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111.顏丹辰:对和错都不重要
  第113章 111.顏丹辰:对和错都不重要
  腊月的寒风,尤其是沿海地区,那就更加冷的让人难受。
  好在如今叶柯家里已经彻底重建起来,一栋三层半的小楼房,各种家具电器更是一应俱全。
  哪怕叶柯几乎没怎么回来,但还是想要让父母住的更为舒心一些。
  没办法,男人三大执念之一,起大房子。
  如今,叶柯虽不如那些房哥楼姐那么阔气,但在首都那边还是有三四套房。
  倒是隨著这两年在电视上,以及新闻报纸上,让周围不少乡里乡亲们知道叶柯现在是个大明星。
  这也导致叶柯现在回家,除了陪父母之外,就是看看老人后,宅著弄新剧本。
  最初想法是想要整个小成本练练手,但叶柯很快就推倒重新写,其实不是没有想过喜剧,青春片,就如失恋33天,或者那些年但叶柯想想算了,出名要趁早。
  都拿到柏林影帝了,而且后面还有《入师》,那么要玩就玩大一点的!
  就好像进了会所,除了大宝剑,总是要点额外活。
  要的就是.—刺激!
  所以此刻叶柯在新臥室里,並没有多去欣赏那墙上被父母特意製作照片,或者是他们特意收集有关於自己新闻报导。
  当然,这些新闻报导,叶柯不用猜也只知道,都是如何式夸自己的。
  因为不好的言论,父母直接选择遗忘,更不会拿到叶柯臥室里。
  护续子总是从父母开始言传身教。
  所以叶柯对於亲近自己的人,都是极为大方,如过年前夕回家,给了温情和江武熊一人一份超过年薪的大红包。
  过年总是要开开心心。
  別人开心了,但叶柯现在却蜷在书桌前,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照著他布满血丝的双眼。
  甚至连平时都不怎么抽菸的叶柯,面前的菸灰缸里堆满菸头,旁边的保温杯早已凉透。
  可他全然不觉,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將这段时间的所见所感倾注於笔下。
  原本春节前夕回到老家,叶柯確实是想要多陪陪父母,好好过个团圆年。
  可一次出门閒逛老家附近街道,叶柯偶然踏入熟悉的街巷,那些潜藏在记忆深处的画面便纷至咨来。
  好似再次看到了,那蜷缩在墙角分食冷剩菜的流浪汉,目睹了靠捡破烂为生的老夫妻相互扶的身影,也听闻了几个无家可归者自发组成“家庭”,在废弃木渔船內躲避严寒。
  这些真实得近乎残酷的场景,如同潮水般涌入叶柯的脑海,催生出新剧本的雏形。
  所以乾脆叶柯把之前原本写了大半的新剧本,再一次推倒重新写另外一个剧本。
  今天则是除夕,到了晚上更是万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
  父母不时上楼敲门,提醒叶柯出来吃年夜饭,可他只是匆匆应和几声,便又沉浸在创作中。
  好似不抓紧一切,灵感可能隨时会消失了一样。
  键盘的敲击声与窗外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叶柯仿佛置身於另一个世界。
  在那里,是一群被生活拋弃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构建著独特的“家”。
  许久似乎外面变得格外热闹,好似不少人已经吃完年夜饭出来玩耍,
  “啊,终於搞定!”
  而隨著最后一个句號的落下,叶柯终於长舒一口气,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望向窗外,恰好烟绽放。
  只能说这一版的《小偷家族》剧本,与原版出入和剧情都已经让叶柯有所改动更为贴合国內版。
  “好饿——”
  似乎有种过於专注废寢忘食,等一切完成后,叶柯才发现居然已经这么晚了,肚子也发出不耐烦的抗议了。
  跳溜一下,叶柯此刻连忙下楼。
  见父母正在看电视,叶柯不由赔笑说道:“那个爸妈,还有吃的么?”
  郑英冷笑撇了一眼:“你看我们想吃的么?”
  叶雄海倒是幸灾乐祸:“吃的没有,想要吃饭自己去动手做。”
  叶柯“哎呦”一声,可怜兮兮:“你们真是一点也不心疼自己的老儿子啊,饿的我头晕眼了。”
  对於难得回来一趟的儿子,郑英没好气:“还知道头晕眼,我们喊了你多少次了,你真是连应都不应一下啊。”
  叶柯笑著挠头:“嘿嘿,我那是专心工作嘛。”
  他记得好像是有喊过几次,不过都以敷衍了事,主要关键剧情想要一鼓作气写出来。
  叶雄海指向餐桌:“喏,留著呢,去吃吧。你妈怕凉了,刚刚又热了一次。”
  “好咧。”
  叶柯快步走向餐桌,果然桌上几个碗都用东西盖住保温,心中不由一暖。
  而见叶柯坐在餐桌吃的狼吞虎咽,郑英与叶雄海也是极为心疼的走了过来。
  分別坐在他两边,一个负责夹菜,一个默默时不时给补上饮料。
  似乎这才是除夕年夜饭的意义,不论钱多钱少,最重要是一家人一直在一起春节假期结束,叶柯心满意足背著笔记本踏上了返京的飞机。
  对於飞机內满是返程的乘客,欢声笑语中夹杂著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叶柯却无心在意,乾脆在飞机上不停对《小偷家族》中一些突兀的剧情,进行刪改。
  还是想要修改到自己所认为满意的版本为止。
  不知不觉飞机已到达並降落,叶柯才收起笔记本,打算等李洋明天到了,一起去中影进行討论与修改东三环的一家私人会所。
  叶柯推开包厢门时,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的顏丹辰。
  看了一眼旁边墙上掛著的长款羽绒服,此刻她穿著一件黑色高领修身毛衣,头髮隨意地挽起,
  耳垂上的珍珠耳坠隨著她的动作轻轻晃动,优雅又迷人。
  其实自从那次拍摄完《入师》,叶柯送她回家,好似那个“意外”的吻就像一颗石子,在顏丹辰平静的心湖激起千层浪。
  明明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可每当夜深人静时,顏丹辰总会想起那天晚上的情景,还有那不同寻常的触感,仿佛还残留在唇间。
  但那次之后,两人却因为各自忙碌渐渐断了联繫。
  叶柯去了弯弯金马,以及后面返回北电继续潜伏做一名学生狗。
  而顏丹辰也是忙著拍戏、跑通告。
  直到前几天,借著新年互相发信息问好的缘故,顏丹辰难得主动去约叶柯。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一幕。
  “叶柯,坐这。”
  见他进来迟迟没有动,顏丹辰不由笑著主动招手。
  “你倒是来的挺早的。”叶柯隨即也脱了自己厚厚的外套掛在墙上。
  “没呀,我才刚刚来了一会儿。”
  顏丹辰坐在包厢最为中间位置,黑色针织衫衬得她脖颈愈发修长,指尖无意识摩著面前酒杯:“那天听你说又写新剧本,是什么题材啊。”
  抬眼时睫毛轻颤,顏丹辰眼角笑意盈盈,“可以和我分享?“
  “怎么,你又想演了么。”
  看了她一眼,倒是没有拒绝,叶柯不由轻笑:“这个拾荒老人收养流浪儿的情节..:『
  安静听著这个故事,顏丹辰想不到他的新电影居然会是这种题材。
  许久后,顏丹辰突然抬头,两人目光相撞的瞬间,空气仿佛凝滯,“你这个新剧本,倒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弄堂里见过的孤寡爷爷,他总偷偷给流浪猫餵食。“
  声音放轻,顏丹辰手指好似无意识地卷著发尾,“叶柯,你真的很会捕捉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只能说剧本好与不好,確实可以听出来,
  这时包厢门被推开,服务员开始推著餐车进来,並开始一一摆放在桌上。
  直到服务员出门,顏丹辰才指著桌上一道菜:“你看,这盘菜里单独有一朵”
  身子微微转动,顏丹辰有些莫名感触说道:“就像你剧本里那些人一样,好似在人间夹缝生存似的。”
  看著顏丹辰那一副很是感嘆的样子,坐在旁边的叶柯不由笑著轻轻握住她的手。
  顏丹辰的指尖微凉,却在触碰到的瞬间骤然发烫“不管是人世间,还是哪里。人活著,终究还是得为自己而活著—“
  似乎这话以有所指,此刻叶柯看向身旁的顏丹辰,脸上笑容依旧,好似想要看看她是什么样的反应。
  “你这话说的,我都不知该如何回应了。”顏丹辰看著被握住的手,心中异样的感觉缓缓升起只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对与错都不重要了“那就別回应了,先吃饭吧。”最终叶柯还是选择放了她的手,催促赶紧先吃饭。
  “哦·——.”
  顏丹辰虽满脸疑惑,但还是听话照做。
  这顿饭吃的並不长,因为叶柯接到李洋的电话了,这傢伙居然不声不响提前回来了。
  果然心中只有大洋马与电影的他,单纯且得劲!
  所以此刻,二人依旧在韩三屏办公室里。
  与往常那种颓废文艺青年不同,此刻李洋居然显得有些异常,穿著一身休閒西装,头髮梳理得一丝不苟。
  端起面的茶水,轻抿一口,李洋目光落在叶柯身上:“老叶,听说你这个春节没閒著,带来了个大惊喜?”
  早有所准备,將装订整齐的剧本推到两人面前,叶柯显得很是隨意道:“过年除了陪父母,閒著也是閒著,所以这次我想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是你年前说的那部电影?”
  韩三屏脸上疑惑,但还是伸手接过剧本,翻开第一页,便陷入了专注的阅读。
  “不是,我过年回去又重新写了一个新剧本,我更喜欢这一个。”叶柯脸上充满自信与肯定。
  “哦?又换了一个啊。”
  李洋则一边快速翻看剧本,一边不时看向叶柯,试图从他的表情中窥探剧本的內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现场倒是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许久,韩三屏合上剧本,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叶柯,你这次的选的题材很大胆啊。
  把视角聚焦在边缘人群,这种题材不好把控,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刻意煽情或者流於表面的困境。”
  显然是有所预料,叶柯认真说道:“在老家做了大量的走访和调研,这些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我不想只是简单地展现他们的苦难,更想挖掘出在困境中人性的光辉,以及他们对“家”的执著追求。
  就像剧本里的那几个主角,他们原本素不相识,却因为生活的磨难走到一起,相互扶持,在黑暗中为彼此点亮一盏灯。”
  李洋微微皱眉,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可是市场接受度是个问题。现在观眾更倾向於轻鬆娱乐的题材,这种沉重的故事,能吸引到足够的观眾吗?
  而且,里面好像有一些敏感问题,审查方面也会有诸多限制。”
  李洋毕竟之前因为《盲並》的问题,碰壁过几回,所以他心里很清楚什么可以碰,什么不可以碰,什么可以试一试碰一碰。
  叶柯早有准备,他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插入带来的电脑,屏幕上隨即播放起他在老家拍摄的素材。
  其实也不算都是老家那个乡村拍摄素材,只是为了想要拍摄更为真实一些,叶柯也跑过周边所有县城。
  视频开局是破旧的仓库里,几个孩子正围坐在一张满是补丁的毯子上,用捡来的蜡烛照明,分享著一碗稀粥。
  画面一转,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仔细地为受伤的流浪儿包扎伤口,眼神中满是慈爱。
  还有他们一起在街头“討生活”的画面,虽然艰辛,却也有著別样的温情。
  “这是我春节期间在老家记录下来的真实场景。”
  直到结束后,叶柯倒是显得很是平静说道:“这些素材完全可以融入到电影中,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我相信,观眾是愿意看到这样真实且有温度的作品的。
  至於审查问题,我在创作时已经儘量规避敏感点,更多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韩三屏盯著屏幕,陷入沉思片刻后,他说:“素材確实很珍贵,但如何將这些真实场景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是个关键。
  剧本的节奏和情感表达也需要进一步打磨。
  比如,主角们相遇的情节,现在显得有些仓促,没有足够的铺垫,观眾很难快速代入他们之间的情感。”
  叶柯连忙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说得对,我回去会稍微修改。
  我还想在影片风格上做些创新,採用一种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增强真实感,同时又加入一些艺术化的处理,让画面更具表现力。”
  “不著急。”
  李洋摸著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风格创新是好事,但也要考虑市场的接受程度。
  我们可以先做一些小范围的试映,听听观眾的反馈。
  另外,演员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这种题材需要演员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才能將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眾。”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三人围绕剧本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討论。
  从角色的性格塑造到情节的发展,从拍摄手法到后期製作,每一个细节都被反覆推敲。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办公室的灯光却依旧明亮。
  討论结束时,叶柯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可眼神却愈发坚定。
  果然人多力量大,群策效果还是很不错,尤其韩董给的审核建议,李洋的人性化处理,都是很好的建议。
  只是叶柯感到可惜,李洋这疲惫货这次想要好好放假,不能抓来做免费的壮丁,不然叶柯还真想让他帮忙做个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