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圣闹灵山
  从轮迴道出来以后,就像是走过了漫漫一生一样,他有些头晕。
  都真君了还头晕,想来是轮迴道的神异。
  出了轮迴,无尘就回到了云都的『无疾医』家中。
  床上躺看一具苍老的尸体。
  无尘將这具凡胎葬到湘云的墓旁。
  没有立牌子,因为立了也会倒,隨风所去也是极好。
  无尘没有发现狐仙的踪跡,许是已经回去了。
  也许狐仙也明白了,她交好的是无疾医,不是无尘。
  兴许以后还有机会见面。
  之后施个法术,往日的袍子重新披在身上,拂尘重新拿在了手中。
  无尘甩了甩拂尘,一时之间,还有些拿著不顺手。
  恰个法诀,腾起云雾,直往天上去。
  没有特意加快速度,照常行云。但也不消半日,就至南天门外。
  四天王见了来人,拱手道:“见过真君,短短五十日不见,真君已是神采奕奕,更上一层。”
  无尘还礼笑道:“天上五十日,下界五十年,五十已是不短了。”
  广目天王让出一条道,笑著说:“真君,你倒是相处起来甚好,不像那只臭猴子,天天拿著我的宝贝龙玩闹,也不怕玩出个毛病来!”
  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微微笑道:“一张一弛,偶尔有只猴子玩闹也好,
  正合中庸之道。”
  琵琶,象徵中道和音乐。
  琵琶的弦鬆紧要適中,代表著做事要恰到好处,不过度也不过於鬆弛。
  持国天王最是放鬆得体。
  多闻张开宝伞,也说道:“真君高居上品天仙位,名列云班宝篆中,如今更是有望真流,脱得太乙数,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伞是保护与庇护,多闻的伞,护的是心。
  此举是以示多闻对真君的敬意。
  增长天王收起了剑,不怒自威,点头说道:“真君还是快快去王母娘娘处復命吧,瑶池的七衣仙女已经知会过我们了。”
  增长天王的宝剑,象徵智慧和勇气。
  这把剑代表著斩断烦恼和保护佛法不受侵犯,同时也象徵著日新又新的增长。
  所以很適合用来面对真君。
  剑乃礼器,但亦是兵锋,所以不宜出鞘。
  四天王是佛家的护法,但却在天庭任职,
  因为实际上,灵山是天庭的一部分,只是有著自治权。
  儒释道三教合一,难分彼此。
  但一些大事,要听天庭號令。
  又聊了一会,无尘便往瑶池王母处去了。
  到了地方,只见一宝阁矗立,琼香繚绕,瑞靄繽纷。
  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氙氬。凤鸞翔形飘渺,金玉萼影沉浮。
  早早的便有青衣女等候,引无尘去见王母。
  等拜会王母过后,无尘入了座,听王母笑道:“真君可有骂开怀?”
  无尘充耳不闻,只道:“娘娘说笑了,我是无尘,骂娘娘的无疾医被葬在某个山野土包里了。”
  王母没有深究,而是说道:“你做凡人时,有怨言也是应当的,不必忌讳这个。”
  隨后王母招手,取来一面宝鑑,递给无尘。
  “这是说好与真君的报酬。”
  无尘没有立马接下,问道:“事並不成,又拿什么东西?”
  王母解释说:“伴月是我这的侍女,她下界那年,我让她暂时想起了过往种种,让她从宝鑑和经文中取走一件,她拿的是宝鑑,可见其懺悔之意不足。”
  无尘摇头道:“这宝鑑是明心镜,运起法力,就能勾人所思,可是娘娘所说?”
  王母点头道:“自是这镜子的神异处。”
  无尘又笑道:“那娘娘又怎么知道,伴月不是想看看自己的娘亲,才选了这物件。”
  王母道:“是与不是,真君自然明白。”
  伴月选东西的时候,想起了过往的事,兴许已经不是伴月了。
  后来不知道,也许是伴月,也许不是。
  王母又说:“我只是想看看她有无悔改之意,真君已经帮我做到了,所以该给的,我自然也不会吝嗇,真君就收下吧!”
  无尘点头,收下了镜子,隨后运起法力,朝镜子上一照,什么都没有。
  王母笑道:“真君已经脱了凡胎,心中杂念已除,照不出来的。”
  无尘点头,將宝鑑放到了袍子中。
  王母又问:“不知真君可要见见我那侍女,如今也在天上,被带回来了。”
  无尘笑著摇头:“不必了,我认识的是伴月,不是天上的仙女。”
  王母的侍女,定然活了很久,凡间有几年,能比得上她在天上的记忆。
  也许十五岁的时候,伴月就已经死了,放不下的是『无疾医』
  长生的存在和凡人差別很大,他们活了很多年,性子大多已经固定下来了。
  就算是封了记忆,有了不同的走向,等到回想起来,也只当是个別样的体验。
  隨后王母又说道:“你倒是有所得,走的很远,但那猴头可就不一样了。”
  无尘拱手道:“正想向娘娘询问这事,悟空到底干了什么事?不是去灵山进修了吗?”
  隨后王母细细讲了悟空的事情。
  悟空得了王母之令后,便隨人去往了灵山。
  果真是西方佛地,与他处不同。
  灵山的山门迎客处有高楼杰阁,冲天百尺,耸汉凌空。
  灵山附近地方,家家向善,户户斋僧。
  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见林间客诵经。
  进入山门后,经过凌云渡,可以到达灵鷲峰顶的雷音古剎。
  山上有青松林、翠柏丛,以及各种珍奇异宝和美味佳肴。
  而且灵山是在『半天之上』,也就是很高,但实际上还是在凡间,和道教的一些盛地类似。
  在天上的,应当只有天庭。
  走了不一会儿就见到一座高楼,几层杰阁,冲天百尺,耸汉凌空。
  不一会儿就到了楼阁门首,只见一个道童,斜立在山门之前,招著手说:“喂,悟空,这边呢!”
  悟空閒来无事的时候,经常访仙会友,交好过这人,是灵山脚下的玉真观金顶大仙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赴宴;手摇玉麋,丹台紫府每挥尘。
  是个修成永寿脱尘埃的真羽士。
  悟空走上前去,搂著这道童说道:“原来是金顶,许久不见,小道童你怎么还不长高高?”
  金顶笑著摇头说:“你这顽劣性子,口不择言,迟早惹出祸来,且看佛祖罚不罚你!”
  悟空却是说道:“大仙啊大仙,若不是我口不择言、不识高低,又怎么能与你相谈甚欢?何况生人和熟人,自是两回人!”
  隨后在金顶的带领下,悟空来到了雷音古剎,大雄宝殿前。
  剎中有八菩萨、四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諦、十一大耀、十八迦蓝等眾多佛相,直至大雄宝殿上庄严无比的释迦如来。
  入了殿后,悟空东看西看,有熟悉的,也有没见过的,东张西望。
  阿难尊者呵斥道:“下方何人敢在大雄宝殿之上如此撒野!”
  金顶率先说道:“回佛祖与尊者,这是瑶池王母托玉帝降詔,送他来灵山修行佛法的,如今带来拜见佛祖。”
  如来点头道:“你便是孙悟空?”
  悟空点头道:“回佛祖的话,自是老孙!“
  如来笑道:“我便是这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
  “既然天上来詔,你便在我处修行罢!”
  悟空点头唱喏。
  如来问道:“殿中之人,可有愿意领他研习佛法的?”
  无一人回应,让悟空有些不喜。
  如来索性便道:“如此,你就在我座下听讲,可去斋阁享用,也可去宝阁读经,如此可好?”
  悟空点头称诺。
  接下来几日,悟空都安分守己,在殿上听佛祖讲经。
  閒暇时多与佛祖菩萨玩弄,也不会无趣,但比之在天庭的时候,有了个度。
  只是某一日,悟空实在是受不了佛门的枯燥乏味,只有佛祖享受的斋饭让悟空好受些。
  宝焰金光映目明,异香奇品更微精。千层金阁无穷丽,一派仙音入耳清。素味仙人罕见,香茶异食得长生。
  斋阁算是悟空常去的地方。
  至於宝阁,里面藏著无数真经典籍,常人难以一览,他却是个不在乎的。
  一日,悟空偷偷喝了不少素酒,又醉了他。
  来到一处宝楼,看守的罗汉今日不在,只留下几个在沙弥此处。
  那沙弥见到大圣,连忙道:“大圣,今日罗汉不在,您不可入此楼!“
  悟空一听,连忙问道:“你来说说,老孙为何不得入此楼,里面有什么宝贝老孙见不得!”
  沙弥道:“此乃高僧登极乐之地,平日不开,还请见谅。”
  悟空一边称是,一边思索著是什么宝贝他没见过?
  於是施了个法术,偷偷溜了进去。
  只见里面放著宝珠,悟空素酒喝了不少,一时头晕眼,也没有见过这东西。
  於是思索道:“莫不是佛祖的金丹妙药?”
  “老孙曾在太上老君处见过这东西,都说是什么九转金丹,也没有尝过,说不准就是这个!”
  隨手拿起一颗,便尝了起来。
  味道不错,自觉是个好东西耶!
  这件物不知打了多少坐工,炼了几年磨难,配了几转雌雄,才成了这般地步。
  尝了一颗过后,他自觉不过癮,又偷摸著吞下一颗。
  要说招惹人,悟空兴许有所收敛,但他是天底下有名的扒手,手脚不乾净。
  一颗两颗三四颗,五颗六颗七八颗十颗百颗无数颗,吞入腹中都不见,
  倘若要问吞何物,西天佛家舍利子。
  这楼中大大小小的舍利內丹,都被他吞了不少,一时间有些撑肚子,懵槽地便睡去了。
  次日,当值的罗汉回来,照常进楼巡视一番,见到里面如同入贼一般,
  只见满地狼藉,一副没见过的模样,让罗汉顿感祸事。
  於是拽著悟空去见佛祖。
  直到来到殿上,悟空方才酒醒,自知又闯了祸事,於是向佛祖说道:
  “回佛祖,老孙一时喝多了,胡乱吃了些金丹,兄长曾言,不白拿別人东西,但老孙难改这性子。不知佛祖可有什么看得上老孙的东西,可都拿了去。”
  佛祖冷笑道:“你这孙,我好生收你,与你说讲佛法,又与你吃斋。
  你倒好,去我那楼中偷盗,真是个顽猴!”
  “你可知,那是眾多高僧坐化后所化的舍利子!其中不乏菩萨罗汉的舍利,被你吃了不少!”
  悟空自知理亏,於是说道:“我也不知那是舍利,不知佛祖要我还何物?”
  这时宝剎中走出一佛,正是宝火佛。
  他身相红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佛陀坚而寧。
  宝火佛道:“启稟佛祖,他犯了偷盗之罪业,不如交於我,以佛火烧他,净他孽心。”
  如来点头道:“孙悟空,你可愿意受罚?”
  悟空不知道佛火的厉害,不以为然,於是说道:“都听佛祖的。“
  於是悟空被送往宝火佛处,
  宝火佛可烧盗窃孽障,尤其是与盗取三宝物(即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宝)相关的罪业。
  他的“宝火”,象徵著能够焚尽一切烦恼与业障的智慧之火。
  用来治这扒手最为合適。
  悟空被押送至宝火佛处,用锁链绑在台上,日日用宝火炼他。
  將他那还没消化了的蟠桃,还有数不尽的舍利,都炼作一团。
  若是常人早就烧了个魂飞魄散,连地府都去不了。
  这火从心起,不仅烧身,更烧他心。
  疼得大圣趾牙咧嘴,好生难受。
  和老君炉里可不一样,也没什么风口,所以没薰出个老害眼病来。
  这宝火烧的是孽障,对於悟空这般犯下偷盗罪之人,更是有奇效。
  火从心起,没给他薰出个火眼金晴,反而炼出了个心眼。
  心神与双眼並用,目张金光,直衝云霄,名唤作『宝火心瞳』。
  烧了整整八十日,火团之中方才不见了声气。
  第八十一日的时候,正值宝火佛休酣,火势有弱。
  悟空冒著火光,扯断锁链,衝出火团,怒吼一声,惊得宝火佛从梦中醒来。
  只见悟空受了罪,无处撒气,开如意金箍棒,碗口粗细,磕著就破,
  擦著就伤。
  在宝火佛面前摆弄著,好一会儿才停了下来,索性没有和宝火佛打起来这火烧的是孽障,净化的是心。
  直到此时,悟空方才知道了宝火的厉害。
  隨后,佛祖又罚他到宝阁之中诵经,不许他出来,也不再给斋饭珍,
  只与铜丸铁汁,直到悟空悔过。
  悟空炼就了一身的金刚不坏,又仗著神通本事,不愿意待在阁中。
  眼见说不通,悟空驾云便要走,罗汉出手拦他。
  当即就抄傢伙在大殿上斗了起来。
  一时间你来我往,各显神通,打得大雄宝殿摇摇欲坠。
  彼时八百罗汉一时都拿不住他,菩萨正要出手,却见佛祖亲自出手,施了个法印,化作遮天巨掌,便將大圣拿下。
  封了他的修为,用藤叶绑上,著令罗汉送到宝阁中念经去。
  大圣闹灵霄殿的时候,应当是因为玉帝是皇,不该自己出手,恐失威仪,所以降旨让佛祖来拿他。
  如今佛祖可没有能请的,何况在大殿之上,也许八百罗汉在斗许久可以拿下他,也许菩萨出手也能降住他。
  只是不可再让他继续胡闹,便直接出手降住了顽猴。
  这时候悟空方才知晓人外有人的真意,方才知道兄长的苦口婆心。
  他被押送到宝阁中,又著不少罗汉看守宝阁,防他脱逃。
  佛祖合掌道:“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如今妖猴已经捉拿,阿难迦叶,你们去上表天庭,告知玉帝王母此间因果。”
  两人得令道:“弟子得令。”
  怀柔的手段下,悟空改不掉,那就用强硬的手段罚他,看在王母面上,
  就不压他,但仍罚他念经读佛。
  按时间来算,也有个四十八年矣。
  无尘听完以后,並不觉得惊讶。
  因为悟空虽然知道了不少道理,也有著改变,可本性就那样,不是说改就容易改的。
  还以为蟠桃一事能让他改改,没想到还是犯了孽障。
  只望他数百年后,莫要再犯了。
  王母道:“如今是他最后的机会了,若是以后出来再造什么大孽,你也莫要再与他说情。”
  无尘拱手表示道:“我相信悟空定能有所改过,若是还死性不改,除妖降魔也是天经地义。”
  王母道:“脱了凡胎,你倒是真看开不少。”
  无尘笑道:“还得多谢王母指点才是。』
  王母摆摆手道:“真君既已无事,不若离开罢,我这便不做奉陪了。”
  隨后便离开了,出去的时候,无尘见到了一位胖嘟嘟的侍女,眉心点了月牙,她的眼睛很大,很亮。
  她躬身,眼神中满是崇敬,道:“见过真君。”
  她太恭敬了,礼仪得体,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不像那个整天笑著,五官挤著眼睛睁不开眼,跟个月牙似的女娃子。
  无尘点头问道:“娘娘如何与你讲?”
  她答道:“功德未满,须得再下凡一次。“
  无尘点头,隨后便离开了。
  只一眼他就明白了,伴月已是过往云烟,隨著无疾医一起死了。
  也许这侍女有著伴月的记忆,但始终是两个人,
  也没什么难过的。
  庄子死老婆都还唱歌呢,生死要是都看不谈,他下凡的这一遭就真是白走了。
  人死了便是死了,没了便是没了。
  会悲伤,会难过,但日子总得向前看。
  仙神长生,更要耐得住寂寞。
  要是看著周围人一一个个老死而去,不肯放他们走,长而以往,又有多少不该留下的人,会被留在世上。
  就算留下了,总有一天也会撒手离开,不说其他,凡人逃得了惩罚的三灾吗?
  还不如趁早放下,然后向前看。
  隨后凌空几步迈出,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