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145:陆串:我被资本做局了
  第147章 145:陆串:我被资本做局了
  “第25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得主是一一叶柯!《小偷家族》!”
  陈道名的声音,在整个会场响起。
  全场先是静了一秒,紧接著就爆发出特別响亮的掌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颁奖都要热烈。
  这可是金鸡奖近二十年来头一回,有导演同时拿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
  这样的荣誉,完全够得上写进国內电影史了。
  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
  叶柯自己都愣了一下,隨后才笑了起来,跟著大家一起鼓掌。
  “恭喜恭喜!快上去吧!”
  旁边的王玲激动得不行,比当初在柏林拿金熊奖的时候还要兴奋。
  毕竟,叶柯一路走来的每一步,她都是实实在在看在眼里的。
  周围投来各种各样的目光,叶柯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又一次朝著舞台走去。
  走上舞台,陈道名把奖盃递到他手里。
  叶柯摸了摸,感觉这座奖盃和刚才拿的最佳导演奖盃一模一样,都是沉甸甸的。
  虽说他现在试著当导演拍电影,但叶柯本来就是演员出身。
  所以对他来说,一个男主角的奖项,可能有著不一样的意义。
  “恭喜你,叶柯。”
  陈道名的声音里满是真心的欣赏,“你的表演很有力量,是从心里透出来的那种。”
  “谢谢陈老师。”叶柯笑著接过奖盃,“能得到您的认可,好像比拿奖还让人高兴。”
  然后他走到话筒前,看向现场各位明星投来的目光,还有前排导演们带著笑意的鼓掌。
  叶柯深吸了一口气,说:“其实我算不上是个合格的演员”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说到这儿,他停了停,语气里多了些感慨:“三年前在柏林拿最佳男演员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刚入学的学生。
  当然,那时候我確实是个北电新生。
  而今天站在这儿,我才明白,电影这门课,压根儿就没有毕业的那天。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直拍下去,拍那些角落里不显眼的人,拍那些说不出口的感情,拍那些平常日子里的挣扎和藏著的温柔。”
  隨后叶柯脸上洋溢出喜悦的笑容,手中奖盃高高举过头顶:“今晚很荣幸获得这两个奖盃,一个是导演的梦想,一个是演员的热爱。
  它们会提醒我,永远別忘了最开始是为了什么出发。谢谢大家!”
  全场的掌声响了很久都没停,好多人都站起来使劲鼓掌。
  叶柯鞠了个躬表示感谢,抱著奖盃走下舞台颁奖礼结束后,会场里的人们陆续散去,后台却变得更加热闹。
  获奖者们被记者和祝贺者包围,闪光灯不断闪烁,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叶柯刚走出会场,就被一群记者堵住了。
  像是无数的话筒伸到他面前,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拋过来:“叶导,同时拿最佳导演和影帝,您现在是什么心情?”
  “这是金鸡奖近二十年的第一次,您觉得这意味著什么?”
  “下一部戏还会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吗?”
  “有传言说您要和中影再度合作,投资数千万筹拍新戏,是真的吗?”
  叶柯抱著两座奖盃,站在人群中间,脸上带著温和的笑容。
  等记者们的提问稍微平息了一些,叶柯才开口说道:“心情啊,就像《小偷家族》里,一家人终於凑够钱买了台电风扇,吹著风的时候,心里踏实。”
  记者们都笑了起来,气氛轻鬆了不少,
  叶柯继续说道:“能拿这两个奖,我觉得是运气,也是大家对《小偷家族》的认可。
  这说明真诚的故事永远有市场,用心的表演永远会被看见,这对所有电影人来说,都是好事。”
  “那下一部戏的计划呢,还是说已经开始筹备开拍了?”有记者追问。
  “下一部是拍个倔老头的故事“
  叶柯笑著说,“具体什么样,那就要等新电影出来,大家看了才知晓—“
  正说著,冯小缸走了过来,很是熟络笑道:“叶柯!你可別想跑!今晚必须开庆祝!
  今天你是最大的贏家,这酒你不喝都不行!”
  叶柯轻笑了下,“冯导都这么说了,我肯定喝。
  不过得等採访完,不然一会儿说胡话了,明天头条就该写“叶柯醉酒胡言』了。”
  记者们都笑了起来,纷纷抓拍这难得的画面。
  两个风格迥异的导演,一个拍商业片尽想要彰显深度內容,另一个则是把文艺片拍成了票房黑马。
  採访了大概半个多小时,面对记者们层出不穷的问题,叶柯都很是轻鬆对应过去颁奖典礼虽结束,可后面酒会並未结束。
  叶柯与王玲刚到场,就被前辈张国力拽住胳膊:“小叶啊,你这是要把金鸡奖变成『叶柯个人成就展』啊?”
  叶柯往对方杯里添了点红酒,笑著往旁边躲:“张老师您可別捧杀我。
  这就像包饺子,我不过是正好捏了俩褶子,馅儿是整个剧组调的,锅还是金鸡奖这口大蒸锅,
  所以真要论功,得给蒸锅颁个奖。”
  周围不少明星们,听这话不由笑了起来,陆串不咸不淡接话:“那这蒸锅今晚可算没白烧,蒸出俩金元宝!”
  显然他话中含有它意,毕竟陆串今晚目標是奔著最佳导演来的。
  只是碰上了怪物,还是老熟人的叶柯。
  叶柯指尖敲了敲桌面:“陆导说笑了,这元宝还没开锅前,该给谁,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你,
  也可能是我。所以还得看评委们的最后扶择,我不过是运气好了些而已。”
  听著这话,陆串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毕竟叶柯这话,就差没说那句:你有好爹又能怎么样,
  运气可不是还没我好!
  当然,叶柯要是知道他这种想法的话,绝对会感觉冤枉,毕竟他只是敷衍,而不得罪那种说辞。
  当然,陆串真要这么认为,叶柯也只能让他这么认为吧。
  毕竟陆太郎的宽度一直不高。
  听著两人的对话,冯小缸举著酒杯凑过来:“行啊你,现在都给陆串说话带包袱了?
  陆串那需要你个『新人”捧著,来来来,先罚三杯。
  我刚听陈道名说,你领奖时夸他比奖盃重要,合著我俩加起来,还不如他一句话值钱?”
  人嘛,利益面前哪有对错呢。
  看似让叶柯罚酒,但更多像是偏祖他,毕竟他接下来的新电影可是由华宜投资,而冯小缸可也有华宜股份。
  对於冯小缸插科打浑,周围眾人都看向陆串,后者脸色越发不对劲,看著就像是要爆哭?
  毕竟陆串哭戏一直在圈內闻名遐邇,甚至连不少观眾都知道,有个导演哭戏比演员还厉害。
  撇了一眼陆串,叶柯赶紧举杯:“冯导你这是吃醋了?那我得单独敬你一个。
  你拍商业片是给观眾开盛宴,我拍文艺片是给大家端小菜,咱各司其职,再说了他故意拖长音,“您那盛宴里要是缺道解腻的凉菜,隨时找我啊。”
  这话逗得冯小缸笑骂“贫嘴”,却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全场笑成一片时,陈道名端著茶杯走过来:“刚才在台上没说够?”
  叶柯赶紧站直了:“陈老师,你刚才那句『表演从心里流出来”,我得裱起来掛在监视器后面。”
  “別整那些虚的。”
  陈道名眼里带著笑意,“记住现在这股子劲儿,別让奖盃压弯了腰。”
  叶柯举起杯子跟他的茶杯碰了碰:“您放心,我这俩奖盃啊,回头就好好保存著。”
  陈道名闻言,嘴角弯了弯,没再多说,只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刚跟陈道名聊了两句,李雪剑走过来,眼里闪著笑意:“小叶,刚才在台上说的那些话,说到我心坎里了。
  电影这门课,確实没个头。”
  他指了指叶柯手里的酒杯,“少喝点,酒容易打断思绪。”
  叶柯赶紧放下酒杯,扶著李雪剑坐下:“您说得是,我这就换茶。”
  “您要是不嫌弃,我想请您给新电影把把关,顺便我那边有个重要角色缺少老师你来饰演。”
  李雪剑乐了,摆了摆手:“我哪懂你们年轻人的新样?而且你这个样玩的很好,把把关,
  其实是想忽悠我去拍电影吧。”
  几人正说著,那边忽然起了点小动静。
  陆串不知被谁劝了几句,脸色稍缓,正端著酒杯跟几个製片人说话,只是眼角余光扫过叶柯这边时,还是带著点不自在。
  旁边的王玲凑到叶柯耳边轻声说:“別往心里去,他就是今晚气不顺。”
  叶柯笑了笑,拿起茶杯抿了口:“没事,谁还没个想不开的时候。再说了,他要是真憋著股劲儿想较劲,下次拿出好作品来,对观眾也是好事。”
  可惜,陆太郎没有下次散场时已是后半夜,王玲拎著装奖盃的盒子,叶柯帮李雪剑把外套搭在骼膊上,几人分別乘坐不同车子去往不同地方第二天清晨,金鸡奖的硝烟尚未散尽,网络世界已掀起翻涌的浪潮。
  新浪娱乐的头条標题格外醒目:《金鸡奖二十年奇蹟!叶柯同揽最佳导演与影帝,《小偷家族》成最大贏家》,配图里叶柯高举两座奖盃的身影被放大,背景是全场起立鼓掌的盛况。
  文章里细数他从柏林影帝到金鸡双奖的蜕变,特意截了颁奖礼上那句“拍烟火气里的挣扎与温柔”,评论区半小时內突破五万条。
  “凌晨三点刷到颁奖视频,看叶柯说『电影没有毕业那天”直接泪目!”
  id为“最后的魔土”的网友留言被顶上热评。
  “《小偷家族》里他演的那个父亲,蹲在便利店门口吃著方便麵的样子,像极了我爸当年为了给我凑学费,在工地门口啃馒头的模样。”
  年初刚刚出现的豆瓣,其中小组“电影爱好者联盟”里,討论帖盖到了八百多层。
  有人翻出三年前叶柯第一在柏林领奖时的青涩照片对比:“那时候他说自己像个学生,现在真的带著一股子老师的沉稳了,但眼睛里的光没变。”
  也有不同声音夹杂其中,“导演拿影帝是不是太占名额?陆串的《可可西里》明明也不错。”
  立刻有人回:“去看看《小偷家族》的片场纪录片!叶柯为了演好角色,真的是跟著拾荒老人蹲了半个月街角,这种演员拿奖凭什么不服?”
  天涯论坛的热帖则带著点江湖气:《扒一扒叶柯的逆袭路,从跑龙套到双料大佬只用了四年?》。
  楼主贴出他早年演电视剧的截图,对比《小偷家族》里眼神复杂的父亲,感慨“这哪是逆袭,
  明明是把生活嚼碎了揉进戏里”。
  楼里有人爆出自称是《小偷家族》群演的料:“拍暴雨夜那场戏,气温零下三度,叶柯穿著单衣在雨里淋了三小时,喊停时嘴唇都紫了,还笑著说『这才够劲儿』。”
  看到这些评论里,叶柯都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家养的那些水军,在这网际网路里浑水摸鱼?
  纸质媒体更显厚重。
  《电影报》用整版分析这场“叶柯现象”。
  標题是《当导演懂表演,当演员懂镜头一一叶柯为何能打破金鸡纪录》。
  文中引用陈道名的评价“表演从心里流出来”,认为他的成功印证了“真诚永远是最好的技巧”。
  《新京报》则將焦点放在电影本身。
  《小偷家族:那些被遗忘的角落,终於有了镜头》
  其文中,记者走访了电影中出现的老旧胡同,拍下居民围坐看片的场景,配文“叶柯说要拍藏在角落的人,他真的做到了。
  当然,爭议也如影隨形。
  某娱乐周刊以“陆串错失最佳导演引热议”为题,暗指叶柯获奖有“资本加持”。
  但其评论区却被影迷攻陷:“看看票房吧!《小偷家族》上映后票房破两亿,更別说还有金熊奖,文艺片做到这个份上,还需要靠资本?”
  陆串本人的博客下,粉丝留言“哥哥不哭”。
  与路人“承认別人优秀很难吗”的爭论僵持不下。
  下午三点,#叶柯两个奖盃#的话题衝上百度搜索热度第一。
  点进去转跳到某个网站,其中置顶的是《小偷家族》不同片段。
  由叶柯在监视器后给演员讲戏,时而蹲下模仿角色的步態。
  时而拿起场记板亲自示范表情,转身面对镜头时,眼里还带著角色的余温。
  不知道是网友,还是工作人员配文简单有力:
  :“一个属於导演的严谨,一个属於演员的热忱。
  网吧里,几个大学生凑在一台电脑前,回放一次看颁奖礼。
  穿卫衣的男生葛少伟拍著桌子:“可惜电影下映了,不然我还想再去刷一次。”
  旁边戴眼镜的女生周思思翻著影评笑:“你看,连《电影艺术》杂誌都写了,他把『底层人物的体面』拍出了哲学感。”
  窗外阳光正好,报刊亭的老板把《南方周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头版照片里,叶柯抱著奖盃走下台的背影,正对著会场外“电影百年”的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