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愚公
“老郭,你究竟是谁?”
张清和这下反倒有些好奇起来,虽说他一直在揣测郭思成的真实身份,但是此刻郭思成毫不顾忌地將自身的威压放开,倒是使得张清和诧异无比。
他是摸不准这人究竟是大圣还是圣人,然而在他本身的设想之中,郭思成或许是一尊较为特殊的混洞罢了。
毕竟李墨那儿还还得了一卷所谓的大修文墨——他可不相信这玩意是实打实的所谓“大修墨宝”,在张清和的揣测之中,大费周章的让他自镇安把这东西带回长安塾,可不单单是为了歷练他。
得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才是。
郭思成也不言语,只是笑了笑,平日里显得有些恭顺的脸却变了气质,张清和自其中品不出什么,那意味著实过於复杂了。
张清和也不在意,他只是將目光又转圜回了徐见山的身上。徐见山此刻依旧是那般苍白的面色,心有余悸地看著郭思成,乃至於戒尺都早已握持在了手中。
这当然只是出於应激,他当然知道眼前这个邪门得很的大头兵应当就是李家不著痕跡安排过来的大能修士,自不会真的动手。
但是刚刚那一刻,面对著那股子骇人至极的威势乃至於恍若仙神一般有如天道一般的清玄之气,他心湖之上因为领悟儒学而留存的道与理却在死命地预警。
“这下徐先生可放心了?”
张清和將袖子轻轻理了理,他自然不会说出自己方才也有些脚软,否则岂不是在王执心面前拆了自己的台?
徐见山沉默地点点头,既然李家捨得拿出这样一尊人物来,那他跟著的確是作用不大了。
张清和给王执心递了个眼神,王执心即刻通过灵光纽带安抚起徐见山方才即將被侵染得蠢动的神魂来。
“那老郭,走吧。”
他抬手看向近乎与十四峰齐高的那尊长庚仙君法相,灵视未开之下,那俊秀写意的面容在文道正脉的“道染”之下面貌都隱隱约约发生了改变,变得有些慈和。
这种变化很缓慢,但是却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仿佛是天底下最不讲道理的东西,又仿佛是天底下最大的道理。
“真猖狂,够霸道。”
张清和见著那满脸堂皇態的神仙形容,分明是中正平和的坦荡大道,却被他尤其违和地品评了这么一句。
张清和將手背过身后,往前迈著步子,郭思成便也静默地跟著走。
他自“变了个人”后,话愈发少了,可能岁月的积淀之下,有一种標誌便是沉默——逐渐地归於不能言说,乃至於不愿言说。
王执心看著这一幕总觉得有些熟悉。
“执心,你也陪我走一段。”
张清和步子也缓,並不急著往那头赶,他估摸著文昌星君想必比他急,那长庚仙君现在都还没被“改头换面”,便不必太过於浮躁。
“啊?”
“怎么,你不是专程来送我的吗?”
张清和轻声笑道,对上王执心那还没有应变过来的表情。
“是。”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张清和便继续往前头了,於是王执心也只得跟上张清和的步子,与郭思成齐头,往背阴山脚下的禁制去。
离那挡著庐子的禁制还远著,於是张清和也缓缓说开来。
“执心,先前徐夫子说,反倒是这样狰狞可怖的土石,才是长安塾圣人们世代以寿元骨血遏制背阴山的明证。
可见看事物不要单看外在。”
“执心省得了。”
三人走得山间的草木逐渐稀疏,土石也逐渐由青岩沃土变得深沉玄幽,即便是在白日里头,也显得有些渗人——更不用提背阴山周遭那深沉的迷雾与劫雷。
“你是个懂事儿的,也不必与你多说什么,我这就要往少白先生那头去了,便与你讲个故事吧。”
郭思成依旧是那般沉默著,倒是见著眼底有隱秘的笑,王执心点点头,拿出那隨身的玉笔玉册来。
“哈哈哈哈,这个不必记著。”
王执心一脸不信地盯著张清和,信你个鬼,上次可不就是这般说的?
“这个,真不必记著。”张清和颇为尷尬地说道——
“是这样一个故事。
有公九十,面山而居,此山涵扩方圆七百里,高万仞,他因其阻塞,想要將此山自眼前移走,开出一条坦阔的大道来。”
“这並不算稀奇,洞虚大能怒而平山蒸海,混洞老祖一念天地失色。”王执心疑惑道,他没有再说话,张清和既然说出这样一个故事,便自然有他的理由。
“是啊……”张清和慨嘆。
“稀奇就稀奇在,这人是个凡俗。別说洞虚,他甚至没有灵根,感应不到天地灵息,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凡俗老人。
他与子孙荷担,叩石垦壤,箕畚运於东海,如此寒暑易节,循环往復。”
“这……愚笨了些,却不失为一个求道之士,只不过所求之道於我辈中人不同罢了。”
王执心一眼看出其中关节,將此则故事的真意道將出来。
郭思成静静地听著,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三人就这般往前走著,他也眯眼笑著,似乎並不在意张清和说了些什么。
“想来,此公是成功了?”
张清和笑著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这正是我要说的,此公年已逾九十,又如何移得动山呢,他於是诉诸於后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你觉得,愚公此言有理吗?”
“倒也愚得使人动容。”
王执心没有说对,那便是他並不认可了。
“所以他並没有成功,他错得彻底,这路是走不通的。”
张清和在听徐见山说完背阴山的秘辛之后,对那些圣人尤为惋惜,於是心底才想起这个故事来。
“那如何夷平那山?”
“操蛇之神闻之,畏惧不已,上诸於帝,帝感其诚,令天將移之。”
张清和看著王执心疑惑的模样,也不再卖关子,径直將心底的想法说了出来——
“要想除了这山,首先的便是从根子上让那东西畏惧,其次便是拳头。
对根子上的东西產生威胁了,且又来了拳头更为大的,问题自然就被解决的妥当。”
“张兄是那天將,还是让那操神之神恐惧的根子?”
“喏,天將不在我身边候著呢嘛?”
这少年一扬手中的玉简,又將目光偏向郭思成。
张清和这下反倒有些好奇起来,虽说他一直在揣测郭思成的真实身份,但是此刻郭思成毫不顾忌地將自身的威压放开,倒是使得张清和诧异无比。
他是摸不准这人究竟是大圣还是圣人,然而在他本身的设想之中,郭思成或许是一尊较为特殊的混洞罢了。
毕竟李墨那儿还还得了一卷所谓的大修文墨——他可不相信这玩意是实打实的所谓“大修墨宝”,在张清和的揣测之中,大费周章的让他自镇安把这东西带回长安塾,可不单单是为了歷练他。
得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才是。
郭思成也不言语,只是笑了笑,平日里显得有些恭顺的脸却变了气质,张清和自其中品不出什么,那意味著实过於复杂了。
张清和也不在意,他只是將目光又转圜回了徐见山的身上。徐见山此刻依旧是那般苍白的面色,心有余悸地看著郭思成,乃至於戒尺都早已握持在了手中。
这当然只是出於应激,他当然知道眼前这个邪门得很的大头兵应当就是李家不著痕跡安排过来的大能修士,自不会真的动手。
但是刚刚那一刻,面对著那股子骇人至极的威势乃至於恍若仙神一般有如天道一般的清玄之气,他心湖之上因为领悟儒学而留存的道与理却在死命地预警。
“这下徐先生可放心了?”
张清和將袖子轻轻理了理,他自然不会说出自己方才也有些脚软,否则岂不是在王执心面前拆了自己的台?
徐见山沉默地点点头,既然李家捨得拿出这样一尊人物来,那他跟著的確是作用不大了。
张清和给王执心递了个眼神,王执心即刻通过灵光纽带安抚起徐见山方才即將被侵染得蠢动的神魂来。
“那老郭,走吧。”
他抬手看向近乎与十四峰齐高的那尊长庚仙君法相,灵视未开之下,那俊秀写意的面容在文道正脉的“道染”之下面貌都隱隱约约发生了改变,变得有些慈和。
这种变化很缓慢,但是却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仿佛是天底下最不讲道理的东西,又仿佛是天底下最大的道理。
“真猖狂,够霸道。”
张清和见著那满脸堂皇態的神仙形容,分明是中正平和的坦荡大道,却被他尤其违和地品评了这么一句。
张清和將手背过身后,往前迈著步子,郭思成便也静默地跟著走。
他自“变了个人”后,话愈发少了,可能岁月的积淀之下,有一种標誌便是沉默——逐渐地归於不能言说,乃至於不愿言说。
王执心看著这一幕总觉得有些熟悉。
“执心,你也陪我走一段。”
张清和步子也缓,並不急著往那头赶,他估摸著文昌星君想必比他急,那长庚仙君现在都还没被“改头换面”,便不必太过於浮躁。
“啊?”
“怎么,你不是专程来送我的吗?”
张清和轻声笑道,对上王执心那还没有应变过来的表情。
“是。”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张清和便继续往前头了,於是王执心也只得跟上张清和的步子,与郭思成齐头,往背阴山脚下的禁制去。
离那挡著庐子的禁制还远著,於是张清和也缓缓说开来。
“执心,先前徐夫子说,反倒是这样狰狞可怖的土石,才是长安塾圣人们世代以寿元骨血遏制背阴山的明证。
可见看事物不要单看外在。”
“执心省得了。”
三人走得山间的草木逐渐稀疏,土石也逐渐由青岩沃土变得深沉玄幽,即便是在白日里头,也显得有些渗人——更不用提背阴山周遭那深沉的迷雾与劫雷。
“你是个懂事儿的,也不必与你多说什么,我这就要往少白先生那头去了,便与你讲个故事吧。”
郭思成依旧是那般沉默著,倒是见著眼底有隱秘的笑,王执心点点头,拿出那隨身的玉笔玉册来。
“哈哈哈哈,这个不必记著。”
王执心一脸不信地盯著张清和,信你个鬼,上次可不就是这般说的?
“这个,真不必记著。”张清和颇为尷尬地说道——
“是这样一个故事。
有公九十,面山而居,此山涵扩方圆七百里,高万仞,他因其阻塞,想要將此山自眼前移走,开出一条坦阔的大道来。”
“这並不算稀奇,洞虚大能怒而平山蒸海,混洞老祖一念天地失色。”王执心疑惑道,他没有再说话,张清和既然说出这样一个故事,便自然有他的理由。
“是啊……”张清和慨嘆。
“稀奇就稀奇在,这人是个凡俗。別说洞虚,他甚至没有灵根,感应不到天地灵息,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凡俗老人。
他与子孙荷担,叩石垦壤,箕畚运於东海,如此寒暑易节,循环往復。”
“这……愚笨了些,却不失为一个求道之士,只不过所求之道於我辈中人不同罢了。”
王执心一眼看出其中关节,將此则故事的真意道將出来。
郭思成静静地听著,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三人就这般往前走著,他也眯眼笑著,似乎並不在意张清和说了些什么。
“想来,此公是成功了?”
张清和笑著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这正是我要说的,此公年已逾九十,又如何移得动山呢,他於是诉诸於后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你觉得,愚公此言有理吗?”
“倒也愚得使人动容。”
王执心没有说对,那便是他並不认可了。
“所以他並没有成功,他错得彻底,这路是走不通的。”
张清和在听徐见山说完背阴山的秘辛之后,对那些圣人尤为惋惜,於是心底才想起这个故事来。
“那如何夷平那山?”
“操蛇之神闻之,畏惧不已,上诸於帝,帝感其诚,令天將移之。”
张清和看著王执心疑惑的模样,也不再卖关子,径直將心底的想法说了出来——
“要想除了这山,首先的便是从根子上让那东西畏惧,其次便是拳头。
对根子上的东西產生威胁了,且又来了拳头更为大的,问题自然就被解决的妥当。”
“张兄是那天將,还是让那操神之神恐惧的根子?”
“喏,天將不在我身边候著呢嘛?”
这少年一扬手中的玉简,又將目光偏向郭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