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黄鼠狼上门没安好心
  李向前觉得要开个短会,对著眾人:
  “王厂长,孙强,刘虎,都过来,开个短会。”
  王厂长还沉浸在刚才的衝突和担忧中,闻言立刻站直了身体。
  孙强放下手里的扳手,快步走了过来。
  刘虎也从车间探出头,小跑著进了办公室。
  林薇没有离开,她拿起笔记本,准备记录。
  办公室不大,几个人一凑,气氛顿时有些凝重。
  “刚才的事,你们都看到了。”李向前开门见山。
  “张德彪这个人,今天吃了瘪,绝不会善罢甘休。”
  王桂香脸上忧色更重:“向前,他……他毕竟是总厂的主任,关係网在那儿,万一他……”
  “他是什么?”李向前打断她,“总厂主任又怎么样?上次他想整垮我们,成功了吗?”
  王桂香被问得一噎。
  “现在我们有市里的表彰,有红旗厂的成功案例,还有这么多等著合作的单位。他想再像以前那样一手遮天,没那么容易了。”李向前语气平静,却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但是,”他话锋一转,“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他看向刘虎:“刘虎,从今天起,加强厂区的巡逻,尤其是晚上。所有生產设备,关键的原材料存放点,都要仔细检查,防止有人搞破坏。”
  刘虎用力点头:“放心吧向前哥!我盯著!”
  他又看向孙强:“孙强,润滑脂生產那边,也要注意。进出库的记录,原材料的检验,都要更严格。”
  孙强闷声应道:“嗯,我晓得。”
  王桂香搓著手:“安保……要不,咱们再招两个看大门的?”
  “招人是需要的,但光靠人盯人,防不胜防。”李向前手指敲了敲桌面。
  必须得有更有效的手段。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他需要一种……更可靠的预警机制。
  脑海里,【基因图鑑】的界面似乎微微闪动了一下。
  会议结束后,李向前独自一人在厂区里慢慢踱步。
  夕阳的余暉给破旧的厂房镀上了一层暖色,但他的心思却不在此。
  墙角,一只瘦骨嶙峋的流浪猫警惕地竖著耳朵,捕捉著周围的动静。
  不远处,一条土狗懒洋洋地趴在门房旁边,看似昏昏欲睡,但只要有陌生人靠近,它立刻会抬起头,发出低沉的呜咽。
  这些动物……它们的警觉性,它们的领域意识……
  李向前停下脚步。
  【基因图鑑】仿佛感应到了他的想法。
  他尝试將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流浪猫狗身上,回忆著以前在农村老家,那些看家护院的狗是如何对陌生气息做出反应的。
  【检测到宿主对特定生物行为模式进行深度分析……】
  【连结尝试:家犬……警惕性、嗅觉追踪、领域標记行为……】
  【解析中……】
  【解锁信息片段:生物信息素在警戒行为中的应用(初级概念)】
  【解锁信息片段:特定声波频率对犬科动物听觉刺激反应(简化模型)】
  【信息整合……生成:简易生物预警系统设计思路】
  成了!
  李向前心中一动。
  利用动物天生的警惕性和对特定气味的敏感反应,製造一种“警报器”。
  他立刻回到办公室旁的小仓库,这里堆放著一些杂物和实验剩下的边角料。
  他翻找出一瓶之前解析【褐家鼠】皮脂腺时,尝试合成润滑脂失败剩下的植物提取液。
  又找到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的草药粉末,是上次刘虎捣鼓耐火泥剩下的。
  再加上一点点……从【蛞蝓】信息里得到的启发,关於粘附和缓释的思路。
  他开始小心翼翼地调配起来。
  没有精密的仪器,全凭经验和【破障之眼】对物质成分的模糊感知。
  他需要一种气味,对人类来说几乎无法察觉,或者至少不难闻,但对嗅觉灵敏的猫狗来说,却是一种强烈的“信號”。
  一种暗示著“入侵”或者“异常”的信號。
  反覆尝试了几次,调整比例,过滤杂质。
  最终,他得到了一种淡黄色、略带粘稠的液体,散发著一种混合了青草和某种说不清的、略显刺鼻的味道。
  “应该差不多了。”
  他找来一个旧的喷雾器,將调好的液体灌了进去。
  天色渐晚。
  李向前拿著喷雾器,叫上刘虎。
  “走,跟我去围墙那边。”
  刘虎不明所以,但还是扛著梯子跟了上去。
  “向前哥,这是啥?”刘虎看著李向前拿著喷雾器,对著工厂围墙根、角落、还有大门两侧仔细喷洒。
  那淡黄色的液体喷出后,很快就渗入砖缝和泥土,只留下一点淡淡的、很快就散去的味道。
  “一点……驱虫剂。”李向前隨口应付。
  刘虎也没多想,只是觉得这“驱虫剂”的味道有点怪。
  李向前沿著工厂围墙,將几个他认为的关键区域都喷洒了一遍。
  尤其是靠近后墙,那里比较偏僻,容易被人翻越。
  喷完最后一处,李向前直起身,拍了拍手。
  夜晚。
  那几只习惯在附近游荡的野猫,此刻都离得远远的,警惕地缩在更深的阴影里。
  效果似乎是有的。
  但这只是物理层面的第一道防线,治標不治本。
  张德彪那张虚偽又怨毒的脸,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那个人,绝不会因为一次碰壁就善罢甘休。
  第二天一早,李向前找到正在办公室整理採访笔记的林薇。
  “林记者,有件事想请你帮忙。”李向前直接开口。
  林薇放下笔,抬起头看他。“你说。”
  “张德彪。我想知道他最近都在干什么,接触什么人。”李向前声音不高,但很清晰。
  林薇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敲了敲。“我正想跟你说这个。昨天回去后,我托报社跑工业口的老记者打听了一下。”
  她身体微微前倾。“张德彪最近活动確实很频繁,不但在机械系统內部,还去了好几趟市经委,甚至轻工局那边也有他的影子。”
  “具体目的呢?”李向前追问。
  “还不清楚。”林薇摇头,“只知道他到处拉关係,请客吃饭,姿態放得很低,像是在为某个事情铺路。但具体是什么事,没人说得准,他嘴巴很严。”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墙上老掛钟滴答的声响。
  这种未知,比明確的对抗更让人不安。
  “我再帮你留意。”林薇语气肯定,“跑新闻的,总有些旁人不知道的门路。他想搞鬼,总会露出马脚。”
  她看著李向前,补充了一句:“放心,有我在,不会让他轻易得逞。”
  李向前心里那点因重生而带来的疏离感,似乎被这句简单的话融化了一角。
  他点了下头,没再多说客套话。
  “谢了。”
  两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趋向於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
  下午,李向前刚从车间出来,就被匆匆赶来的李婶拦住了。
  “向前!跟你说个事儿!”李婶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把他拉到一边。
  “怎么了李婶?”
  “昨天下午,我看到那个张德彪,跟咱们胡同口修自行车的王瘸子,嘀嘀咕咕说了半天!”李婶比划著名,“王瘸子那人,嘴碎得很,以前还在机械总厂烧过锅炉,后来腿脚不利索才出来摆摊的。”
  “说了什么?”李向前心头一动。
  “离得远,听不清。就看张德彪塞给王瘸子一包烟,还拍了拍他肩膀。”李婶皱著眉头回忆,“我瞅著不像好事!那王瘸子,以前就跟张德彪走得近。”
  虽然只是街头巷尾的閒聊八卦,但李向前没有忽视。
  张德彪接触一个修车摊主?这本身就很反常。
  “我知道了李婶,谢谢您。”李向前认真道谢。
  “谢啥!邻里邻居的!你现在出息了,可不能让坏人给惦记上!”李婶拍了拍他的胳膊,又风风火火地走了。
  这种来自普通邻里的关心和信息,朴素,却也让他感到一种踏实的力量。
  晚上,送走最后一波前来諮询技术改造的访客,办公室终於安静下来。
  王厂长带著几分疲惫和兴奋在核对订单,刘虎和张峰则在小会议室里对著图纸討论。
  李向前独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前摊开著红旗搪瓷厂改造项目的总结报告和数据。
  节能近四分之一,废品率降到3.3%。
  这组数字,是前进厂如今的基石。
  但光靠这一项技术,能走多远?
  必须儘快让前进厂拥有更多、更强的底牌。
  他拿出笔,在纸上写下“温控技术应用拓展”几个字。
  纺织厂的染缸需要精確控温。
  化工厂的反应釜更是离不开稳定热源。
  食品厂的发酵、烘烤环节……
  甚至,民用市场?
  如果能做出控温精准、又省电的电饭锅、热水器,那市场……
  思路一旦打开,就像洪水一样奔涌而出。
  他又想到了【基因图鑑】和【破障之眼】。
  褐家鼠带来的【润滑脂配方】和【路径规划逻辑】。
  蛞蝓的【生物胶体】和【表面活性剂】。
  麻雀的【槓桿优化】,信鸽的【定向天线】,甲虫的【仿生结构】,微生物的【生物陶瓷】。
  还有家犬带来的【生物预警系统思路】。
  【破障之眼】修復设备后获得的【高压共轨喷射】、【离心调速器算法】、【齿轮嚙合优化】、【电路滤波】、【精密磨削】……
  这些零散的知识碎片,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单独看,或许不起眼。
  但如果能將它们串联起来,进行二次开发、融合创新呢?
  比如,【生物陶瓷】的耐磨耐高温特性,能否用到轴承或密封件上?
  【仿生结构力学优化】的思路,能否应用到机械设计中,製造出更轻、更坚固的部件?
  【生物信息素】的应用,除了预警,还能不能用在其他方面?
  李向前的呼吸微微有些急促。
  他需要时间,需要人手,更需要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將这些潜力巨大的技术火种,真正转化为推动工厂发展的强大引擎。
  他拿起电话,拨了一个號码。
  是林薇办公室的电话。
  “喂,林薇吗?是我,李向前。”
  “关於张德彪,有新情况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刚收到一点消息,还不太確定。有人看到他昨天下午,去见了市机械局主管技术標准的赵副处长。谈了什么,暂时不清楚。”
  技术標准?
  李向前握著听筒的手指微微收紧。
  这四个字,让他瞬间警惕起来。
  “好,我知道了。多谢。”
  掛了电话,李向前走到窗边,看著院子里被灯光照亮的一小片区域。
  忙碌了一天的工人们正陆续下班离开,互相打著招呼,脸上带著疲惫,但也有一份对未来的憧憬。
  这是他两世为人,好不容易才重新抓住的东西。
  绝不能让任何人,轻易毁掉。
  张德彪,你想玩標准?
  那就看看,谁的標准,更硬。
  他转身回到桌前,拿起笔,在那张写著“温控技术应用拓展”的纸上,又重重添上了一行字:
  “建立企业內部技术標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