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再建高炉
  广昌县建设好酒坊后,因为是在內城。
  而研究后来的钢铁厂就成了大问题。
  蔚州原计划打造成人们嚮往的一个贸易交流点,那么广昌县就要雪藏。
  蔚州和广昌县交匯的地方,有个铁矿需要马上开採,现在就是高炉建在什么地方。
  “我觉得放在县城比较安全。”
  广昌县县令孙继平建议道。
  鲁师傅带著徒弟前来,为了就是见高炉的事情而来,听了孙继平的话后,沉默良久没有说话。
  “我觉得还是放在就近比较好,顺便在那里將水泥厂也建了。”
  现在铁渣造水泥效果不错,赵龙能想到的就这些。
  “嗯……赵龙的这个建议不错,我也比较倾向就地建设钢厂,不过招工有点难度。”
  赵生看向鲁师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鲁师傅点头道:“就地冶炼成精铁模胚,確实不错,这样拉回来打造武器也方便。”
  鲁师傅並没有说武器的製造点,其实这些东西还是需要运回径县平山的,那里才是武器製造基地。
  长孙湛是鲁师傅的大徒弟,有三十多岁了,跟在他身边已有二十年,那一身结实的肌肉,好似铜浇铁铸一般,在阳光下闪耀著健康的光泽,充满了爆发力。
  在师傅面前他显得有些靦腆,或者说是稳重。
  不对,应该说这是古人的规矩,不可在师傅面前造次。
  赵生很是羡慕古人的忠诚,不像他们僱佣军,虽然一直提倡友爱,但在危难的时候,还是会有人给予拋弃,或者说是背叛。
  大概也是文化理念不同,东西方的思维不可能在一个频道上。
  好在自己穿越过来,总的来说运气不错,身边的人不能说全部是忠诚的,目前自己没有受到伤害。
  既然计划提上日程,铁矿的挖掘也是从径县平山,调集了一批技术人员前来。
  也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高炉以及铁矿场地,都建设完毕,只要等待开工就行。
  一晃又是年关,今年匈奴似乎没有朝蔚州方向前来打劫的想法。
  赵生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或许与那兰家族有些关係吧,至少赵生是这样想的。
  年前,陈大还是在广昌县驻守,不过前来了一个十六岁少年,在陈大门下做谋士。
  他叫公户愈,是赵生指派前来,协助陈大管理广昌县的都督职责。
  其实,陈大手下有个副將,是以前大营的都督,为了稳固广昌县的安全因素,特意將陈大调任在广昌县,实际上也是考验新军的將军思想。
  赵生担心有些官员能上不能下,尤其是彪悍的武將,遇到这种事情牢骚满腹。
  不过暗地里收集的情报来看,这个副將还算不错,经受得住考验,他叫习志坚,一个身材不高但作战勇敢的武將。
  起初赵生已经动了让习志坚上任都督,这不又新城建设,广昌县需要主政的人才,本身广昌县就小,赵生又不想从外面空降人才,於是陈大又被安排在广昌县。
  “公户愈,你好好跟在陈大都督后面,没事多和习志坚走动……”
  赵生的话公户愈秒懂,他这两年被培训的,智商標高在一百五,非常人能比。
  “公子,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另外,习志坚我打算让他带一个团过去,你也隨著他一起,要是人手不够,从蔚州再调一个团上去。”
  “我明白了,到时候的便宜是找赵龙都统吗?”
  赵生看著稍显稚嫩的公户愈的脸,笑著说道:“你说蔚州你还能认识谁?”
  公户愈闻言一笑,吐了吐舌头道:“也是,也只有赵大哥我熟悉,也没有认识的人了。”
  定州军原先就是王爷的军队,里面的新军又是后来打散重组的,军官也都临时任命,赵龙进去当什么官,这些人都没有意见。
  这也给赵生在军队安插自己的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况且他是駙马,又是新军的实际掌控人。
  虽然说大周駙马是不能掌兵权的,可人家定州军是赵王爷的封地,膝下又无儿子,只有一个女儿,駙马等於赵王爷的半个儿子。
  或者说,就是儿子,以后给他摔盆的那个人。
  一切安排妥当,赵生就回到欒城。
  寧悦和欣悦一岁多了,喊起来阿爹特別的嘴甜。
  小袄的暖贴贴,谁人能受得了?
  有那么一刻,赵生都不想再奋斗了,真的想守著妻子和孩子在一起,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就在这时,朝廷的一个决定似乎打破了平衡。
  大周皇帝突然宣布,重新彻查太子造反一案……
  这个决议让一直揪心的赵伟按捺不住了,处心积虑地將太子干进冷宫幽禁,没想到二年后,居然有能力翻盘。
  “不行,我的计划不能这样失败。”
  “伟儿,你放心,你舅舅这段时间也在为你奔走,看看是谁让你父皇改变了主意。”
  “哼!多次让你们帮助劝諫父皇,新立太子,结果就是因为一些小事,一拖再拖!”
  二皇子赵伟在他的母妃的寢宫,发起牢骚。
  “现在看来,当时你父皇是有求於我们韦家,和一些你背后支持的世家官员,难道是过河拆桥?不应该啊……”
  韦贵妃不只是瓶,也是一个头脑聪慧的女人,她意识到这背后有什么阴谋。
  毕竟太子翻案这件事,他一个做皇帝的是不会主动提出,但是现在大臣中谁能帮助呢?
  右丞相?
  一个念头闪过,但是很快被自己否认掉。
  这两年右丞相范文渊几乎没有提过太子赵康,也是因为这个太子太伤人了,曾经的拥护者在关键时候挺他,却表现得懦弱无为。
  最后在多名官员的指证下,他居然主动地承认错误。
  就这点而言,他的下台不等別人诬陷,就被嚇得支棱不起来。
  谁要是支持这样的太子,早晚得出事!
  但是,皇后不甘心啊!自己的儿子不能做上龙位,以后自己的家族都不好受。
  毕竟皇权爭储这件事,一旦有人做了,上位者就不会给自己的政敌,留下復盘的机会……
  究竟是谁给了太子和皇后的勇气?
  韦贵妃和赵伟这时候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嫡长公主的駙马范熙佟。
  这段时间范熙佟修建几条快速路,在大周出尽风头,搞得几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和他合作。
  韦贵妃这时想起,和世家大夫共天下,是皇权的支撑法宝,谁能带动世家和朝中大夫,谁就有话语权。
  这样说,太子最大的依仗,难道是那个同父母的姐姐在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