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二征漠北5:平保儿尚在否
九天巨幕,寒光流转。洪武十三年的时空被朔漠的风沙灌满。
画面不再是铁骑奔流的壮阔,而是奉天殿(永乐年间)內一份份触目惊心的奏报,伴隨著旁白冰冷如刀的盘点:
“永乐皇帝欲再征漠北,然钱粮之外,更棘手者,是將!帅!无!人!”声音陡然拔高,带著尖锐的讽刺。
画面切换,浮现几张面孔:
盛庸:靖难时屡挫燕锋的南军柱石。画面定格在他於家中横剑自刎,血染书案。
旁白:“永乐元年,左都督盛庸,受都御史陈瑛弹劾『心怀怨望』,惧而自尽!”
何福:靖难后期曾与盛庸並肩作战。画面是他悬於房梁的身影。
旁白:“永乐八年首征凯旋,同年七月,镇守寧夏总兵官、征西將军何福,受陈瑛弹劾『私养家丁,图谋不轨』,自縊身亡!”
耿炳文三子:长兴侯耿炳文三个儿子(耿璇、耿瓛、耿瑄)接连下狱、死於非命的记录。
旁白:“耿氏三子,亦因陈瑛弹劾,或下狱瘐毙,或流放身死!”
平安:靖难时令朱棣头疼的悍將。画面是他听闻皇帝一句“平保儿尚在耶?”后,於房中引刀自裁!
旁白:“永乐七年,帝偶见其名,隨口一句『平保儿尚在耶?』,竟成催命符!平安惊惧,旋即自尽!
帝后闻丘福败亡,曾追悔:『使平安在,朕焉用亲征?』”
紧接著,画面掠过病逝的武定侯郭英、西寧侯宋晟的灵位。
旁白带著沉重的嘆息:“靖难南军名將,盛庸、何福、平安凋零殆尽!耿家后继无人,郭英、宋晟老病而终……至永乐八年二征漠北前夕,帝环顾帐下,赫然发现:能统大军独当一面者,唯帝自身!可託付心腹精锐者,仅汉王朱高煦算得半个!將星寥落,竟至於斯!”
九天之上的天幕光芒陡盛!那冰冷的旁白音,如同淬毒的冰锥,毫无徵兆地、狠狠地扎进了平安的耳膜,也扎穿了他此刻身为洪武悍將的坚硬外壳!
“……永乐七年,帝偶见其名,隨口一句『平保儿尚在耶?』,竟成催命符!平安惊惧,旋即自尽!……”
“嗡——!”
平安只觉得脑子里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瞬间一片空白!全身的血液仿佛在剎那间凝固,又在下一秒疯狂地逆衝上头顶!
天幕上清晰地映出一个画面:未来的自己,那个在靖难战场上曾让朱棣都头疼不已的悍將“平安”,此刻竟如同惊弓之鸟,蜷缩在房中,仅仅因为皇帝一句轻飘飘的、甚至可能不带多少恶意的问询,就……就引刀自裁?!
那倒在血泊中、了无生气的躯体,那失去所有光彩的眼眸,像最恶毒的诅咒,死死烙在了平安的视网膜上!
羞耻!
无与伦比的羞耻!
如同滚烫的岩浆,瞬间吞噬了他所有的理智和尊严!
“懦……夫……!”一声压抑到极致、仿佛从灵魂深处挤出来的嘶哑低吼,在平安的喉咙里滚动。
他脸上的冷硬瞬间碎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扒光示眾般的、火辣辣的难堪与暴怒!
他平安,平保儿!是能在千军万马中取敌將首级,是能在刀山火海里杀个七进七出的铁血汉子!
他可以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被朱棣击败,甚至被俘,但绝不该……绝不该是这副窝囊到极点的死法!这比將他千刀万剐更让他无法接受!
“砰嚓——!”
一声刺耳的、令人牙酸的碎裂闷响,猛地从平安紧握的右拳中爆发出来!
那只刚刚还被他用来润喉的、厚实粗糙的粗瓷茶杯,竟被他那只因极度羞愤而骤然爆发出恐怖握力的手,硬生生在掌心捏得粉碎!
滚烫的茶水混合著尖锐的瓷片,如同无数根烧红的钢针,狠狠刺入他厚实的手掌皮肉!鲜血瞬间涌出,混著褐色的茶汤,顺著他紧握的指缝、手腕,淋漓地滴落下来,在脚下乾燥滚烫的黄沙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小的、深褐色的坑洼,如同点点刺目的血泪!
剧烈的疼痛从掌心传来,却丝毫无法掩盖心头那焚心蚀骨的耻辱感。周围的军士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目瞪口呆,操练声戛然而止,无数道惊疑不定的目光聚焦在他那只鲜血淋漓的手上。
平安却浑然不觉!他的眼睛依旧死死钉在天幕上,钉在自己未来那具冰冷的尸体上。巨大的屈辱感如同毒蛇噬咬著他的心。
“四个月……只差四个月……”他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天幕上朱棣那句追悔莫及的话——“使平安在,朕焉用亲征?”——如同魔音灌耳,在他混乱的脑海里疯狂迴荡。
一个炽热得近乎滚烫的幻想,如同溺水者抓住的稻草,瞬间攫住了他:如果……如果未来的自己,能再忍四个月!熬过那句锥心刺骨的“平保儿尚在耶?”,熬过那如芒在背的恐惧……
那么,当丘福那个蠢材在臚朐河畔葬送十万大军的消息传来时……统率那支復仇之师,踏破漠北王庭,將韃靼可汗本雅失里梟首示眾,一雪大明前耻的……会不会就是他平安?!那將是何等快意!何等荣耀!足以洗刷他之前所有的屈辱!
这念头如同投入油锅的火星,瞬间点燃了他胸腔里残存的、属於猛將的豪情!
然而,这炽热的幻想仅仅燃烧了一瞬。
“呵……呵呵呵……”一声极其低沉、充满了无尽苦涩与洞悉世情冰冷的嗤笑,猛地从平安染血的嘴角溢出。
他缓缓地、极其艰难地摊开了那只紧握的、血肉模糊的右手。掌心一片狼藉,深嵌的碎瓷片在阳光下反射著刺目的光,混合著黏稠的鲜血和茶渍,触目惊心。他看著这惨烈的手掌,眼神却异常清醒,甚至带著一种近乎残忍的自嘲。
“十万大军……漠北主帅?”他低声嗤笑著,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朱棣……未来的永乐皇帝,他可能把十万大军的性命,交到我这个曾经在战场上差点要了他命的『南军余孽』手里吗?”
天幕上盛庸自刎溅出的血、何福悬樑晃动的身影、耿家三子无声湮灭的记录,如同最冰冷的铁证,一帧帧闪过,瞬间將他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砸得粉碎!
“痴心妄想!就算我平安命硬,跟著上了北征的路,顶破天,也不过是丘福帐下的一个衝锋陷阵的副將!要么……”
他眼中闪过一丝战场搏命的凶光,“跟著那个刚愎自用的丘福,一起被韃子的铁骑踏成肉泥,马革裹尸,倒也死得其所,痛快!要么……”
他顿了顿,眼中那点凶光被更深的、看透命运的寒意取代。
“侥倖……活著回来?”他嘴角的冷笑扩大,带著一种看透结局的悲凉,“然后呢?等著另一个『陈瑛』跳出来?弹劾我『作战不力』、『貽误军机』?或者乾脆扣一顶『心怀怨望』、『勾结旧部』的滔天帽子?再逼我……再逼我像盛庸、何福那样,自己找根绳子,或者寻把刀子……像条被主人嫌弃的老狗一样,悄无声息地自尽?!”
巨大的荒谬感和被命运愚弄的悲愤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再次汹涌地漫过心头,几乎將他窒息。但这一次,不再是自怨自艾的羞耻,而是一种被逼到悬崖边缘、退无可退的、属於战士的暴烈与决绝!
平安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如同烧红的烙铁,死死钉在天幕上那片象徵著死亡与荣耀的苍茫漠北!
他那只沾满血污、碎瓷和茶渍的右手,不再颤抖,而是极其缓慢地、带著一种磐石般的坚定,重重地按在了腰间佩刀的刀柄之上!粗糙、布满老茧的手指,死死扣住那冰冷坚硬的鯊鱼皮刀柄和鐔口,熟悉的触感如同最忠诚的战友,瞬间点燃了他胸腔里沉寂的火焰!
自杀?
引颈就戮?
像盛庸那样?像何福那样?像……未来那个窝囊的自己那样?!
“不!!!”一声无声的咆哮在他心底炸响!所有的屈辱、愤怒、不甘,在这一刻统统化作了最原始、最纯粹的杀意!
他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要將洪武十三年这带著铁锈、汗水和黄沙气息的空气,连同未来那令人绝望的窒息感一同吸尽!
再化作一声低沉、嘶哑、却如同金铁交鸣般掷地有声的誓言,对著脚下染血的黄沙,对著那高高在上、映照著残酷未来的天幕,对著冥冥中既定的命运,发出了他的宣战:
“刀——不——加——颈——!”
一字一顿,如同重锤砸落!
“绝——不——引——戮——!”
他按在刀柄上的手青筋暴起,仿佛要將那冰冷的金属熔进自己的骨血!
“要死——”他猛地挺直了腰背,沾著血跡和沙尘的脸庞在烈日下如同刀削斧凿的雕像,眼中燃烧著属於洪武悍將、不死不休的凶悍光芒,“老子也死在衝锋的路上!死在韃虏的鸣鏑之下!死在堂堂正正、尸山血海的战场上!!”
画面不再是铁骑奔流的壮阔,而是奉天殿(永乐年间)內一份份触目惊心的奏报,伴隨著旁白冰冷如刀的盘点:
“永乐皇帝欲再征漠北,然钱粮之外,更棘手者,是將!帅!无!人!”声音陡然拔高,带著尖锐的讽刺。
画面切换,浮现几张面孔:
盛庸:靖难时屡挫燕锋的南军柱石。画面定格在他於家中横剑自刎,血染书案。
旁白:“永乐元年,左都督盛庸,受都御史陈瑛弹劾『心怀怨望』,惧而自尽!”
何福:靖难后期曾与盛庸並肩作战。画面是他悬於房梁的身影。
旁白:“永乐八年首征凯旋,同年七月,镇守寧夏总兵官、征西將军何福,受陈瑛弹劾『私养家丁,图谋不轨』,自縊身亡!”
耿炳文三子:长兴侯耿炳文三个儿子(耿璇、耿瓛、耿瑄)接连下狱、死於非命的记录。
旁白:“耿氏三子,亦因陈瑛弹劾,或下狱瘐毙,或流放身死!”
平安:靖难时令朱棣头疼的悍將。画面是他听闻皇帝一句“平保儿尚在耶?”后,於房中引刀自裁!
旁白:“永乐七年,帝偶见其名,隨口一句『平保儿尚在耶?』,竟成催命符!平安惊惧,旋即自尽!
帝后闻丘福败亡,曾追悔:『使平安在,朕焉用亲征?』”
紧接著,画面掠过病逝的武定侯郭英、西寧侯宋晟的灵位。
旁白带著沉重的嘆息:“靖难南军名將,盛庸、何福、平安凋零殆尽!耿家后继无人,郭英、宋晟老病而终……至永乐八年二征漠北前夕,帝环顾帐下,赫然发现:能统大军独当一面者,唯帝自身!可託付心腹精锐者,仅汉王朱高煦算得半个!將星寥落,竟至於斯!”
九天之上的天幕光芒陡盛!那冰冷的旁白音,如同淬毒的冰锥,毫无徵兆地、狠狠地扎进了平安的耳膜,也扎穿了他此刻身为洪武悍將的坚硬外壳!
“……永乐七年,帝偶见其名,隨口一句『平保儿尚在耶?』,竟成催命符!平安惊惧,旋即自尽!……”
“嗡——!”
平安只觉得脑子里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瞬间一片空白!全身的血液仿佛在剎那间凝固,又在下一秒疯狂地逆衝上头顶!
天幕上清晰地映出一个画面:未来的自己,那个在靖难战场上曾让朱棣都头疼不已的悍將“平安”,此刻竟如同惊弓之鸟,蜷缩在房中,仅仅因为皇帝一句轻飘飘的、甚至可能不带多少恶意的问询,就……就引刀自裁?!
那倒在血泊中、了无生气的躯体,那失去所有光彩的眼眸,像最恶毒的诅咒,死死烙在了平安的视网膜上!
羞耻!
无与伦比的羞耻!
如同滚烫的岩浆,瞬间吞噬了他所有的理智和尊严!
“懦……夫……!”一声压抑到极致、仿佛从灵魂深处挤出来的嘶哑低吼,在平安的喉咙里滚动。
他脸上的冷硬瞬间碎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扒光示眾般的、火辣辣的难堪与暴怒!
他平安,平保儿!是能在千军万马中取敌將首级,是能在刀山火海里杀个七进七出的铁血汉子!
他可以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被朱棣击败,甚至被俘,但绝不该……绝不该是这副窝囊到极点的死法!这比將他千刀万剐更让他无法接受!
“砰嚓——!”
一声刺耳的、令人牙酸的碎裂闷响,猛地从平安紧握的右拳中爆发出来!
那只刚刚还被他用来润喉的、厚实粗糙的粗瓷茶杯,竟被他那只因极度羞愤而骤然爆发出恐怖握力的手,硬生生在掌心捏得粉碎!
滚烫的茶水混合著尖锐的瓷片,如同无数根烧红的钢针,狠狠刺入他厚实的手掌皮肉!鲜血瞬间涌出,混著褐色的茶汤,顺著他紧握的指缝、手腕,淋漓地滴落下来,在脚下乾燥滚烫的黄沙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小的、深褐色的坑洼,如同点点刺目的血泪!
剧烈的疼痛从掌心传来,却丝毫无法掩盖心头那焚心蚀骨的耻辱感。周围的军士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目瞪口呆,操练声戛然而止,无数道惊疑不定的目光聚焦在他那只鲜血淋漓的手上。
平安却浑然不觉!他的眼睛依旧死死钉在天幕上,钉在自己未来那具冰冷的尸体上。巨大的屈辱感如同毒蛇噬咬著他的心。
“四个月……只差四个月……”他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天幕上朱棣那句追悔莫及的话——“使平安在,朕焉用亲征?”——如同魔音灌耳,在他混乱的脑海里疯狂迴荡。
一个炽热得近乎滚烫的幻想,如同溺水者抓住的稻草,瞬间攫住了他:如果……如果未来的自己,能再忍四个月!熬过那句锥心刺骨的“平保儿尚在耶?”,熬过那如芒在背的恐惧……
那么,当丘福那个蠢材在臚朐河畔葬送十万大军的消息传来时……统率那支復仇之师,踏破漠北王庭,將韃靼可汗本雅失里梟首示眾,一雪大明前耻的……会不会就是他平安?!那將是何等快意!何等荣耀!足以洗刷他之前所有的屈辱!
这念头如同投入油锅的火星,瞬间点燃了他胸腔里残存的、属於猛將的豪情!
然而,这炽热的幻想仅仅燃烧了一瞬。
“呵……呵呵呵……”一声极其低沉、充满了无尽苦涩与洞悉世情冰冷的嗤笑,猛地从平安染血的嘴角溢出。
他缓缓地、极其艰难地摊开了那只紧握的、血肉模糊的右手。掌心一片狼藉,深嵌的碎瓷片在阳光下反射著刺目的光,混合著黏稠的鲜血和茶渍,触目惊心。他看著这惨烈的手掌,眼神却异常清醒,甚至带著一种近乎残忍的自嘲。
“十万大军……漠北主帅?”他低声嗤笑著,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朱棣……未来的永乐皇帝,他可能把十万大军的性命,交到我这个曾经在战场上差点要了他命的『南军余孽』手里吗?”
天幕上盛庸自刎溅出的血、何福悬樑晃动的身影、耿家三子无声湮灭的记录,如同最冰冷的铁证,一帧帧闪过,瞬间將他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砸得粉碎!
“痴心妄想!就算我平安命硬,跟著上了北征的路,顶破天,也不过是丘福帐下的一个衝锋陷阵的副將!要么……”
他眼中闪过一丝战场搏命的凶光,“跟著那个刚愎自用的丘福,一起被韃子的铁骑踏成肉泥,马革裹尸,倒也死得其所,痛快!要么……”
他顿了顿,眼中那点凶光被更深的、看透命运的寒意取代。
“侥倖……活著回来?”他嘴角的冷笑扩大,带著一种看透结局的悲凉,“然后呢?等著另一个『陈瑛』跳出来?弹劾我『作战不力』、『貽误军机』?或者乾脆扣一顶『心怀怨望』、『勾结旧部』的滔天帽子?再逼我……再逼我像盛庸、何福那样,自己找根绳子,或者寻把刀子……像条被主人嫌弃的老狗一样,悄无声息地自尽?!”
巨大的荒谬感和被命运愚弄的悲愤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再次汹涌地漫过心头,几乎將他窒息。但这一次,不再是自怨自艾的羞耻,而是一种被逼到悬崖边缘、退无可退的、属於战士的暴烈与决绝!
平安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如同烧红的烙铁,死死钉在天幕上那片象徵著死亡与荣耀的苍茫漠北!
他那只沾满血污、碎瓷和茶渍的右手,不再颤抖,而是极其缓慢地、带著一种磐石般的坚定,重重地按在了腰间佩刀的刀柄之上!粗糙、布满老茧的手指,死死扣住那冰冷坚硬的鯊鱼皮刀柄和鐔口,熟悉的触感如同最忠诚的战友,瞬间点燃了他胸腔里沉寂的火焰!
自杀?
引颈就戮?
像盛庸那样?像何福那样?像……未来那个窝囊的自己那样?!
“不!!!”一声无声的咆哮在他心底炸响!所有的屈辱、愤怒、不甘,在这一刻统统化作了最原始、最纯粹的杀意!
他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要將洪武十三年这带著铁锈、汗水和黄沙气息的空气,连同未来那令人绝望的窒息感一同吸尽!
再化作一声低沉、嘶哑、却如同金铁交鸣般掷地有声的誓言,对著脚下染血的黄沙,对著那高高在上、映照著残酷未来的天幕,对著冥冥中既定的命运,发出了他的宣战:
“刀——不——加——颈——!”
一字一顿,如同重锤砸落!
“绝——不——引——戮——!”
他按在刀柄上的手青筋暴起,仿佛要將那冰冷的金属熔进自己的骨血!
“要死——”他猛地挺直了腰背,沾著血跡和沙尘的脸庞在烈日下如同刀削斧凿的雕像,眼中燃烧著属於洪武悍將、不死不休的凶悍光芒,“老子也死在衝锋的路上!死在韃虏的鸣鏑之下!死在堂堂正正、尸山血海的战场上!!”