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这是威尼斯还是农村大集(求追读)
  “祝贺你,方。”
  “很棒的片子,祝贺年轻的导演。”
  “方冬升导演,请你谈谈获奖的感受吧。”
  颁奖刚结束,方冬升和李晓冉还没走出剧院,就不断有人围上来打招呼。
  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堆起笑脸释放善意。
  事实上,各个获奖的剧组都有被包围,大多数都是凑上来挖料的记者。
  围著方冬升的大部分就都是东方面孔。
  此次威尼斯之行,港岛这边有个张曼鈺出演的《华夏匣》,港岛派了部分记者跟踪报导。
  结果只拿了个最佳音响奖(也翻作最佳配乐奖),聊胜於无。
  湾省虽说没有影片入围,但也有记者过来,主要是向国际靠拢,报导电影节整体情况……再加上吐槽內地。
  至於內地记者,出发之前雄心壮志,都已经提前写好通稿,就等著拿奖第一时间传回喜讯。
  结果《有话好说》坠机,老谋子招呼也不打一声,已经提前回国。
  此时两岸三地的记者全都围在方冬升和李晓冉面前爭著採访。
  方冬升象徵性的回答了几个问题。
  出门时碰到了王影一行人,他就是《华夏匣》的导演,美籍华人。
  “恭喜你方导,短片很棒,引人发省。”
  都是华人,王影上前和方冬升握手。
  “谢谢王导,你的电影我也很喜欢。”
  目光却是落在了王影身后的张曼鈺身上,她微笑著点了点头:
  “祝贺你方导。”
  同胞在异国他乡的电影节大放异彩,她看著格外亲切。
  几人相互寒暄,相互留下名片后便各自回酒店。
  ……
  几乎每个电影节都是独立电影的展销会。
  为没有发行渠道的片商或导演,以及有发行渠道的大发行商或中间商提供了谈生意的平台。
  电影节现场开放给普通观眾观影,主要是为了扩展影响力、以及了解普通观眾的反响。
  同时,也是买卖双方相互认识的最好机会。
  只要双方看对眼,就可以愉快的进行py交易。
  比如坎城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市场,位於坎城电影宫的地下一楼。
  每天下午两三点,交易市场里隨处可见眉头紧锁、严肃交谈的买方和卖方。
  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电影成交,推动电影產业的商业发展。
  威尼斯电影节同样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方冬升不必刻意去找片商。
  因为有的片商已经往他住的酒店里塞了各式各样的小卡片。
  有逼格一点的片商或者发行商则是通过酒店或者电话直接联繫方冬升。
  咖啡馆,方冬升正在和一个白人男子相对而坐。
  卢卡斯是独立电影发行公司celluloid dreams的工作人员,他笑著道:
  “方,祝贺你的短片获奖,说真的,我真的是爱惨了它。”
  “也提前祝贺你卢卡斯先生,因为它將从你的手中获得跟全球各地观眾见面的机会。”
  “哈哈哈,你真是幽默,那么咱们就正式进入主题吧。
  我想你肯定对celluloid dreams有过足够的了解,否则也不会在眾多的发行商中选择我们。”
  威尼斯每个获得大奖的电影都在这段时间成为片商们和发行公司追逐的香餑餑。
  所以说,获奖只是开胃前菜和拥有上牌桌的资格,真正的重头戏还在这里。
  “当然,我非常看好贵公司的实力。”
  hengameh panahi於 1985年在比利时创立。
  1993年迁至巴黎並更名为 celluloid dreams。
  它在90年代成为连接欧洲艺术电影与亚洲独立电影的桥樑,前后代理过许多作品:
  例如北野武《那年夏天,寧静的海》、贾科长《世界》等。
  这是一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电影节—电视—录像带”三级发行网络。
  可靠、多金!
  “呵呵,我们也非常看好你和你的作品,所以,你打算卖多少钱?”
  谁说法国人浪漫的?上一秒还在商业互吹,下一秒就开始谈钱了。
  好在方冬升也是这性子,伸出手比了个数字,道:
  “14万美金。”
  “哦,这个价格可不便宜。”
  方冬升笑了笑,从文件夹中抽出三张表格,用红笔圈出关键数据,推到对方面前:
  “我们先看行业基准——这是近三年威尼斯最佳短片在全球市场的表现……
  而且《车四十四》是包含放映、电视、录像带的打包价。”
  获奖之后的这段时间,方冬升也在不断跟各个片商斡旋,想到一些数据还是非常简单的。
  有调研才有发言权,既不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在漫天要价。
  也让对方觉得自己不是一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
  “《车四十四》不是技术完美的短片,而是能让观眾看完记住的『社会切片』。
  司机、乘客、沉默的暴力——这种具有普世討论度的故事,在欧美市场的稀缺性,比技术指標更值钱。”
  “如果算上『威尼斯最佳短片』这个头衔能给贵公司带来的行业声誉。
  算上它未来在教材、纪录片里被引用的次数。
  还有即將成为趋势的流媒体平台为復古胶片质感支付的溢价……这其实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卢卡斯陷入了沉思,他没有想到这个东方大男孩居然做了这么多的准备。
  从数据到文化再到未来,方方面面居然都被他考虑到了。
  “方,你很厉害,对电影节以及西方文化非常了解,但是你的要价太高了,我最多给你10万。”
  妈的,这个老外油盐不进啊!
  但事实上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颁奖之前三倍,但方冬升还想再磨磨。
  现在多动嘴,日后就少跑腿。
  “卢卡斯先生……”
  经过一个小时的討价还价,来回拉扯,方冬升甚至搬出了老妈在农村大集上跟商贩討价还价的绝技:
  “这个价不行?不行我走了啊!”
  卢卡斯傻眼了,你要走?!
  那我们之前拉扯了將近一个小时算什么?
  算我喜欢討价还价么?
  最终,卢卡斯败在了“农村大姨赶大集討价还价”的神秘力量下。
  双方各退一步,以12万美金的价格,成交。
  方冬升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感谢老妈传授的讲价技巧。
  爱你,老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