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將进酒!
  在场眾人面面相覷,谁也没想到楚凤歌竟然这么不给杨府面子。
  杨轩脸上的笑容凝固了,道:“你……你说什么?”
  楚凤歌道:“不错,楚某就是看不起你们杨府的人!杨世忠祸乱朝政,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残害忠良,当今陛下修玄误国,未曾有一言劝諫,只知作馋佞之臣!”
  “而你杨轩卑鄙齷齪,以百姓为鱼肉,禽兽不如,此等干尽伤天害理之事的小人,凭什么让楚某看得起!”
  楚凤歌不是在作死,而是在树人设,他將《治安疏》里的严嵩换成了杨世忠,已经註定跟杨府不死不休了,骂上几句才附和他要立的人设。
  原本他也懒得骂杨轩,谁让对方处心积虑想要算计自己呢?
  在场的人都不禁吸了一口冷气,楚凤歌竟然这么刚的吗?不愧是卫国公之孙啊!这么不给杨轩面子?
  杨轩脸色无比难看,死死咬著牙,强行將想要怒骂的话咽回肚子里,道:“楚兄对我杨府有著颇多误会啊。”
  楚凤歌昂首道:“朗朗乾坤,昭昭日月,魑魅魍魎自不能潜身,杨轩,你杨家有没有做亏心事你自己知道,我只告诉你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此话一出,不少读书人都在心里叫好。
  前年南方某县连续下了三个月的暴雨,浸毁农田,百姓颗粒无收,原本朝廷应该拨款救灾,然而首辅杨世忠却认为是当地知县慌报灾情,目的是诈取朝廷款项,竟下令把知县抓进大牢处死,后来更是加税三成,逼得当地民不聊生,百姓迫於无奈,只能杀官兵而起义,天下震动。
  后来朝廷派出军队,仅用三个月就镇压了这些造反的农民,杨世忠还上书告捷,得到皇帝的讚赏。
  当时有一些臣子弹劾杨世忠,只可惜皇帝对杨世忠极为信任,贬謫了多位弹劾的官员,其中就包括了两位六部的侍郎。
  此事过后,许多有骨气的读书人都在心里臭骂杨世忠,但毕竟杨世忠权倾朝野,他们也只敢在肚子里骂。
  此刻听楚凤歌当面怒骂,那些有骨气的读书人心里別提多么痛快了。
  虽然大多数人惧怕杨府的威势,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击掌讚嘆:
  “楚兄骂得好!”
  “一身正气,谁还敢说楚凤歌是个紈絝?”
  “不愧是卫国公的孙子,一身浩然正气,我所不及也。”
  “楚世子当真是我辈的榜样!”
  杨轩脸色变得越发难看,只能强忍著怒气不发作。
  许亭突然讥笑道:“姓楚的,你该不会是作不出诗,才故意扯东扯西的吧?因为杨轩乃是正人君子,不会跟你计较,所以你就抹黑他,哼,不会作诗便直说,何必用这种骯脏手段?”
  许亭这句话提醒了杨轩,他当即面露无奈之色,说道:“楚兄才华横溢,乃是儒道大才,本应该是京都第一才子,可我却抢了他的头衔,或许正因如此,他才对我有一些偏见,我不怪他。”
  许亭道:“哦!那就是楚凤歌嫉妒你是京都第一才子,自觉不如你,因此才屡屡抹黑你,楚凤歌,你既然也进入紫府书院读书,也是读书人,手段为何如此齷齪?”
  狗腿子们隨即附和道:
  “不错,楚凤歌,我就是看你嫉妒杨公子的才华,才故意抹黑他。”
  “才华不如杨公子,就用这种譁眾取宠的手段。”
  看著这些跳得正欢的狗腿子,楚凤歌却是笑了,仿佛在看几只跳樑小丑,道:“杨轩,你以为这么说就能掩盖你们杨府的罪行吗?就能让大家以为我是嫉妒你吗?所谓的京都第一才子,我从来都不放在眼里。你也不用装了,跳樑小丑再这么粉饰自身,史书也只会记载,杨氏父子,祸国殃民!”
  许云愁看著楚凤歌,心头微微颤动,这个正气凛然的样子实在是太让人欣赏了。
  杨氏父子,祸国殃民……这句话简直是绝杀!杨轩气得浑身发抖,怒道:“你……你……”
  许亭大声道:“楚凤歌,你分明就是嫉妒杨轩的才华,嫉妒他是京都第一才子!你这种人才是卑鄙小人!”
  “不敢作诗,却非要说诗词是小道,比不上杨公子,就说人家祸国殃民。”
  望江楼里静悄悄的,有人欣赏楚凤歌,有人畏惧杨府的威势,也有人认为许亭说的没错。
  田碧道:“好了,爭吵无益,楚凤歌,你若是不会作诗,便坐下吧!”
  田老大儒这句话看似不偏不倚,可其实意思却是占著杨轩,仿佛在说楚凤歌就是不会作诗才抨击杨轩,引进眾人的注意。
  一位大儒竟然不分是非黑白,还算什么大儒……许云愁蹙眉。
  楚凤歌笑了起来,道:“原本我是不打算作诗,既然连田儒都这么说,那我就作一首,也顺便告诉你们,所谓的京都第一才子头衔,我楚凤歌真的看不上,因为我如果想要,根本不废吹灰之力!”
  “狂妄!”许亭叫道。
  杨轩盯著楚凤歌,冷笑不止。
  楚凤歌道:“许兄,拿笔来!”
  许云愁连忙递出毛笔。
  楚凤歌看了他一眼,道:“我作,你记。”
  “好。”许云愁当即在桌上铺好了宣纸,准备就绪。
  楚凤歌道:“此诗名为……《將进酒》!”
  所有人都在看著他,期待他会作出什么诗,包括张云棠和杨谦两位大儒。
  楚凤歌拿起桌上的酒壶,仰脖子饮了一大口,一撩袍裾,豪迈的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髮,朝如青丝暮成雪。”
  仅是这开头的几句诗落下,便有不少人吸了一口气,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好诗!”雅间里的三公主不由得出声道。
  听这开头的两句,仿佛有一股磅礴之气扑面而来。
  许云愁眼睛一亮,急忙记录。
  楚凤歌又饮了一大口酒,朗声道: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復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