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梅原大吾的第一次
七月下旬,青森县的某个临海小镇,午后的阳光带著海水的咸味,懒洋洋地洒在陈旧的街道上。
蝉鸣声嘶力竭,空气几乎凝滯。
几个穿著短裤、皮肤晒得黝黑的小男孩正在空地追逐打闹,汗水黏住了他们的头髮。
其中一个,是六岁的梅原大吾。
他被街角那家唯一像样的电器商店传来的声音吸引了注意力,老板正跟几个从东京回来的年轻人唾沫横飞地聊著什么,手舞足蹈。
“……东京那边疯了都!”
“世嘉那个什么比赛,叫什么来著?饿狼传说?”
“对对!奖金好多的,冠军有500万日元!”
“真的假的?游戏打得好,也能挣大钱?”
模糊的词语飘进大吾的耳朵里,带著一种难以置信的惊奇。
东京,好远,还没去过呢。
游戏比赛?
他听不太懂那些复杂的词,也想像不出具体的场面,对500万日元更是没什么概念,只知道也许能买很多很多的零食和玩具。
但大人们语气里的那种兴奋,那种不同寻常的热烈,撞进了他平静的心里,漾开一圈圈好奇的涟漪。
是什么东西,能让大人们也这么激动?连电器店老板都忘了招呼客人。
“喂,大吾,发什么呆!傻站著干嘛!”
小伙伴用力推了他一把,差点把他推个趔趄。
“我们去『那边』看看吧?”
另一个孩子眼睛亮晶晶的,贼兮兮地用下巴指了指街尾的方向。
“那边”是镇上唯一一家游戏厅,烟雾繚绕,声音嘈杂,混杂著汗味和劣质香菸的味道,平时是他们这些小不点绝对不敢靠近的“禁地”。
据说里面都是些不好好上学的大哥哥,还有些凶巴巴的大叔。
但今天,似乎有些不一样。
几个半大不小的少年正簇拥在门口,伸长了脖子往里看。
在大伙伴的半推半就下,大吾攥紧了口袋里仅有的几枚硬幣,手心有点出汗,心跳有点快,混杂著害怕与难以言喻的期待,第一次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踏入了那个昏暗、充斥著电子音效的世界。
门口掛著一台外接的大电视,比家里的还大,上面正播放著厅內某台机器的画面。
是《饿狼传说》。
画面里,一个红帽子蓝色马甲的小人正上躥下跳,发出“power wave!”的喊声。
另一个戴著眼罩的大个子被打得连连后退。
虽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操作和战术,但他能看懂屏幕上方那两条不断减少的血条。
红帽子的小人忽然跳起来,身体旋转著踢出一脚,屏幕闪了一下,对手应声倒地。
“k.o.!”
周围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和惋惜的嘆气声。
好厉害。
就在他看得目不转睛的时候,小伙伴们已经按捺不住,兴奋地喊上他。
“快来快来!我们凑钱玩一把!”
他和小伙伴们掏空了所有口袋,才凑够了几个100日元的硬幣,叮叮噹噹地投了进去。
选人界面上绿绿的角色让他们挑了眼,最后胡乱选了两个看起来最威风的。
游戏开始,他们围著机器,你一拳我一脚地胡乱拍打著按键,摇杆被摇得嘎吱作响。
屏幕上的角色根本不听使唤,不是原地跳就是傻站著挨打。
“怎么按出那个冲拳啊!”
“按这个!按这个!”
“不对!你按错了!”
手忙脚乱之下,屏幕很快就变成了黑白色。
“continue?”
硬幣没了。
虽然输得很快,甚至有点狼狈,但那种握著摇杆,看著画面因为自己的动作而產生变化的感觉,新奇而又令人著迷。
他们意犹未尽,便又挤回门口,围著那台大电视,继续看別人玩。
这次他们看得更仔细了,一边看一边模仿著屏幕上角色的动作,嘴里还念念有词。
“火焰冲拳!”
“倒跃踢!”
虽然动作歪歪扭扭,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兴奋。
直到夕阳西下,染红了天边,隨著第一个小伙伴被气势汹汹找来的家长揪著耳朵带回家后,梅原大吾才和其他意犹未尽的小伙伴离开了那家让他心跳加速的游戏厅。
回家的路上,他脚步都有些飘。
脑海里,反覆回放著那些闪烁的画面,嘈杂的音效,红帽子小人的胜利,以及失败瞬间,周围人爆发出的巨大声浪。
虽然还很懵懂,但一种模糊的渴望,关於游戏,关於胜利,关於成为人群焦点……像一颗微小的种子,悄然落在了他六岁的心田里。
他想,如果自己也能打得那么厉害,是不是也会有很多人为他欢呼?
第二天,青森地方报纸不起眼的角落里,刊登了一则短讯。
標题是《新型电子游戏竞技引关注,青少年易沉迷需引导》。
內容大概是说,最近镇上的游戏厅因为东京传来的什么比赛变得异常热闹,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甚至小学生,提醒家长们注意孩子们的动向,防止过度沉迷。
配图是一张略显模糊的照片,拍的是游戏厅门口围观的人群,角落里能看到一个探头探脑的小男孩侧影,正是梅原大吾。
报导的口吻带著观察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重点在於这种现象的新奇,而非竞技本身的价值,更像是一种社会新闻的边角料。
而在遥远的东京,画风截然不同。
各大主流报纸的娱乐版,甚至社会版面,都用醒目的篇幅报导了这场赛事。世嘉这次显然下了血本,公关部门早就跟各家媒体打点妥当,润笔费给得足足的。
《夏日狂潮!<饿狼传说>点燃东京,电子竞技时代號角吹响?》
《首日参赛选手破万!世嘉打造全民参与的游戏新文化!》
配图是新宿、涩谷等热门街机厅水泄不通的人潮,选手们凝神专注的特写,还有酒吧里人们举杯观赛的热闹景象,照片拍得极具氛围感。
“电子竞技”这个略显生涩的词汇,第一次如此密集地出现在公眾视野,带著时髦和前卫的气息。
报导中,开始出现一些选手的名字和故事雏形,被记者们添油加醋地描绘出来。
“……来自千叶的白野选手,以黑马之姿连克强敌,这位高中生的冷静操作令人印象深刻,据说他每天只练习两小时……”
电视新闻里,记者站在街机厅外,背景是排得看不到头的长龙,兴奋地播报著现场盛况,採访著那些激动地討论著比赛的玩家。
镜头甚至特意给到了那些將比赛信號接入电视的酒吧,称之为“观赛新风尚”,画面里人们碰杯畅饮,气氛热烈。
蝉鸣声嘶力竭,空气几乎凝滯。
几个穿著短裤、皮肤晒得黝黑的小男孩正在空地追逐打闹,汗水黏住了他们的头髮。
其中一个,是六岁的梅原大吾。
他被街角那家唯一像样的电器商店传来的声音吸引了注意力,老板正跟几个从东京回来的年轻人唾沫横飞地聊著什么,手舞足蹈。
“……东京那边疯了都!”
“世嘉那个什么比赛,叫什么来著?饿狼传说?”
“对对!奖金好多的,冠军有500万日元!”
“真的假的?游戏打得好,也能挣大钱?”
模糊的词语飘进大吾的耳朵里,带著一种难以置信的惊奇。
东京,好远,还没去过呢。
游戏比赛?
他听不太懂那些复杂的词,也想像不出具体的场面,对500万日元更是没什么概念,只知道也许能买很多很多的零食和玩具。
但大人们语气里的那种兴奋,那种不同寻常的热烈,撞进了他平静的心里,漾开一圈圈好奇的涟漪。
是什么东西,能让大人们也这么激动?连电器店老板都忘了招呼客人。
“喂,大吾,发什么呆!傻站著干嘛!”
小伙伴用力推了他一把,差点把他推个趔趄。
“我们去『那边』看看吧?”
另一个孩子眼睛亮晶晶的,贼兮兮地用下巴指了指街尾的方向。
“那边”是镇上唯一一家游戏厅,烟雾繚绕,声音嘈杂,混杂著汗味和劣质香菸的味道,平时是他们这些小不点绝对不敢靠近的“禁地”。
据说里面都是些不好好上学的大哥哥,还有些凶巴巴的大叔。
但今天,似乎有些不一样。
几个半大不小的少年正簇拥在门口,伸长了脖子往里看。
在大伙伴的半推半就下,大吾攥紧了口袋里仅有的几枚硬幣,手心有点出汗,心跳有点快,混杂著害怕与难以言喻的期待,第一次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踏入了那个昏暗、充斥著电子音效的世界。
门口掛著一台外接的大电视,比家里的还大,上面正播放著厅內某台机器的画面。
是《饿狼传说》。
画面里,一个红帽子蓝色马甲的小人正上躥下跳,发出“power wave!”的喊声。
另一个戴著眼罩的大个子被打得连连后退。
虽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操作和战术,但他能看懂屏幕上方那两条不断减少的血条。
红帽子的小人忽然跳起来,身体旋转著踢出一脚,屏幕闪了一下,对手应声倒地。
“k.o.!”
周围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和惋惜的嘆气声。
好厉害。
就在他看得目不转睛的时候,小伙伴们已经按捺不住,兴奋地喊上他。
“快来快来!我们凑钱玩一把!”
他和小伙伴们掏空了所有口袋,才凑够了几个100日元的硬幣,叮叮噹噹地投了进去。
选人界面上绿绿的角色让他们挑了眼,最后胡乱选了两个看起来最威风的。
游戏开始,他们围著机器,你一拳我一脚地胡乱拍打著按键,摇杆被摇得嘎吱作响。
屏幕上的角色根本不听使唤,不是原地跳就是傻站著挨打。
“怎么按出那个冲拳啊!”
“按这个!按这个!”
“不对!你按错了!”
手忙脚乱之下,屏幕很快就变成了黑白色。
“continue?”
硬幣没了。
虽然输得很快,甚至有点狼狈,但那种握著摇杆,看著画面因为自己的动作而產生变化的感觉,新奇而又令人著迷。
他们意犹未尽,便又挤回门口,围著那台大电视,继续看別人玩。
这次他们看得更仔细了,一边看一边模仿著屏幕上角色的动作,嘴里还念念有词。
“火焰冲拳!”
“倒跃踢!”
虽然动作歪歪扭扭,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兴奋。
直到夕阳西下,染红了天边,隨著第一个小伙伴被气势汹汹找来的家长揪著耳朵带回家后,梅原大吾才和其他意犹未尽的小伙伴离开了那家让他心跳加速的游戏厅。
回家的路上,他脚步都有些飘。
脑海里,反覆回放著那些闪烁的画面,嘈杂的音效,红帽子小人的胜利,以及失败瞬间,周围人爆发出的巨大声浪。
虽然还很懵懂,但一种模糊的渴望,关於游戏,关於胜利,关於成为人群焦点……像一颗微小的种子,悄然落在了他六岁的心田里。
他想,如果自己也能打得那么厉害,是不是也会有很多人为他欢呼?
第二天,青森地方报纸不起眼的角落里,刊登了一则短讯。
標题是《新型电子游戏竞技引关注,青少年易沉迷需引导》。
內容大概是说,最近镇上的游戏厅因为东京传来的什么比赛变得异常热闹,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甚至小学生,提醒家长们注意孩子们的动向,防止过度沉迷。
配图是一张略显模糊的照片,拍的是游戏厅门口围观的人群,角落里能看到一个探头探脑的小男孩侧影,正是梅原大吾。
报导的口吻带著观察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重点在於这种现象的新奇,而非竞技本身的价值,更像是一种社会新闻的边角料。
而在遥远的东京,画风截然不同。
各大主流报纸的娱乐版,甚至社会版面,都用醒目的篇幅报导了这场赛事。世嘉这次显然下了血本,公关部门早就跟各家媒体打点妥当,润笔费给得足足的。
《夏日狂潮!<饿狼传说>点燃东京,电子竞技时代號角吹响?》
《首日参赛选手破万!世嘉打造全民参与的游戏新文化!》
配图是新宿、涩谷等热门街机厅水泄不通的人潮,选手们凝神专注的特写,还有酒吧里人们举杯观赛的热闹景象,照片拍得极具氛围感。
“电子竞技”这个略显生涩的词汇,第一次如此密集地出现在公眾视野,带著时髦和前卫的气息。
报导中,开始出现一些选手的名字和故事雏形,被记者们添油加醋地描绘出来。
“……来自千叶的白野选手,以黑马之姿连克强敌,这位高中生的冷静操作令人印象深刻,据说他每天只练习两小时……”
电视新闻里,记者站在街机厅外,背景是排得看不到头的长龙,兴奋地播报著现场盛况,採访著那些激动地討论著比赛的玩家。
镜头甚至特意给到了那些將比赛信號接入电视的酒吧,称之为“观赛新风尚”,画面里人们碰杯畅饮,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