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无人在意
  第87章 无人在意
  直至回宫后,贏政脸色方才一下子阴鬱下来,
  黔首卑民!
  当著仙君、仙国之面,公然喊冤?
  尤其是刘邦那贱人无赖也在现场!
  岂非让他当场下不来台?
  当处极刑!
  半响后。
  李斯稟报入內。
  贏政淡淡看他一眼:“案情如何?”
  李斯躬身道:“问清楚了,喊冤之人,姓渭名耙,新筑县人,更卒至此“家以攻皮为生,颇有家资。
  “有一兄,名,一妹,名白。
  “去岁,新筑紫阳乡发生一起盗牛案,耙之兄牵涉其中。
  “盗牛主犯名为『秉”。
  “主捕亭长清,认为『秉』不可能一人盗牛,必有从者,便讯问之,秉於是告耙之兄为共犯。
  “被捕后,很快认罪,和秉一起,皆为城旦,妻、子徒刑。”
  贏政略一皱眉,到此为止,一切合情合法,並无任何不妥处。
  李斯继续道:“但耙稟报说,此案为诬告。
  “说新筑县县史『敢”,欲纳他妹白为妾,不允。
  “於是敢怀恨在心,公报私仇,伙同亭长清,严刑拷打案犯秉,令其诬告,捉之严刑拷打。
  “耙为救兄,以家资赎刑,却被县史『敢”诈欺,家財被夺。
  “白为救兄,自愿卖身为妾。
  “然仍被判城旦,並因拷打伤势过重,刑徒路上即死。”
  贏政眉头更是大皱,此二人皆是蠢货!
  岂不知无爵者,只能赎迁,不可赎城旦?
  白白被人所骗?
  李斯拱拱手道:“臣记得此案,方才调阅宗卷,主理为亭长清,审讯者为县史腾,由县丞召、县史讲、功、敢合议判决。”
  秦法严备,一项判决需多人共议。
  李斯的意思是,很有可能新筑县的官吏一气,串谋好了谋吞耙的家產。
  贏政沉著脸:“一群蠹虫!耙既知有冤,为何不乞?”
  乞覆狱是秦法的一项制度,可自乞或亲属乞,相当请更上级的官来覆审。
  “臣也问过耙,他说县史敢威胁他,说乞能覆狱改判的,极少!
  “若乞失败,更会加重刑罚!
  “是以不敢乞。”
  蠢货!
  大蠢!
  既不乞,何以现在又来告冤?
  李斯此时,欲言又止。
  贏政看了他一眼:“廷尉有话直说。”
  李斯方才小心翼翼,从袖口里,掏出一叠成圈的厚厚文件纸:“孟仙君说,更卒来的黔首,常向他们的班长、排长磕头哭求,哀嚎诉冤,与今日的耙相似,屡见不鲜。”
  贏政手腕骤紧,这居然还不是孤例?
  居然早有人,胆敢在仙国面前告冤?
  “孟仙君说,此毕竟是秦国內事,特事局不便处理。
  “便一一记录,列印成稿,正好趁耙告御状的机会,一併交给大王。”
  贏政当即接过来,越是翻阅,越是面如黑炭,怒若雷霆。
  “好啊—”
  平日里广徵役时候,可没见这些黔首贱人,跳出来跟主吏告冤诉罪的!
  一到仙国这边,吃得饱了,穿得暖了,一个个全部开始尊卑不分,胆敢犯上作乱了是吧!
  莫不是以为,吃了几口仙国饭,穿了一件仙国衣,便把自己,也当成了仙国人不成!
  贏政不知,仙国人是怎么看眼前这一叠冤录记载的。
  但他从每页的字缝里,却只能看出通篇写满了四个字,逆犯上!
  卷宗所记载的事情,皆是控告诸县贵爵官吏侵夺其田、掠民之財的事情。
  满满一本,凡此次徵发民夫的地方,都有涉及!
  贱吏贪婪,敲骨吸髓,固然可恨该诛,但这些黔首,居然把事情捅到仙国那里?
  故意令孤难堪不成?!
  此非处以极刑,而不可解恨!
  更何况,冤?
  哪有那么多冤?
  尊卑贵贱之分,本就如天堑,一点点小事,天下黔首便都喊冤,那国將何国!
  大秦能有今日之强盛,本就是因为森严的等级差別,尊卑区分,建立起稳固的秩序,
  而使民力匯聚,令行禁止!
  尊者贵,卑者贱,各人各司其职,皆为君王所用。
  再以军功爵驱使万民成兵,方才造就秦国虎吞天下的赫赫凶名!
  军功爵,只是毛,而尊卑贵贱,方为骨、为皮!
  这一册白纸黑字记载,根本不是冤案,也不是控诉,此匯聚的,乃是大秦的根基!
  这些黔首之民想要的伸冤,分明是妄图悖逆尊卑,掘大秦之根基!
  贏政恨不能直接將此册烧个乾净!
  深深吸了一口气。
  方问道:“萌熊,是何看法?”
  李斯不动声色道:“孟仙君说,此为秦国內事。国情不同,不便发表意见。
  “交由大王自己决断,秉公即可。
  “他刻意强调,自己对这些更卒,並无偏祖之意。”
  这也是仙国一贯来的作风,极守规矩,自入秦来,极少直接干涉朝堂决策。
  不过贏政知道,仙国人讲求公平,即便不说,若是他將此篇目置之不理,仙国人心中,定也会多生想法。
  但,事涉咸阳左近诸县,涵盖许多宗族、卿贵、基层官吏,若真要以重罚处置,让天下的卿贵卿贵官吏,还如何忠心替他办事?
  更別说,若日后秦民尽皆效仿耙,整个秦国,岂不是要乱套了?!
  两难!
  贏政越发恨怒,此皆耙惹的问题!
  不敢乞,却敢发举?
  何不自己手刃仇敌乎?
  沉吟半响。
  贏政將此卷冤录,放在李斯手中:“廷尉,此事,交由你查办。耙之事若为真,罪首从重从严。
  “至於其他的————也秉公处置。”
  秉公处置—
  但特意跟新筑分开来讲!
  李斯瞬间会意,大王的意思,便是拿新筑县,做一典型,给仙国一个交代,
  但其他地方则秉公酌情,莫要坏了当地的稳定。
  此冤录所告的,多是县乡中有权有势、高爵贵胃之人,出点钱赎刑,或者货盾货甲,
  只需面上过得去,仙国也根本没那么多功夫追究。
  合情合理。
  乃至李斯来路上,就已经猜到,大王会这般抉择。
  但他心中,仍是不自觉,发出一声轻微地嘆息。
  他是法家门徒,所谓“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他从开始读法时,便学烂了的东西。
  此冤录所记载者,皆是权贵酷吏,钻法律之漏洞,欺压黔首百姓之事。
  怎能掩耳盗铃,为了稳定地方,而对他们网开宽容?
  如此法將何存?君威何存?
  然,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一无所有、空有一腔热忱的学生了!
  他是大秦廷尉!
  所行所为,必要以秦朝堂的利益考虑。
  大王的做法,才是正確的!
  他捧著这卷冤录,躬身道:“臣告退!”
  然后隨手塞进袖子里,向后退下。
  高高在上的君王,在恼怒叛逆上的贱人。
  精明强干的臣子,则在惋惜沾染污点的律法。
  唯有那一张张,沾满鲜血、由一声声痛苦的嘶吼匯聚而成的泣血之书,被隨意地捲成一团,轻飘飘放在袖子里。
  並无人在意。
  但书写它们的人,似乎並不这样认为。
  在並不那么遥远的,又或者遥不可及的,章台开发区,厂房后生活区。
  一群人,將靶紧紧包围住,激动地向他询问,他告冤申诉时的情景。
  听他提及,大王勃然色变,立刻命廷尉李斯,问询他具体经过之事时,俱都喜出望外到听大王说,一定要给他一个交代,人人皆是热泪盈眶。
  再听说,仙君大人,將各排长详细记录下的,他们所经歷的事情,一併交给廷尉时!
  有人当场喙陶大哭!
  继而向外传染,雾时间哭声如雷,人人泣不成声!
  大王终於看到了!
  大王会为他们做主的!
  哭豪的人群中,来自葛江里的,十七岁的岩,最是声嘶力竭。
  他身穿著轻薄舒適的工服,脚穿这一辈子都从未感受过的柔软运动鞋,哪怕已经哭得浑身颤抖,也硬是跟工友一块儿抱住,不敢跌倒在地。
  一一怕磨坏了珍贵的工服裤子!
  毕竟每人只发了三套可供换洗呢!
  哀豪中,他仿佛再次看到了伯兄呈,看到了仲兄果,看到了大嫂,看到了母亲“你们看到了吗?大王会为我们做主的!大王,会为你们报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