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香港布局
  他修长的手指在办公桌上轻轻敲击著,发出富有节奏的篤篤声。
  “石田先生,您说的这些,我大致都有了解过。”
  拓也的声音平静,却像一剂镇定剂,让石田先生焦躁的心绪稍稍平復了一些。
  “所以,我並没有打算將所有的生產压力都放在日本本土。”
  石田先生闻言一怔,有些不解地看向拓也。
  “您的意思是?”
  “香港。”
  中山拓也清晰地吐出两个字。
  “香港?”
  石田先生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显然对这个提议感到意外。
  “没错,香港。”
  拓也的笑容更盛。
  “石田先生,您想,香港作为自由港,拥有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无论是原材料进口还是成品出口,都极为便利,税率也低。”
  “更重要的是,那里有大量廉价且熟练的电子组装工人,他们的薪资水平,远低於日本国內。”
  “而且,香港的工厂,在產能调配上,比我们本土的企业要灵活得多,可以根据订单需求快速调整。”
  拓也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递著他的思考。
  “將精灵宝可梦的生產任务,大部分转移到香港的代工厂,不仅可以解决我们眼下的產能瓶颈,更能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利润空间。”
  “这,才是我真正的战略意图。”
  石田先生的眼睛慢慢睁大,惊讶之色溢於言表。
  他从未想过,这位年轻的常务,竟然会有如此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的想法。
  將世嘉核心產品的生產环节,外包给日本以外的地区?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但拓也清晰的逻辑和前瞻性的分析,又让他不得不承认,这或许真的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只是……
  “中山桑,您的这个方案……確实非常具有吸引力。”
  石田先生沉吟片刻,语气中带著一丝犹豫。
  “但是,將生產线大规模转移到香港,涉及到整个供应链的重大调整,这……恐怕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而且,我们公司內部,与生產供应商关联最深的,是寺內董事和波多野董事,他们……”
  中山拓也微微一笑,打断了石田先生的话。
  “我明白您的顾虑,石田先生。”
  “我並没有想干涉世嘉现有的產业链布局,更无意冒犯两位董事。”
  “所以,我希望您能將我的这个提议,原原本本地转达给寺內董事和波多野董事。”
  “最好,能请您引荐,我当面向他们匯报我的全部想法。”
  拓也的姿態放得很低,充满了对前辈的尊重。
  石田先生看著中山拓也真诚的眼神,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
  他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中山桑。我会儘快安排。”
  隨著石田先生的匯报,寺內董事和波多野董事很快答应了听取拓也的匯报。
  在高层的会客室里,上好的薰香氤氳繚绕,平添了几分暖意。
  当石田先生带著中山拓也,恭敬地站在寺內董事和波多野董事面前,详细匯报了关於香港代工厂的提议后,两位董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们满意的,並不仅仅是这个提议本身,更是中山拓也这种懂得尊重前辈,凡事通过正常渠道匯报的姿態。
  要知道,中山拓也背后站著的是中山隼雄社长,他完全可以凭藉这层关係,直接推行自己的计划。
  但他没有。
  “拓也君,你的想法很有意思。”
  寺內董事呷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说道。
  他与波多野董事交换了一个眼神。
  此前中山拓也主导的几款街机游戏和家用机游戏,確实给他们这些掌握著生產资源和关联企业的董事带来了不菲的利益。
  对於这位年轻人的商业嗅觉,他们是认可的。
  “不过,”
  波多野董事接过话头,语气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如果將大量订单转移到香港,我们自己旗下的这些生產企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总不能眼睁睁看著它们萎缩下去吧?”
  “而且,香港人他们肯收日元吗?”寺內董事补充了一句。
  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中山拓也似乎早就料到他们会有此一问,脸上依旧掛著从容的微笑。
  “两位董事的顾虑,我完全理解。”
  “其实,在我看来,这非但不是危机,反而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机遇?”
  寺內董事和波多野董事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是的,机遇。”
  拓也肯定地点了点头。
  “两位董事完全可以將旗下的一些工厂,通过收购香港本地的小型电子厂,实现曲线出海。”
  “將那些利润相对较低,又需要消耗大量低端人力的组装环节,逐步外包到香港,甚至可以进一步延伸到隔壁的gd省。”
  “如此一来,日本本土的工厂,就可以集中资源,专攻高技术含量的核心部件生產、精密组装以及最终的品质检验环节。”
  “这不仅没有削弱本土工厂的地位,反而提升了它们的技术门槛和核心竞爭力。”
  拓也顿了顿,观察著两位董事的表情,继续讲述他的思路。
  “甚至,我们还可以藉此机会,將一部分相对落后的生產设备,作价转移到香港的合资工厂或被收购工厂,这既能盘活固定资產,又能为本土工厂的技术升级腾出空间和资金。而以我们对技术和生產的把控,便可以以產业链扩展为契机,深入华国,而一旦出现我们不愿见到的变数,也能確保以最小的代价抽身。”
  “一举多得。”
  “近年来,我们日本与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华方对於日本的各类產品,尤其是电子產品,採购需求非常旺盛。一些技术授权和高科技设备的採购开销也很大。”
  “但日元持续升值,对於需要外匯储备紧缺的华方而言,外匯的开销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他们肯定也为此感到头痛。”
  “我们现在主动提出去香港,甚至未来去大陆设厂,是以外匯支付的形式,这无疑会受到华方的欢迎和支持。”
  “目前,前往华国投资电子產业的日本企业还不多,这正是一个抢占先机的绝佳时机。”
  中山拓也的分析,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描绘出的蓝图充满了诱惑。
  寺內董事和波多野董事脸上的忧虑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思与隱约的兴奋。
  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山拓也的这个方案,考虑得比他们更深远,也更周全。
  这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新產品產能的问题,更是一次產业布局的优化升级。
  最终,两位董事被中山拓也描绘的前景彻底说服。
  他们当即决定,派遣各自的得力干將,陪同中山拓也和石田先生,即刻启程前往香港,实地考察,並著手推动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