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你行不行这机器说了算
  红旗搪瓷厂门口,李向前停稳了自行车。
  高大的砖砌门楼显得有些陈旧,红漆的“红旗搪瓷厂”五个大字也已斑驳。
  门卫室里探出一个脑袋,打量了他几眼。
  李向前走上前,“师傅,我找你们厂技术科陈工,前进五金厂的,约好了。”
  门卫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个內线,低声说了几句,掛断后挥挥手,“进去吧,有人来接你。”
  没等多久,一个穿著灰色工装、戴著眼镜的中年人快步走了出来。
  他上下打量著李向前,镜片后的眼睛带著审视。
  “你是前进厂的李向前师傅吧?”
  “我是。”李向前点头。
  “我是技术科的陈工,我们厂长让我来接你。”陈工的语气平淡,听不出多少热情,更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李向前並不在意这种態度,技术人员大多如此,更何况对方是大厂的,自己只是个小厂来的。
  “麻烦陈工了。”
  陈工摆摆手,转身带路,“跟我来吧。”
  厂区很大,道路两旁是连片的红砖厂房,高耸的烟囱正吐著白烟。
  先经过的是衝压车间。
  【哐当!哐当!】巨大的噪音几乎要震聋耳朵,沉重的衝压机一次次砸下,將平整的钢板衝压成盆、碗、杯子、痰盂的粗糙形状。
  工人们穿著厚厚的帆布工装,戴著手套,动作麻利地將成型的半成品从机器上取下,堆放在一旁。
  李向前脚步未停,眼底深处,淡蓝色的数据流无声滑过。
  【衝压机(型號j23-40):模具疲劳,衝压精度下降3%,建议更换周期剩余120小时。】
  【衝压机(型號未知,仿苏式):液压系统轻微渗漏,效率损失1%,倒计时75天。】
  数据一闪而逝。
  陈工似乎没注意到他的短暂凝视,继续往前走。
  接下来是酸洗车间。
  一股浓烈刺鼻的酸味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捂住口鼻。
  车间里排列著几个巨大的水泥池子,里面翻滚著黄褐色的酸液,工人们正用长长的铁鉤將衝压好的金属胎体浸入池中,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油污。
  【酸洗槽(3號):內壁耐酸水泥层多处剥落,腐蚀严重,存在泄漏风险,倒计时35天。】
  【通风系统:功率不足,换气效率低於標准40%,长期工作环境有害。】
  李向前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这环境可真够呛。
  穿过酸洗车间,是涂搪车间。
  这里相对安静和乾净一些,工人们大多是女工,戴著口罩,正小心翼翼地將白色的、如同浓稠牛奶般的釉浆均匀地涂抹在经过酸洗处理的金属胎体上。
  动作轻柔,神情专注。
  【喷涂压缩机(型號w-0.6/8):阀片磨损,供气压力不稳定,波动范围±0.05mpa,影响涂层均匀性,倒计时90天。】
  最后,他们来到厂区最深处,靠近巨大的烧结窑炉。
  如同隧道般的窑炉散发著惊人的热量,即使隔著一段距离,也能感受到滚滚热浪。长长的传送带將涂好釉浆的工件缓缓送入窑口,经过高温烧结,才能形成最终那层光洁坚硬的搪瓷。
  【隧道式烧结窑(1號):保温层老化,部分区域耐火砖脱落,热效率下降8%,燃料消耗增加,倒计时180天。】
  一路看下来,李向前心里有了底。
  红旗搪瓷厂,家大业大不假,但这套设备,恐怕也有年头了,处处都显露出老化和损耗的跡象。
  对搪瓷厂来说是负担,对他而言,却可能是机会。
  陈工领著他拐进旁边一栋相对矮小的平房,推开一扇沾满油污的木门。
  “这里是设备维修车间。”
  车间里光线不算明亮,空气中瀰漫著浓重的机油味和铁锈味。
  靠墙堆放著各种拆卸下来的零件——齿轮、轴承、电机、管道阀门,地上也散落著不少工具。
  几台蒙著灰尘、等待维修的机器靠墙立著。
  车间中央,一个五十多岁、头髮白但腰板挺直的老师傅,正带著两个年轻学徒,埋头修理一台拆开了外壳的空气压缩机。
  老师傅穿著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袖子高高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手上沾满了黑色的油污。
  他正拿著一把扳手,拧著压缩机气缸上的螺丝,动作嫻熟有力。
  陈工走上前去。
  “王师傅,忙著呢?”
  那被称为王师傅的老人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但稜角分明的脸。
  他放下扳手,用满是油污的袖子擦了擦额头渗出的汗珠。
  浑浊但锐利的眼睛先是看了陈工一眼,隨即落在旁边的李向前身上。
  “王师傅,这位是前进五金厂的李向前师傅。”陈工指了指李向前,“厂长请他过来,帮忙看看咱们厂设备的问题,给点技术指导。”
  王师傅的视线在李向前身上停顿了足足几秒钟。
  他上下扫视著李向前年轻的脸庞,以及那身相对乾净的工装。
  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这么年轻?”王师傅的声音有些沙哑,带著浓重的不信任。
  他再次看向陈工,又转回李向前。
  “懂搪瓷设备?”
  这三个字问得又硬又冲,带著一股老技术工人特有的傲气和排外。
  在他看来,眼前这年轻人细皮嫩肉,不像是个能在油污里打滚、跟冰冷钢铁较劲的主儿。
  前进五金厂?一个街道小厂,能有什么高人?
  厂长也是病急乱投医。
  没等李向前开口回应这带著火药味的质疑,车间中央那台被拆开了外壳的空气压缩机,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咔啦】异响。
  紧接著,机器运转的声音戛然而止,整个车间只剩下其他角落传来的零星敲打声。
  “妈的!”王师傅低声咒骂了一句,快步走回压缩机旁。
  他拿起锤子,在某个部位敲了几下,又扳动了几下槓桿。
  机器纹丝不动。
  王师傅脸上泛起一层恼怒的红色。“又是这个老毛病!气阀卡死了!每次修好没几天又犯!”
  他踢了一脚机器底座,发出沉闷的响声。
  旁边两个年轻学徒缩了缩脖子,不敢作声。
  陈工站在一旁,也是一脸无奈。这台老旧的压缩机是车间供气的主力之一,最近频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涂搪车间的正常生產,厂里为此没少开会。
  李向前一直安静地站在旁边,此刻他迈步上前。
  他的【破障之眼】在王师傅抱怨的同时,已经锁定了那台停止运转的压缩机。
  淡蓝色的数据流无声地在视野中展开、分析。
  【设备:空气压缩机(型號未知,仿苏式,役龄超20年)】
  【状態:停机(故障)】
  【故障诊断:气阀组件异常】
  【细节分析:气阀活塞杆(材质45號钢)出现非均匀性磨损,最大磨损深度0.18mm,超出设计公差0.15mm。磨损导致配合间隙增大,在设备运行温度升高后(约80c以上),活塞杆受热膨胀,与阀套內壁產生过度干涉,引发卡死现象。】
  【修復建议:1.更换同型號气阀活塞杆(推荐);2.对现有活塞杆进行精密研磨修復,补偿磨损量(可行,但精度要求高,需临时製作工装)。】
  数据流隱去。
  李向前只是侧耳听了听刚才机器停机前的异响,又观察了一下机器最终停止的位置。
  他转向还在跟机器较劲的王师傅,语气平淡地开口:“王师傅,是不是每次都是运行一段时间,机器热起来之后,才容易卡死?”
  王师傅手上动作一顿,猛地转过头,诧异地看著李向前。
  他愣了一下,皱著眉头回想。“是啊,没错。刚开机的时候跑得好好的,转个把小时,机身烫手了,就容易卡住。你怎么……”
  后面的“知道”两个字没问出来,但脸上的惊疑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个问题,他们几个老师傅也討论过,但始终没找到確切的原因,只当是机器老化,零件匹配不好。
  李向前伸手指了指压缩机气缸盖连接气阀的部位。
  “问题应该在气阀的活塞杆上。”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下来的车间里,每个字都清晰地传到王师傅和陈工耳朵里。
  “金属热胀冷缩。活塞杆磨损了,配合间隙变大。平时看著没事,可机器一热,活塞杆膨胀量超过了磨损量和正常间隙的总和,运动到某个位置就会跟阀套卡住。”
  他解释得简单直接,没有用任何复杂的术语。
  “光清理油污,或者调整一下其他地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得修復或者更换那根活塞杆。”
  王师傅彻底愣住了,手里的扳手都忘了放下。
  旁边的陈工也瞪大了眼睛,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难以置信。
  他们围著这台破机器捣鼓了好几天,拆了装,装了拆,各种方法都试过,就是治標不治本。
  这个从没碰过机器的年轻人,只是站在旁边看了一眼,听了一下声音,问了一个问题,就直接把病根给揪出来了?
  而且说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完全不像瞎矇。
  这简直……
  王师傅脸上的不信任和轻视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著震惊、怀疑和一丝不甘的复杂情绪。
  他活了大半辈子,修了一辈子机器,自认经验丰富,眼光毒辣。
  今天却被一个毛头小子,用如此简单的方式,点破了他几天都没琢磨透的难题。
  这让他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他上下打量著李向前,试图从对方平静的表情里找出哪怕一丝炫耀或者侥倖。
  然而没有。
  李向前就那么平静地站著,仿佛只是说出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王师傅放下扳手,往前凑近几步,仔细盯著李向前指的那个部位。
  他將信將疑。“修復活塞杆?”
  声音里的火气消散了许多,但质疑依然存在。
  “这玩意儿是精配件,磨损了就是磨损了,跟轴承滚珠一样,哪有修復的道理?不都是直接换新的?”
  在他固有的认知里,这种精密部件的磨损是不可逆的,要么换,要么报废。
  修復?怎么修復?拿銼刀銼?那精度还要不要了?
  李向前迎著王师傅探究的目光,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
  “可以试试。”
  三个字,轻描淡写,却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他看著李向前那双平静的眼睛,那里面没有半分轻浮,只有专注和把握。
  他把手里的扳手往旁边工具台上一扔,发出“哐当”一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