意的。
  张锦禾和豫章公主一直帮忙,李丽质也是力所能及的跟著做家务。
  张锦禾和张二丫不知道,但是萧然是知道的,这两个可都是金枝玉叶,大唐的公主。
  现在萧鈺也可以帮帮忙,张二丫还是比较轻鬆的。
  所以萧然家里就没有找其他干活的工人来。
  张锦禾家里干活的人其实挺多的。
  几天之后,不少人家里的地陆陆续续种完。
  张佳林和王慎也找到萧然,想早点开工。
  萧然也理解村里的人想赚钱的心情,就让其他人开始干活了。
  张大郎一直没有回去烧玻璃,因为他的地没有种完。
  相比起种地,张大郎肯定是想烧玻璃的。
  虽然没有读书,不识字,但是张大郎也找到相比起种地,烧玻璃才有出息。
  奈何之前自己说要种地的,这些地肯定要自己种完。
  除了承包给张锦禾的,其他的全部种完才行。
  隨著煤矿和工坊陆陆续续开工,其他人就更著急了。
  但是都没有丟荒地,很想去赚钱是真的,地不能荒著。
  栲栳村的人既盼著去煤矿、工坊赚钱,又不肯荒了地里的活,说到底,是把“生存的根本”和“日子的盼头”攥得牢牢的。
  地里的土是祖辈传下来的底气,工坊里的活是眼下能摸得著的甜,少了哪样都不塌实。
  在栲栳村人心里,土地是“饿不死的根”。
  就算现在煤矿、工坊能赚钱,可谁也不敢保证这活能一直干下去。
  万一哪天煤挖完了?
  万一工坊的书印够了?
  到时候没了活计,手里的钱完了,地里的庄稼还能煮碗热粥,不至於饿肚子。
  祖辈传下来的话“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早刻在村民骨子里了。
  就像张明德,每次分完钱都要叮嘱大家“先把地种好,再去工坊干活”,哪怕村里租了曲辕犁、备了牛,帮著大家抢种,他也不允许谁家把地荒著。
  还有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都要去田埂上转一圈,看看粟米长得好不好。
  在他们眼里,荒了地就是丟了祖宗的念想,比少赚点钱还让人心慌。
  饿肚子的感觉不好受,很不幸,绝大部分人都感受过那种滋味。
  萧然隔三差五的就会去看看之前种的红薯土豆和玉米。
  土豆肯定没问题,就是不知道產量怎么样。
  红薯萧然没经验,怕种不好。
  至於玉米,是真的只能祈祷有粟米奇蹟。
  只要有一颗种子发芽,萧然就心满意足了。
  这些东西萧然很重视,所以其他人也不敢乱碰。
  考虑到都很喜欢吃西红柿,萧然准备多种点。
  准备搞个菜园子,多种点瓜果蔬菜这些。
  特別是西红柿。
  萧然把刷新的西红柿放起来,暂时是不能吃了。
  翻地之前,得先准备一下。
  看到萧然拿西红柿,小公主屁顛屁顛跑过来。
  西红柿最好吃的是炒鸡蛋,但其实直接吃也很好吃。
  “小囊君~尼干嘛鸭~”
  “兕子,你是不是想吃西红柿了?”李丽质揉了揉小公主的脑袋。
  “嘻嘻~”小公主就傻笑。
  很明显是想吃的。
  “这个不能吃,我们种下去,等以后就有更多西红柿吃了。”萧然笑著说道。
  “咦,这个想法好,之前差点忘记了。”豫章公主也凑过来,“小郎君,这个容易种吗?”
  “应该是不难的。”萧然也没有种过。
  之前想吃就去买就好,家里確实没有种。
  “產量这些如何?”李丽质也问道。
  “我也不知道,得试试才行”
  相比起之间把西红柿种下去,最科学的是把种子挑选出来,培育出幼苗来,再移栽。
  萧然捏著西红柿,蹲在院子里的石桌旁,转头冲围过来的几人笑:
  “要育苗得先取种子,咱们用最简单的法子来,不用啥稀罕东西。”
  说著就从厨房端来个粗陶碗,又让张二丫舀了半碗温水——不烫手,刚好能把手放进去。
  他把西红柿对半切开,橙红的果肉裹著亮晶晶的籽儿,看得兕子踮著脚扒著石桌沿,小声问:“小囊君~籽儿能种出系红系鸭~”
  “能,等它们醒了就成。”
  萧然用乾净的竹筷,轻轻把籽儿和黏糊糊的果肉刮进陶碗里,搅了搅让温水没过,“先泡一刻钟,把籽儿上的脏东西泡掉,不容易烂。”
  李丽质和豫章公主几人不懂,但是简单很厉害。
  这些別说几个不下地公主不懂,其他农民也不知道要这样做。
  都在一边看著。
  一刻钟后,萧然找了块房车里剩下的乾净粗布,把碗里的籽儿连水倒在布上,慢慢拧乾,再用矿泉水冲了两遍,把果肉黏液冲净。
  只剩黑亮亮的小籽儿粘在布上。“得让籽儿醒醒,”
  他把布折成小包袱,塞进灶台上的陶瓮里,瓮里还留著做饭的余温,“这里暖和,过个两三天,籽儿就会冒小白尖儿了。”
  等籽儿露白的那几天,豫章公主和李丽质早找好了两个破陶盆。
  是之前家里换下来的,底部用铁钉钻了几个小孔漏水。
  她们还跟著张二丫去村外的槐树林,挖了些腐叶土回来,掺了点院子里攒的腐熟菜叶,土松松的,捏在手里能散开。
  籽儿冒尖那天,三个小丫头比谁都积极,早早蹲在陶盆旁等著。
  萧然把腐叶土倒进陶盆,整平了,用手指在土里按出一个个小坑,每个坑放一粒露白的籽儿,再盖了层薄土。
  薄得能看见土下的籽儿影子。
  “不能盖太厚,不然籽儿钻不出来。”萧然一边说,一边让豫章公主用瓢舀了点水,轻轻浇在土上,“浇透就行,別淹著它们。”
  陶盆就放在院子朝南的墙根下,能晒到全天的太阳。
  小公主每天早上都要去看,用小手指碰一碰土,干了就喊萧然浇水。
  小公主不敢乱弄,李丽质几人也不碰。
  怕弄坏了,自己不懂,但是心里有数,不给萧然添乱。
  过了五六天,土面上冒出细细的绿芽儿,顶著两片圆圆的小叶子,像刚睡醒的小虫子。
  萧然蹲下来拨了拨土:“成了,等再长两片叶子,就能移到菜园子里去了。”
  李丽质看著那点新绿,笑著说:“没想到这么简单,还以为要多复杂的法子。”
  “越简单越稳当,”萧然摸了摸小公主的头,“两三个月,咱们就能摘一筐西红柿了。”
  小公主眼睛亮闪闪的,小手攥著衣角:“嘻嘻~七系红系~”
  “小郎君,这么快啊?”张锦禾也看了看。
  “嗯,这个生长周期不长,我们多培育点”
  萧然菜园子里面除了辣椒就是西红柿。
  其他菜种在其他地方就可以。
  就想多种点西红柿这些大唐之前没有的。
  地里的农活忙的差不多,学堂也得继续上课了。
  几个小孩子也回到学堂里面。
  张大郎也种完地,又回到炉子旁边,跟著烧玻璃。
  李丽质豫章跟著几人,培育了好几批西红柿幼苗和辣椒幼苗。
  菜园子確实很大,得多种一点。
  几个公主在栲栳村待的快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李丽质和豫章公主上课之余,不忘去菜园子看看西红柿和辣椒的情况。
  三个小丫头,从学堂回来也是如此。
  都知道菜园子里面是西红柿,这是所有人都喜欢吃的东西。
  所以都很上心。
  李丽质不是单纯的嘴馋,而是知道西红柿以后可以让更多的人品尝。
  这是之前大唐没有的东西。
  给寻常日子添了“新滋味”。
  这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是大唐人从未尝过的“新鲜味”,让原本只为果腹的吃饭,多了几分“享受”的意味。
  是给大唐的农业添了“新选项”,让百姓的“饭碗”多了层保障。
  这不是什么高產的主粮,却是“锦上添”的补充,让单一的农作物结构多了份“抗风险”的底气。
  李丽质两天就会让李五送一次信去长安城给李世民。
  不仅仅是种西红柿,培育幼苗的法子,也给了李丽质很多启发。
  这些法子很珍贵,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李丽质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
  菜园子的事情,让萧然的日子也充实了很多。
  最让萧然高兴的是土豆红薯长势非常不错。
  最意外的是,种玉米的地方,多出来十来颗玉米嫩苗。
  之前觉得有一颗就行,没想到这么多。
  来年多留点种子,可以多种点。
  煤炭,印刷术和烧琉璃的事情萧然都很少管,一门心思在粮食菜园子身上。
  这些东西很快就会给大唐一个天大的惊喜了。
  李丽质和豫章公主几人也看得出来,萧然对玉米红薯土豆这些东西格外在意。
  几人明白,不是因为好吃,应该是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可惜现在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