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告老还乡
  第192章 告老还乡
  “杨师兄,何师兄也在啊。”
  萧林提著两只处理好的灵兔来到杨林家时,第九十小组的何明也在杨林家。
  何明说道:“我来帮杨师兄一起准备晚饭。”
  “两只灵兔,做了一会儿用来下酒。”
  “多谢萧师弟。”
  “葛师兄呢?”
  “今早我就跟葛师弟说了,他好像是去外门坊市了,一会儿就过来。”
  “刘师弟和周师弟他们俩呢,怎么没看到他们俩?”
  “刘师弟和周师弟在翻耕灵田,等会儿晚饭做好了叫他们。”
  “告老还乡的手续,办理好了没有?”
  “今天上午我去找邱长老来,已经把告老还乡的手续都办理好了。”
  告老还乡的手续,杨林今天上午已经去找邱尚志办理好了,这么多年赞下来的灵石和宗门贡献点,也被他兑换成了世俗世界的银钱。
  每一个杂役弟子达到告老还乡的年纪,从宗门离开之时,宗门都会为其准备一笔银钱。
  这笔银钱,是宗门为告老还乡的杂役弟子准备的退休养老金。
  只要不乱,足够下半辈子生活无忧。
  加上自已攒的,告老还乡回老家置办上几十上百亩地、娶上几房漂亮小媳妇当个地主老爷绰绰有余。
  “杨师兄,我来了,萧师弟,何师弟,你们两也在啊。”
  葛军拎著一坛酒来到杨林家里。
  明天杨林就要离开宗门回归老家,葛军忍痛在外门坊市打了两斤灵酒回来给杨林饯行,掏光了他的家底。
  “葛师弟,灵酒我已经买好了,你怎么也买了灵酒。”
  “你买的是你买的,这是我买来给你践行的。”
  “让葛师弟破费了。”
  杨林知道葛军没有什么赞钱的习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有没有愁。
  这两年稍微好一点,没像以前那么乱了。
  但作为杂役弟子,本来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枚灵石。
  打了这两斤灵酒,葛军身上怕是剩不下几枚灵石了。
  “刘师弟和周师弟呢,你没叫他们?”
  “叫了,他们两还在灵田里忙著翻耕灵田。”
  “离灵稻播种期还有一段时间呢,他们俩这么著急干嘛。”
  “刘师弟和周师弟去年才入门,修为比我们低,术法境界也低,提前把灵田翻耕出来,免得到时候耽误播种时间。”
  “也不差这半天,我去叫他们回来。”
  葛军来到屋外,站在门口把在灵田里忙活的刘阳河和周青山叫回来。
  过了不到一刻钟,刘阳河和周青山两人便到了杨林家。
  “萧师兄,杨师兄,葛师兄,何师兄。”
  “刘师弟,周师弟,你们俩先坐著喝茶,晚饭还要一会儿。”
  刘阳河说道:“杨师兄,我来帮你。”
  “不用,等著吃就行,萧师兄拿了两只灵兔过来,我们今天有口福了。”
  周青山说道:“杨师兄,明天我们一起走。”
  “周师弟,你明天要去世俗坊市?”
  “我明天休探亲假回家,你老家不是在六面山镇吗,我们俩正好顺路。”
  很长时间没回家了,周青山打算回家看看爹娘他们。
  休了这次探亲假回来,就该忙春耕播种灵稻的事情了。
  明天杨林告老还乡,正好他家和杨林老家在一个方向,他们两正好可以一起走,路上也有个能聊天解闷的对象。
  杨林笑道:“好,那我们明天一起。”
  周青山扭头询问萧林:“萧师兄,我明天休探亲假回老家行吗?”
  “行,记得去给邱长老打声招呼,让邱长老给你开休假外出的凭证。”
  “一会儿我就去农事处总部找邱长老。”
  “早去早回,记得別超过休假的时间。”
  “好嘞。”
  “刘师弟,你要不要休假回家看看?”
  “萧师兄,我就不回去了,等到年底我再回去。”
  刘阳河家虽然也在石城县,但他家在石城县的最边缘。
  探亲假只有五天时间,除去赶路的时间在家根本待不了多久。
  平常的时候刘阳河都不休探亲假,等到年底农閒的时候再回去。
  杂役弟子每两个月一次探亲假,为期五天时间。
  如果不休,是可以累积的,选择在灵稻收割之后农閒时一起休,可以连著休一月,能在家多待一段时间。
  葛军说道:“明天杨师兄就要走咯,也不知道此生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
  “当然有,等我回老家安置好后给你们来信,你们有空了去我家做客。”
  “好,等我將来告老还乡了也去你们那儿置办些產业,我们师兄弟继续做邻居。”
  周青山说道:“葛师兄,你告老还乡了不回老家?”
  “老家对我来说如今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葛军的爹娘在多年前便相继离世,如今老家就剩下一个已经当了奶奶的姐姐。
  他在七玄门待了三十二年,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老家如今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並没有什么值得他留念的。
  还有三年,他也该告老还乡离开七玄门了。
  到时候他就去杨林他们村,继续和杨林做邻居。
  “菜好了,萧师弟,你们快坐过来喝酒。”
  “好香啊。”
  “都是何师弟手艺好。”
  “把酒倒上,我们一起敬杨师兄一杯,祝杨师兄告老还乡之后生活美满,事事顺心如意。”
  “恭喜杨师兄告老还乡,敬杨师兄。”
  “谢谢。”
  晚饭做好之后,一行人围坐在一起喝酒为杨林饿行。
  第二天一早,萧林和葛军、刘阳河、何明几人把杨林和周青山送到山门口。
  “杨师兄,山水有相逢,我们后会有期。”
  “杨师兄,此行一路平安。”
  “杨师兄,保重。”
  “萧师弟,葛师弟,何师弟,刘师弟,后会有期。”
  杨林和周青山转身离开。
  在转身那一刻,杨林没忍住掉了眼泪。
  他十三岁便进了七玄门,在七玄门渡过了三十七年,如今迎来告老还乡的日子,还真有些不舍。
  “回去吧。”
  看不到杨林和周青山的身影,萧林几人转身各自回家,
  旧人去,新人来。
  每年都有老杂役弟子年满五十告老还乡离开宗门,也会有新的杂役弟子来顶替老杂役弟子空缺的位置。
  在杨林告老还乡的第二天,萧林就从农事处总部把他们小组新分配来的杂役弟子领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