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深夜的思考
  第140章 深夜的思考
  此刻,姜东刷过那张已经有些褪色的门禁卡,推开7號楼斑驳的铁门。
  铁门发出刺耳的“哎呀“声,在寂静的深夜里格外刺耳。
  墙皮剥落的地方露出暗黄色的霉斑,空气中瀰漫著潮湿的霉味和消毒水混合的古怪气味。
  虽然已经通过试用期正式转正,但第一个月的工资还要三天才能到帐。
  姜东下意识摸了摸乾的钱包,里面只剩几张皱巴巴的零钱。
  他依然住在实习生时期分配的412宿舍一一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单人间,连转身都显得侷促。
  钥匙插进锁孔时,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橡胶鞋底与水泥地面摩擦发出特有的“沙沙“
  声。
  “东子!“两个穿著作训服的年轻警员从楼梯拐角转出来,制服上还沾著夜露的痕跡。
  二人脸上带著夜巡后的疲惫,眼白布满血丝,嘴唇因长时间缺水而乾裂。
  “这么晚才回来?“
  王涛的声音有些嘶哑,显然喊了一晚上。
  姜东转身,钥匙在锁孔里转了一半。
  他认出是刑侦学院同届的李明和王涛,三人在警校时还住过同一间寢室。
  “刚和队长开完案情分析会。
  姜东揉了揉发酸的后颈,颈椎发出“咔“的轻响。
  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工作,他的眼睛乾涩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你们这是?“
  “扫黄行动。“
  王涛晃了晃手中的执法记录仪,金属外壳撞在腰带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在空荡的走廊里迴荡。
  他的制服袖口沾著一块暗红色的污渍,不知是血跡还是油漆。
  “抓了十二个站街女和九个客人,光笔录就做到现在。“
  李明倚著掉漆的墙壁,后脑勺蹭下一片墙灰。
  姜东苦笑著摇头,钥匙在指间转了一圈:“专案组更不轻鬆。“
  他想起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案卷,那些触目惊心的现场照片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是出租房內的那个案子吧?
  2
  王涛突然压低声音,走廊尽头的声控灯应声熄灭,三人的身影瞬间被黑暗吞噬。
  “听说最新那个房子內都是姐虫.....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变成了气音。
  “嘘一一姜东做了个声的手势,三人不约而同看向天板角落的监控探头,红色指示灯在黑暗中规律地闪烁。重新亮起的灯光下,李明打了个夸张的哈欠,下頜骨发出“咔吧“的声响。
  “走了走了,明天八点还要交巡查报告。“
  目送两人消失在走廊尽头,姜东才完全拧开宿舍门。
  十平米的单人间里,制服整齐地掛在门后的掛鉤上,肩章上的警徽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书桌上摊开的《犯罪现场勘查学》还停留在折角的那页,旁边堆著几本翻旧的案卷资料。
  他忽然打了个饱隔,烧烤的油腻感从胃里翻涌上来。
  烧烤的羊腰子確实放太多孜然了。劣质白酒的后劲让太阳穴突突直跳。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老旧弹簧床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天板上有一道豌的水渍,像极了昨天案发现场墙上的血跡,
  姜东盯著那道痕跡,眼前不断闪现物证照片中那些诡异的细节。
  他猛地坐起身,床架发出“嘎吱“一声巨响。
  墙上的掛钟显示凌晨两点十五分,但某种直觉像蚂蚁一样在他脊背上爬行。
  姜东迅速起身,抓起外套就往外冲,连门都没来得及关严。
  15分钟后,他来到公安局物证实验室。
  深夜的值班室只有老黄一个人。
  “黄哥,查个物证。“
  姜东的视线越过老黄僂的肩膀,落在墙角那排银色物证柜上。
  柜门上的编號在冷光下泛著幽幽的蓝,让他想起停尸间的金属抽屉。
  “206號在哪里?“他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
  老黄用镊子指了指b区第三排。
  “刚送检的都在那儿。
  他的目光始终没离开显微镜,布满老年斑的手稳如磐石。
  物证箱里整齐排列著编號证物袋,206號被单独放在隔离处。
  姜东戴上橡胶手套,小心翼翼地捏起那个蓝色的保险套,在灯光下仔细端详。
  这个特殊的用品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
  螺纹状的表面设计在灯光下泛著诡异的蓝光。
  虽然目前单身,但凭藉前世的感情经歷,他对这类產品並不陌生。
  这种特殊设计的安全套通常用於增加情趣,在普通情侣中並不常见,更多出现在特殊癖好群体或风月场所。
  更可疑的是,外包装上的印刷粗糙得过分,品牌標识模糊不清,生產日期和批號更是难以辨认,像是某种劣质的山寨產品。
  他动作嫻熟地將这个关键物证装入透明的证物袋,在封口处工整地写下编號。
  指腹隔著塑胶袋摩著包装边缘,能明显感觉到材质单薄,封口处甚至有些毛糙。
  这与他先前在抽屉里发现的那些高档安全套形成鲜明对比一一那些包装精美,印有清晰的防偽標识,显然是正规渠道购买的正品。
  两种截然不同的品质出现在同一个现场,这个矛盾点令他眉头紧锁。
  姜东靠在证物室的金属桌边,无意识地用食指轻叩桌面。
  这个突元出现的保险套究竟暗示著什么?
  如果是凶手遗留,为何选择这种特殊款式?
  更令人费解的是,它完好无损地出现在床底,而被害人身上没有任何性侵痕跡。
  种种不合常理的细节在他脑海中盘。
  是凶手故布疑阵?
  还是某个被忽视的目击者遗留?
  又或者是与案件无关的巧合?
  虽然办案经验不算丰富,但基本的刑侦逻辑告诉他,现场每个异常都可能是突破口。
  他揉了揉太阳穴,决定先整理好所有疑点,等明天与痕检科同事碰头后再深入分析。
  与此同时,李旭队长正独自站在自家阳台上。
  深夜的凉风裹挟著菸草气息,他深邃的目光穿透升起的烟雾,望向远处闪烁的霓虹。
  这个棘手的案件像一团乱麻纠缠著他一一被害人社会关係简单,现场却出现诸多矛盾点。
  最令他在意的就是那个来歷不明的保险套。
  他猛吸一口烟,火星在黑暗中明灭。
  作为从业二十年的老刑警,他敏锐地注意到几个关键细节。
  首先,床底这个隱蔽位置却异常乾净,说明物品是近期放置。
  其次,法医確认被害人死亡前72小时內没有性行为。
  最重要的是,这个未拆封的保险套与被害人日常使用的品牌完全不同。
  李旭掐灭菸头,突然想到一种可能性。
  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栽赃?
  或者是凶手在实施犯罪时意外掉落?
  但如果是后者,为何不將其带走?
  这些矛盾的线索像拼图碎片,明明就在眼前,却怎么也拼不出完整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