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当长平战神遇到高粱河车神
  秦王政八年,
  距离攻克大梁已有两年半时间,均田地、减徭役、鼓励拓荒的新政已经推广到整个魏地,三年义务教育,也顺利开始推行。
  “大王,如今魏地民心已经归附,是否可以再次出征了?”
  蒙武跃跃欲试道。
  “就是,那些改编的魏军,积极性比谁都强,一个个日夜苦练,都等著在大战中建功立业,晋升军功爵位!”
  李信也是不甘示弱。
  “不止是军心可用,短短三年內,魏国新开垦的田地就有百万亩以上,再加上建设军团兴修的水利,大半都是上好的水田!”
  李斯也是十分积极,
  秦国军功爵位,远比平行时空更加完善,不止是前方攻城拔寨,后方稳固军需、出谋划策,同样能折算成军功爵位。
  对於出身贫寒,即便是拜师荀子,但还是流离多年的李斯来说,封侯拜相的机会就在眼前,绝对不想错过。
  “诸位爱卿辛苦了!”
  “治国先治吏,吏治不能清明,我大秦即便是打下整个天下,也坐不稳江山!”
  苏*嬴政*寒微微頷首,
  实际上,以洪荒的辽阔和灵气之充足,要开垦拓荒,其实並不算太难,
  真正磨灭百姓积极性的,还是努力数年,田地收成稳固之后,就会被权贵以各种方式强取豪夺,自然也就心灰意冷。
  就和食盐一样,实际上海水晒盐的方式,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被发现,军需物资的盐醋布,就是以麻布浸泡盐水和醋再沥乾而成。
  但由於食盐的不可或缺,其製作途径一直被贵族牢牢把持,
  以齐国为例,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就在於管仲整顿吏治之后,推出了“官山海”政令,规定所有资源归朝廷所有,即便是民制的盐,也必须卖给官府,从中获取暴利。
  甚至一直到近现代,盐税都是朝堂收入的大头,
  说的直白点,就是朝堂强行垄断渠道,严苛打击私盐,强行提升盐价,来剥削百姓。
  甚至就在后世,食盐工坊一旦放开后,所谓资本的大手,也还是將食盐价格拉升不少,从几毛钱一袋直接拉升到三五块起步。
  导致穷困的,许多时候並不是明面上所说的资源不足,而是权贵的贪婪,
  就和天灾之时一样,只要不是脑残的君王都会同意开仓放粮,但地方官吏和豪族,为了获取更多利润,都会故意添堵,藉此机会低价收购百姓的土地,逼迫百姓卖儿卖女。
  许多时候,人祸,都比天灾更加可怕!
  “大王所言甚是,魏地民心之所以能迅速归附,就在於大王的仁政,让他们真正吃饱穿暖,如今魏人都以归秦而自豪,许多人都自发给大王设立生祠!”
  王翦拍了一顿马屁,才话题一转道:“其余五国百姓也对我大秦极其嚮往,以韩地为例,其二郡之一的南郡,自官吏到百姓,都爭先联络大秦请求归附,就连韩王安,都有献南郡再求十年安寧的意愿!”
  “这位韩王安,倒也算是明眼人,可惜,生错了时代!”
  嬴政沉吟片刻道:“南郡的治理,就由內史腾和韩非去接管!”
  “韩非?”
  眾人纷纷眼露疑惑之色。
  “韩非虽然是韩王九公子,但也是明眼之人,会懂得如何处理的!”
  嬴政摆了摆手。
  “大王,韩地已经没有问题,那下一个,该灭楚,还是灭赵?”
  王翦询问道。
  “楚国虽大,但內部一直不和,大军压境,反倒是有可能让屈景昭项四族真正联合!”
  尉繚分析道。
  “赵国不也有李牧和廉颇,还有平原君赵胜,也不可不防!”
  一直沉默的白起提醒了一句。
  “但赵王偃如今信任的,可是赵奢之子赵括,李牧和廉颇,如今也是被幽禁在府邸之中!”
  王翦开口道:“至於赵胜,只有信陵君魏无忌在其府上一天,无论是赵王偃还是赵太子迁,都不敢对其放鬆监视!”
  “其实,要破灭赵国,可以多扶持一下信陵君!”
  苏*嬴政*寒笑著摆了摆手。
  “这位一手葬送了魏国的高粱河车神,確实是我军之友!”
  顿弱拱手道:“而且那位在赵王面前极其得宠的赵括,和这位信陵君,暗中联繫也是一直没有断过,甚至还在马服君和平原君府底,挖掘了一条地道!”
  “本就是师徒,又怎么会不亲密?”
  苏*嬴政*寒心中暗笑不已,
  涿鹿战神外加高粱河车神,双神一起发力,赵国想要不被灭都难!
  倒是李牧和廉颇,都是征討蛮族,守护中原有功的大將,被小人冤枉而死,未免有些憋屈了。
  “传朕旨意,以白起上將军为主帅,王翦和蒙武为副帅,统领百万大军,破灭赵国!”
  苏*嬴政*寒开口道:“记住,民心,才是关键!”
  ...
  赵都邯郸,
  “大王,秦军兴师百万,声称要一举覆灭我赵国!”
  一位宦官慌乱地跑进御书房道。
  “不就是秦军进攻吗?”
  赵括信心十足道:“请大王给末將五十万兵马,定能破敌制胜!”
  “可还有更详细的消息!”
  赵王偃有些迟疑,
  虽说赵括对兵法战略十分嫻熟,在多次演练中都是独占鰲头,但毕竟年轻气盛,没有真正指挥过大军决战,依旧是无法让他安心。
  “父王,廉颇和王叔祖赵胜,都已经垂垂老矣,李牧又需要屯住北疆抵御蛮族,朝中上下,以孩儿之见,不如给赵括一次机会,让马服君给予提点便是!”
  太子赵迁拱手道。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赵王偃点了点头道:“传寡人旨意,以马服君赵奢为主帅,赵括为副,领军抵御秦国!”
  “明明有更强之人,大王却不能信任,实非我赵国之福!”
  再次被启用成为主帅,赵奢却没有一丝欣喜,反而是长嘆了口气。
  虽然也打过一些胜仗,但比起赵胜和李牧廉颇,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父亲,其实事情也没有真坏到那般地步!”
  赵括拱手道:“赵秦决战,並非一日之功,等到合適时机,以战事艰难为由,就能向大王请求,让平原君重新出山!”
  “你能看出两国决战非一日之功,看来 確实是有所长进!”
  赵奢略微鬆了一口气。
  “其实是那位信陵君的妙策!”
  赵括不失时机道。
  “信陵君?”
  “也罢,魏国已灭,魏无忌比我们更痛恨秦国,不过...”
  赵奢迟疑开口道:“这位信陵君有些名过於实,括儿你千万不可学他!”
  “有眼不识泰山!”
  赵括冷哼了一声,却也不敢暴露元*信陵君*始的真实身份,只能在回到后院之后,继续通过地道前往平原君府。
  “此战,一定要破灭秦国,光復大魏!”
  元*信陵君*始信心十足道:“此次秦军出征,所谓三百万大军,实则不过三成,而且还有不少是我魏国旧部,关键时候,绝对能给予其关键一击!”
  “师尊果然神机妙算!”
  赵括底气更足,心满意足告退。
  ...
  数月时间,
  匆匆过去,
  秦军大营,
  “明明有赵胜和廉颇李牧,却自相猜疑,赵国如何能不灭?”
  白起长嘆了口气,
  秦赵两国同出一源,都面临著草原异族的压力,他和李牧虽然没能促膝长谈,但在许多时候,也保持著一定的默契,互相配合绞杀异族,颇有些惺惺相惜之味。
  “其实也就是大王胸怀天下,能容灭国之臣,换个朝代,你我此刻应该和李牧廉颇一样了!”
  王翦四顾无人,才长嘆一口气,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者,之所以很难有好下场,就在於猜忌之心一旦开启,往往都会陷入死循环,即便是当事人半途醒悟,也为时已晚。
  “大王確实是仁义为怀,除了那些为非作歹,罪大恶极之徒外,纵使吕不韦这样曾经权倾朝野,试图拖延大王亲政的权臣,都只是夺了他的丞相之位,至今还在安然颐养天年!”
  蒙武也是深有感触道。
  “若是赵王偃能有大王一成的容人之心,赵国都没那么好灭!”
  “两军对峙已有小半年,赵王的耐心也该差不多了!”
  白起对著沙盘研究了许久,厉声开口道:“传我將令,主动后撤九十里!”
  ...
  赵军大营,
  “退避三舍?”
  赵奢皱了皱眉头道:“秦军明明势大,却主动后退,难道是想诱敌深入,不好,传令赵括,不得贸然出击!”
  “君上,来不及了,公子他,带著三十万大军,已经出城追击了!”
  亲卫校尉急切入殿道。
  “快,快让所有骑兵出击,救援赵括!”
  赵奢越发嘆气,
  早知道,就不该等待后军主力,应该和赵括一起出徵才是,
  这个儿子,还是太轻敌冒进了。
  然而,
  等赵奢不顾年迈,亲自带著数万骑兵奔袭抵达后,却发现秦军,居然在退避三舍的基础上,再次退了六十里,一路上都是秦军丟弃的粮草輜重。
  “如此大的代价,秦军怕是所谋甚大!”
  赵奢眉头更加紧皱。
  “父亲是不是太杞人忧天了?”
  刚获得大胜的赵括毫不在意道:“大军征战耗费极大,我军本土作战都有些难以为继,更何况千里奔袭的秦军!”
  “將军,信陵君传来消息,说是已经成功说动秦军中的原魏国將士,烧毁了秦军的数处关键粮仓!”
  一员偏將兴高采烈地打马而来,指著远处道:“看,大火和黑烟,都快烧到天上去了!”
  “难道是我低估了那位信陵君?”
  “前方是何处?”
  赵奢心中还有些打鼓。
  “启稟君上,前方名为长平!”
  偏將连忙拱手道。
  “这里我十分熟悉,方圆数百里,都是以平原和河谷为主,最多也就是一些丘陵小山,根本不適合伏击!”
  赵括意气风发道:“昔日演练,我曾在这里连胜廉颇和李牧两位上將军,得了长平战神之名,优势完全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