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155
  ……
  “陈队长。”
  杜思苦看到陈队长后, 打了招呼。
  陈队长转悠了一圈:“你们忙,我是过来找何主任的。”他仔细观察研究的了一下,确定没有问题后, 他就走了。
  真的去找何平主任了。
  “何主任,杜全怎么在你们这边学习?”
  “陈队长, 您不知道啊,这是你们保卫科张科长的意思。”何平主任对保卫科的人一向客气。
  张科长的意思?
  陈队长带着一肚子疑问回去了, 得问问。
  8月16号, 宜出行。
  杜老三出发了。
  拖拉机厂在大队那边的服务点,听说去的是个会修拖拉机的, 还是个能开拖拉机的,立刻就答应了。
  虽然没有驾驶证,但是, 在乡下帮忙收割,谁管这些啊。
  “新镇下面的红日大队服务点。”张科长把地址给了杜老三, “红日大队, 下面有五人生产队。”
  新镇也在阳市,只不过有些远, 快到临市的边界了。
  因为在本市,先坐公交去客运站, 然后坐个小巴,一个半小时就能到。
  杜思苦把杜老三送到了公交站。
  杜老三背着行李, 不放心的又叮嘱老四,拖拉机厂这边保卫严,很安全。要是回了机修厂, 那边有什么情况, 千万记得给他写信。
  “等我那边安顿好, 就寄信过来。”到时候杜老三会把地址一起写上来。
  杜思苦点点头,又问,“三哥,你下乡的事,真不跟家里说一声?”
  就这样走了?
  杜老三道:“先不说,等我落到那边,把手续办好,再回家一趟。”要是他现在回家说了,就怕他妈不愿意。
  家里正给他找对象呢,这有工作跟没工作还是不一样的。
  不说这个,单是户口在乡下跟在市里就天差地别。
  杜老三深吸一口气,这事管不了这么多了。
  公交车来了。
  杜老三提着行李上了车,公交车都走得很久了,他还能从窗户看到杜思苦在后面跟他挥手。
  杜老三摆手让杜思苦回厂里去。
  铁路家属大院。
  杜母病了。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老五下乡的事,就留下一封信,人就走了!信上写了,分到了东北的农场!
  农场!
  前妹夫小郭成分不好,去的就是农场!
  杜母每每想到这,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这天又热,冷不丁的就是病了,怏了好几天,一直没什么精神。
  之前杜母另找的媒人来了一回,原本有个相当不错的好姑娘,想说给杜家的老三。可瞧着杜母如今这模样,倒不是好说了。
  想着过几天等杜母病好了,再来商谈。
  晚上。
  杜父回来,见杜母还没好,叹了口气,“我休了两天假。”回来照顾家里。
  杜母一听,立刻坐了起来:“不行,你这休假,万一年底又拿不到进步奖怎么办?”这得损失不少钱呢。
  不划算。
  杜父:“你都这样了,还管什么奖不奖的。”
  杜母病了,这家务活没人干,脏衣服一堆。还有他妈,这两天也没吃着什么好东西,早上也只有他熬的那锅粥,杜父实在是不放心。
  杜母一想到自己倒下,杜父就得请假,说不定还得扣钱,这病气一下子去了大半。
  “我没事,明天你回去上班。”杜母按了按心口,“我就是这心里堵得慌,你说说,老五这孩子,怎么这么想不开呢。跟谁学不好,偏要跟文秀学,还非跑到农场去……”
  她喋喋不休说了半天。
  杜父也没打断,就听着。
  说到最后,杜母话头一转,“之前媒人来过,说又给老三找了一个好姑娘,手脚麻利,有孝心。我明天过去看看,要是姑娘不错,我就让老三回来跟人见见。”
  这次杜母有经验了,先去姑娘家瞧瞧,看那一家子是什么样的人。要是不错,再让老三回来见见。
  她跟杜父说道:“要是老三这事成了,如今八月了,等到了十月,咱们就把婚事办了,到时候家里就有人操持了。”
  洗衣做饭什么的,就该交给儿媳妇了。
  杜爷爷是去年十月没的,一晃都快一年了。
  这时间过得真快。
  次日。
  杜母去了媒人那边,媒人带着她去见了那位姑娘,姓杨。
  “姓杨,叫小桐,这姑娘可孝顺了,她奶奶瘫在家里六年了,一直是她照顾。”媒人把杨小桐夸了又夸,“为了照顾家里人,念完小学就没读了。她上头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个弟弟,都是勤快人。”
  小学毕业?
  在家一直照顾老人,六年?
  若是以前,杜母听到这话肯定觉得这姑娘好,是个难得的好姑娘。可是她猛不丁的想到了自家老四,自家老四那性子,是万万不肯为了照顾一个老人六年不出家门的。
  这杨小桐听着是孝顺,可会不会太没有主见了?
  杜母很快就把心里的念头压下去了。老四那样的才不行,像杨小桐这样的姑娘当儿媳妇才好呢,娶回家,干活照顾老人,又勤快,没哪不好。
  很快就到了这杨家。
  两人没进去,媒人瞧见杨小桐出来,远远的指着,“瞧,那就是小桐,长得白白净净的。”
  杜母一看,还真是。
  模样不错。
  一米六的个,个头正好。
  姑娘衣服朴素,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个过日子的姑娘。
  杜母笑了,对媒人道,“明天我去跟我家老三说说,你知道的,我家老三在拖拉机厂工作,这什么时候休假他说了不算。”
  媒人也跟着笑了:“那是,拖拉机厂多好的单位啊。当然看你们哪天有空,我再去女方那边跑一趟。”
  就这么定了。
  见完姑娘,杜母很快就走了。
  杜母走后没多久,杨家。
  “怎么样?人还在吗?”
  “走了。”
  “是拖拉机厂那家吧。”
  “对,这家条件不错,男人是铁路的,这次介绍的是第三个儿子,在拖拉机厂,那边福利好得很。”
  “唉。”
  “叹什么气啊,等定了日子,让小珂过来替小桐见见男方,保准男方家满意。等到结婚那天,再让小桐去!”
  杜家。
  晚上吃饭的时候,杜母说道:“那姑娘我见过了,人看着挺面善的,家里父亲兄弟都是有工作的。”
  家里不算差,只要家里有正式工,这吃相就不会太差。
  杜奶奶听到说这姑娘照顾了家里瘫在床上的奶奶六年,一下子对这姑娘生出了好感。
  是个孝顺的好姑娘。
  不像自家,老四跟这姑娘比差远了。
  杜父听了也是一样,会干活,能照顾家里,还孝顺老人,怎么听都是顶顶好儿媳妇人选。
  杜母摸了摸眼皮:“我这回来之后,眼皮一直跳,也不知道是有什么事。”
  跳了半天了。
  第二天。
  杜母早上一起来,去食堂那边打早饭,打完早饭正要走。
  被朱婶叫住了。
  “黄姐,于月莺人走了,但是行李一直在宿舍,新来的临时工要住宿舍,这东西不好一直搁在那边。”朱婶问杜母,“你能联系上她吗?”
  于月莺家庭情况不好,这宿舍的东西不可能都不要。
  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走了?”杜母听到这事很吃惊,“没在你这边干了?”
  “你不知道?”朱婶低声把查户口这事说了,还有知青下乡,城里的孩子都没法在城里呆,更何况是没有户口乡下来的孩子。
  不更得清退吗。
  杜母道:“她没跟我说过这事,也没去过我家。”这就怪了。
  以前这边一有什么事,于月莺就往她家跑,不管她欢不欢迎,这次竟然不声不响的走了?
  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朱婶叹了口气,“我再想想办法吧。”
  这宿舍原本是四人住,这前只有于月莺一个人,现在因为知青下乡的事,一下子塞进了好几个临时工,这宿舍眼看着就快住满了。
  杜母听了后,点点头。
  半句都没提把于月莺的东西搬到自家的话。
  请神容易送神难。
  尤其是于家人这样厚脸皮的人。
  杜母把早饭带回家,给杜奶奶送去后,自个吃了点,然后就往拖拉机厂去了,路上也没带吃的喝的。
  那边有老三在,她饿不着。
  拖拉机厂。
  “他不在。”
  “不可能!”杜母不相信,“他去哪了?”怎么就不在了?
  找老四机修厂骗她老四不在,那是老四不想见她。
  老三不可能这样的。
  保卫科的人说:“杜全辞工了,走了。”
  什么!
  辞工了!
  杜母扶着额头,只觉得前面天昏地暗,她险些站不住。她拍了拍自己的头,半天,才挤出一句:“杜全,辞工了?”
  “对,他说家里有下乡指标,不想让妹妹,自个去了。”这事保卫科的人都知道。
  这杜全也是实心眼。
  换了他们,不一定舍得这拖拉机厂的工作,还是正式工呢。
  杜母精神恍惚,她扶着拖拉机厂的大门,有些喘不上气。
  老三下乡了!
  他怎么下乡去了!
  他不知道老五已经去了吗!
  “大婶,你没事吧?”保卫科看杜母这脸色不对,寡白寡白的,别出什么事吧。
  杜母一想到最疼的女儿跟最有可能养老的儿子都走了,实在是接受不了这件事。这一下子走了两个孩子,偏偏最不招人喜欢的老四留了下来。
  怎么会这样呢?
  杜母眼前一黑,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