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核心
  李向前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王厂长瞪大了眼睛,手里的搪瓷茶缸差点没拿稳。
  “小李师傅,你……你说啥?”她声音发颤,“我们自己……造锅炉里头最精贵的东西?反应釜的核心?这……这能行吗?咱们厂,连个像样的车床都没有啊!”
  那不是修修补补,那是从无到有,造心臟!
  孙强和刘虎站在旁边,也是一脸茫然。
  对他们来说,反应釜就是个大铁罐子,里面弯弯绕绕,复杂得很。
  现在,向前哥说要自己造里面最关键的零件?
  孙强张了张嘴,最后只是闷闷地抓了抓头皮。
  刘虎则紧紧盯著李向前,没说话,但那架势,透著一股子“你指哪我打哪”的劲头。
  “向前哥,你说咋干,俺们就咋干!”孙强憋了半天,还是这句话。
  李向前扫了他们一眼。
  王厂长的震惊,孙强刘虎的懵懂,都在意料之中。
  “造整台反应釜,我们现在的条件肯定不行。”他语气沉稳,没有半点犹豫,“但是,只造核心部件,我有把握!”
  他走到那台改造过的500l反应釜旁,轻轻拍了拍外壳。
  “比如,设计一种新的搅拌桨叶,能让物料混合更均匀、反应更充分,效率更高。”
  “再比如,利用感应加热和特殊材料,做一个更精准、响应更快的温控系统。”
  “就像我们上次改造那样,但要更彻底,更先进!”
  王厂长还是觉得悬乎,但李向前篤定的態度,又让她心里那点怀疑动摇了。
  这年轻人,总能干出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那……材料呢?技术呢?”她追问,还是不放心。
  “材料,就用红旗厂那些【含镍合金板】。技术,我来想办法。”李向前回答得乾脆。
  他不再多解释,转身回到办公桌前。
  铺开大张的绘图纸,拿起铅笔。
  脑海里,那些零碎的信息开始组合。
  鱼鰭划破水流的曲线,水母收缩舒张的韵律……【基因图鑑】提供的生物结构模型,在流体力学层面给予了启发。
  还有【破障之眼】汲取的关於流体机械、齿轮嚙合、热传导的碎片知识,此刻也变得清晰起来。
  铅笔在纸上快速移动,勾勒出复杂的线条。
  新型搅拌器的雏形,温控单元的构想,一点点在图纸上成型。
  几天后,几张画满了符號和线条的草图摆在了桌上。
  设计,只是第一步。
  製造,才是真正的难关。
  新型搅拌桨叶,需要特殊的曲面和流线型,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
  前进厂那台老掉牙的1a616车床,精度早已漂移得厉害。
  精確温控系统,需要传感器和简单的自动控制元件。
  这年头,这些东西要么是精密仪器厂的宝贝,要么就是进口货,价格高昂,市场上根本难寻。
  “向前哥,这……这桨叶弯弯绕绕的,咱这车床,怕是车不出来吧?”孙强看著图纸,眉头拧成了疙瘩。
  刘虎也凑过来看,脸上写满了困惑。
  李向前走到那台老车床前。
  【破障之眼】悄然启动。
  淡红色的数据流覆盖了车床的关键部位。
  【主轴轴承磨损:0.8mm,跳动误差+0.15mm】
  【刀架移动精度偏差:x轴0.2mm,z轴0.18mm】
  【齿轮箱噪音:超標15db,嚙合间隙过大】
  误差数据,清晰呈现。
  “精度不够,可以补。”李向前开口。
  他让刘虎启动车床,自己则拿著百分表和塞尺,一点点测量实际的移动误差。
  记录数据,计算偏差。
  然后,他开始了一种近乎“手工作弊”的加工方式。
  需要精確尺寸时,他会根据测量出的误差,提前在操作手轮上做出补偿。
  遇到复杂的曲面,他乾脆分段加工,再用那台土製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局部加热,配合锤子和特殊的模具,一点点敲打、修正形状,最后再进行焊接和打磨。
  这完全是经验、计算和“黑科技”的结合。
  孙强和刘虎看得目瞪口呆。
  这还是开车床吗?简直像是在绣!
  传感器的难题,同样棘手。
  买不到,就自己造。
  李向前翻出之前修理旧收音机时攒下的零件盒。
  热敏电阻、二极体、几个简单的电容……
  结合【破障之眼】碎片信息里关於【基础电路滤波方案】和【温差电效应】的初级原理,他开始在小木板上搭建简易的测温电路。
  没有万用表,就用小灯泡串联和简单的通断测试来判断。
  没有示波器,就靠一次次的试验和调整电阻、电容的数值来逼近目標。
  刘虎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
  这个年轻人话不多,但手是真的稳,学东西也快得惊人。
  李向前画个草图,讲一遍原理,他就能拿起烙铁和焊锡丝,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细小的元件焊接到位。
  虽然焊点粗糙,布局也谈不上美观,但总能准確实现李向前的要求。
  车间角落那个临时隔出来的“研发区”,成了前进厂最神秘的地方。
  白天机器轰鸣,这里焊光闪烁。
  晚上工人下班,这里灯火通明。
  李向前和刘虎,常常一忙就到深夜。
  菸灰缸里的菸头堆成了小山,桌上散落著各种图纸、零件和失败的半成品。
  半个多月,悄然过去。
  汗水浸透了工装,手指布满了细小的伤口和烫痕。
  终於,在一个闷热的午后。
  第一套“向前牌”自研的高效搅拌桨叶,带著手工打磨的痕跡,静静躺在工作檯上。
  旁边,是一块用小木板固定的、布满简陋元件和导线的“智能温控模块”。
  外观粗糙,焊缝明显,电路板甚至是手绘的。
  但李向前清楚,这粗糙的外表下,是超越这个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工作原理。
  “成了!”刘虎看著这套东西,黝黑的脸上难掩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
  孙强也凑过来,摸了摸那光滑又带著奇特弧线的桨叶,嘖嘖称奇。
  “向前哥,这玩意儿……真能比原来的好使?”
  李向前拿起那片合金桨叶,掂量了一下。
  “试试就知道了。”
  他转向那台从红旗搪瓷厂弄来的千升级反应釜。
  “把它装上去,给这台大傢伙,换个心臟!”
  这,將是自研核心技术的第一次实战检验。
  李向前拿起扳手,走向那台巨大的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